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公路声屏障主要受重力荷载和风荷载作用,结构设计包括计算立柱的强度和挠度、柱脚锚栓抗拔性能以及基础的水平承载力或抗倾覆性。文章根据沿海高速公路盐城至南通段圩里村声屏障的工程实例,对倒L形声屏障进行了结构计算,并对该工程中声屏障基础进行了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道路隔声屏障材料发展及应用进行了总结,并介绍最新应用的隔声屏障吸声材料泡沫铝和隔声材料金属中空复合板,这两种材料具有优异的声学性能,易于安装使用,具有环境友好特点,在道路隔声屏障方面将得到广泛应用。提出道路隔声屏障吸隔声材料的发展应该考虑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声屏障的设计应考虑景观因素和对司机的影响,采用透明材料成为声屏障设计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对几种常用的声屏障结构建立仿真模型,研究在不同结构形式下的噪声传播的声场分布特性及降噪性能,分析了声屏障不同结构类型与降噪性能之间的影响,对四种常用带顶部结构的声屏障进行了讨论。设置声屏障对于屏障后音影区有较好的保护效果。声波到达声屏障产生顶部绕射,绕射损失造成的降噪量明显,2 m的声屏障高度增加0.5 m之后,各测点的降噪值平均增加了5 db(A)。带顶部结构的声屏障的降噪值值明显高于不加任何顶部结构的直立型声屏障,分别比2 m直立型的声屏障高5-7 db(A)。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泡沫混凝土声屏障的吸声特性,针对复合型声屏障的结构形式及声屏障的顶端结构类型建立优化模型。基于声屏障的吸声基本理论和环境声学的边界元理论,利用交通噪音的频谱特性,分析不同声屏障高度及不同受声点高度时声屏障插入损失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了复合型声屏障的结构形式及声屏障的顶端结构类型对声屏障插入损失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吸声型声屏障在近声源侧,声屏障插入损失为零;在远声源侧,声屏障插入损失的分布分为干涉、衰减及稳定3个阶段。声屏障的高度和受声点高度仅能影响近距离的声场分布,在远声源侧稳定阶段各高度的声屏障插入损失相差不超过0.2 d B;复合型声屏障在近声源侧声屏障插入损失存在负值,吸-隔-吸组合形式的复合型声屏障降噪效果最优;顶端结构为圆弧形声屏障的降噪效果优于30°折壁型和直壁型。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铁路桥上全封闭声屏障的降噪性,选取铁路桥上不同车速的混凝土全封闭声屏障、金属全封闭声屏障和单侧直立式声屏障测试断面,开展声屏障内外声场的噪声测试,建立全封闭声屏障统计能量分析模型,结合实测结果验证数值模型的适用性,最后对比分析声屏障不同结构形式、隔声板材料和传声损失、车速对声屏障降噪量的影响,探讨声屏障数值模型中的传声损失、模态密度参数对外声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测试车速下,声屏障内部噪声显示出轮轨噪声频谱特性,空间分布符合线声源的衰减特性;采用所建立的全封闭声屏障统计能量分析模型来预测声屏障外部噪声的A声级与实测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与直立式声屏障相比,全封闭声屏障的插入损失高9 dB(A)以上,并随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全封闭声屏障对高频噪声成分的降噪效果更优;提高声屏障隔声板的传声损失导致外声场噪声的衰减量,略大于同幅度降低传声损失导致的噪声增加量;声屏障统计能量分析模型中隔声板的模态密度对声屏障降噪性能的影响比内声腔的模态密度敏感。  相似文献   

6.
立足当前国家加强交通环境保护的背景下,研发设计出了箱体式生态声屏障和模块化生态声屏障。以长湘高速公路的一处噪声敏感点作为声屏障示范工程应用。在应用前期,运用Cadna/A模拟软件对该示范工程点进行噪声模拟,得出该高速公路运营后,设置声屏障和未设置声屏障的声环境数值分布以及敏感点的达标/超标情况,从而避免了声屏障设置不合理而重复建设造成经济浪费,为后期声屏障设置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施工完后,在运营期进行降噪效果监测,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模块化生态声屏障可以达到Cadna/A软件预期模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申嘉湖杭高速公路(湖州段)上多处声屏障的声学设计、声屏障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一种新型声屏障的设计思路。结果表明,新型声屏障可以对高速公路沿线的噪声敏感点达到了预期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8.
节能考虑也需应用到公路声屏障的建设过程中来,本文提出了节能型公路声屏障的涵义,运用生命周期分析方法,对两种典型的公路声屏障进行了能耗的量化分析,提出了公路声屏障的选型建议。  相似文献   

9.
公路两侧连续且单调重复的声屏障会对沿线景观和驾乘人员感官造成较大影响。通过专项景观美学塑造可以优化声屏障的景观效果,减少声屏障带来的视觉影响。以丽江至攀枝花高速公路、南部至成都高速公路等为依托开展公路声屏障景观塑造技术应用研究,从声屏障形式、材料、文化和生态等要素入手对公路声屏障景观塑造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系统性设计方法,并在依托工程建设中进行了应用。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交通噪声较为严重,合理的选择声屏障对于高速公路降噪非常重要。本文以声屏障的降噪效果与影响声屏障选型评价因素为基本出发点,研究了不同构造材料、不同结构类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并根据各种声屏障适用环境与使用性能,确定合适的声屏障类型;以云南省武昆高速公路为例,结合声屏障选型与评价的影响因素分析,得出其最终的敏感目标降噪方案。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高速公路交通噪声污染源性质及危害分析,从噪声源、传播途径、敏感建筑物3个层次,提出低噪声路面、声屏障和绿化带、隔声窗等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结合崇启通道工程(江苏段)实际,分析所采取的绿化带、声屏障措施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公路》2017,(5)
针对现有公路声屏障结构存在的对碰撞车辆产生严重绊阻的安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等技术手段对失控车辆碰撞声屏障的形态特点、绊阻原因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找出了影响声屏障防护安全的关键因素,并研究提出了一种集安全防护、隔(吸)音降噪和景观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型声屏障结构,这种新型声屏障结构与混凝土护栏的组合系统,最大能够对SA级(400kJ)碰撞条件进行有效防护,消除了现状声屏障结构存在的固有安全风险,大大提升了公路行车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全寿命周期理论对公路声屏障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等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目前声屏障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声屏障建设项目需进行全寿命周期环境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公路交通声屏障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屏障是控制道路交通噪声、保护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措施.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道路声屏障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主要探讨声屏障材料和结构形式,指出我国声屏障领域研究工作的薄弱环节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三维粘性非稳态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和k-ε两方程紊流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高速列车通过时声屏障上气体压力和气动作用力进行计算。分析了两种高度、三种形式声屏障和四种列车运行速度条件下,单车通过与会车过程中的声屏障气动特性。结果表明:列车通过时,直立板型声屏障所受单位长度气动力最小,倒L型声屏障最大,内倾45°型居中;不同类型声屏障单位长度上气动力与列车运行速度均成2次方函数关系。会车过程中作用在声屏障上气动作用力大于单车通过时相应的气动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
声屏障控制交通噪声的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屏障是用来遮挡声源和接受点之间直达声的措施,声屏障使声场分成声影区和声亮区。声屏障能有效地控制交通噪声,尤其对于中高频噪声。分析声屏障的工作原理,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声屏障的降噪特点和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公路声屏障设计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我国公路声屏障绕射减噪量实用计算方法及公路声屏障吸声结构等试验研究,论述了公路声屏障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并应用于我国第一座公路声屏障的修建。  相似文献   

18.
国外道路声屏障结构形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段金明  周敬宣 《公路》2005,(6):190-193
道路声屏障结构形式研究一直是国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而国内从事声屏障理论研究的学者还不多。本文介绍国外研究的不同结构形式新型声屏障的降噪基本原理、性能特征及发展动态,并对它们的降噪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9.
《公路》2017,(12)
以往声屏障设计只考虑降噪功能与抗风安全性,而忽视了防撞安全性;近年,车辆碰撞公路声屏障致乘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声屏障已然成了公路上新的安全隐患点。为解决该安全问题,采用理论分析、计算机仿真等方法,深入分析了声屏障安全问题的关键影响因素,研究提出了能够解决安全问题的防撞声屏障结构,最终采用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对其安全性能进行论证。试验结果表明,防撞声屏障的阻挡功能、缓冲功能、导向功能等安全性能指标均满足《公路护栏安全性能评价标准》(JTG B05-01-2013)的要求,防护等级达到五级(SA)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陈莹  姚成 《公路》2009,(10)
我国没有声屏障结构设计规范,更很少考虑设置声屏障对桥梁结构的力学影响.本文将其影响分为三种:桥面板的横向弯矩、主梁扭矩及独柱桥墩横向弯矩.建议声屏障结构设计基本风速重现期取50年,风荷载应考虑活载风与极限风两种情况,重要性系数取1.0.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风速较大、声屏障较高及桥墩较高时,桥梁段声屏障设计必须考虑其对桥梁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