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国际公约中的新船设计能效指数(EEDI)、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的基本概念和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节能减排的相关技术措施,再结合我国目前在船舶能效管理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适合我国船舶的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2.
根据IMO最新规定,全球营运船舶必须在2013年1月1日前配备一份《船舶能效管理计划》(SEEMP),以通过船舶最佳管理和操作来实现船舶的节能减排。建立船舶能效管理体系,将能效管理纳入公司整体的结构化的管理体系予以实施是船公司面临的重要任务。本文基于PDCA循环原理,遵循"策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的运行模式,构建了"船舶能效管理"的履约体系结构框架,用系统的方法指导公司如何进行船舶能效管理,提高船舶能效、减少CO2排放,积极应对国际挑战和促进"十二五"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为了构建船舶能效运营体系,指导船只运营管理实践,以新美洲轮为例,利用实船数据结合能效运营指数(EEOI)公式,分别从增压器数量、船舶航速、装卸货以及主机气缸注油率等方面进行了理论计算和实验,得到各因素对船舶能效运营指数的影响。结果显示,优化增压器数量、航速、装卸货以及主机汽缸注油率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船舶油耗,为今后船舶运营以及节能减排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介绍EEDI(船舶能效设计指数)背景以及影响的基础上,突出船舶节能减排理念。以8 000吨级近海油轮为研究对象,提出油船的EEDI计算公式,计算该船的EEDI结果。从影响EEDI变化的三个主要因素——载重量、主机功率、航速出发,研究油轮的节能减排,进而为该类船型控制CO2排放和提高船舶自身性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在“双碳”目标下全面系统提升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能力,基于知识图谱并综合运用 CiteSpace与SATI等计量可视化工具,以船舶减排技术创新中外文核心期刊文献为主要数据源, 对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研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研究大致经历4 个阶段,分别是起步阶段(2001—2007年)、成长阶段(2008—2014年)、回稳阶段(2015—2018年)及繁荣阶段(2019—2021年);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船舶节能减排技术及措施,绿色船舶及绿色航运, 船舶能源效率及能效管理这3方面;未来研究朝着碳中和、替代燃料、岸电、低硫燃油及绿色船舶设计等方向发展。通过系统梳理和深入分析现有核心文献,揭示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领域当前研究现状及未来方向,为应对“双碳”目标下我国船舶减排技术创新带来的广泛而深刻“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公路场站的能耗逐渐成为交通行业节能减排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公路客运站的服务产出和能源消耗两个方面分析其能源效率,从"单位能耗指标"、"选址指标"、"建筑主体指标"、"布局指标"、"用能系统指标"、"运营管理指标"和"鼓励性指标"七个方面构建了能效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评分标准和评定等级。通过对某客运站的应用实践表明,该评价方法能够有效指导客运场站的节能减排改造,为行业管理部门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就提高柴油机的换气质量,促进船舶节能减排问题,阐述了船舶轮机管理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船舶燃油管理及其消耗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降低船舶运营燃油成本的对策,以达到降低油耗、控制成本和节能减排的目的,对推动绿色航运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船舶节能减排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高涨的燃油成本、持续增长的燃油需求以及IMO等国际组织对船舶排放问题的关注,使得船舶节能减排工作重要而突出。本文对当前航运业内采用的节能减排措施和有关研究进行了跟踪、整理和分析,以期对有关机构及人员能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浅谈营运船舶能效管理措施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能效管理计划制定所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船舶航行与设备、船舶运营管理与人员等两个角度提出舶能效管理的具体优化措施,具有较强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降低油耗、节能减排,燃气客车日益受到运营客户的青睐。从2009年起,韩国大宇就开始研发和生产LNG客车,经过多年的探索和技术改进,与韩国大宇一脉相承的桂林大宇汲取精华,精心打造了9~12米LNG客车。本次桂林大宇隆重推出的"变形金刚Ⅲ"6128LNG客车,围绕整车轻量化和智能化技术应用,对动力与传动系统、车身材料与附件、能效管理与优化等进行全面匹  相似文献   

12.
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是反应船舶在设计和建造阶段船舶固有的CO2排放水平的一个参数,在国际海事组织推荐计算新船能效设计指数公式中,通过改变船舶的设计航速,来实现珠江水系船舶的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的变化.文章针对珠江水系船舶的特点,推导珠江水系船舶的船舶能效设计指数与船舶航速的关系,确定珠江水系船舶设计航速,从而满足国际海事组织对船舶能效设计指数(EEDI)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对机动车检测站确定性选址模型的假设条件和主要参数进行描述,提出面向节能减排的低碳性目标。构建以低能耗为目标的无约束能效模型和带有CO_2排放量约束条件的能效模型,选择相应的优化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实例对机动车检测站选址的布局优化进行了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4.
基于高速公路管理设施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特点,对高速公路管理设施节能减排效果进行定性评价,提出了节能减排效果评价指标,并按照各评价指标对管理设施节能减排影响程度,采用突变级数法对指标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形成了各评价指标的等级划分标准,为高速公路管理设施节能减排效果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现代风帆助航船航行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能应用于远洋船舶运输是航运节能减排的一种重要手段。风帆助航船以机主帆辅的形式运行,以节能减排为最终目标。船舶在满载、压载等不同的航行状态下航行时,要选择不同的帆机配合航行模式,主要有定航速航行模式和定功率航行模式。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绿色集装箱港口节能减排策略,总结了国内外针对在港船舶、场桥、集卡与岸桥节能减排的措施与减排效果量化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船用替代燃料(包括液化天然气、生物燃料、新能源)减排效果明显,针对替代燃料动力船应用困难问题,未来可重点研究替代燃料配套设施建设时序、补贴政策确定等问题;船舶采用岸电技术依据各地区碳排放系数不同可减少48.0%~70.0%的船舶在泊CO2排放,考虑岸电设施使用率低等问题,港口岸电定价、船舶与码头配套设施改造时序等问题成为未来研究重点;降低船速可减少8.0%~20.0%的船舶在港CO2排放;降低船舶非生产等待时间及辅助作业时间,并不能显著降低船舶在港CO2排放,后续还可进一步研究如何通过港口资源合理调度等方式减少船舶在港等待时间;设立硫排放控制区可减少33.0%~34.6%的SO2排放,还可继续研究排放控制区对船舶运营与港口运营的影响;场桥、集卡与岸桥节能减排措施主要为设备改造及优化调度,未来可继续研究既有设施设备节能改造时序,并分析在港船舶与装卸设备各减排措施集成下的综合减排效果;新能源供电系统在港口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未来可研究港口新能源电力系统设计方法,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能源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交通标准化》2012,(1):8-10
记者:请问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设置有哪些重大意义?2011年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优先支持了哪些领域,取得了哪些效果?周晓航:节能减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一项极为紧迫的任务.国家提出了"十二五"期末万元GDP能耗下降16%的目标,并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 45%.交通运输是国家重点终端用能行业,尤其是石油及其制品的使用大户,是国家节能减排的三大重点行业之一.为加快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事业发展,今年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首次设立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出台了《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增强交通主管部门调控市场能力,加强节能减排政策引导激发广大交通运输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的积极性,使得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吉林省内河航道基本建设、养护中施工船舶的耗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施工船舶节能减排中长期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19.
船舶燃油消耗是航运企业燃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影响船舶燃油消耗的因素,以船舶燃油消耗量为基础,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建立实时远程监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开发船舶能效指数实时远程监测系统,实时采集显示船舶燃油消耗量、航程、燃油种类、载物量等参数,计算船舶能效营运指数,实现油耗的自动测量和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20.
2008年6月18日.全国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与2005年相比.到2010年和2020年.营运货车单位运输量能耗分别下降5%和16%.营运船舶单位运输量能耗分别下降10%和20%(其中海运船舶分别下降11%和20%、内河船舶分别下降8%和20%).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分别下降5%和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