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根据长江上游主要测站径流资料,分析了年内分配不均匀系数、集中度和集中期、变化幅度等特性。分析站点包括金沙江屏山站、岷江高场站、嘉陵江北碚站、长江上游干流寸滩站及乌江武隆站。结果表明:北碚站的不均匀性要大于其它站点;北碚站集中性最大,而武隆站最小;武隆站的径流集中期大部分为6月下旬,其它站集中期在7—8月;北碚站的相对变化幅度要大于其它站点,而屏山站最小。进一步应用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各站的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年际变化情况,发现高场站的不均匀性系数、集中度、相对变化幅度存在明显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大气环流模型的计算输出结果分析,利用分布式月水文模型分析未来气候情景下长江上游流域径流的可能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三峡入库径流的变化情况。未来气候情景采用HadCM2模式。建立了分布式月水量平衡模型,模型的模拟精度较高,NASH效率系数达到85.34%。根据长江上游流域未来的气候情景,以降水、平均气温这两个因子作为模型输入,模拟分析未来气候条件下的三峡入库径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三峡未来入库径流量在未来30年内呈弱减小趋势,而60年后则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3.
城市雨水利用工程可有效缓解洪涝灾害、补给地下水源,是减少水污染、涵养水源和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循环的有效手段.对道路雨水性质进行了分析,论述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技术中的植草浅沟、雨水花园、雨水湿地及暴雨塘等工程措施对路面雨水径流的处理效果.低影响开发控制路面径流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嘉陵江水土保持对三峡工程水沙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嘉陵江是长江上游一条主要支流,年均径流量占宜昌16%左右,年均输沙量占宜昌25%左右,是三峡水库泥沙主要来源流域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长治"工程实施以来,流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治理,至1996年底,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的25.8%.通过对嘉陵江流域有关水文站在水土流失治理前后实测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分析,表明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实施后,该流域输沙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三峡水库入库泥沙的减少,有利于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透水路面控制路表径流非点源污染的功效,在明确路表径流污染主要评价指标基础上,从不同空隙结构沥青混合料的材料组成角度研究其控制路表径流污染的效能。试验结果表明,具有不同空隙结构的多孔沥青混合料对路表径流均具有一定的有机污染物和固体悬浮物的去除效果,去除效果与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结构形成因素有关。在充分压实基础上通过级配设计所形成的不同空隙结构中,随着空隙率的降低,污染物去除效果越明显,兼顾透水与去污效果,推荐沥青混合料的有效空隙率为20%左右。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的基础上,论述了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水量和水质特征,重点研究了高速公路路面径流中悬浮固体、有机物质、营养物质、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并探讨了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水质的初期效应、径流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因素,为高速公路路面径流污染的控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径流的河口潮位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地区潮位受上游洪水波和下游潮波的共同影响,综合考虑两者的作用是提高预报精度的关键。本文以长江口天生港、徐六泾、杨林站为例,根据大量样本资料,建立了各站的日均增水与大通径流增量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所得关系式.根据上游径流大小,对潮汐预报的潮位进行校正。经过校正,三站日均潮位误差( 20cm的合格率,分别由77.3%提高到92.1%、76.3%提高到88.7%、83.8%提高到89.2%,最终的潮位预报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基于Morlet小波分析的嘉陵江流域年径流周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揭示嘉陵江流域年径流序列的周期变化特征,基于嘉陵江北碚站共计59年(1954—2012年)的实测径流资料,采用Morlet小波函数对其年径流序列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变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北碚站年径流存在4,14,44年左右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其中44年尺度的周期包括2个丰-枯变化过程,其小波系数对应着最大峰值,为流域年径流变化的第1主周期;14年尺度的周期包括6个丰-枯交替循环变化过程,其小波系数对应的峰值次之,为第2主周期;与第1、第2主周期相比,4年尺度的变化峰值很小,属于小波动,即嘉陵江流域年径流在整个统计时间域内的变化由第1、第2主周期控制。  相似文献   

9.
生物滞留带是高速公路径流生态处置的一项有效措施.基于非饱和土理论,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探究高速公路生物滞留带在7种降雨工况下的径流滞蓄效应,分析降雨重现期、降雨历时及前期降雨间隔期对滞留带径流滞蓄效应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在7种降雨工况下,滞留带的径流量消减率、径流峰值消减率及径流峰值延时范围分别为3.65% ~10.63%、59.93% ~89.84%、4~59.41 min,滞留带的径流量消减率、径流峰值消减率、径流峰值延时随着降雨重现期和降雨历时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前期降雨间隔期的延长而增大,且溢流的发生会导致滞留带径流峰值消减率和峰值延时的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现有桥面径流应急处置系统运行当中存在的问题,对储存处置设施、工艺流程、远程监控系统、现场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在同一系统内部实现了降水径流和事故径流分别进行智能处置,同时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最大程度降低路面危化品和污染物进入水体环境的可能性,充分保障水体环境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小波变换对年均径流量时间序列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小波分析不仅能识别年径流的主要周期,而且还能给出其时频局部化结构,很容易观察出各种时间尺度强弱变化、分布和突变点.以甘肃省洮河岷县站(1957—1998年)年平均径流量为基本资料,计算分析表明,其径流量时间序列的时间尺度在时间域上分布不均匀,具有显著的局部化特征;不同时间尺度的丰枯阶段不同,因此径流丰枯变化与时间尺度大小有着紧密的联系,同时还分析出了年均径流量具有2a、9a左右、22a和32a左右的主要周期,其中22a为第一主周期.  相似文献   

12.
岷江流域水资源安全及适应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重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岷江流域为例,从水资源的水量、水质及其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探讨流域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表明,随着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岷江流域水资源安全及其生态环境受到威胁,表现为:①水量减少.岷江流量明显减少,70~80年代与30~40年代相比,年均径流量减少9.5%,地下水资源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10m左右.洪旱灾害更加频繁.②岷江水污染呈加重趋势.岷江高场站的综合污染指数由1996年的0.21增加为2000年的0.34,水质级别由“较清洁”变为“轻污染”.③生态环境恶化.岷江上游森林面积减少和干旱河谷扩大,水土流失也有加剧的趋势.针对这些变化,要保障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安全有必要采取下列对策:即必须树立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推进水利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水资源保护区,防治水污染.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水资源短缺、水污染加重以及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恶化已经成为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以岷江流域为例,从水资源的水量、水质及其生态环境安全等方面,探讨流域水资源安全问题.研究表明,随着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岷江流域水资源安全及其生态环境受到威胁,表现为:①水量减少.岷江流量明显减少,70~80年代与30~40年代相比,年均径流量减少9.5%,地下水资源量减少,地下水位降低10m左右.洪旱灾害更加频繁.②岷江水污染呈加重趋势.岷江高场站的综合污染指数由1996年的0.21增加为2000年的0.34,水质级别由“较清洁”变为“轻污染”.③生态环境恶化.岷江上游森林面积减少和干旱河谷扩大,水土流失也有加剧的趋势.针对这些变化,要保障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安全有必要采取下列对策:即必须树立可持续利用的观念;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前提,推进水利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建立水资源保护区,防治水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不同下垫面材料径流污染物的输移变化,以ρ(CODCr)为指标,在室内进行了6种下垫面材料(原土夯实、钠盐处理土面、水泥土、塑料薄膜、三七灰土以及混凝土)径流试验,分析了ρ(CODCr)随着径流历时的变化情况.综合考虑下垫面的集流效率及对径流污染物的削减作用,确定适合庭院式集流场的最优下垫面.  相似文献   

15.
基于SCS模式的月水文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以SCS水文模式为基础的月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东江、赣江、汉江和黄河中游的27个子流域的径流.结果表明精度较高,参数值稳定,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应用于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而模型仅有3个参数,使用简单.最后提出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改进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应用以SCS水文模式为基础的月水量平衡模型,模拟东江、赣江、汉江和黄河中游的27个子流域的径流.结果表明精度较高,参数值稳定,模型具有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应用于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而模型仅有3个参数,使用简单.最后提出结合遥感与地理信息技术改进模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公路超高设计计算中较有难度的是超高缓和段长度的确定、公式中参数的确定以及超高缓和段长度小于缓和曲线长度时超高缓和段的设置问题等。本文就这些问题从行车受力、路容美观、路面排水及施工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阐明了设计计算的步骤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