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通过分析重载汽车楔式制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研究了摩擦副摩擦因数在温度、相对滑动速度、载荷等因素影响下的变化情况.在三维仿真模型的基础上,应用ADAMS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对制动力矩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从而为理论研究楔式制动器的摩擦特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兆瓦风电制动器制动过程,考虑制动摩擦副作用区域宽度及其影响下的线速度径向差异,提出速度梯度循环法,对制动过程摩擦副进行热-结构耦合分析.基于ANSYS软件建立制动器摩擦副三维瞬态传热有限元模型,运用速度梯度循环法推导出热流密度的加载式,用以计算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流,对制动区域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从分析结果表明制动闸片摩擦区域温度分布在制动盘径向呈现弧度明显的等温分布,温度梯度随半径增大而增大.以速度梯度循环法将热分析结果代入结构场对闸片摩擦区域受力及变形进行耦合分析并预估其磨损状况.通过与传统均匀加载方法对比发现使用速度梯度循环法的分析结果与实际更为接近.所提出的分析方法为模拟大尺寸盘式制动器的摩擦制动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改善湿式制动器制动效能以及安全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薄膜润滑模型的湿式制动器摩擦特性探究方法;通过对制动油膜分层研究,建立了有效的数学模型;讨论了油膜吸附层、常规层中油液在制动界面上的速度分布情况以及油液中摩擦力的分布情况;利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油液流速分布与油膜吸附层和常规层的厚度有关,且湿式制动器的制动摩擦力主要是通过不断剪切摩擦片之间的油膜而获得的,而摩擦片间吸附层区域越好,整个制动器的制动性能越好,安全性能也越优良。  相似文献   

4.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鼓式制动器的接触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运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建立了某鼓式制动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摩擦衬片与制动鼓之间的摩擦接触进行模拟,考虑了制动鼓和摩擦衬片间的滑动,较真实的模拟了制动的工作过程。研究了制动力矩在制动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反算出制动效能因素,得出促动力重新分配后接触压强的分布特性及制动器的等效应力。为进一步改进制动器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湿式制动器摩擦界面温度难以直接测量的特点,提出了通过测量对偶钢盘内部温度场、运用传热学理论及外推法、结合制动过程的初始条件及边界条件,来反推得到摩擦界面的预测温度的研究方法;利用ABAQUS软件仿真得到对偶钢盘的温度场,截取摩擦界面内的一个节点以及相对应的摩擦盘内部中间节点的时间-温度曲线,应用MATLAB软件反推出预测界面的时间-温度曲线。仿真结果表明:研究方法预测的时间-温度曲线与实测时间-温度曲线在变化趋势上表现了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从法规对拖挂式车辆制动力的要求出发,首次建立了采用电磁制动器的拖挂式房车制动力模型,通过改变电磁制动器电磁体通电电流,来实现对房车制动力大小的调节.得出了电磁制动器电磁体通电电流的合理控制范围,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制动器制动力模型正确、理论分析合理.为进一步研究主、房车制动力大小匹配,提高拖挂式车辆的制动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法规对拖挂式车辆制动力的要求出发,首次建立了采用电磁制动器的拖挂式房车制动力模型,通过改变电磁制动器电磁体通电电流,来实现对房车制动力大小的调节.得出了电磁制动器电磁体通电电流的合理控制范围,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制动器制动力模型正确、理论分析合理.为进一步研究主、房车制动力大小匹配,提高拖挂式车辆的制动稳定性,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依据鼓式制动器结构特点和传热学理论,分析了鼓式制动器生热散热过程,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某鼓式制动器瞬态温度场仿真模型,得出在重复制动工况下制动鼓的温升过程,分析了瞬态温度场的变化情况。根据国家标准进行热衰退试验,通过修改仿真模型的热边界条件,使仿真温度曲线与试验曲线相吻合,确定了鼓式制动器瞬态温度场分析的边界条件及模拟方法。  相似文献   

9.
惯性负载制动器试验台设计及虚拟样机仿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起重机械用制动器检测试验台的研发设计,对其惯性负载的转动惯量计算及组合惯性盘的几何尺寸进行设计,并运用ADAMS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对该制动器试验台关键的制动盘一制动器机构进行了建模及仿真分析,绘出了对应的仿真分析曲线.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自动变速器速比变换的过渡过程。速比变换的过渡机构有"单向轮与离合器/制动器组件"式和"双离合器/制动器"式两种。结合辛普森式和拉维纳式两种典型行星齿轮传动机构,分析了"单向轮与离合器/制动器组件"式和"双离合器/制动器"式过渡机构的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11.
汽车气压制动系统动态分析键图仿真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键图理论,研究了汽车制动系统键图模拟的动态仿真过程,建立了双腔制动阀、管路、气室、紧急继动阀、半挂汽车的键图模型。与传统动力学分析方法对比分析表明,键图模型变量少,模型直观,元件增减方便,能有效描述汽车气压制动系统各元件制动力的传递关系与控制信号的流向及因果关系,真实反映汽车的制动特性,为制动系统的动态仿真及控制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To improve the braking safety of automobiles, the author studie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ial brake on the stabilities. To analyze the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ial brake, automotive subsystem models were built by applying ADAMS/CAR, and automotive mechanics simulation model was built by setting the main subsystems such as body, engine and brake. The simulation model studied the distribution mode of three kinds of differential brake, and beeline braking stability and turning braking stability were simulated. It shows that differential brake can amend turning shortage of automobile brake and improve its braking stability, but the effect of automobile mass on its braking stability is great. So the distribution mode of braking force and the effect of mass change should be considered while differential brake is applied.  相似文献   

13.
基于半刚性基层路面典型结构建立三维力学模型,综合考虑常载、常载+刹车、超载和超载+刹车4种组合荷载,采用双轮最不利矩形接触面形式,并运用特征路径分析方式,数值模拟了路表及深层内力学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刹车对路表弯沉和路基顶面压应变影响较小,超载影响显著;刹车主要对面层弯拉应力影响较大,并使上面层出现较大拉应力,对基层基本无影响,超载使基层弯拉应力增大显著;超载和刹车对剪应力峰值增大明显,特别是刹车使剪应力增大极其显著;在不同荷载作用下,从路表沿深度方向力学响应峰值位置会发生变化,在进行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和力学分析时应取相应位置处的值作为力学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4.
制动盘试验模态与数值模态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有限元法得到制动盘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同时运用试验模态技术对制动盘进行模态试验,得到了模态参数,将试验模态与仿真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验证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两万吨组合列车制动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减小重载列车纵向冲动,提高列车制动特性的同步性,利用基于空气流动理论的空气制动仿真系统,计算了列车制动系统的制动管路和各缸室的瞬态气体状态,获得制动系统动态特性,预测了两万吨组合列车的紧急制动与常用制动特性,分析了制动波的传递特性。计算结果表明:两组合列车可以缩小最大制动时间差50%,如果在两组合列车尾部配置机车,最大制动时间差可以缩小75%,四组合列车最大制动时间差可以缩小75%;紧急制动波速等速前后传递,常用制动时向前传递的制动波波速要比向后传递的制动波波速小。可见,组合列车是一种改善列车制动同步性的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6.
使用列车空气制动仿真方法获得空气制动系统特性,通过列车动力学仿真方法分析了3万t列车在多机车不同步条件下紧急制动和常用制动时车钩力,提出了大秦线3万t重载组合列车的可行性编组.分析了从控机车在各种滞后时间情况下,列车常用和紧急制动的最大车钩力的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平道常用全制动工况下,从控二机车滞后时间比从控一机车...  相似文献   

17.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建模和仿真在汽车发展领域有了广泛的应用。ABS作为汽车主动安全领域重大发明,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同时缩短制动距离,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护。文中采用计算机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对起初ABS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得出了仿真曲线,验证了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具有优良的方向操纵性和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18.
差动制动对汽车制动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汽车制动的安全性,对差动制动的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运用ADAMS/Car软件建立了汽车各子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主要子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建立了整车动力学仿真模型,进行了直线制动及转弯制动稳定性仿真分析,研究了差动制动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差动制动方式可以减小汽车转弯制动时的质心侧偏角,提高汽车的制动稳定性,但汽车质量对于制动稳定性影响较大,因此,应用差动制动时应注意制动力分配方式,并考虑质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