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30m简支梁桥墩车桥耦合动力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理论,运用桥梁结构动力分析程序BDAP,针对城际轨道交通30m简支梁桥墩3种不同墩高方案,采用空间有限元建立全桥动力分析模型,对桥梁空间自振特性进行了计算,并对3种不同墩高方案在CRH2和德国ICE3动车组作用下的车桥空间耦合振动进行了分析,评价3种不同墩高方案的动力性能以及列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研究结论表明:(1)3种墩高方案(H=8m、12m、15m)的全桥一阶横向自振频率分别是0.909Hz、1.051Hz和1.034Hz;(2)在CRH2和ICE3动车组以速度160km/h通过时,简支梁跨中竖向振动位移和竖向振动加速度较小,在限值以内;(3)在CRH2和德国ICE3动车组以速度160km/h运行时,车辆竖向和横向舒适性均能达到"优"。说明3种墩高方案具有足够的全桥横向刚度,满足列车时速160km行车的安全性和良好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2.
依托深圳地铁某车站工程,建立装配式车站建造成本的测算分析模型,分析矩形断面全现浇方案、矩形断面部分预制方案、矩形断面全预制方案和拱形断面全预制方案的车站建造成本,对比不同车站建造方案的成本差异,提出装配式车站的成本控制措施。与矩形断面全现浇方案相比,不同装配式车站方案测算造价增幅在11%~18%,车站整体造价增幅不大,且尚有优化空间。研究成果可促进装配式地铁车站的建造成本控制,为相关工程的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的客流量是影响城轨交通行车交路方案的重要因素,而客流的基本特征在于它沿时间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即客流的动态性,这也决定了不同运营时期城轨交通的行车交路方案是有区别的。本文结合2号线的线路特点,通过对客流特征的分析研究,初步确定了2号线初、近、远期的行车交路方案。  相似文献   

4.
大型通航渡槽框架式挡水墙断缝设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型通航渡槽两侧框架式挡水墙尺寸较大,为避免其全部参与主梁整体受力而导致内力过大或过于复杂,需对它纵向设置断缝。本文针对32 m简支T梁挡水墙提出了3种断缝设置方案,采用空间梁元、空间板元、质量单元及连接单元等对渡槽结构和边界进行精细模拟,建立渡槽结构空间有限元仿真模型,计算不同方案下渡槽结构分别在施工阶段、运营阶段的空间受力情况。计算结果表明:设置断缝的挡水墙将部分参与T梁整体结构受力,且不同设置方法对各片T梁荷载横向分配和纵向受力亦有较大影响;综合考虑结构受力与止水等影响,挡水墙在每跨1/3跨度处对称设置2条断缝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编组站布局调整方案的决策水平,考虑未来不同的运输需求增长状态对决策者行为心理的影响,提出基于前景理论与直觉模糊集的编组站布局调整决策模型。首先,构建编组站布局调整方案比选指标体系,涵盖空间分布的合理性、适应性、协调性、对社会的影响、经济性5个指标层;其次,利用直觉模糊集表征决策者对方案属性的主观评价值及犹豫度,并构造得分函数得到方案属性的综合得分值;然后,引入前景理论考虑决策者在不同运输需求增长状态下的不确定型偏好,结合灰靶决策理论构造三参照点计算编组站布局调整方案的综合前景价值;最后采用VIKOR决策方法对方案进行优选。通过某枢纽编组站布局调整实例,研究结果表明,A2为最优调整方案,与实际确定方案相吻合,验证了决策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铁路BIM数据存储标准是提供一种统一的格式,解决铁路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及不同参与方间的信息共享问题。中国铁路BIM联盟成立的初衷是推进铁路行业内的BIM标准化应用,因此满足铁路行业内的BIM数据存储标准是联盟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对KML、City GML、IFC等不同格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扩展方案,并就铁路工程线状空间分布特点,根据不同评价指标进行比选;最后提出针对铁路BIM的推荐扩展方案,并给出基于该方案进行铁路BIM扩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上海轨道交通某换乘通道工程进行间歇冻结方案的选择以及冻胀量控制研究,通过热力耦合仿真计算,对不同间隔时间、不同温度幅度的冻结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工程中采用间歇冻结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冻胀,该工程中选择的优化方案可以将冻胀量缩减至常规施工的13%;(2)冻胀量受冻结过程中冻结管与土体热交换总量的影响较大,受间隔时间变化影响较小;(3)建立了冻胀量与温度指数、空间位置的函数关系。  相似文献   

8.
陈希荣 《科技交流》2009,39(4):1-14
通过分析关中城市群现状交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情况,提出建设城际铁路网的必要性.在分析关中城市群城市空间分布、交通走廊分布、客流分布的基础上,确定不同构架方案线网主骨架,在此基础上经综合分析评价,推荐关中城市群轨道交通线网方案.  相似文献   

9.
综合管廊建设空间广阔,施工方案不仅对工程项目影响大,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影响。当前,关于管廊施工方案比选的专门研究较少,且缺失方法论角度的研究,造成方案选择具有局限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用求同与求异的方法、用矛盾转移转化的规律来选择方案。这种方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填补了管廊工程研究哲学领域的空白,也为重大工程、复杂工程、创新型工程方案选择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运用求同与求异法,得出管廊施工方案要满足规模化社会化生产、供应链整合及结构-工法-装备统一的要求;通过分析环境-结构-土体、结构制-运-安、前期与后期及一次性与重复性投入、工期与结构及工法的矛盾转移、转化的规律,得出了管廊不同施工方案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以高铁厦门西站高架层候车区的高大空间作为工程实例,对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候车区空调应用及设计情况进行充分地调查和对比分析,提出适合厦门西站候车室空调布置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可在低能耗的条件下满足候车室人体舒适度指标要求;通过对候车室内气流组织进行模拟分析,研究不同送风条件下候车室内流场分布特性,得到候车室内不同位置的温度、风速及湿度参数,通过分析人体在不同温度、风速和湿度等参数下的舒适度,提出系统调整方案和措施,较好地实现候车区内高大空间远距离送风的气流组织,满足候车室内人体舒适度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地铁区间环境复杂、空间狭窄,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为了快速、准确地联动区间疏散指示设备,同时配合隧道风机的排烟,对比研究了地铁区间火灾工况下的疏散指示联动方案。介绍了3种类型区间疏散指示设备,以及火灾报警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的两种关系,进行了区间火灾时乘客疏散流程及疏散方向分析。经过对比研究火灾报警系统与综合监控系统不同关系下的区间火灾工况下的疏散指示联动方案,推荐了最优的的区间疏散指示联动方案。  相似文献   

12.
对于高大空间报告厅,为达到最佳的视听效果,在影音系统设计时须充分考虑声场覆盖的均匀度、可懂度,图像显示的完整性、清晰度,观众视听的舒适性等问题.对影响以上指标的因素进行研究,通过模拟、对比目前主流技术等选取最佳方案,最终提出了一个完整的高大空间报告厅的影音系统设计方案,对于此类空间的影音系统方案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集装箱装载矩形货物的布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集装箱内货物装载布局问题,提出一种利用三叉树结构表达三维矩形物体布局状态空间分解的方法.通过将布局空间依次分割,每次放入相对于当前布局空间来说是满足特定条件的最优布局块,并将该布局块定位于当前布局空间后部的左下角来完成不同大小三维矩形物体的布局方案的确定,给出试验结果.经过算例比较,说明其有效性.基于该算法,在大量数值实验的基础上,定量地表达了空间利用率、待装货物总体积和待装货物类型数三者之间的关系,对集装箱货物运输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长大铁路干线,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考虑的比选方案往往数量庞大,单靠传统人工作业模式,难以完成对所有方案的分析,必须发展相应的自动化方法。以图论为基础,采用"图"来描述复杂工程系统的网络结构,提出弧权指标评价体系,建立网络搜索模型。以川藏铁路前期规划研究为例,通过变化评价体系中指标权重的方式,开展确定推荐方案在可行方案集中的排序、分析存在较大优化空间的区段、甄别对铁路线路方案起控制作用的影响因素等研究。研究表明,网络搜索模型可以快速计算不同权重的方案网络权值和排序,有利于分析比选方案在不同权重下可能的后果和影响,在提供铁路选线方案优化辅助决策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深圳地铁黄木岗交通枢纽工程为例,介绍不同围护工法的设计方案、施工技术,在分析围护结构型式的可行性、可靠性、安全性的基础上,确保特定环境下围护方案的合理性和地下空间利用的有效性,有效控制工程风险,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新建客运专线引入既有铁路枢纽方案是项目建设重点研究内容,选择合理的车站空间位置、确定完善的车站布置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旅客运输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文章通过统筹考虑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铁路总图规划,重点分析枢纽内客、货流特点,对新建通辽京沈连接线引入通辽枢纽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引入既有通辽站和开发区新建客站2个方案。并在引入既有站方案中,考虑不同的引入方式、高速铁路车场与普通客运站房的相对关系等,分别研究了东侧引入、西侧引入站房同侧和西侧引入站房对侧3个方案。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推荐采用西侧引入既有通辽站站房同侧方案。通过研究有效解决了枢纽内各方向客、货流运输组织,为其他线路引入枢纽方案研究思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过程中,不同车站间客流的时间分布特性及规律直接决定了客流组织方案。明晰 车站间客流分型及特征,对合理配置客流组织方案大有裨益。相对于单车站客流类型,多车站间客流类型的影 响因素多样且复杂,为此,从时间、空间和结构 3 个角度对车站间客流分类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谱聚类方法 压缩搜索空间,从而达到更加精准的类型划分。利用轮廓系数与戴维森堡丁指数对比不同方法的分类结果,证 明所提出的谱聚类方法相对于 k-means 等其他方法具有更好的分类效果。以苏州地铁 2020 年数据为例,通过 提出的方法寻找出 7 种车站间客流分型,该结果可应用于预测模型训练等领域。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北京市中心城区重点功能区范围内轨道交通线网密度、站点覆盖率不足等问题,以北京CBD重点功能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句法理论及空间分割方法,建立CBD地区道路网空间句法模型,量化分析该区域内可达性与交通流量的关系,结合既有轨道交通网络,对CBD地区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设计、路由选择提出指导性建议.结果表明,将可达性评价指标与交通流量相结合,能够定量描述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可达性及结构绩效,并选择可达性较高轨道交通线路路由.该方法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及不同规划方案的比选和评价,可以作为方案评价方法之一,同时应该结合其他线网规划要素,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作为重要考虑因素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从换乘枢纽定位、设计思路、地下空间方案、换乘客流组织及与周边建筑结合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上海轨道交通南京西路站三线换乘枢纽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提出新建车站的工程资源共享方案、换乘枢纽机电设备共享方案、换乘枢纽工程配套设计方案等复合协同发展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铁车辆车下设备多、设备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模块化分区设计方案,并阐述了该方案的功能区划分、边界条件模块化、接口简统化及设备模块化布置方式。对设备布置的限界、检修维护空间、设备安装结构强度等方面进行校核,验证了约束条件的可行性,形成模块化设备布置设计平台。此技术平台可兼容市场主流的车型布置方案,缩短地铁车辆设计开发周期,降低运营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