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地铁车站接地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地铁接地设计通常采用外引接地极、绝缘引入、设置专用接地网的现状,参考国外地铁接地的设置形式,分析地铁接地网与结构钢筋不能做到真正绝缘的原因.实践证明,采用不大于1Ω的接地电阻完全能够满足地铁对接地的要求.结合实际,说明在地铁接地设计中可以用车站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合理地确定接地电阻的大小,对于降低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地铁车站的防雷接地保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防雷电保护和接地保护在地铁车站中的实际运用,为乘客及工作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环境.研究结果:高架车站主体钢筋和人工接地网可靠的联结以及电涌保护器的运用为地铁车站供电系统设备提供了良好的过压保护和泄流途径.等电位联结、自然接地体、人工接地网、浪涌保护器合理的结合,为地铁车站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防雷接地保护.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个与目前习惯做法不同的接地方案,其理论根据是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实践根据是现场实验、测试结果。明确提出利用地下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它的接地电阻在0.5Ω以下,完全符合电气设备接地要求;地下结构钢筋是一个等电位法拉第笼,是地铁这个电磁环境中一切设备的地。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铁接地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铁电气设备的接地是采用外引接地体,绝缘引入。作者提出取消这种作法,直接利用地下车站的结构钢筋作自然接地体,地下结构就是地铁的“地”,地下车站结构钢筋,由于杂散电流防护的要求,横向和纵向相互焊接,形成一个庞大的等电位法拉第笼,是所有电气设备最理想的“地”。这个法拉第笼的接地电阻在0.1-0.5Ω之间,完全符合接地电阻的要求,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TN-S)系统,使地线和中性线分开,对测试杂散电流没有影响,地面高层公用建筑利用地下厢形基础作自然接地体,飞机、轮船、地铁的电动客车的电气设备也需要接地,它们到哪里去找“地”,还不都是以它们自身的外壳作地。利用地下结构作地铁的“地”,不是靠理论推导出来的,而是用30年的工程实践证明出来的。作者不加任何修改的将20年前的一次接地实验报告原文登录出来,并且把北京地铁测试的接地电阻摘录于后,供读者分析参考。作者提出三条结论,作为地铁接地的处理原则:1.地下结构钢筋焊接成等电位法拉第笼,就是地铁的“地”,是一切需要接地的电气设备(包括强电和弱电)理想的“地”。取消地铁的外引接地体,不仅可以节省大量铜材,还可以减化施工程序,无疑对地铁的建设是非常有利的。2.电力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低压配电系统采用三相五线制(TN-S)系统,地线和中性线彻底分开,地线中没有不平衡交流电流流过,对测试杂散电流没有影响。3.电气设备准绝缘安装,变电所一点接地。所谓准绝缘安装,就是电气设备的基础槽钢和结构钢筋间要进行绝缘处理,不得有电气联接。这样作的目的是防止杂散电流对电气设备的腐蚀,所有地线在变电所一点接地,不得重复接地。这样避免杂散电流在地线中乱窜。当然直流正极接地时也不再会发生烧毁地线的故障。  相似文献   

5.
为降低地铁车站内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设备的对地电压,防止过电压、静电以及电磁感应的影响,针对地铁车站设备接地要求,介绍地铁车站接地形式的选择和接地敷设方案的设计。推荐地铁车站采用以敷设水平接地网为主、换土和添加降阻剂为辅的接地方案,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6.
地铁车站综合接地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接地网做为地铁车站综合接地系统,是我国地铁车站综合接地系统通常采用的方式。这种方式对地铁工程杂散电流的防护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实现综合接地网“外引接地,绝缘引入”的设计思想,工程实践中应采用新型的接地引出装置,并在其穿越地铁车站结构底板时采取相应绝缘及防水措施,同时综合接地系统采用的材质也应有所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地铁设备接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地铁车站设备接地种类及接地方式、接地环境的分析,指出地铁设备接地系统应采用共用接地方式,同时提出了共用接地电阻的确定原则及其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阻碍钢支柱与桥梁钢筋间形成杂散电流通道但提供雷电流泄放通道的方法,对架空地线的防雷接地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架空地线防雷接地方案选用原则,分析既有接地方案的不足,提出采用雷电冲击接地器接地的新方案。完成了雷电冲击接地器样品试制并在工程中试用,建议在今后地铁工程高架桥架空地线防雷接地设计时选用。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地铁车站综合接地常规设计的基础上,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地铁车站提出了双层接地网的设计方案.重点分析了双层接地网的设计特点及其在施工中的注意事项,供高土壤电阻率地区的地铁综合接地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车站主体结构钢筋与地网的连接方式是城市轨道交通接地系统及杂散电流防护系统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节点,直接影响人身、设备安全及杂散电流分布。分析了结构钢筋是否接地对人身安全的影响,仿真计算分析了结构钢筋接地以及对杂散电流防护的影响。结果表明,主体结构钢筋与地网连接可有效保证车站人身及设备安全,并不会额外增加轨道对排流网和结构钢筋的泄漏电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地铁主体结构钢筋接地对人身安全防护和对杂散电流的影响这两个方面论证分析,阐述了地铁主体结构钢筋与地网连接的重要性、可行性、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近年来在沈阳、天津地铁等项目设计及施工配合中遇到的问题,对综合接地网的设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接地网深埋的提升方案:①对于综合接地网的埋设深度可以优化并适度减少,但所有的接地体都必须完全置于土壤中,且布置后实测必须满足系统接地电阻的要求。②综合接地网埋于车站的顶板之上,以便于更换。最后对综合接地网垂直接地极及均压带数量进行了探讨。对以后的地铁项目建设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使地铁接地网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节约投资、降低施工过程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防雷接地与杂散电流防护之间存在的矛盾,结合GB 50157-2003《地铁设计规范》、CJJ 49-92《地铁杂散电流腐蚀防护技术规程》及目前地铁接地应用现状,对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利用结构接地的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介绍了适合于天津站交通枢纽工程的主体结构接地方案,并对地铁全面采用结构接地的方案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在地下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人工接地网时的电气参数合理性,采用 CDEGS 软件建立地下车 站的接地网模型,对比接地网在车站结构底板下方和车站结构顶板上方的工频接地电阻值区别,并由此展开车站 结构顶板上方的土壤电阻率、结构顶板上方覆土土壤厚度和接地网网格尺寸、导体直径的细化研究,结果表明: 车站结构顶板上方的土壤电阻率和土壤厚度对接地电阻值起重要作用,接地网的网格尺寸和导体直径对电阻值的 影响甚微,最后对接地网上方地表的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等安全性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发生严重的短路 接地故障时,在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接地网并不会引起地表上方的接触电压、跨步电压超标,具有较高的安全 系数,证明在地下车站结构顶板上方设置人工接地网的电气参数是符合相关要求的。  相似文献   

15.
在地铁设计中,接地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影响人身安全及运营安全,大连地铁地下为岩石结构,土壤电阻率非常大,经过对垂直接地体法、非金属降阻模块法、双层接地网法等3种接地方法的计算对比,以及经济、安全性等综合方面考虑,选用了双层接地网法对大连地铁明挖车站进行降阻。  相似文献   

16.
对于桥隧占比高的高速铁路线路,为合理利用构筑物内的钢筋结构,减少维护工作量,降低投资,通过理解和分析现行防雷接地技术规范及相关通用图册,提出在隧道及部分桥梁地段,利用电缆槽内纵向接地钢筋取代贯通地线的综合接地方案,并对该方案的工程可实施性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接地电阻取值、人工接地网设置的必要性及合理性、自然接地极与杂散电流辅助收集网的关系等若干问题。阐述了部分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综合接地系统方案,可为人身安全及地铁运营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龙潭 《电气化铁道》2021,32(2):91-95
随着信息技术设备在城市轨道交通的广泛应用,在有限空间内各系统设备之间存在电磁骚扰而导致电子元件误动作、信息技术设备损坏等问题.本文对轨道交通信息技术设备接地设计采用标准、接地网、接地型式、接地电阻取值对信息技术设备系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对高架车站在雷击电磁脉冲条件下站内磁场强度进行计算,验证了城市轨道交通应利用自然接地体形成多层结构的等电位联结网络,既能有效泄放故障电流、雷击电流及静电荷,又能获得各系统之间均衡电压,提高抗电磁骚扰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铁供电系统供电方式的特殊性,其接地系统的方案一直存在争议。结合国内规范及国内轨道交通项目的常规做法,从接地网的设置、低压侧的接地、接地电阻值的选取、直流系统的接地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以后的地铁接地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国铁和地铁同桥水平近距离敷设,在国内尚属首次,并且无经验可参考.由于地铁和国铁两个供电系统的接地及连接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必需考虑接地问题.通过对地铁、国铁供电系统与地关系的说明,从杂散电流防护、绝缘、轨电位等角度,对南京大胜关桥地铁和国铁采用绝缘地还是共地方案分别进行了分析.基于人身设备安全,推荐采用共地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