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重要而现实的问题,然而对此理解却存在着一些争议,特别是在其价值认识上尤为突出。本文依据价值哲学的基本观点,从批评现行的价值概念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价值内涵、价值构成、价值意义。通过这些分析,可以使我们真正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这样既能够帮助人们树立起追求自由的信念和勇气,又能够办人类最终解决个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的价值的自我超越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以来,尽管文化保守主义的派别众多,思想观点也多有差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要守住从孔孟始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道统”,并视之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命脉,以这种文化史观为出发点,文化保守主义指责唯物史观是“物欲化”的,是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侵害,本文在对文化史观的思想演变梳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与唯物史观对立的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狭隘的形而上学实践观有很多自相矛盾之处,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实践观的歪曲,是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共同症结。实践不是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不是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不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不是所谓“人类总体性的存在方式”,而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耦合”而成的“一”,它对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视野”和“立场”的本体论意义。终结形而上学实践观对于克服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各派的对立及其局限性,建立实践与人类生存困境及其终极关怀的联系,弄清“交往”、“主体际性”等交往实践观的某些基本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实践唯物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萨特的“无”的思想,并指出“无”与萨特的自由理论的联系,即“无”是作为自由的哲学基础,在萨特哲学中,有(存在)是先于无的,但这种有要“无”去化之才有意义,而人又在不稳定的无中又追求着有,人生就是这种“无用的激情”。“无”是自由的哲学基础,正因人本是无,人才有无限的自由。  相似文献   

5.
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在一片“与国际接轨”的呼声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既要摒弃“文化中心主义”的优越感和文化“保守主义”的保守心态,又要防止崇洋媚外的发生。外语教学应该是以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为导向,培养理念应定位为:实现文化超越。  相似文献   

6.
“照着讲”和“接着讲”体现了教师不同的知识观。理性主义知识观和经验主义知识观陷入了客体对主体的牵制和绝对主义,因而是一种权威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知识观和后现代主义知识观则倡导主体建构和批判反思,因而是一种批判主义知识观。从权威主义知识观向批判主义知识观的转型,消失了的教师的主体性也重新得到了回归。  相似文献   

7.
从“七大”到建国前,中共中央的文件、中央领导人的著作与讲话中广泛使用“自由资产阶级”一词,表明抗战胜利在望时,我党领导人从思考战后建国问题出发,根据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对资产阶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自由资产阶级”的概念与“广大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及联合中间势力的政策密切相关。文章试图从分析中国共产党使用“自由资产阶级”一词的意义入手,初步探讨我党在解放战争时期对资产阶级认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超越激进主义和保守主义的两极对峙.激进主义与保守主义是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割裂开来,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则是把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相统一.从一定意义上讲,如何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纪之交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论个人自由的四个领域和三个维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个人自由是最直接可体验的自由。个人自由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和自我条件才能实现。从自我条件来说,自我能力和自我意识是个人自由实现的基础。经济自由、政治自由、道德自由、私域自由构成个人自由的四大领域。人在这些领域里的自由选择的实现及其实现程度就体现出人的自我实现的程度。它们共同体现人的现世存在状态。无论哪种自由,就其本质来说都是一种选择,一种自主和自主意识,人自己决定自己的一切。个人自由意味着在“三维立体”的社会关系中进行自主性的选择:在存在维度上“选择”不同的个性;在价值维度上“选择”自我的价值;在自我维度上“选择”主体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0.
如今,"保守主义"一词已经出现泛化的趋势,并引起诸多误解.为重新界定该词的内涵与外延,可以借助对保守主义鼻祖--柏克思想的探讨来认清保守主义的本质.从历史渊源看,柏克思想的核心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强调经验(人类理性的对立物),避免蹈入形而上学;第二,强调传统(上帝意志的中介物),避免蹈入怀疑主义.因此,保守主义的本质也包括这两个方面既破除理性的权威(保护个人自由),又树立上帝的权威(维持社会秩序).由于坚持理性的有限性,柏克在处理上帝与个人之间的中介物--历史或传统时,必定会出现无法分辨的困顿,但这种困顿是基于人的有限(与上帝之间有无限之距离),因此是必要的.任何因之对柏克思想的修正都会偏离保守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个人话语的设计上,贺麟提出儒者型的个人观。这是一种颇有新意、很有价值的现代个人观。从道德行为的角度看,儒者是“合理性”、“合时代”和“合人情”的现代个人。从道德理想的角度看,儒者是有使命感的个人。从自我观的角度看,儒者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统一。从总体上说,贺麟把儒者看作“技术人”和“道德人”的结合体。这一个人观与犹太思想家索罗维齐克的个人观比较接近,索罗维齐克把个人看作“技术人”和“宗教人”的结合。这种“接近”至少说明贺麟的儒者型的个人观具有普世性意义与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社会和经济结构,中西文化从人类历史的最初就表现出极大的差异。这点在儒家中庸观和古希腊的中道观上也得到体现。建立在“天人合一”基础上的中庸之道强调个人对于群体及周围环境的道德责任感,并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修身,完善个人内在品质才能达到最终的“德性”。而古希腊以亚里斯多德为代表的哲学家们则把人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并重视个人意志自由。他指出“中道”可以通过后天的实践获得,而规章法律就是这种“德性”的象征。尽管两者在起源,思想内涵,和实现途径有着明显不同,中庸之道和中道观都反映了一种辩证思维,并以寻求社会安定为服务目的.  相似文献   

13.
武卫强 《家用汽车》2012,(12):157-157
自之前刊发《该是彻底抛弃“市场换技术“的时候了》和《“自由市场”理论拯救不了中国汽车》后,有业界观察人士认为,笔者“陶醉于计划经济思路和些许民族主义中”。在此,请容许我回应一下。毋庸置疑,在不同的利益主权面前,纯粹的自由市场理论是不存在的。如果美国是完全的自由市场经济,奥巴马就不会想出政府救市这一招  相似文献   

14.
卢梭的公民理论与法律理论,对公民主权的不可让渡的强调,维护了自由与平等的公民社会理想.与此同时,他对公民意志实践表达的强调,严格区分了“公意”与“众意”的差别,进一步确立了公民权利与普遍幸福追求的合法意义.为了公民意志不被操纵,卢梭高度强调公民社会的法律尊严以及立法者的特别作用,并且相信,只有基于自由与平等的法律,公民才能真正实现民主社会的普遍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5.
行政自由裁量权是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行使是依法行政的难点,本文通过阐述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内涵及其存在价值,分析行政自由裁量权运行中的缺陷及其产生原因,建立、健全多方位的制约机制,对行政自由裁量权从立法、司法,行政和社会民主政治等角度进行监督控制,确保行政自由裁量在法制的轨道上运行,加强依法行政,最终实现法治国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庄子所追求的自由境界,淡化了老子“道”的本体意义,把“道”内化为一种心灵的自由境界,从“心”的角度来诠释道,彰显出生命的自由本性,其目的就是摆脱一切主观与客观的限制和束缚,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寻求心灵自由的栖居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大学的新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理念是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今时代,大学理念也应该创新。本文提出现代大学的新理念是:“以人为本,学术自由,服务社会,走向世界。”“以人为本”是现代大学的教育哲学观,“学术自由”是现代大学的根基,“服务社会”是现代大学的活力,“走向世界”是现代大学的新使命。  相似文献   

18.
安东尼.伯吉斯的反乌托邦小说《发条橙》以独特的视角探索了人类面临的自由困境,即个体本真的选择和非本真的选择的对立。作者在小说中探索的自由和责任的问题与萨特的存在主义自由观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着重分析主人公艾里克斯跌宕起伏的三次人生抉择和他面临的生存困境,试从存在主义的理论对这本小说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西方共同体主义所致力于追求的"共同体"是一种作为价值理想而存在的和谐有序的生活状态,并通过承认政治论等观点批判政治碎片化的原子主义趋向.西方共同体主义对自由的积极理解、民主的协同践行、权利的交互重构的强调饱含了丰富的和谐意蕴,能够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更为丰富的思想资源和更为广阔的思路和视野.  相似文献   

20.
陈西滢不是专门研究戏剧的,但对戏剧艺术与戏剧改革有自己的主张,也有过较大的影响.文学史通常把陈西滢归于“胡适派”文人之列,其实陈氏的戏剧观,包括他的易卜生研究、对传统戏剧的态度,都与胡适的观点多有差异.陈西滢对文学、对戏剧有其自己冷静理智的判断,他对戏剧舞台艺术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的追求,对传统戏剧较为理性的态度,以及从接受角度注意观众兴趣的引导和培养,在现代戏剧理论创建期都是一份难得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