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我退休已有5年多,仍爱读有海味及有油味的专业杂志。当我读到航海杂志举办“我与航海”征文后,决心把自己遇到的一件小事写出来。纪念我仅仅见过一次面的新朋友——他,又是我再也见不到他而引为终身遗憾的海洋上的战友。 198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并同时组建了中国海洋石  相似文献   

2.
时光飞逝!弹指之间,《航海》杂志即将迎来她创刊二十周年的喜庆。作为一名与《航海》相伴十八载的忠实读者,我的心情也格外激动,脑海中不由得回想起与《航海》相识交往过程中的那些个“第一次”…… 第一次认识《航海》 我第一次见到并认识《航海》杂志,是在1981年的秋季。那时,我是一名刚跨入海军第一水面舰艇学校(即现在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门不久的新学员。由于从小养成喜欢课外阅读的习惯,因此我在海校繁忙的训练和学习之余,经常自费购买或是去图书馆浏览报刊杂志,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作为一名未来的海军军官,我将阅读的注意力大部分放在了有关海洋和海军  相似文献   

3.
正我藏书不多,但至今珍藏着《航海》创刊初期数十本杂志,几度搬家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闲时翻阅,有一种别样的情感,仿佛又回到了特殊的年代。上海市航海学会建会四十周年,《航海》走过39个春秋,几乎与我国改革开放的年轮相吻合,顺着杂志栏目、题材、文风嬗变脉络,寻觅我国航运发展和技术进步的足迹,期刊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印痕。重读《航海》早期的文章,回想当年作者的思考和读者的喜好,以及这些作品的影响力,在将近40年后的今天显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航海》1997,(6)
在新老读者不断爱护和关怀下,《航海》杂志走过了近20年的路程。我们经常收到许多热心的读者来信,或嘉许、或批评、或建议,使编辑部在办好杂志方面受益匪浅。为了更好地沟通编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我们将不定期地开辟“读者信箱”专栏。 本期刊登张新泉老读者的来信,他对《航海》杂志的挚爱让人感动,他的一些意见和建议对我们的编辑工作很有帮助。希望更多的读者来信,让我们共同努力,将《航海》杂志办得更好更出色!  相似文献   

5.
明年是《航海》杂志创刊20周年,我作为她的老读者老作者,致以生日的祝贺! 30年前,我从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毕业,被分配到舟山群岛的海军勤务船上,当了一名舰艇军医,这也是航海生涯的开始。9年后,组织上又将我调至上海,在海军医学研究所从事航海医学科研。不久,我在图书馆见到了新创刊的《航海》杂志,其图文并茂,丈章深入浅出,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共鸣,于是跟《航海》结了缘。  相似文献   

6.
廉梦琦 《游艇业》2014,(3):72-87
因为同在北京的缘故,早就关注到北京有一圈玩的相当专业的帆船爱好者。去年的各大帆船比赛中都少不了北京船队的身影,至少两艘以上的参赛船只(至少一支来自北京航海中心,另一支固定队伍则是本栏杂志组建的“《游艇业》杂志队”),全班业余选手,每次在赛场上的碰面我都会格外留意他们,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气质与其他地区航海圈截然不同。在专业运动员垄断国内帆赛的时代,北京帆友这样的参赛热情与频率绝对是真爱的范畴。与他们熟络之后,参加了两次北京航海圈的聚会,对这群可爱的玩海之人的兴趣更加浓厚。想着策划一期北京航海圈的人物素描吧,我便找到了自称北京航海圈超级跑堂叶小明。  相似文献   

7.
我与《航海》杂志已经有十七、八年的情缘了。追思往事,历历在目,令人勾起深切的回忆。 1981年下半年,组织上把我从船上调到新成立的黑龙江省航海学会工作。从此,我便与《航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12月,经理事会议决定,1982年开始订购《航海》杂志,将它作为对学会会员进行普及航海科学知识的读物,免费赠送给会员。 20年来,《航海》杂志在传播中华海洋文化、歌颂中华海魂方面做出不少贡献。中国古代航海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中国历来就是航海大国,从徐福东渡到海上丝绸之路,从郑和七下西洋的  相似文献   

8.
在《航海》喜迎二十华诞之际,我要由衷地说一句:我爱《航海》。 虽然我只是一个普通读者,而且既深居内陆、不习舟楫,又年愈不惑、案牍劳形,纯属“海外人士”(航海界的圈外人)。但我仍对《航海》一往情深,自1982年“初结良缘”,一发而不可收,长期订阅,“忠贞不渝”。每收到新的一期杂志,就迫不急待地打开“先睹为快”,平日闲遐也时常展卷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们航模小组订了一份《航海》杂志,组员都是《航海》的忠实读者,每收到《航海》后,大家都争相阅读。它丰富了我们的航海知识,提高了我们对航海的兴趣。六月份小组活动时,有一个同学说他已报名参加了航海夏令营活动,中学毕业后,要考航海学校,将来要当一名远洋海员,要象历史上的航海家哥伦布、麦哲  相似文献   

10.
《航海》1983,(5)
我是《航海》杂志的老读者了。我非常喜欢海,尤其是航海。看了国外航海体育运动情况的介绍,感触很深。我感到我们的航海运动太落后了。现在,许多航海体育运动已被列入奥运会竞赛项目了。我国要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应迅速发展航海体育运动。上海读者朱伟  相似文献   

11.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内燃动力机械专业。现在,每当我以记者的身份到全军各部队采访时,人们常常会问我,你一个工科大学的毕业生,是怎么从一名普通技术干部成长为解放军报社记者的呢? 我每次几乎都是这样回答的:“我走上新闻之路是从科普创作开始的,我的成功得益于《航海》等杂志。《航海》等杂志是我永远的老师!  相似文献   

12.
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周立同志: 你的来信已由航海杂志编辑部转给了我。关于三明治的发明者问题,我在《库克船长航海记》(刊于《航海》杂志80年第五期)中提了一下,现在查阅英文版有关资料,再作一个说明: 桑德韦奇、三明治都是Sandwich的译音,指的同一个人(同一个贵族世家),只是中文字面不同。  相似文献   

13.
正1980年,告别了紧张的高考,我进入武汉河运专科学校船舶驾驶专业学习,显得非常轻松,泡图书馆成了最主要的爱好。泡图书馆的主要目的是浏览各种各样的报刊。起初,还没有接触专业知识,我比较爱看的杂志有《读者文摘》《科学画报》《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人民文学》《大众电影》等。后来上了专业课,《航海》《海洋世界》《舰船知识》等科普读物开始进入我阅读领地。也记不清是哪一期了,《航海》杂志上刊登的《海上路标》  相似文献   

14.
戴维斯站南极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郭琨同志来电话告诉我一个好消息:在南极冰海遇险的我国生物学家蒋加伦最近已顺利返回祖国,并邀请我去参加他的报告会。这消息真使我喜出望外。我想这回我可以完成《航海》杂志编辑部交给我的使命了,因为在一年多前,《航海》杂志编辑陆新扬同志曾来信叫我采写有关蒋加伦的遇险事迹。但当我从报端披露的简单信息希冀作进一步采访之时,京华与南极迢迢万里的地域差距使我不得不只好望图兴叹。而现在,我能如愿以偿了。在北京海贸大楼白色建筑底层宽敞的礼堂里,台前摆满了科学家们从南极采集后带回国内的雪燕、鸥  相似文献   

15.
在我的书架和写字台上,甚至连几把本应坐人的椅子上都堆满了各类书报杂志,这是信息爆炸时代所给予我生活空间的有形挤压,有时为了找一本东西可得忙上一阵。但其中有一份杂志我却总把它置于伸手可及的地方,而且几乎每期我都会津津有味地拜读一番,这便是《航海》。相对于它创刊至今的近二十年历史来说,我既是它的老读者,又是新读者。 记得最早读到这份杂志是在1979年,当时我是一名恢复高考后才得以跨入大学的大学生(之前我曾当过工人和企业干部)。虽然我从未做  相似文献   

16.
天涯若比邻     
一九七八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来到海运局大楼一间不显眼的办公室,这就是最早的《航海》杂志编辑部。热情接待我的是两位编辑,我把一篇题为《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的稿件交给了他们。从此,我便与《航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我后来移居澳大利亚十年期间,我仍然思念,牵挂着它,忙里偷闲继续为它写些稿件,心中总想着能为它做些什么。 一九七八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  相似文献   

17.
《航海》杂志堪称是我的“人生之旅”引路人。感谢杂志的慷慨接纳,使我成为读者群中的一员,成为作者群中的一兵;使我二十年如一日地为宣传救捞事业勤奋笔耕,为弘扬救捞精神鼓与呼。 真是光阴如梭。1971年炎夏,我告别了三年的“绣地球”生涯,满怀着“大队土记者”的  相似文献   

18.
我今年九十岁了,看到祖国航海事业的巨变,回想自己坎坷的航海生涯,时常感慨万千,今借《航海》杂志一隅,老生常谈一番。记得1928年我国始有现代远洋轮船长。那时中国统治当局腐败无能,帝国主义分子仗强欺弱,大肆侵犯我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航海》1992,(4)
有一位先哲曹说过:“每个人都拥有一笔最珍贵的财富,那就是自己走过的路。”在科学的春天里播种的《航海》杂志,已经度过了十三个春秋。你们——广大读者和作者——和我们也从此情系《航海》,辛勤“耕耘”了十三个年头。我们曾经有过难以忘怀的欣喜和自豪。是,你们给我们捎来了热情洋溢的话语,夸赞《航海》是一朵“奇葩异花”,是黎明前升起的一颗  相似文献   

20.
正依稀记得是1996年吧,我下船公休,到上海远洋安监部陈正杰船长那里申请加入上海市航海学会。陈船长很热情地接待了我,然后给我办理了新会员手续。因在船工作,大概在一年之后,我才拿到了会员证。当船长,跑远洋,参加学会的活动不多,故只能算是挂名的"潜水员"罢了。调到中海集运船舶工作后,基于对海洋环境和海员技能的关注,我开始撰写技术论文和航海故事,在《航海》杂志上发表,来激励现役海员努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