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发动机可变气门驱动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优化发动机性能对配气机构提出的要求、可变气门驱动机构采用的方式,对发动机各种可变气门驱动机构进行分类,介绍不同气门驱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主要应用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柔性调节无凸轮配气机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液压驱动柔性调节的无凸轮配气机构,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和气门运动特性,试制了原理样机,通过对原理样机的试验研究获得了该配气机构的气门运动特性,提出了气门"软着落"方案,有效降低了气门落座冲击。该柔性调节配气机构可以实现气门提前角、气门开启持续时间(时面值)、气门迟闭角等参数的连续可变。将该柔性调节配气机构成功应用于液压自由活塞柴油机的排气门,试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鹰眼 《摩托车》2012,(8):67-71
凸轮轴是四冲程配气机构中的重要驱动件,由它来按照配气相位定时地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在四冲程配气机构的结构中,大部分发动机采用一根凸轮轴来驱动进气门(或排气门),这种结构称为混合凸轮轴如图1所示,即单顶置凸轮轴(OHC);而双顶置  相似文献   

4.
在自行研制的电磁驱动气门性能测试的基础上,提出了配气相位的优化步骤与原则,对装用电磁驱动气门的车用汽油机进行了性能仿真,确定了最优的配气相位,提出了用改变进气关闭角来调节负荷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电磁驱动气门的应用可使车用汽油机在中低转速工况的动力性和部分负荷工况的经济性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5.
正动力强劲绿色环保经济高效动力强劲搭载潍柴WP13NG国五发动机,功率高达430马力,扭矩高达2000N·m,经济转速1100-1400rpm,配置WOODWARD OH6.0新一代电控系统,实现低转速、大扭矩、低气耗和高可靠性完美结合。四气门结构:采用四气门技术,进排气效率更高;气体机配气机构专用件,燃气损失更少。气体机专用缸盖:气体机专用气缸盖;专用进排气门、气门座圈,配气更可靠;气缸盖垫为三层复合垫,可靠性高,拆装方便,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6.
17.什么是配气机构? 配气机构就是为保证发动机工作循环所需的新鲜可燃混合气及时进入气缸体内和燃烧后的废气及时排出气缸体外,而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的机构。 18.配气机构的一般形式有哪些? 配气机构最常用的是气门式配气机构和气孔式配气机构。气门式配气机构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组成,结构较为复杂。四冲程发动机一般都采用气门顶置式配气机构,其气门传动组的形式有凸轮轴顶置式,凸轮轴中置式、凸轮轴下置式及规链传动式等。气孔式配气机构是在气缸体上开有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柴油机的配气系统,设计了中压共轨电控可变气门系统。根据电控可变气门的工作原理,利用HYDSIM软件建立电液控制配气机构的仿真模型,对电控可变气门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活塞直径、高压共轨腔压力和高压电磁阀的通流面积等关键参数对气门升程及气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确定可变气门机构部件的关键参数,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气门运动动态特性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8.
486Q、491Q型发动机配套于万山牌WS6430型小客车和金杯牌SY622型小客车。其配气机构是采用现代高速内燃机较成熟的先进机构。实现气门无间隙及配气系统零件尺寸变化的自动调解补偿。系统工作时,具有配气正时准确、振动小、噪音低、磨损小与寿命长等优点。提高了发动机热效率,降低排放污染。一、配气机构的组成该型机的配气机构(见图1),图例:由凸轮3、液压挺柱4、挺杆5、摇臂6、摇臂轴7、气门弹簧及旋转机构1、气门2等组成。凸轮轴通过链轮由主轴驱动。由于采用液压  相似文献   

9.
气门驱动机构在摩托车四冲程发动机配气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机构的合理性和可靠性是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轶名 《摩托车》2005,(3):40-43
三、配气机构1.顶置凸轮轴配气机构凸轮轴是配气机构中的重要驱动件,由它来按照配气相位定时地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气门的升程规律决定了凸轮的形状,其凸轮的外形由基圆和升程型线两部分组成。配气机构运行于基圆部分时,气门是关闭的,运行到升程型线部分时(如图5所示),气门则按型线的规律上升或下降。凸轮升程磨损超过其使用极限值时,会使配气相位的开启角度缩短,发动机的速度特性会向低速方向移动,其动力性和经济性就相应变差。因此在拆检过程中,应注意检测凸轮升程的高度,一旦磨损到使用极限值,必须更换新件。(1)在更换凸轮轴时,还需检…  相似文献   

11.
Variable valve timing (VVT) and cylinder deactivation (CDA) are promising methods in reducing fuel consumption and emission at part load in SI engines. An SI engine which uses electromagnetic valvetrain (EMV) will eliminate flow restriction from the throttle valve and produce higher indicated mean efficiency pressure (IMEP) due to the disabling of some of the working cylinders at part load. Therefore, pumping loss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t part-load conditions. In addition, duration and timing of valve events are variably controlled at different operating conditions. This contributes to the improvement of engine efficiency. In this study, a dynamic model of an unthrottled SI engine has been developed to simulate the engine cycle. The model uses an EMV system that allows valvetrain control and cylinder deactivation techniques to be carried out in simulation flexibly. The simulated results find the optimal valve timing for different engine speeds. The optimal timing of intake valve closing depends on engine speed linearly, while the intake valve opening in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engine performance.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also shows that cylinder deactivation modes can be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improving engine efficiency at different engine loads. Different cylinder deactivation strategies have been applied for the full range of engine load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wo-cylinder deactivation mode (50% CDA) considerably improves fuel consumption at low engine load. Meanwhile, one-cylinder deactivation (25% CDA) is an optimal fuel economy mode at medium engine load. With proper uses of VVT and CDA strategies, the efficiency of an SI engine can be increased more than 30% at low engine load and 11.7 % at medium engine load.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柴油引燃式天然气发动机在中小负荷的热效率,采用具备电子节气门的电子控制系统,利用Simulink软件开发了针对该系统的具有电子节气门控制功能的发动机控制模型,通过自动代码生成工具生成嵌入式代码,并下载至发动机控制器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节气门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发动机控制算法能够有效控制发动机中小负荷的混合气空燃比,明显提高热效率。  相似文献   

13.
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子油门装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混合动力汽车在行驶中给电池充电工况对发动机的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设计了一套电控油门装置,该装置在现有汽油机电控单元的基础上,增加对节气门的控制。通过在长安羚羊7130轿车上试验,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维、三维及耦合模型的汽油机进气系统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一维计算流体动力学(CFD)进排气系统的某4缸4行程电喷汽油机工作过程循环数值模型,在验证模型精度的基础上,对发动机的歧管长度和配气相位进行了优化。通过一维CFD模型计算得到的进气系统优化结果,建立了进气歧管的三维稳态CFD模型,分析了歧管各支管的流动阻力和流动均匀性。最后将一维与三维进气歧管模型耦合建立汽油机工作过程循环数值模型,对该发动机工作过程中进气歧管内的动态流动进行了详细解析,分析了歧管长度和配气相位对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刘尔锋  李晶 《汽车工程》1991,13(4):249-256
本文针对以往内燃机配气机构动力模型的不足,首次将多柔体动力学理论应用于配气机构,建立了配气机构动力分析的多柔体动力学模型。同时考虑了气门初始间隙以及由此产生的冲击现象,并研究了凸轮轴刚度、摇臂支座刚度及凸轮升程高阶频率对气门运动规律的影响。最后本文以6102Q柴油机配气机构为例进行了实际计算,所得的气门运动规律与实测结果相符合。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硬件抗干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发动机管理系统电子控制单元恶劣的电磁干扰环境下运行的可靠性,针对电子控制装置工作环境的特点,通过分析造成电路损坏和影响工作的原因,提出了电子控制单元硬件设计中应该采取的防护和抑制干扰的措施,通过严格的抗干扰测试及经过长时间发动机台架试验和道路试验,证实发动机管理系统的工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7.
为1台2.0L的4气门柴油机设计了可变涡流进气系统,利用三维CFD软件AVL-Fire分别对柴油机的3种气道型式的气体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型式进气道的流通特性和涡流特性。提出了两种涡流控制阀方案,在切向和螺旋进气道分别设置旋转阀片进行调节,可以改变涡流比,并经比较研究选出了较优方案。研究结果表明,螺旋进气道在大气门升程下的流通能力优于切向进气道,但小气门升程下切向进气道流通能力较好,且产生涡流能力较强;双进气道由于气流的干涉会导致进气能量的损失,但涡流扭矩有所增加;涡流控制阀能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进气涡流比,且设置在螺旋气道侧的方案具有更好的变涡流效果,能够保证较好的流通性和较大的涡流比变化范围,满足发动机不同工况对流通性和涡流强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阐述进气加热对发动机低温起动的重要意义,介绍电控发动机对进气加热的应用,对博世电控系统的进气加热控制予以概述;重点描述进气加热系统的检测,并在潍柴电控发动机上对进气加热系统的控制逻辑及检测策略进行验证;详细分析进气加热过程及加热效果。  相似文献   

19.
应用正交设计法对电控柴油机控制参数影响作用进行显著性分析研究;阐速了正交设计方差分析的具体方法;设计了具有交互作用的正交表,得到了标定工况不同方案下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通过交互作用正交设计方差分析获得了喷油提前角、进气门开启时刻、排气门开启时刻以及三参数两两交互对燃油消耗率的影响,并对标定工况下参数影响显著性进行了排序...  相似文献   

20.
陈琨韶 《汽车电器》2012,(11):52-56
以汽车电控燃油喷射系统基本喷油持续时间的控制为出发点,旨在开发一套汽车电控燃油喷射模拟系统的教学设备。通过进气歧管压力、发动机转速和基本燃油喷射持续时间(喷油脉宽)的测量,得到发动机的喷油脉宽三维脉谱图(MAP),存于单片机ROM中;设计模拟系统硬件电路并对电控单元编程,实时显示传感器检测到的进气歧管压力、发动机转速和喷油脉宽,并控制驱动喷油器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