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庚烷掺烧甲醇时炭烟和PAHs生成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Chemkin—Pro软件中的均质压燃模型,采用正庚烷详细化学动力学机理和炭烟生成氧化机理,模拟了甲醇对正庚烷燃烧时炭烟生成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甲醇含量的增加,炭烟生成量减少,炭烟颗粒直径变小;掺入少量甲醇时,炭烟颗粒平均直径明显变小;当含甲醇量达到15%时,平均颗粒直径稍有变小;正庚烷中加入甲醇后,燃料中含氧量增加,有更多的炭烟气态前驱物和PAH被氧化,从而抑制了炭烟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进气预混甲醇降低柴油机碳烟与NOx排放的影响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春德  李云强  王银山  段峰  吉庆 《汽车工程》2004,26(6):635-638,685
在485QDI自然吸气直喷式柴油机上研究了不同喷嘴、不同供油定时、不同喷醇的起点对进气预混甲醇发动机的碳烟、NOx排放和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为了降低碳烟和NOx排放以及提高燃油经济性,与燃用纯柴油的发动机相比,进气预混甲醇发动机的柴油喷射定时可以保持不变或稍小,但燃油喷嘴的孔径应适当减小,预混甲醇的发动机负荷起点应适中。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英管式流动反应器试验装置,配置不同体积掺混比(M0,M5,M10,M15)的甲醇-柴油混合燃料作为试验燃料,采集了混合燃料在不同裂解温度和甲醇掺混比下的裂解产物。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不同裂解条件下12种烃类产物的摩尔分数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采用微克天平和扫描电镜SEM,对甲醇-柴油混合燃料裂解生成的炭烟产率及形貌特征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裂解过程中,裂解温度高于973 K时,烷烃和芳香烃的摩尔分数变化率降低,芳香烃的摩尔分数增加,相比于923 K,裂解温度为973 K,1023 K和1073 K时,炭烟产率分别增加了1.7倍、5.1倍和11.6倍;甲醇掺混比增加,烃类物质摩尔分数和炭烟产率降低;裂解温度增加,炭烟的平均粒径降低,乙烷、丙烷、丁烷及丙烯、丁烯、丁二烯的浓度降低;甲醇掺混比增加,炭烟的平均粒径降低,乙烯的摩尔分数增加。  相似文献   

4.
综合考虑缸套热变形、缸套温度场、弹性变形以及润滑油变黏度等因素影响,建立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瞬态流体动压润滑计算模型,分析发动机工况、活塞环-缸套接触面粗糙度方向和粗糙度大小对摩擦功耗和窜气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当转速升高时,摩擦功耗升高,影响发动机效率;活塞环采用横向粗糙度方向和缸套采用纵向粗糙度方向的组合,能够同时使窜气量和摩擦功耗处于较低的水平;综合粗糙度一致时,采用活塞环表面粗糙度低于缸套表面粗糙度的组合,能有效降低摩擦功耗。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宏观构造对潮湿沥青路面抗滑性能的影响,引入宏观形貌概率正态分布模型,构建潮湿路面-车轮相互作用下的动水压力解析方程及数值解算方法;并将分布模型与现行的路面抗滑指标MTD相联系.在此基础上,以黏性动水压力为基本指标,分析潮湿工况下,AC-13、SMA-13及OGFC-13这3类路型的路面抗滑性能.计算表明,潮湿路面...  相似文献   

6.
选取试验工况T=348K,P=0.10~0.30MPa,Φ=1.0,Φr=0% ~8% 下的纹影图片,研究了稀释率和初始压力对层流燃烧火焰传播的影响,以及测量角步长对火焰半径测量精度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来描述火焰半径的分布状态,以得到更加精确的火焰半径值,为研究层流燃烧提供更加可靠的数据支持.研究表明,未稀释情...  相似文献   

7.
以光学单缸直喷汽油发动机作为试验平台,通过在进气法兰处安装不同的滚流导流板调节进气截面积来获得不同强度的滚流气流。利用Converge软件对缸内滚流强度和湍动能进行评估,采用高速彩色相机拍摄不同滚流强度下火焰状态随曲轴转角的变化,同时采用燃烧分析仪采集缸压数据。通过图像处理分离蓝色火焰和黄色火焰,其中,蓝光被认为主要来自火焰中CH释放的化学荧光,而黄光被认为主要来自炭烟颗粒的辐射。试验发现:随着滚流强度的提高,蓝色火焰面积增加,缸内燃烧速率得以提升,缸内平均指示有效压力增强,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色火焰面积和燃烧放热率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同时,黄色火焰随滚流强度增加而减少,表明炭烟生成量降低。此外,燃烧的循环波动也随滚流强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9.
炭罐作为燃油蒸发排放的主要控制部件,对蒸发排放测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使试验中的炭罐状态尽可能一致,是保证蒸发排放试验科学准确的必要条件。不同的炭罐吸附状态对摩托车蒸发排放测试结果有明显影响;炭罐老化过程需根据实际情况,对老化次数有所增加;丁烷作为炭罐吸附介质远优于汽油,建议以丁烷作为炭罐预处理及性能试验的吸附介质;环境湿度对炭罐预处理结果影响较大,应注意测试中环境条件的控制。  相似文献   

10.
杨艳华  魏杰  冯小伟  杨小龙 《公路》2024,69(3):71-79
通过设置机制砂岩性、水灰比等因素,以新拌混凝土坍落度、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动弹性模量为评价指标,探究机制砂特性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辉绿岩机制砂的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最好,而花岗岩机制砂混凝土工作性能与力学性能最差;机制砂混凝土抗折强度、抗压强度、动弹性模量均随着水灰比的增加而减小,坍落度随着水灰比的增大而增大;混凝土抗折强度、动弹性模量随着石粉含量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增大再减小的趋势,而抗压强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坍落度呈现减小的趋势;混凝土抗折强度和动弹性模量会随着机制砂细度模数的增加呈现出微弱的增长趋势;低掺量的石粉可以增加机制砂混凝土的密实程度。  相似文献   

11.
柴油车排放的碳颗粒物微结构和化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PS,XRD,TG和DSC技术,对收集到的几种柴油车排气管内沉积的碳颗粒固体物进行了微结构与化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化学构成上,柴油车排放的碳颗粒物是由多种元素构成的复杂体系;在物理结构上,柴油车排放的碳颗粒物具有复杂多相的物理结构,不具有明显的晶型结构,属于具有严重结构缺陷的乱层石墨结构碳,是一种不稳定的结构。在氮气和空气气氛下的热分析表明,完全能够采用化学催化手段大幅减少柴油车排放颗粒物的数量。  相似文献   

12.
围绕柴油机碳烟颗粒在NO气氛下的催化氧化问题进行相关的实验研究。通过稀土氧化物氧化铈和氧化镧分别负载硝酸盐制备了实验用催化剂,并在催化剂和碳烟颗粒"松接触"情况下,研究了在NO背景下对碳烟颗粒催化氧化过程,实现了在NO背景下对碳烟颗粒催化氧化;实验结果还显示,采用复合性稀土氧化物更能促进碳烟颗粒催化氧化,更有利于同时解决柴油车排放过程中产生的PM和NOx,从而为了开发高性能柴油机用催化剂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3.
柴油发动机烟炱对润滑油添加剂成膜性能及磨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散剂及分散型聚合物是已知的防止烟炱引起磨损的功能型添加剂。主要研究了在内燃机油中存在烟炱的情况下,分散剂及功能型聚合物通过成膜性能而抑制磨损的情况。研究表明,Cummins M-11和M-11/EGR发动机中十字头的磨损机理主要是烟炱微粒引起的磨粒磨损,而且含有烟炱的油形成的油膜厚度大于烟炱微粒的尺寸,将会抑制磨粒磨损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为了合理确定人工景观湖湖底形态,采用丹麦水利研究所开发的Mike Flood一维二维耦合模型,以及Mike 3三维水动力模型对湖底形态进行研究,得到不同湖底形态对于水流动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弧形深槽的湖底形态下湖区流场更加均匀,低流速的水流区域范围更小。  相似文献   

15.
为实时动态跟踪信号控制交叉口处车辆队列的队尾,采用膨胀和腐蚀2种数学形态学操作检测车辆边缘,使用宽度变化代替宽度固定的伸缩窗来根据车辆队尾的变化进行窗口的伸与缩,从而实现车辆队尾的实时跟踪。采用"回检"技术来解决车辆队列中可能存在的"空洞"。实地测试表明:改进的伸缩窗方法能准确实时跟踪车辆队尾。  相似文献   

16.
基于ESC稳态排放试验循环,分析了取样流量、稀释比、稀释温度等取样条件对柴油机PM比排放量测试的影响。试验表明:取样流量的不稳定使每工况点通过取样滤纸稀释排气量偏多或偏少,以致微粒测量结果重复性较差;一、二级稀释通道稀释比的增加最终都导致微粒比排放量降低,一级稀释通道的稀释比通过改变微粒分布形式来改变微粒的比排放量,二级稀释通道的稀释比除了改变微粒的分布形式外,还减小了取样流量波动引入的不确定性;稀释温度在低于50℃时对微粒的比排放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形理论的连杆衬套表面形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杆衬套表面形貌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形插值理论重构了连杆衬套的表面形貌,并与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照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定性地表征零件的表面形貌;分别对实际的表面和重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和分形维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分形维数能够较为准确地表征零件的表面形貌。  相似文献   

18.
通过程序升温氧化反应(TPO)技术对Ce0.5Zr0.5O2固溶体催化氧化炭粒的活性进行了评价,考察了反应气氛中的O2体积分数,NO,CO2,H2O对炭粒催化燃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气氛对炭粒催化燃烧的过程有很大的影响,O2体积分数的变化决定了反应的速度控制步骤;由于NO氧化产生的NO2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因此NO对炭粒的燃烧具有促进作用;CO2的存在阻碍了反应产物CO2的释放,从而影响了炭粒的燃烧过程;H2O对炭粒的催化燃烧过程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对掺加了不同外加剂后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凝结时间、泌水率等性能的变化进行了试验研究.结合试验结果,从外加剂的选择、掺量控制等方面,阐述了应用混凝土外加剂时的注意事项,以实现改善混凝土性能,获取预期的技术经济效果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冷却设备对淬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淬火冷却设备应具备的主要功能进行了说明,重点对搅拌在淬火冷却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分别介绍了几个搅拌影响淬火冷却效果的试验结果:搅拌速度对普通淬火油淬火烈度的影响、不同淬火条件的淬火变形对比、搅拌速度对淬火油冷却特性的影响等。建议使用搅拌速度可调的淬火设备,通过调节搅拌速度使冷却过程不同阶段获得不同的淬火烈度,从而达到减小淬火变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