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铁乘客信息系统列车到发信息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乘客信息系统结合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通信技术,实时、动态的提供了列车到发信息、车站运营信息及多媒体信息的显示.本文结合了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乘客信息系统中列车到发信息的显示,对如何显示列车到发信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凭借便捷高效的优势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列车乘客信息显示系统作为与乘客直接接触的车辆系统之一,其性能直接反映列车的运营服务水平。报站广播功能是乘客信息显示系统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之一。从乘客信息显示系统报站广播的触发逻辑、加站控制逻辑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为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的选型设计提出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升地铁乘客的乘车体验及舒适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地铁列车PIS(乘客信息系统)。基于前沿多网融合的架构理念,构建了新型地铁列车PIS的拓扑结构。在阐述新型地铁列车PIS主要功能的基础上,对实现这些主要功能所需的5个关键技术(乘客助听系统、薄膜电致发光显示技术、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技术、列车音视频智能分析及安全预警技术、车载乘客计数系统)进行了深入分析。新型地铁列车PIS可满足地铁列车智能化的需求,以及乘客获取互联网信息、乘车信息等需求。  相似文献   

4.
列车广播是乘客信息显示系统(PIDS)最基本、最主要的系统之一,方便乘客上下车。福州地铁1号线列车广播采用全自动报站模式,介绍全自动广播报站实现机制,分析实现过程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列车乘客信息显示系统(PIDS)作为与乘客直接接触的车辆系统之一,其性能反映列车的运营服务水平。乘客信息显示系统包含3个子系统:广播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媒体显示系统。文章只针对广播系统进行论述。首先介绍广播系统功能,其次说明了广播系统自动报站的控制逻辑,并对地铁运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优化建议,最后对2种自动报站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6.
《铁路计算机应用》2007,16(9):57-57
随着中国铁路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提升,乘客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不仅可以看电影、听音乐,了解列车实时运行速度、到站信息、室内外温度,还可以看到实时电视新闻,这一切的实现皆来自于列车多媒体播放系统。同时为达到车辆合理调度和防范列车犯罪,每个列车的每节车厢前后还安装有视频监控头,实时的采集乘客信息和列车内部状况等影像资料。[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上海国产化A型地铁列车车载乘客信息系统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通过广播和文字显示必须的导乘信息,以满足乘客的出行要求.同时,将车厢内乘客情况的视频信息传递到司机室并作显示记录.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工作原理,并分析了该系统在运行考核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了改进的措施,为今后车载乘客信息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铁列车车载监控显示系统是车载乘客信息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它集信息播报、视频监控、紧急呼叫等多项功能于一体.本文在构建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列车车载监控显示系统的仿真,并重点通过OpenSceneGraph三维渲染引擎对列车车厢视频监控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9.
地铁信号系统与乘客信息系统接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铁列车乘客信息系统PIS(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是地铁列车向车上乘客发布各种信息的平台,对提高地铁运营服务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地铁运营过程中,在车厢内没有乘务人员服务的情况下,实时地向车上乘客发布列车的运行方向、前方到站情况、列车启动/停站及开门/关门和乘客上/下车等动态指示信息尤为必要. 由于列车动态运行的过程受地铁信号系统实时全程监控,列车乘客信息系统内动态信息的实时发布就理所当然地由信号系统予以触发.这样一来,与列车乘客信息系统的接口就成为信号系统与地铁车辆之间的第二大接口.  相似文献   

10.
JR东日本铁路公司为了实时把握列车的运行状况,有效利用运输管理系统的数据,以便为乘客提供更为充实的信息,其措施之一就是利用东京圈运输管理系统(ATOS),开发将列车的在线位置信息通过视频显示出来的新系统。利用目前设置在首都圈大部分车站站台上的LED发车标识显示列车在线位置,2006年2月已在南武线投入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列车乘客信息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京地铁1号线南延线列车与南京地铁1号线原有车辆最大区别就是采用了全新的乘客信息系统。详细介绍系统的设备配置、主要设备组成,该系统可实现运行信息播报和显示、视频资讯、图像监控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孙林祥 《都市快轨交通》2009,22(2):111--113,122
介绍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资讯系统的建设需求、系统设计特点.采用系统集成计算机网络、数字通信和视频播放等技术,整合多种显示媒介,为乘客们在不同场合提供多方面的行程信息和生活资讯.认为乘客资讯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于中心信号ATS(列车自动监控)信息和播出视频,有必要对资讯来源(如拥堵和换乘信息等)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13.
地铁快速发展带来的高密度客流冲击,对地铁的运行效率,乘客出行的快捷性、实时性、舒适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问题,对客流分布进行研究并提出基于图像采集技术的地铁站台客流引导系统,此系统是基于车厢内的摄像头采集客流信息,通过地铁运营方的数据库与处理中枢对客流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客流引导信息,同时显示在站台门上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列车客流信息。结果表明,通过本系统对于客流的引导,可以部分代替引导人员的安排,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乘客快速舒适出行,可以有效提高地铁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4.
在高客流负荷和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列车延误会导致短时段内车站滞留客流激增,为防范拥塞导致的安全风险,地铁车站会启动预案及时引导客流。从乘客感知角度出发,调查并分析列车延误条件下乘客的出行计划改变意愿、信息需求偏好,研究表明,在不同程度的列车延误情景下,乘客出行计划改变及决策所需的信息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对站内客流引导服务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乘客对于人工引导的依赖性最高,现有信息化引导措施与乘客的期望尚存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延误客流信息服务综合提升对策,以提升延误条件下乘客信息服务满意水平。  相似文献   

15.
车载音/视频系统包含车载广播、乘客信息显示、媒体播放和视频监控等子系统,它是保证地铁列车正常运营的基本组成部分,又是乘客乘坐车辆过程中提高舒适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文章基于西门子公司KVMRT SBK无人驾驶列车项目需求,介绍了音频、视频和数据等大数据传输三网合一的网络拓扑结构;在国内首次利用H-Type千兆冗余以太网作为骨干网络,实现了车载广播、LCD动态路线、LED信息显示、媒体播放和视频监控子系统,以及车辆所有故障数据共享同一个总线网络;阐述车厢声强指标STI,SPL和△LP特性的模拟及仿真结果;最后计算了KVMRT SBK无人驾驶列车车载音/视频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高峰时段客流需求过饱和与分布不均衡情形下,车站乘客滞留集中效应明显和乘客候车时间过长等问题,提出一种考虑开行部分跨站停列车的多站客流协同控制优化方法.建立以车站与列车安全容量、列车跨站数量、列车追踪间隔等为约束,以车站乘客滞留率方差最小与线路乘客候车时间最小为优化目标的控制决策模型,设计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求解列车跨站停车方案与车站进站客流限制比例.研究结果表明:在时变的城市轨道交通高峰客流需求下,采取本文的协同控制决策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案例线路车站乘客滞留率方差60.23%和乘客候车等待时间24.78%.  相似文献   

17.
标准地铁列车乘客信息系统设计充分吸收了既有地铁列车运用经验,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的基础上增加选配项,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需求。文章介绍了标准地铁列车乘客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重点阐述了总线形式选择、系统构架及外部接口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
广州地铁1号线是广州地铁客流强度最大的地铁线路,列车晚点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造成列车晚点的原因中,乘客因素逐渐成为导致列车晚点的主要原因。通过对广州地铁1号线列车晚点的分析,指出因乘客因素导致列车晚点主要包括夹人夹物、乘客不良行为和乘客自我反应3种形式,最后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减少列车晚点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乘客乘车方案是指乘客在出行过程中先后登乘的列车以及相应的乘降车站按照时间顺序排列的集合。在乘客旅行时间划分和基于“二阶段法”的乘客可行乘车方案搜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利用AFC数据和列车时刻表进行乘客乘车方案辨识的方法。首先定义旅行时间匹配度,并在构建随机时间分布的基础上提出随机时间匹配度,在此基础上建立乘车方案的时间匹配度指标;然后利用时间匹配度,提出基于列车容量限制的乘客乘车方案的辨识方法;最后介绍该方法在某市轨道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提出的辨识方法利用大量轨道交通数据,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轨道交通列车车厢号及车厢门不易被乘客发现,造成乘客登车时间浪费,易制约列车准点率。设计一种快速登车方案,包括车厢门及车厢号两部分。将车厢门设计成高亮标注显示,并将车厢号显示牌设计成与车体外侧墙垂直。通过该设计方案,乘客可快速锁定车厢并从对应车门进入列车,节约乘客登车时间,提高列车准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