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揭示槽型接触轮钢轨砂带高效打磨的材料去除机理,基于弹性赫兹接触理论,建立槽型接触轮与平型接触轮的材料去除比数学模型,掌握槽型接触轮砂带打磨周期应力变化规律,揭示打磨周期应力对打磨效率的影响机制,并基于钢轨砂带打磨专用试验平台,对比研究槽型接触轮与平型接触轮砂带打磨中的材料去除特性。结果表明:槽型接触轮打磨因其周期性的应力集中加压状态而具有较高材料去除效率;与平型接触轮相比,槽型接触轮打磨在较低压力下材料去除优势并不显著,随着打磨压力增加,槽型接触轮的材料去除效率明显提升,并在打磨压力为50 N时超越平型接触轮;在打磨表面粗糙度、振动、噪声及能耗等方面,槽型接触轮砂带打磨较平型接触轮均有明显优势,在75 N常用打磨压力下,前者较后者打磨材料去除率提高14%,表面粗糙度降低25%,振动减少17%,噪声降低4.5%,能耗降低12%。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电枢绕组的导体在电枢槽中的布置有竖放、交叉竖放和平放三种方式。竖放及交叉竖放在国内牵引电动机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韶山1型电力机车的ZQ650-1和韶山3型电力机车的ZQ800-1牵引电动机,其电枢绕组采用交叉竖放;而东风_4型内燃机车的ZQDR-410和东风型内燃机车的ZQDR-204牵引电动机,其电枢绕组则采用竖放。众所周知,传统的竖放方式有工艺简单、制造方便的优点,但其缺点是槽满率(电枢槽内铜线所占的截面积与该槽形截面积之比)较低、附加损耗大、散热效果较差,并且绕组端部容易错位,以致造成绕组匝间短路。交叉竖放在槽满率和散热效果方面虽比竖放有所改善,但其他缺点仍然存  相似文献   

3.
高速列车用LIM式轨道涡流制动机的电枢安装在转向架上,对其进行小型化及轻量化设计很有必要。考虑到高速时的制动性能,认为需要减小铁芯体积。将改造后的产品与低速时运行良好的电枢进行比较,用电磁场验证分析小型化电枢的制动性能。  相似文献   

4.
钢轨打磨量的大小主要由打磨驱动电机输出功率大小决定。为了保障钢轨打磨车打磨后的钢轨质量,需要对打磨驱动电机输出功率进行闭环控制。结合模糊控制理论和PID控制方法,对打磨驱动电机功率模糊PID闭环控制进行研究。根据模糊规则表得到模糊输出量,经过反模糊化得到PID控制参数值,从而实现模糊PID控制。在打磨实验室使用打磨小车多次打磨测试,获得打磨驱动电机反馈电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际电流平均误差为0.30%,最大误差为0.36%,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5.
牵引电动机升高片采用纯锡焊接带来的弊病,很多资料都作了介绍。为了挽救纯锡焊接存在的加热时间长,热影响区大,线圈线脚处绝缘烧焦,换向器工作表面硬度降低,焊接质量难以稳定等缺点,我厂曾对开焊的电枢试验过沿升高片嵌线槽一侧铣槽的方法来加强焊接后的机械强度;对新嵌线的电枢,为了避免线  相似文献   

6.
本装置是在Ax_1—500焊机上加以改造并增设换向器下刻装置及片压检查装置而成。它可对东风型机车ZQDR—204型牵线电动机电枢进行手动或自动氩弧焊接(H)、手动或自动电枢换向器云母槽下刻和换向片倒角(K)、手动或自动换向片间电压检查(P),同时亦可作为0~600安可调恒定直流电源或一般孤焊机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钢轨打磨技术,目前一些主要铁路局已配备钢轨打磨车,钢轨打磨技术也逐渐成为一项基本的线路维护技术。在进行钢轨打磨时,首先需要精确测量钢轨磨耗量,然后计算成打磨量,以指导打磨车采取适当的打磨方式对钢轨进行廓形修复。1钢轨打磨量求取方法分析求取钢轨打磨量首先需检测出实际钢轨磨损状态。目前,钢轨磨损检测的主要手段有机械卡尺检测、位移传感器  相似文献   

8.
双向先张CRTSⅢ型轨道板为有挡肩设计,且轨道板在浇筑后无需打磨承轨槽的程序,承轨槽精度全部靠模具制造精度控制,需要轨道板模具具有很高的刚度和制造精度;先张预应力的施加又需要模具具有较高强度。缓和曲线段的轨道板生产时,还需要调整承轨台模具位置使线路曲线地段轨道板承轨槽空间位置符合超高和加宽要求。本文研究了先张CRTSⅢ型轨道板模具各配件加工制造和组装要点,并结合轨道板预制生产过程中的经验,研究了灌浆孔内模和张拉孔内模的优化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9.
钢轨打磨是铁路线路重要的养护维修技术,其发展方向是打磨作业智能化、数字化。其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在测量需要打磨地段钢轨既有廓形后,基于目标廓形快速形成钢轨的打磨量曲线。本文以PGM-96C型打磨列车为研究对象,基于几何学简化,结合迹线法、数值求解等方法,提出一种钢轨打磨量的计算方法,用以生成各种打磨模式下的打磨量曲线,并通过现场试验对该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方法正确,可以满足现场钢轨打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钢轨打磨技术国内外起源以及发展现状,对现阶段钢轨打磨技术的分类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曲线和直线钢轨的打磨策略制定原则;对钢轨廓形设计的主要原则进行了归纳总结;分析研究了打磨作业中打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钢轨打磨应根据打磨前实际钢轨使用状态,在满足目标廓形、保证打磨深度和消除病害的前提下,使打磨切削量最小;最后对今后钢轨打磨技术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牵引电动机电枢绕组绝缘击穿是内燃机车的常见故障。这种故障较为严重,不仅需要大修,而且需要更换电枢。介绍了一种新的H级绝缘材料,采用这种绝缘材料可以提高使用寿命和利用率,且经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林炯 《中国铁路》2011,(8):49-51
电阻栅制动风机(DB Blower Motor)简称DB电机,是为HXN5型机车设计制造的四款配套电机之一,其最初的制造工艺由美国GE公司设计,国产化后,发现其在制造技术上存在较大的可改进空间。对换向器加工中的砂纸打磨、电枢嵌线后的预绑和真空浸漆3个工艺流程提出改进措施,并对其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行分析和论述。改进后的工艺方案不但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可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3.
ZD102A型牵引电机电枢绕组结构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ZD102,ZD102A型两种牵引电机发生的电枢接地,绕组匝间短路等故障,提出了改进电枢绕组结构的方案,并对改进前后电枢的结构特点,工艺特点,牵引电机的电枢反应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4.
对ZQ800-1型脉流牵引电动机存在的惯性环火故障从理论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在于原设计对补偿绕组匝数及电枢槽形尺寸选择不当。通过电磁计算提出改进设计方案,该方案还考虑了与原电机较好的通用性和互换性。  相似文献   

15.
对钢轨廓形打磨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进行了梳理总结,并从钢轨打磨作业智能化及信息集成化,打磨装备先进化及高效化,施工作业高安全性及绿色化等方面对钢轨廓形打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探讨,可为我国钢轨廓形打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东风_4型内燃机车用 ZQDR—410牵引电动机已投产十一年了。随着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人们对410电动机进行了不断的更新和改进。除了对降低定子绕组温升、提离定子可靠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外,近年来对改善电机性能、增大电机容量、降低电枢温升、挖掘电枢潜力方面也做了许多试验研究工作。电枢线圈采用交叉放置,就是对牵引电动机进行更新改造中一项有成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个性化钢轨打磨目标廓形设计和打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某高铁线路应用实例,采用SIMPACK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实参数轮轨耦合动力学模型,对相同工况下动车组通过打磨前后线路的稳定性、安全性和平稳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打磨后轮对运行稳定性、安全性和平稳性指标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仿真分析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相吻合,打磨后消除了因加速度超限而引起的报警现象。个性化钢轨廓形打磨技术基于实际车辆和线路条件的设计方法能够保证良好的轮轨接触关系,基于打磨量最小化的打磨方案自动生成系统大幅减小了人为控制打磨量带来的偏差,能够有效控制打磨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8.
简述了PID控制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并对PGM-48钢轨打磨车打磨控制中的PID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打磨作业过程中的PID控制分析,能提高钢轨打磨作业的质量。打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PID控制原理可大概分析出故障原因,提高故障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黎(塘)湛(江)线在电气化改造过程中,需利用钢轨打磨车对线路进行精调打磨,消除钢轨病害,以满足开通动车组的要求。原有的廓形打磨技术消除病害能力不足,打磨质量不佳。通过对原有打磨模式、打磨效果的分析以及现场实地调研,发现了原有打磨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打磨模式的优化方案,并成功运用到黎湛线电气化区间的打磨中。实际施工运用及检测验收结果表明,该打磨方法对消除钢轨病害、改善轮轨接触关系效果明显,在延长钢轨使用寿命的同时提高了列车运行质量,为动车组的顺利开通提供了保障,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对个性化钢轨廓形打磨方法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实际案例对不同线路实施廓形打磨后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钢轨廓形打磨能够有效改善轨道动力学性能、车辆舒适度指标和轮轨接触关系,在减小轮轨滚动摩擦阻力的同时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同时廓形打磨能够大幅减小小半径曲线钢轨磨耗速率,且初始磨耗较小时开展廓形打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