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琦峰  刘玲  胡伍生 《中外公路》2006,26(6):170-173
降低水泥剂量是防治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有效途径。该文通过室内试验和试验路铺筑,对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泥剂量较低(2%左右)时水泥稳定碎石力学性质接近无结合料粒料材料,并且由于掺入了少量水泥,使碎石材料的CBR值显著提高,具有更强的承载能力和更为优良的结构特性。在此基础上,推荐了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结构设计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沥青路面反射裂缝成因分析及其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对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材料性能、反射裂缝形成机理分析,指出防治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应从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着手,防止早期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广惠高速公路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基层为水泥稳定碎石,分上、下两层,各厚20 cm。工程在夏末秋初施工,气候炎热干燥。部分路段水泥稳定基层出现裂缝。对半刚性基层裂缝原因进行了分析,重点介绍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综合防治方法,为同类裂缝的处理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防裂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江萍  张磊 《中外公路》2005,25(3):43-46
在全面分析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产生反射裂缝的原因与防治措施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预锯缝措施以及APP改性沥青油毡与特雷维拉土工布贴缝防裂的措施,为解决水泥粉煤灰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防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干线公路沥青路面普遍采用二或三层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约34~54cm)加铺二至三层沥青面层(约10~18cm)的结构形式。但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问题一直未得到妥善解决,可以说反射裂缝是半刚性基层的"癌症"。薄层沥青面层(10cm左右),通常情况下在使用2~3年后出现反射裂缝; 5~8年后,裂缝、唧浆等病害迅速发展,导致结构性损坏,使用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就需进行结构性大修。结合滁州大道工程实践,采用填充式大粒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关键技术,大幅提高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6.
借助ABAQUS有限元平台,分析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与粒料基层沥青路面,TopDown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KII随路面结构参数、轴载及裂缝深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沥青层厚度与模量、基层厚度与模量、土基模量对沥青路面结构抑制Top-Down裂缝有益,而超载将对路面Top-Down裂缝产生严重不利影响;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沥青路面抗Top-Down裂缝能力大于粒料基层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西藏高寒地区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收缩裂缝产生沥青路面反射裂缝,通过分析防裂基布防裂机理,结合工程实践经验,本文从防裂基布原材料标准、基层处理、喷洒透层油、粘层油、摊铺防裂基布工艺等五方面采取施工措施,形成了基于防裂基布夹层的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开裂并易导致面层产生反射裂缝的问题,本文提出设置应力吸收薄膜夹层(SAM)I,并铺筑了实体试验路,总结出完整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和质量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表明,SAMI能有效防止沥青面层产生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9.
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是我国目前的主要路面结构形式,但近年来不同地区的应用经验表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坏比较严重,由于半刚性材料开裂引起的水损坏是其中的一种,本文根据水泥稳定基层材料反射裂缝引起的沥青路面早期水损坏现象,并借鉴国外关于水泥稳定碎石材料设计和施工控制经验,分析了水泥稳定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的重要性,提出了控制水泥稳定基层材料强度限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余峰  李永亮  杨红辉 《中外公路》2004,24(4):150-15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由于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而常作为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路面的质量和寿命。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常出现的收缩裂缝病害,文中提出了掺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大量室内试验表明,掺粉煤灰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材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尤其是抗裂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1.
陈潇  周明凯  沈卫国  赵青林 《公路》2007,(9):156-159
针对粉煤灰对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性能改善机理不够完善、不够系统以至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基层材料无法很好地进行推广应用的问题,从材料的组成、结构决定材料的性能的原理入手,通过分析探讨粉煤灰对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的微观与宏观结构组成、化学与材料组成以及力学参数等方面的改性,提出粉煤灰通过填充作用、活性作用、接触形式改善作用、微集料作用以及改善力学参数作用对水泥稳定类基层材料的性能进行改善,为水泥粉煤灰稳定类基层材料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相应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徐方  周明凯  沈卫国  朱婧  李静辉 《公路》2007,(6):149-153
利用无机结合料稳定钢渣砂作为新型路面基层材料,以无侧限抗压强度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了二灰稳定钢渣砂、粉煤灰稳定钢渣砂、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砂等3种路面基层材料的强度性能,并提出了各材料的最佳配合比。与传统路面基层材料进行对比,发现无机结合料稳定钢渣砂路面基层材料具有较好的强度,经济性能优良,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朱庚申 《路基工程》2021,(6):98-103
针对废旧混凝土再生回填路基稳定碎石进行分析研究,以不同再生骨料掺量(0 %,25 %,50 %,75 %,100 %)和不同水泥剂量(3 %,4 %,5 %,6 %)为基础进行试验,以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和无侧限抗压强度为指标优选了5 %水泥剂量作为再生水泥稳定碎石基础配比参数。分析了不同再生骨料掺量下再生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劈裂强度、干缩系数、温缩系数及冻融强度损失率。以25 %再生骨料为基础进行了实际的再生废旧混凝土水泥稳定碎石道路基层应用,道路强度和弯沉值检测均达到普通道路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4.
磷石膏改性二灰路面基层材料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卫国  姜舰  张丽  王奎  周明凯 《公路》2008,(1):141-145
研究了在二灰中加入磷石膏后对二灰以及二灰稳定粒料的强度、强度发展、水稳性、抗冲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磷石膏对二灰类路面基层材料有显著的改性作用,磷石膏改性二灰早期强度大幅度提高,后期强度发展稳定,水稳性特别是早期水稳性显著提高,改性后的二灰稳定基层的抗冲刷性介于二灰和水泥稳定基层之间,和二灰相比有大幅度提高,是一种性能良好的路面基层材料。  相似文献   

15.
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路面基层中的再生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行交通行业规范为基础,通过与非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和水泥稳定基层混合料的路用性能对比,分析了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研究了水泥稳定再生集料的路用性能,铺筑了以水泥稳定再生集料为路面基层的试验段,并对再生集料的生产与使用提出了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再生集料的技术指标能够满足规范的技术要求,水泥稳定再生集料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实践上,废弃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在半刚性基层中的再生利用都是可行的,从而为废弃路面水泥混凝土的重新利用开辟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早强水稳碎石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稳碎石作为高等级公路半刚性基层结构,其强度形成需要足够的时间,但是路面基层修建或修补时,有时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并尽快开放交通,必须使基层的强度在短期内达到要求。本研究采用自行研制的R-1型早强修补剂对水稳碎石材料进行改进,研究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掺入的R-1型早强修补剂可使稳定碎石在16 h内就能达到通车要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彭伟 《路基工程》2021,(3):100-104
通过室内浸水膨胀率试验、CBR试验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设计了60 %钢渣掺量的水泥稳定钢渣碎石材料配合比,对比研究了水泥稳定钢渣碎石与水泥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结果表明:粗型C级配钢渣碎石材料承载力和体积稳定性最好,4 %水泥掺量的稳定钢渣碎石抗压强度满足基层强度设计要求;水泥稳定钢渣碎石养生前期力学强度增长速率大于后期强度增长速率,室内标准养生试件抗压强度较现场养生试件强度提高了17 %,16 %;干缩观测时间≥28天,水泥稳定钢渣碎石干缩性基本消失;冲刷时间>60分钟,水泥稳定钢渣碎石累计冲刷量曲线减缓,质量损失显著减小。  相似文献   

18.
沥青路面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质量是影响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运用 kenpave 软件,以7、14 d龄期材料性能为输入参数,对养生龄期不同时实际施工车辆荷载引起的水泥稳定碎石层层底拉应力进行了计算。同时,采用单一变量的方法系统分析了路面结构层厚度、材料抗压回弹模量、荷载及施工方案对层底最大拉应力的影响。然后通过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层底拉应力与材料的弯拉强度的对比,研究了不同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方案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煤气化多孔炉渣路面基层材料的抗冻性能,采用炉渣100%替代天然集料制备了水泥稳定炉渣和水泥粉煤灰稳定炉渣,分析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水泥(粉煤灰)稳定炉渣的质量损失和冻融残留抗压强度比(BDR)变化,并与水泥稳定碎石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水泥(粉煤灰)稳定炉渣经5次冻融循环后BDR可达94.1%以上,均高于水泥稳定碎石;工程试验也证明炉渣路面基层抗冻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曹俊毅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11):104-109,29,30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固体废弃物,这些固体废弃物大量占用耕地,影响环境。该文介绍了对城市固体废弃物进行综合处理以后,加工成为道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所需的再生石料,替代碎石原材料拌合为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摊铺、碾压、养生的应用情况和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