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铁路原来关于铁路旅客列车的规范和标准中,要求在车厢内设置可由旅客操作的紧急制动装置(FGN),以便在发生紧急事故时,由车厢内工作人员或旅客实施紧急制动。早期的FGN直接连接列车制动系统的空气主管,通过独立于司机的操作实现紧急制动。  相似文献   

2.
提速旅客列车乘务员劳动条件与疲劳症状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7年以来,我国的铁路为了适应广大旅客的要求及与现代化交通接轨,陆续增开了提速列车,将旅客列车的速度由原来的80~90km/h提高到140~160km/h。为了了解提速后列车乘务员的劳动条件及疲劳情况,开展了对南京开往上海、杭州的3趟旅客列车车厢内噪声、振动与微小气候、空气质量以及乘务员疲劳自觉症状调查。结果显示:列车提速后,车厢内温度、湿度、风速、新风量、CO、CO2、细菌总数均为合格,少数车厢后端噪声稍有超标,振动普遍高于人体全身振动暴露的舒适性降低界限和评价准则,乘务员身体疲劳自觉症状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王涛  吴昊  钟章队 《中国铁路》2011,(10):46-49
高速铁路提升了铁路运输速度和运输能力,同时也对列车行车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列车上的旅客通信也由传统的话音业务为主逐渐转变为以数据业务为主。为进一步提高列车通信系统能力,满足列车和旅客的通信需求,提出三层网络结构以实现列车上的宽带接入,探讨可行的实现方案,进一步分析不同接入网络之间的垂直切换。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高速列车智能化水平,搭建高速列车智能视频分析系统,主要由车载摄像机、视频监控服务器、智能分析主机等设备构成,可通过车厢控制器与其他车载系统和设备进行信息交互。该系统基于深度学习算法构建智能视频分析模型,实现车厢敏感人员识别、车厢乘客拥挤度检测、车厢遗留行李检测、车厢重点位置监控、司机疲劳驾驶监测等功能;当检测和识别出异常事件时,告警信息可在旅客信息系统的显示终端上自动显示,或由广播装置播放告警信息。  相似文献   

5.
张静 《中国铁道科学》2015,(2):17+51+59+67+72+86
<正>7 CRH3型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具有列车级、单元级的控制和监视功能,基于信息共享,可实现对包括整车牵引系统、制动系统、高压系统、辅助供电系统、空调系统、车门系统、旅客信息系统、火灾报警系统、转向架监测系统等在内的几乎所有子系统的综合管理和控制,完成列车的控制、监视、诊断与保护等任务。列车网络控制系统具有故障诊断和故障信息存储功能。诊断系统在动车组的运行、维护和维修期间向列车人员(司机、乘务员)以及检修人员提供有效的操作和检修支持。  相似文献   

6.
2011年10月10日,东日本旅客铁路公司(JR东日本)推出了其最新型的基于无线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其间,东日本旅客铁路公司电气及信号网络部经理加藤隆和副经理藤田贤治着重介绍了新系统的优势和特点。历经近30年的开发,东日本旅客铁路公司的先进列车管理和通信系统(Atacs)在2010年3月做好了投入商业应用的准备。上述系统已经通过最后的验证,能够识别列车位置,使用机车信号,而非传统地面设备,例如轨道电路和轨旁信号机。  相似文献   

7.
目前,铁路线路作业通信联系多数沿用七、八十年代的产品(有线单工对讲电话),功能单一,均无法实现远程指挥故障处理、设备抢修,无信号开放、列车接近预报功能,不利于行车及劳动安全的控制。随着列车速度、密度的不断提高,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投入使用,现场急需故障处理远程指挥通信系统,并同时解决信号开放、列车接近无法预报的难题,以确保运输畅通和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为此,成功研制了铁路线路作业有/无线通信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实现了作业现场有线分机、总机、无线对讲机、公网电话互联互通,群听群讲,同时,把信号开放、列车接近等信息以语音方式自动预报给现场作业人员,极大地满足了现场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公众宽带通信接入体制与关键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高速列车旅客提供稳定的宽带无线接入网络服务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比较国内外现有的几种高速铁路宽带无线接入方案,指出它们各自的优缺点;然后阐述在高速铁路特殊场景下公众宽带通信接入网络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包括多普勒频移、多径效应、穿透损耗和快速切换等;最后探讨认知无线电、压缩感知、OFDM、MIMO和RoF等技术在高速铁路公众宽带通信接入网络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英国曼彻斯特海湾交通管理部门(MBTA)制订了一项试验计划,针对列车为旅客提供的无线保真(WiFi)服务进行可行性测试。选择伍斯特弗雷明汉通勤线路进行试验,该通勤线全长45km。试验中将在运营列车上安装无线接收器以及无线路由器。  相似文献   

10.
杨培志  顾小松 《铁道学报》2006,28(4):109-113
列车车厢内空气品质的优劣与旅客实际得到的新风量密切相关。笔者以YW25G型空调硬卧列车车厢为研究对象,在物理模型中考虑了旅客以及车厢内各障碍物(包括边桌、行李架、床铺、折座)等对流场的影响,采用κ-ε湍流模型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硬卧车厢内流场及空气龄的分布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从而得到车厢内的换气效率。研究结果表明:车厢内的换气效率基本符合室内空气品质的要求;整个车厢内流场及空气龄关于隔间存在良好的对称性;旅客区域的空气品质优劣排序依次是:下铺区域、中铺区域、上铺区域;气流组织的合理分布能够缩短空气龄,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研究结果对如何提高车厢内换气效率及空气品质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线通信技术在高速列车旅客服务中的应用,对第3代通信系统、车载无线网络以及飞机舱内娱乐系统做了技术分析,提出了基于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的高速列车旅客娱乐资讯系统(Passenger Entertainment and Information System,PEIS)的系统构架,描述了系统的功能特点。该系统的应用可极大提升旅客乘车体验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铁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ATC)也面临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基于现代通信技术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是铁路信号未来的发展方向。多载波正交频分复用(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对无线高速列车控制信息传输中由多径传播引起的衰落有很强的抵抗能力,提出了OFDM技术在无线铁路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框架。  相似文献   

13.
WSN在高速列车运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在高速列车运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介绍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高速列车运营环境监测的应用,从统筹规划的角度构建应用框架以及不同场景的应用模型。通过研究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速列车运营环境监测理论与应用现状,分析列车运营环境监测的需求,搭建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速列车运营环境监测系统总体框架,并分别建立地面、车载、车地以及车站无线传感器网络架构。提出研究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高速铁路运营环境监测系统关键问题,为进一步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在高速列车运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系统(CBTC)的技术需求,对城市轨道交通CBTC系统中数据通信子系统(DCS)的网络结构与功能进行研究,重点分析了轨旁骨干网技术方案、无线漫游切换机制和网络冗余,并对3种不同无线覆盖方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中国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与GSM-R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滨 《中国铁路》2003,(3):33-35,39
目前,中国铁路既有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无线列车调度电话、站场无线通信,集群移动通信等系统。这些通信系统已不适应中国铁路信息化、调度指挥和安全生产,以及青藏铁路、高速铁路和客运专线等技术的发展需要,在分析中国铁路运输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铁路综合数字移动通信网络的网络模型和业务模型及二次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GSM—R移动通信网的高速发展,特别是铁路运营中的列车调度通信、列车控制系统、高速列车通信网络的改进,对GSM—R移动通信网的测试监测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开发一套对整个通信网络进行网元级和系统级的综合评估监测系统势在必行。主要介绍网络服务质量监测系统的功能、结构、特性及涉及的部分关键技术,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来自铁道部运输局的消息,我国首款国产化铁路GSM—R手持终端(作业手持台)通过铁道部技术审查,正式进入铁路市场使用。根据铁路发展规划,我国铁路确定了GSM—R专用数字移动通信技术体制,用于替代传统的模拟450M列车无线调度通信系统,同时要承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的数据通信,全面提升铁路移动通信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旅客观点出发评价列车运行图,再现运行状况(列车到发时刻、超员程度),推定旅客的行动(列车利用),日本铁道综研所开发了一种列车运行和旅客行动仿真系统。该系统可以同时推定旅客因上下车造成的车辆晚点和站台发车的延误和列车运行时刻的改变对旅客流动的影响,进而推定出更接近实际的运行状况。另外,还可推定出旅客换乘及因超员而调整行动的习惯与行为。  相似文献   

19.
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自动控制系统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逐渐由基于轨道电路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向基于通信的列车自动控制系统(CBTC.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新建客运专线铁路调度系统采用有线及无线相结合的方式构成。固定用户接入交换机(FAS)和GSM-R车站设备共同完成列车调度通信,实现有线无线调度通信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