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探究隧道斜向(20°~80°)穿越滑坡体时隧道与滑坡体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机制,结合隧道施工的洞口段滑坡综合治理方案可行性,依托实际工程——郴州市某隧道洞口段滑坡抢险治理工程,提出针对斜交隧道洞口段滑坡的综合治理方案。采用稳定性分析法、数值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依托工程的工程概况及防治特点。选取滑坡主滑断面,计算分析滑坡在暴雨工况下的稳定性和下滑力。结合实际工程全过程监测数据,以及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云图,分析了滑坡段隧道施工中滑坡体和隧道围岩的变形监测数据。分析治理后的滑坡和隧道的稳定性,评价治理方案可行性,同时为此后类似工程提出合理建议。结果表明:(1)针对滑坡-隧道斜交时隧道洞口段滑坡治理,提出的以"工字型"抗滑桩为主体并加强隧道洞门超前管棚加固和初期支护的综合治理方案可行,监测数据显示,滑坡在隧道穿越滑体后处于稳定状态;(2)由隧道开挖前后的模拟结果可知,在隧道穿过滑体后,隧道洞身支护结构与"工字型"抗滑桩形成组合抗滑结构体,进一步提高隧道洞口段坡体稳定性;(3)通过分析隧道拱顶沉降监测数据,可知滑坡段隧道收敛明显,且愈趋近滑带,隧道沉降变形愈大。  相似文献   

2.
西南山区地质状况复杂,公路工程建设多存在地质灾害预警处治的问题。以西南某山区公路1#隧道为例,对覆松散崩坡积体浅埋偏压隧道的地质状况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处治措施并进行现场监测,研究隧道加固处治效果。结果表明:1#隧道洞口及沿线地质环境差,地质灾害类型多,存在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隧道洞口崩坡积体较多,承载力弱,稳定性差,需加固提高承载力;洞口注浆加固作为有效处治方法,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小洞顶松散土体在隧洞开挖及开挖完成后整个时期的总沉降量。  相似文献   

3.
隧道洞口因边坡围岩稳定性差,是滑坡和塌方等地质灾害频发区,是隧道施工中的重点监控对象.文中对北晨亭隧道右洞进口山体滑坡及初支裂缝进行了综合治理研究,分析了该山体滑坡形成的机制以及洞内初期支护裂缝产生的原因,在综合考虑滑坡区的地质环境、工期及环境保护等因素的情况下,选择了以抗滑为主的滑坡治理方案,工程上采用了钢管抗滑桩挡墙护脚、注浆钢管锁坡、仰坡封水及洞内钻孔排水和洞内侧墙打孔注浆加固等综合治理措施,经过连续的量测监控表明,滑坡已处于稳定状态,隧道洞内裂缝未出现发展现象.  相似文献   

4.
北晨亭隧道洞口山体滑坡综合治理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洞口因边坡围岩稳定性差,是滑坡和塌方等地质灾害频发区,是隧道施工中重点监控对象.对北晨亭隧道右洞进口山体滑坡及初支裂缝进行了综合治理研究,分析该山体滑坡形成的机制以及洞内初期支护裂缝产生的原因,在综合考虑滑坡区的地质环境、工期及环境保护等因素,选择了以抗滑为主的滑坡治理方案,工程上采用了钢管抗滑桩挡墙护脚、注浆钢管锁坡、仰坡封水及洞内钻孔排水和洞内侧墙打孔注浆加固等综合治理措施,经过连续的量测监控表明,滑坡已处于稳定状态,隧道洞内裂缝未出现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某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段施工时所遇到的仰坡滑坡治理工程为依托,从工程经济角度研究了隧道洞口段的隧道施工与仰坡滑坡二者的相互影响情况,研究表明:1)洞口段仰坡失稳滑坡灾害的发生,将导致隧道施工复杂化,引起工程投资大幅增加;2)边坡滑坡整治措施决策要科学、慎重;3)在滑坡综合治理过程中,应重视边坡稳定性以及洞内施工的监控工作;4)对有安全隐患地段,应做长期运营监控。  相似文献   

6.
受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及人为因素等的影响,公路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易出现洞口滑坡。文章以某一连拱隧道的洞口为例,从地质因素,水的作用以及人为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滑坡产生的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治理方案,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结合瑞坡隧道左幅进口端工程实例,提出采用抗滑桩稳固坡体、注浆加固岩体与双层大管棚进洞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分析了隧道进口段抗滑桩的监控量测数据.结果表明,对隧道洞口浅埋偏压严重且围岩地质条件较差的情况,重点应放在边仰坡的治理及加固,同时,应结合滑坡治理措施,加强隧道洞门结构和浅埋段的支护强度和结构刚度,以防隧道在开挖过程中产生垮塌.  相似文献   

8.
以姜家梁隧道洞口段滑坡为研究对象,在根据现场调查及地勘资料计算滑坡剩余下滑力的基础上,对两级抗滑桩和接长隧道明洞加抗滑桩两种治理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案均能保证滑坡体稳定及隧道衬砌结构安全,但接长隧道明洞加抗滑桩的方案施工难度相对较小,施工人员更为安全,并节约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9.
隧道洞口滑坡体问题是隧道工程建设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整治不当会严重威胁隧道施工和后期运营安全。针对德宏路1号三线隧道小净距、洞口段处于滑坡堆积带和埋深浅的工程难点特点,根据相关地质资料和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了抗滑桩加固、地表注浆、明洞接长和坡体加固的处理措施以稳定滑坡体。开挖中加强洞内支护,采取监控量测和超前地质预报指导施工,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0.
叙大铁路佘家坡隧道洞口滑坡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叙大铁路佘家坡隧道洞口滑坡为一牵引式滑坡,严重威胁着佘家坡隧道的安全。在治理滑坡的过程中,通过滑坡成因及稳定性的分析,设计中采用了滑坡坡脚回填反压、滑坡下部设置抗滑桩、滑坡中部高陡边坡设置锚杆框架梁护坡和滑坡外侧设置环形截水沟,引排地表水等综合治理措施,有效地增加了滑坡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马青 《隧道建设》2015,35(10):1010-1014
为了解决隧道洞门结构紧贴路基桩时条带理论进行稳定性验算结果过于保守的问题,以某单线铁路隧道明洞门设计为例,利用ANSYS软件对该隧道明洞门在主动土压力作用下进行静力分析,提出了一种有别于条带理论的整体稳定性分析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当洞门结构外有桩体对洞门变形进行约束时,传统的条带检算理论过于保守,将整个力系一并考虑进行整体稳定性分析,在满足相同安全系数的基础上,可以降低圬工和施工难度,提高设计的技术经济合理性;2)当洞门结构紧贴路基桩,且桩洞净距小于3倍桩径时,桩对洞门稳定性的提高作用明显,当桩洞净距扩大时,稳定安全系数减小,当净距为3~4倍桩径时,安全系数不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郝一锋 《隧道建设》2006,26(5):74-75,87
介绍了预应力锚索抗滑桩技术,对其抗滑机理、受力特点、设计原则、设计流程及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与抗滑桩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通过在黄泥包滑坡整治中的应用,证明其较普通抗滑桩具有受力机理明确、结构合理、工程造价低、便于施工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泛发展前途的新一代抗滑结构。  相似文献   

13.
云岭隧道进口滑坡体稳定性分析与处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隧道在选线过程中应尽量远离滑坡体,但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而难以避免。同时考虑安全性和经济性是滑坡体处洞口施工的困难问题之一。以云岭隧道进口处大型滑坡体为背景,在不对滑坡体进行全面加固的前提下,采取经济适当的辅助措施,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安全顺利地进行了滑坡体处的隧道进洞施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处于强倾倒变形体内并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过2次变形的浅埋偏压隧道进口段为研究对象,针对实际工程地质条件及变形情况,应用新奥法原理及拱效应理论,以变形观察及监控量测为信息化施工手段,及时采用堆(填)碴反压、注浆加固、网喷补强支护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在洞内成功地加固变形隧道,制止过大变形可能诱发隧道塌方及山体滑坡的险情; 并在后续施工中,通过调整支护参数和利用创新的“三台阶八步法”施工方法,安全、顺利地完成后续不良地质段的隧道施工任务。  相似文献   

15.
王正兵 《路基工程》2012,(4):209-212
南涪铁路垭口一号滑坡,是一古滑坡,对夏家湾隧道出口段DK70+576处的桥梁、隧道和路堤构成危害,为此,对新建铁路南川至涪陵线垭口一号滑坡产生的原因,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提出了抗滑桩等综合治理设计方案,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隧道洞口山体滑坡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三国 《隧道建设》2006,26(3):73-75
赣龙铁路马蹄经隧道在施工中遇到洞口30m上半断面全部变形垮塌的难题,而且初步方案屡遭失败。经过彻底探明地质情况,确定了滑坡体的存在。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整治方案。介绍了滑坡整治方法。进一步强调隧道工程详细地质勘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朱荣辉  姚占虎  刘康辉 《隧道建设》2018,38(Z2):310-317
新疆G575线东天山特长公路隧道出口穿越较大超浅埋崩坡积体。为保证隧道在超浅层崩坡积体中安全、快速通过,控制隧道变形、坍塌、滑移等风险,采用“盖挖+自进式管棚”进洞法施工方式,在发挥盖挖法形成的初期支护钢架 “拱”保护作用下,确保“拱下”洞内自进式管棚施工的安全; 并采用超前自进式管棚注浆预加固松散崩坡积体围岩的施工方式,实现暗洞中安全快速地掘进,确保施工工期。通过对不同进洞方案比选研究与现场实践,并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拱顶地表沉降、洞内拱顶下沉、洞内水平收敛进行监测,回归分析量测数据后充分证明: “盖挖+自进式管棚”进洞法施工对崩坡积体的整体稳定性没有产生影响,采用“盖挖+自进式管棚”法,在崩坡积体中既可确保安全进洞,还可缩短工期。  相似文献   

18.
以旧村泾河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察确定滑坡地层岩性与结构特征,分析滑坡成因机理;开展原位直剪试验,分析滑带土的强度特性,预测滑坡稳定性。分析表明:泾河滑坡的滑动机制为前缘施工开挖和降雨入渗引发滑坡前缘局部失稳。前缘新滑坡稳定性差,对拟建高速通行隧道洞口和泾河大桥桥墩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需进行支挡加固,并采取截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19.
以湖北十白高速公路栗石沟隧道洞口边仰坡的稳定性情况为例,就天然状况和暴雨工况2种工况,运用理正分析软件,采用圆弧滑动法确定滑裂面形状、瑞典条分法分析圆弧的稳定性,通过自动搜索最危险滑裂面来计算边坡的稳定性,定量计算了在自然工况和削坡卸载后的稳定性系数,对洞口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20.
针对工程中经常遇到的抗滑桩嵌固地层比较复杂的情况,应用弹性地基梁初参数法,推导了上土下岩“m-K”法、层状地基“K-K”法的弹性抗滑桩内力、位移数学解析解,同时为了推广电子表格法在抗滑桩治理滑坡领域中的应用,运用Excel内嵌的VBA语言编写相关的计算表格,使计算更加透明化。工程实例表明:所提出的电子表格法可完成嵌入复杂地层抗滑桩的全部计算并绘出内力图形,可有效提高抗滑桩变位、内力分析效率和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