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章针对三角形网格模型,提出并证明了河床冲淤的三角网格等效体积算法,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算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根据赣江流域规划,在赣江下游三湖镇河段规划兴建新干航电枢纽,枢纽建成后坝下游的河床冲淤及水位变化需要进行预测研究。建立了坝址至南昌118 km长河段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计算了拟建新干枢纽坝下河道河床下切与水位下降情况。结果表明:在现状河道条件下,经过6~7个水文年河床调整后,枢纽下游河段河床冲淤接近平衡;经过10个水文年作用后,新干枢纽坝址下游附近河段河床最大冲刷深度为1.76 m,坝址下游附近水位最大下降值为1.56 m。分析了河床调整后坝址至南昌河段航道条件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文中提出了建立适合水下河床特点的下河床数字模型的方法,对模型建立过程中的数据采样、存贮和数据处理中内插作了详细的讨论,最后把建立的数字模型应用到港口、航道工程和河床冲淤分析中。 相似文献
4.
<正>在河床冲淤过程中,床沙级配在不断调整, 反过来影响到水流输沙能力, 使冲淤各自向自己的反面转化,因此床沙级配的调整对河床变形计算十分重要, 特别是卵石挟沙河床在连续冲刷时更为重要。本文在笔者提出的非均匀沙河床变形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于冲淤过程中床沙级配的调整提出如下的计算模式,作为对前者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北仑港建港初期港区的冲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供了北仑港港区建港初期(1978~1981年)的等冲淤线图9幅,并作了初步分析. 这些等冲淤线图是北仑港建港初期的回淤史料,对北仑港的回淤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通过分析海床冲淤演变机理,探索海床冲淤演变预测方法,提出海床冲淤指标及冲淤标准,建立了海床冲淤演变预测方法,可以预测海床逐年冲淤强度和最终冲淤强度,以及海床达到新平衡所需年限。研究的各项结果在洋山港海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利用VBA编程,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从AutoCAD到Compass的数据传递,避免了在使用Compass进行性能计算时,手动输入型线的型值。自动生成船体模型,可提高图形生成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利用ActiveX技术实现Excel表格到AutoCAD表格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在工程制图中,常常要在图纸中插入、绘制表格的问题,介绍了VBA开发工具和ActiveX技术,编程实现了Excel表格到AutoCAD表格的转换。对如何处理合并单元格、多行文字等关键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AutoCAD的VBA二次开发技术的介绍,并结合水运工程研究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实践经验,给出了VBA二次开发技术在复杂流场的自动绘制、不规则水深数据的提取2个实例的应用。通过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采用VBA程序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快速准确的处理,能够大大提高数据和图形处理的效率,并在水运工程研究中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介绍基于AutoCAD VBA船体图样样板图的程序设计方法,包括图样幅面、比例、文字样式、尺寸样式、图层、线型和标题栏等的设计,以及程序菜单的设计和程序代码的自动加载,列举了用VBA编写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15.
基于AutoCAD平台的船体三维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三维建模方法在众多设计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简要介绍了在AutoCAD平台下船体三维建模的实体模型及建模中的几何算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研究对于提高船舶设计效率和质量,实现船舶设计信息一体化将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AutoCAD在船体结构详细设计中广泛应用,然而在传统的二维设计模式下,绘图效率相对较低。利用二次开发技术能有效提高AutoCAD的自动化程度,并简化部分繁琐的绘图过程。该文根据船体结构图的特点,结合绘图标准对AutoCAD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一系列专业化的绘图辅助功能,从多方面提高了船体结构图绘图效率。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基于AutoCAD VBA螺旋桨伸张轮廓的参数化绘制方法,包括图样绘图环境的设计、螺旋桨伸张轮廓的计算与绘制,以及程序菜单的设计和程序代码的自动加载等,列举了用VBA编写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