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线电位差对信息系统设备会造成干扰和危害,针对不同信息设备中干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抑制干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移动通信的多小区情况下会产生同频、邻频干扰,使通信质量下降,网络服务性能变差。解决无线干扰问题成为词络优化的核心问题。通过分析产生无线干扰的原因,介绍日常测试干扰的方法,并给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电气化铁道无线电干扰车上测试和干扰数据库。通过对2261.6km各种机车运行条件下无线电干扰的分析,得出了些种干扰的统计特性,影响干扰大小的主要因素及它们的影响规律。通过转换系数使车上测得的干扰电平转换为地面干扰场强。最后,本文提出了采用国际无线电干扰委员会推荐的80%/80%准则对电气化铁道无线电干扰进行统计评价的新方法。以上工作为电气化铁道无线电干扰的评价和标准准制定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的性能极易受到无线电干扰的影响。而当前铁路GSM-R网络无线电干扰的监测手段以定期测试、事后分析为主,存在覆盖范围小、时效性低、人工投入大等不足。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基于列车装载式设备的铁路沿线GSM-R无线干扰监测系统的解决方案,能够对无线频谱及其他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实时智能分析,自动识别干扰并给出预警,同时估算干扰源的位置。通过仿真试验,验证了该系统能够根据输入数据实现干扰识别。相对于传统的人工分析模式,该系统的干扰识别效率和准确率都得到提升,在提高GSM-R网络运维水平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力机车型号越来越丰富,其引入的谐波干扰导致轨道电路电压波动问题,干扰信号设备稳定工作,影响运输效率。在分析牵引电流谐波干扰机理的基础上,研究不同频率的谐波干扰对于ZPW-2000系列轨道电路接收电压的影响。分析牵引电流谐波对轨道电路设备的干扰路径,基于轨道电路四端口网络模型,提出谐波转移阻抗参数,从而就不同频率的谐波电流对轨道电路接收电压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针对典型案例,采用频域分析方法,结合现场测试数据,对模型的有效性予以验证;并简要分析现行标准中对于带外谐波限值的规定,为防护牵引电流谐波干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变电所中的各种干扰对自动化系统的影响和破坏,分析了干扰产生的原因和危害,提出了变电所自动化系统抗干扰的有效措施,从而达到抑制干扰的目的,对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差模干扰是研究信号系统防电化干扰的关键,介绍了利用差模干扰动态模拟仿真系统,对移频自动闭塞设备进行抗干扰敏感度测试的方法及结果。  相似文献   

8.
以文献[3]中Divalar等人给出的部分并行干扰消除算法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部分干扰消除算法。文献[3]中,所有用户在某个特定的干扰消除阶段取相同的权值。而在此算法中,考虑到符号值的判决随用户的不同可能产生差异,因而在某个特定的干扰消除阶段,我们允许每个用户有各自不同的权值,这些要值通过最大化接收信号和其估值间的均方误差而获得,此算法复杂度和用户数呈线性关系,复杂度远低于线性多用户检测器,通过在高斯白噪声信道中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这种部分干扰消除算法的性能优于文献[3]中的干扰消除算法。  相似文献   

9.
多信息移频自动闭塞系统信号选择及解调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两个方面叙述了多信息移步自动闭塞系统信号分析,处理与解调的方法,其一,介绍了FSK信号的特点及各频点频谱的分布规律;合理选择中心载频f0,频偏△f,调制频率fc,调制系数m的参数,可使系统自身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为其系统运用稳定,可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二,介绍了运用DSP技术的FFT计算实现FSK信号解调与译码的方法,并分析了电化谐波带内干扰和相邻载频带重叠引起的半边侵入,双边侵入干扰及绝缘破损干扰,并介绍了移频带内干扰的计算和防护方法,移频单边,双边侵入的计算和防护以及接收设备信号带宽的确定原则,各种带内移频干扰和带内电化谐波干扰的检测方法及信干比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干扰的三要素及干扰对微机保护装置可能造成的危害,微机保护中硬件、软件方面的抗干扰措施和程序出格的自恢复电路,要提高微机保护装置的可靠性,就要从干扰三要素的分析着手,综合运用各种抗干扰措施,消除或降低干扰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地铁车辆段振动噪声影响的特点及上盖开发振动噪声控制现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综合控制的流程及方法,包括工程条件特点的需求梳理及分析、振动噪声控制标准选择及确认、振动噪声影响分析及预测、综合减振降噪方案的确定及实施、振动噪声控制措施效果实测及评估等,最后提出下阶段需重点研究的内容,包括车辆段不同功能区域振动噪声源强、振动噪声控制指标、不同减振降噪技术措施的效果等。  相似文献   

12.
岩溶隧道安全设计、施工与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渝怀线圆梁山隧道、宜万线马鹿箐隧道发生了重大工程灾害,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岩溶隧道的施工安全,已受到铁道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岩溶隧道的安全设计、施工与管理的各环节,以期对今后岩溶隧道的安全修建提供借鉴。 研究方法:结合以往隧道施工中的经验与教训,对岩溶隧道风险等级进行划分,并对岩溶隧道的安全要素进行剖析,研究各安全要素的主要内容。 研究结论:为规避岩溶隧道风险,设计、施工和管理各环节都应进行风险辨识,制定相应的风险对策:设计阶段,应对岩溶隧道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并依此进行相应的必要设计;施工阶段,应加强安全培训,将施工原则、施工方法、风险辨识、逃生系统有效地贯穿于施工过程中;对复杂的岩溶隧道应进行超前预测预报专项化管理,对岩溶的治理应进行程序化、制度化和专项费用管理。  相似文献   

13.
针对动车组整车和零部件等产品的不同特点,按照不同车型、不同产品、不同运用条件、不同故障后果和不同置信度要求等分类评估的原则,研究动车组产品的可靠度评估方法,包括可靠度置信下限评估方法和故障率置信上限评估方法;以提高验证效率、效益为目标,从最少验证样本、最短验证时间、最低验证成本的原则出发,研究无故障状况下动车组可靠度和...  相似文献   

14.
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直线电机地铁车辆动力学模型,采用Simpack和Simulink联合仿真的方法,考虑实际作用在车辆上的牵引力、制动力和电磁力,以工程实际需要为背景,对比分析了该地铁车辆将铸铁制动盘更换为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前后,在惰行、牵引、制动工况运行时的电机气隙、电机和轴箱振动以及各项动力学指标.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5.
基于Carson理论建立简单链型悬挂接触网电流分布模型;结合铁路现场的实际供流数据,分别对受流点位于跨中和跨端2种情况下的接触网各导线实际受流情况进行仿真计算;基于电致塑性效应理论,采用对断裂吊弦进行SEM形貌分析、成分分析及对新旧吊弦的金相组织进行对比观察等试验手段,研究吊弦断裂过程中电气因素的作用机理.结果 表明:...  相似文献   

16.
根据地铁轮轨的真实尺寸外形,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滑移过程中轮轨摩擦生热的二维弹性接触模型。该模型选取轮轨单元为热结构耦合单元,利用瞬态热分析求解器对摩擦热进行计算。该模型考虑轮轨间的热传导率和表面换热系数,通过仿真分析摩擦生热的基本现象,以及不同的速度、滑移率和摩擦系数对轮轨表面温度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轮轨温度和等效应力主要表现在轮轨表面,且受限于轮轨深度,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和等效应力逐渐减小;但随着速度、滑移率和摩擦系数的增加,轮轨表面的温度均增加。  相似文献   

17.
随着铁路沿线综合开发研究工作的开始,能否促进铁路可持续发展、达到铁路与地方经济发展共赢是关键所在。从铁路和城市互动发展的高度出发,结合铁路贯穿的区域城市分布、产业结构、城市规划、站点特点等,提出了城市中心、城市边缘和新城区两种商业定位方法以及站点开发的3种方式,即:结合车站本体的综合开发,枢纽上盖综合开发,车站周边地块开发。通过分析研究和归纳总结,指出铁路沿线综合开发应多层面、多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在逐步探索中科学有序推进,对国内铁路沿线综合开发的推广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通过对深惠路既有立交、桥梁、路面等道路设施的利用、拆迁条件、地铁共线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以及对改建方案路线平、纵、横及立交方案的研究,对深惠路改建控制条件、总体设计原则及主要方案进行探讨。研究结论:本项目以立交利用、地铁共线影响、减小拆迁为改建总体设计主要控制因素。总体设计方案结合道路功能定位的转变,横断面采用两块板形式;充分利用原道路较高的技术标准,灵活确定平面线位;纵断面设计严格控制填挖高度,以利于与周边环境衔接;立交设计充分结合周边路网的完善,合理确定立交功能、服务等级和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与子系统间通信接口方面存在的接口方式多样、标准化程度低、开发调试任务重等问题,分析接口工作过程以及接口规范的重要性,提出通信接口规范标准化理念和必要性。根据子系统通信数据流的特点将接口数据类型分为基于点和基于过程的数据,并对各种类型子系统接口进行归类描述。结合目前已经运行的3种典型的综合监控和CCTV子系统通信接口案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XML语言协议因具备自描述性、内容和形式分离、结构清晰和扩展性强等特点,在基于过程数据通信接口中优势明显,建议作为相关子系统接口标准化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铁工程管理里程跨度大、行车调度难、安全监控视频缺失、安全生产预警预控难、全过程管理易缺位等突出问题,提出采用基于BIM的融合通信技术对轨行区进行信息化施工管理。阐述BIM技术与通信技术特点,提出基于BIM融合通信技术的轨行区施工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目标、设计及开发方式。该平台在广州地铁4号线南延段进行实践应用,提升了隧道内无线通信的稳定性,解决了隧道内设备的防振、防水、防潮以及网络传输无中断等问题,可实现BIM平台派工信息的实时同步以及平台移动端办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