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斌 《珠江水运》2010,(5):40-41
目前梧州长洲枢纽船舶滞航问题相当严重,通过分析原因,提出缓解或防范船舶滞航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为定量评估三峡枢纽船舶通航状况,引入"碍航度"概念,分析碍航度的影响因素,构建由5个可量化指标构成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定量计算三峡枢纽2003―2014年的碍航度指标,并绘制碍航指数曲线。结果显示:2020年、2030年三峡枢纽碍航度可能将高达0.9、1.0;届时,三峡坝区船舶积压状况将非常严重,从而导致船舶运输效率急剧下降,物流成本明显提高。为此提出内部挖潜、翻坝转运和新建船闸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珠江 《珠江水运》2007,(11):15-16
当人们对今年春天长洲枢纽大塞船事件还记忆犹新时,自10月12日开始的船闸滞航现象再现长洲水利枢纽,时隔仅仅4个多月。上一次滞航是由于水电枢纽1号船闸未与2号船闸同时建成通航和2号船闸通过能力有限,滞留船舶最高峰达1500多艘,这次是因枢纽下闸蓄水及航道维护等原因引起,最多滞留船舶700多艘,滞航船舶每天还以几十艘的速度增长,如不尽快解决,滞航塞船现象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自2007年5月15日广西梧州长洲枢纽船闸正式通航以来,5月22日中午12时03分,上锚地待闸下航船舶已于11点58分全部进入闸室,下航状态畅通,宣布长洲枢纽船闸上下游滞留的船舶结束待航,船闸进入畅通运行,见《长洲船闸通航情况表》。  相似文献   

5.
《珠江水运》2007,(4):4-4
广西梧州长洲水利枢纽是西江航运干线上的一个重要枢纽,可以预计其船闸将会是珠江水系最繁忙的船闸。3月3日,该枢纽1000吨级的2号船闸通航。到5月,2000吨级的1号船闸也将通航,到时两个船闸同时运行每天可通过上下航船舶500艘左右。据梧州水上检查站的统计数据,2006年每天上下航通过该枢纽的船舶约为320多艘,目前2号船闸上下航通过船舶不足200艘,1号船闸正在建设,2号船闸通过能力不足,导致了近期船舶通过枢纽船闸时须等待一段时间,但是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和广大船员的支持配合,枢纽通航秩序井然。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的长洲枢纽船闸货物通过量预计逼近亿吨,成绩喜人。但是谁也想不到,昔日的长洲枢纽船闸,却是另外一番光景。长洲枢纽处于西江航运干线咽喉位置,枢纽建成后改善了航道通航条件,沿江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对水运的需求不断增长。自2007年长洲枢纽一线、二线船闸建成后,一直持续到2015年初,频繁出现的船舶滞航问题令人尴尬不已。直到长洲枢纽三线、四线船闸投入使用,船舶滞航问题  相似文献   

7.
2008年4月4日,广西梧州长洲枢纽1号船闸闸口位置因多艘船舶发生碰撞,1号船闸关键部位发生明显变形,被迫停航,由于已进入主汛期,滞航船舶逐渐增多,到2008年4月15日零时,造成坝区滞航船舶达880艘。  相似文献   

8.
通过物理模型和自航遥控船模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枢纽平面布置设计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善措施,提出了满足船舶航行条件的枢纽平面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9.
蔡汝哲  李晓飙  陈敏 《水道港口》2010,31(5):488-491
采用自航小尺度船模技术,通过水工模型对吴家渡电航工程的通航条件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Q≤3000m3/s时,该枢纽工程的通航条件满足Ⅴ级航道通航标准。试验发现,船队的航线和驾驶方式以及枢纽的运行方式对航行安全都有很大影响。建议枢纽建成后,通过设置航标等方法确保过往船舶顺利通航。  相似文献   

10.
如何保持船舶海上拖航安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航运事业的不断发展,海洋开发、港口建设的不断加快,船舶海上拖航已成为航运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船舶拖航中如何保持船舶海上拖航安全,使之避免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是救助打捞行业始终研究的课题。本人认为保持船舶海上拖航安全,首先必须熟悉法规,并要做好拖航准备、拖航检验、拖航操作、抵离港口操作等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1.
龙滩升船机中间渠道通航条件试验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通过对龙滩水电枢纽两级升船机中间渠道内航行条件的水工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间渠道内船舶(队)单向航行速度小于2.0 m/s时,船行波、航行阻力和船体下沉量均不大;中间渠道直线段宽为32 m时,宜采用航、停的会让方式,航速应<1.5 m/s,而船舶宜停泊在右航线上;船舶(队)转弯时的航迹带要宽,因此不应有转弯段等航速会船。  相似文献   

12.
为更好满足三峡枢纽河段大通航、大安全新发展的需求,增强三峡枢纽河段通航安全综合监管能力。本文立足三峡通航数据采集及应用现状,结合三峡河段航道水文条件及过闸船舶通航形势,分别从船舶流量趋势预测、水文气象趋势预测、通航安全形势预测、待闸船舶动态预测四个方面着手,深入研究其在实现三峡河段智能监管背景下的决策应用需求,为下一步三峡通航监管智能平台的开发建设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3.
三峡蓄水对芦家河水道的影响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长江中游芦家河水道演变特点,并重点对三峡蓄水后的演变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治理对策。结果显示,芦家河水道是长江中游离三峡枢纽最近,受其影响最早的碍航水道,天然情况下即存在水浅、流急等多种碍航局面。蓄水后,虽然水浅的碍航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局部比降和流速增大,流态变坏,坡陡流急现象愈显突出,加之此段航宽狭窄,船舶拖带和会让极其困难,为此,及时实施清除沙泓中的碍航礁石的控导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狭窄连续弯道河段航电枢纽平面布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托湘江土谷塘航电枢纽工程,采用整体河工模型水流试验与遥控自航船模航行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船闸分别位于狭窄连续弯道中的下游反向弯道凸岸和凹岸的2种枢纽平面布置方案,从枢纽泄流能力、船闸通航水流条件、船闸上下游航道平面布置形式、船舶航行条件等多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较合理的枢纽平面布置方案,供其他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钱坤 《中国港口》2015,(3):56-57
芜申运河的整治和开通,将缓解苏南运河航行压力,有效规避中小船舶在长江下游航区航行风险。同时对于打造芜湖航运枢纽,促进芜湖航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高长洲枢纽现有船闸通过能力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洲枢纽现有船闸建成后有力地促进了西江黄金水道的运输能力,但其瓶颈效应也渐显。为缓解其堵航滞航问题,通过分析一线二线船闸的通航现状,基于改进的一次过闸平均吨位计算模式,预测了现有船闸近期(2010—2015年)的通过能力,并针对性地从船闸管理模式、船型标准化和大型化、船舶调度、工程措施等方面提出了提高长洲枢纽现有船闸通过能力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12月11日,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一行在部水运司、海事局、珠江航务管理局、广西交通厅、广西海事局、梧州市人民政府等有关单位领导陪同下,来到珠江长洲水利枢纽滞航现场,传达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曾培炎、国务委员华建敏等中央领导关于10月下旬因特枯水位而发生的滞航事件的重要批示精神,看望并慰问了因堵航而滞留在长洲枢纽的广大船民及奋战在一线的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并要求各相关部门要齐抓共管,切实解决长洲枢纽船舶滞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标准规范中对船闸引航道口门区的通航水流条件提出了限值,但有的仅提出了设计原则。为此,收集枢纽泄洪中泄水波对船舶(队)缆绳安全系数的原型观测资料,提出了泄水波波高的建议值;在《内河航区分级规范》提出的不同航区风浪波高范围的基础上,对波高引起船舶摇摆的安全进行初步分析,以供讨论。  相似文献   

19.
<正> 长达近半年之久的长洲水利枢纽航段滞航到4月27日终于结束,今后相关部门会采取什么措施解决存在问题?长洲水利枢纽相关部门人士透露: 长达近半年之久的长洲枢纽航段滞航在4月27日终于解除Ⅰ级响应,截至4月30日8时,上游滞航船舶数量仅有132  相似文献   

20.
舟山海域在冬春、春夏交替之季极易发生海雾,能见度受到限制,导致船舶瞭望、导航和避让困难,极易发生海上交通事故。为了确保船舶在舟山海域的雾航安全,减少船舶事故。采用层次分析法,从"人—船舶—环境"三方面分析了舟山海域的雾航事故特点,发现人为因素对雾航的影响尤其明显,船舶因素和环境因素亦不容忽视,其中人为因素中正规瞭望的水平占的比重最大。为了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从"人—船舶—环境"三方面出发,提出了船舶雾航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