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桂兰  肖富 《中国水运》2008,8(1):35-36
港口实行"政企分开"后,港口公用基础设施(如公用航道)的建设和维护管理责任,将全部转移到港口所在的地方政府.由于资金短缺,公用航道维护工作被淡化,甚至有被放弃的趋势,因此有必要对公用航道维护实行一定比例的资金补贴.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公用航道维护分类标准,并据此对公用航道维护进行资金补贴,对提高补贴资金的运营效率和确保航道维护工作顺利进行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一、重新落实体制改革的必要前提 长江航运体制改革的必要前提未能具体落实,是改革不能继续深入的主要原因,必须重新认真落实。 一要落实“长江干线千口国家计划开发的重要支流应列为国家航道,由国家统一规划建设”的政策,通过立法确定从国家和地方财政收入有固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航道建设。在“九五”、“十五”期间,干线航道投入不少于两条平行铁路需要投入的资金。为确保航道正常维护,避免发生象1995年初碾子湾航道阻塞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类似问题,除养河费之外,国家应明令从各轮船公司向地方缴纳的营税中抽出50%用于航道维护。 二要多层次、多元化筹集港口建设资金,使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有稳定来源。将港口基础设施分为基础设施和装卸设施两部分。基础设施和装卸设施所需建设资金分别由政府、港口企业出资和筹集。 发挥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政府出资与筹集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分为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两个部分,地方政府分别由省(市)、地(市)、县(市)政府的资金组成。长江重点港口,用于跨省区干线运输和对国计民生有重要影响与作用的港口,以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出资为主,地方政府为辅。为主是对基础设施建设所需主要设施的货币资金投入,为辅是以土地、征地拆迁、港区外公路、  相似文献   

3.
蔡俊  蒋惠园 《水运管理》2007,29(10):24-26
为拓宽内河航道建设筹资渠道,保障我国内河航运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我国内河航运发展面临形势的分析,并结合国家整体投融资政策的走向趋势,提出我国内河航道建设资金筹措政策及建议:(1)明确内河航道建设与维护应以政府投资为主;(2)稳定和扩大目前航道建设资金来源;(3)借鉴收费公路融资方式,对有条件的航道开征航道建设费;(4)征收航道占用税;(5)鼓励实施以电养航、航电并举等政策。认为目前政府应制定既有针对性又有前瞻性的筹资措施,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有效地促进内河航道建设投融资渠道的多元化,以保证内河航道建设资金来源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国水运》2011,(7):66
"十二五"期将是构建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现代化水运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长江航道从传统行业向现代服务型行业转型的重要时期,是长江航道建设发展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航道建设进入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二五"期,长江航道行业文明建设将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以"绿色航道,畅通服务"为主打品牌,重点打造长江下游深水数字航道文化、荆江航  相似文献   

5.
利用江苏高东线限制性航道的(2012-2015年)断面测量资料,统计分析了高东线航道断面演变特征,包括航道底宽、水深、宽深比的变化,探讨了高东线断面的演变规律,发现高东线航道断面演变模式有二类,一类是建设时的梯形断面向抛物线形断面演变,另一类是向V形断面演变。  相似文献   

6.
航道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按批准的建设规模、标准和内容建成,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申请竣工验收的航道建设工程有尾留工程的,尾留工程不得是主体工程,不得影响工程效果和工程正常运行,投资额不能超过工程总概算的5%.  相似文献   

7.
<正>北极航路是指穿越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北部和太平洋北部的最短海上航道,也称为北方航线。北方航线将全球最富裕的欧洲、北美和东亚紧密联系起来,是联系亚、欧、北美三大洲的最短航道,主要包括"东北航道""西北航道""中央航道"。本文以我国"冰上丝绸之路"规划为指导思想,以数字航海建设作为基础,研究构建北极航路地理信息服务框架作为航海航路建设的主要管理工具,整  相似文献   

8.
庄辑 《珠江水运》2008,(3):59-59
航道工程竣工验收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已按批准的建设规模、标准和内容建成,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申请竣工验收的航道建设工程有尾留工程的,尾留工程不得是主体工程,不得影响工程效果和工程正常运行,投资额不能超过工程总概算的5%;  相似文献   

9.
为有助于实现航道建设资金效益的最大化,选取长江、汉江及长江支流的航道项目为例,以航道项目综合评价为出发点,建立包含技术条件、成本费用、工程效益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效用函数的航道开发适用性综合评价模型,从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对航道项目建设的重要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能为航道项目建设重要程度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可作为评价比选方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沿海散货船舶大型化,对配套的航道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合理的船舶进出港规则对发挥航道通过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构建沿海进口散货港区船舶航行作业系统仿真模型,研究先来先服务规则、大船优先服务规则和船舶成簇进出港规则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规则下,航道通过能力与服务水平均呈指数分布关系;先来先服务规则和大船优先服务规则对航道通过能力的影响基本相同;而对于港口规模大、航道通航历时长的港区成簇进出港规则要比前两种规则对应的航道通过能力高。  相似文献   

11.
郝健 《中国水运》2012,(11):52-53
航道文化起源于航道建设、维护管理和科学发展实践中,并引引领航道向卓越方向发展。在航道实践中得以不断强化的核心价值和行为习惯,成为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制、落地生根文化过程,如长江南京局在航道实践中,坚持"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下游航道精神,主动作为,努力建设快速航道、深水航道、数字航道、人文航道,航道通过能力和公共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横贯我国腹心地带,是我国经济最繁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中国最具战略意义的高密度经济走廊,水路运输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小、占地少,因此,长江航道在长江经济带中应发挥主通道优势。为使航道安全畅通,航道的建设与维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新常态,因此,航道建设和养护过程必不可少的疏浚势必兼顾生态,在"绿色发展"上做文章。笔者将在本文中以长江航道为例,从宏观层面探究疏浚行业如何紧跟新时代,适应新常态,从而在新形势下更好保障内河航道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贺晓春 《中国水运》2007,7(4):18-19
近年来,四川水运发展以合力建设长江黄金水道为契机,努力实现通江达海的发展战略,并积极探索“航运通畅、港口完善、干支结合、江海直达、环境和谐”的绿色航运发展思路。嘉陵江目前渠化开发建设进入高峰期,已建成4级,正在建设7级,其余两级枢纽已经进入开工前准备阶段。岷江航道继长江、嘉陵江之后,成为国家批准的18条高等级航道之一。他们积极筹措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不求谁所有,但求有没有"的新思路,采取出让股权融资、BOT、代建制等多种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民营资本和外资投入水运建设。这就是四川省最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近13万km,沿海航道通航里程也超过8 000 km,由于航道维护的资金相对偏紧,如何经济、高效地做好航道维护是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已于2015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第十一条规定"航道建设单位应当根据航道建设工程的技术要求,依法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进行工程建设",第十七条规定"应对航道进行巡查,发现航道实际尺度达不到航道维护尺度或者其他不符合保证船舶通航安全要求的情形,应当进行维护"。  相似文献   

15.
陈春 《中国港口》2001,(7):30-31
温州港是我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港建设步伐逐步加快,先后建成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7个.但目前的港口现状仍难以适应腹地经济发展和海运发展的需要,港口吞吐能力不足,深水专业化泊位少,受出海航道制约,竞争能力不强等问题突出.温州港作为我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近年来吞吐量在枢纽港中名列倒数第二,在浙江省五大海港中也退居末位,其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已明显滞后于温州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温州市"十五"计划纲要提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港口为龙头,以七里港区为中心、小门岛港区为启动点,加大港口开发力度,奠定温州港从地区性港口向主枢纽港战略转变的基础.据初步估算,温州港"十五"期间计划建设的码头和航道等港口基础设施约需投入18亿元.加快温州港开发建设的关键是资金问题,仅依靠国家、省和温州市政府的财政补助和政策性贷款的投入来解决港口建设的全部资金是有很大难度的.解决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是目前温州港所面临的迫在眉睫的问题.为此,必须加快温州港港口投融资体制的改革,确立多元化的投资体制和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相似文献   

16.
许湘华 《水运工程》2019,(12):86-93
乌江是国家规划的"两横一纵两网十八支线"内河高等级航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实现复航后乌江水运市场的兴盛繁荣这一重要目标,以2018—2035年为战略实施年限,建构了乌江水运市场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复航后推进乌江水运市场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原则、战略目标;分阶段进行战略部署;确立推进"三大建设"、提升"四大水平"、完善"五大体系"的战略重点任务;提出建立包括增强行业组织领导、建立联合协调机制、加快水运人才建设、加强水运资金保障、加大政策扶持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丰玮 《水运工程》2006,(12):70-72
在对航道基础设施的差异和物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目前航道基础设施的战略主体仍然是政府,并对各级政府投资航道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博弈分析。  相似文献   

18.
徐迪  苏平 《中国水运》2004,(6):8-10
分析借鉴主要水运发达国家在航道资金政策方面的成功经验,提出今后我国航道建设维护资金筹措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由于航道通常较窄,通航密度大,船舶在航道中航行时会遇他船后,不可能完全按照《避碰规则》要求的"早、大、宽、清"采取避让行动。在航道中如何采取避让行动,尤其是在特殊情况下如何行动,《避碰规则》并未清楚列明,驾引人员只能根据现场情况以及自己对《避碰规则》的理解采取行动。现实中,经常发生因驾引人员对《避碰规则》理解不一致从而导致避碰行动不协调的碰撞事故。通过对《避碰规则》在航道中适用问题的分析,找出在航道中符合《避碰规则》的避让方法,以期减少事故的发生。在此基础上,对航道中的碰撞责任认定问题进行分析,为科学认定事故责任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长江航道局在"十五"期间启动了数字航道技术试验和应用示范,"十一五"期末制定了长江数字航道实施方案并全面推进了数字航道的工程建设,旨在推动传统的航道维护管理和公共服务由人工模式、劳动密集型向数字化网络化、技术服务型转型发展。论文以长江数字航道建设与应用为依托,简述了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N(Low Power Wide Area Network)的概念,设计了长江数字航道总体架构下的低功耗广域网络结构,从满足广范围、远距离航道通信连接的角度分析了预期效果,为数字航道向智能航道转型升级探索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