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对吉怀高速公路大坡岭连拱隧道怀化端洞口一侧位于山体内、一侧浅埋段各种设计方案进行必选,对连拱隧道在洞口段一侧位于山体内、一侧浅埋情况,浅埋侧采用明挖、暗挖、暗洞明作方案进行比较研究,为连拱隧道在隧道轴线与地形等高线斜交情况出洞,设计方案选择提供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炎汝(炎陵-汝城)高速公路熊猫洞隧道为背景,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对该隧道进口浅埋偏压段施工过程进行二维施工模拟,比较了先开挖深埋侧主洞和先开挖浅埋侧主洞两种施工顺序,获得了浅埋偏压连拱隧道在采用不同施工顺序施工时隧道变形、中隔墙及初期支护结构的应力和位移等变化情况.计算结果表明对于浅埋偏压连拱隧道洞口段,应采用先开挖埋深较浅一侧隧道,再开挖埋深较深一侧隧道的施工顺序.  相似文献   

3.
高天羽  罗志刚 《公路》2012,(7):311-316
因地形地貌原因,很多隧道进洞口围岩呈浅埋偏压状态,结合岩性软弱、节理裂隙发育等情况,使洞口段掘进施工难度加大,有时设计资料中洞口段技术措施仍难以控制掘进后初支变形以至于侵入二衬空间,对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大乘山隧道是一个较典型的浅埋、偏压,同时围岩岩性软弱的工程实例,系统介绍大乘山隧道洞口段施工中,针对浅埋、偏压及不良岩性,在山体位置和洞身范围采取技术措施,提供了初支变形及监控量测的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福建平潭某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洞口浅埋段在开挖过程中引起地表裂缝及衬砌裂缝的原因。针对隧道浅埋段受偏压影响较大的情况,提出采用微型钢管混凝土加固靠山体一侧,在远离山体一侧采用挡墙加固的联合处置技术。通过对加固前后监测结果的对比发现,加固后地表累积沉降值基本保持不变,无增大趋势;拱脚处的累积沉降基本保持不变,部分点在偏压减轻后沉降量随之减小;拱顶累积沉降基本保持不变,无增大趋势;收敛值绝大部分明显减小。结果表明,其加固措施能够有效地解决扁平特大断面隧道穿越洞口浅埋段施工过程中因偏压而开裂或坍塌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受隧道洞口地质、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岭隧道选择出洞施工的情况逐渐增多,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长春隧道出口端位于浅埋偏压山体以及桥隧相接处,且一侧下方紧邻S207省道,故在选择出洞施工时,通过修筑挡墙、搭设防护棚和实施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S207省道行车安全,采用小导洞出洞,经由它将机械、人员送出洞外,进行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洞外管棚施作完成后,由内向外采取环形预留核心土法贯通,保障了隧道出洞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受隧道洞口地质、地形条件的限制,山岭隧道选择出洞施工的情况逐渐增多,相应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安康至岚皋高速公路长春隧道出口端位于浅埋偏压山体以及桥隧相接处,且一侧下方紧邻S207省道,故在选择出洞施工时,通过修筑挡墙、搭设防护棚和实施交通管制等措施确保S207省道行车安全,采用小导洞出洞,经由它将机械、人员送出洞外,进行边仰坡开挖及防护施工;洞外管棚施作完成后,由内向外采取环形预留核心土法贯通,保障了隧道出洞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针对湖南省新溆(新化-溆浦)高速公路伍家村隧道右洞现场实际情况与设计图纸相差很大的情况,经过现场调查,确定了该洞口段集浅埋、偏压、错动带及山体冲沟于一体的隧道进洞方案,以该方案的成功实施证明了前期现场调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浅埋偏压连拱隧道中导洞开挖中隔墙浇注后,对靠近山体内侧的右洞先行开挖和支护,再进行靠近山体外侧的左洞的开挖,右洞二衬出现部分地段纵向开裂,同时中隔墙和仰拱随二衬呈环向裂缝。针对该隧道实际情况,分析现有地质和施工条件下该隧道二衬开裂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类似条件下合理的连拱隧道施工工序。  相似文献   

9.
广东汕 (头 )~梅 (州 )高速公路清潭至北斗段左线柚树下隧道全长 15 2 3m ,位于山岭重丘区。洞口地段距沟谷较近 ,偏压、浅埋比较严重。介绍偏压、浅埋情况下隧道洞口的技术处理和设计方案 ,总结提出了设计体会  相似文献   

10.
鹅公岌隧道是深圳盐田~坝岗高速公路A段的重点工程,左、右洞长度分别为275m、225m,隧道斜穿鹅公岌山体,西洞口暗洞浅埋2~12m,占总长的42%,单洞开挖断面150.62m2。隧道岩土体结构松散,遇水易软化,围岩稳定性极差。本主要介绍鹅公岌隧道I类浅埋地段施工方法、质量要求、监控量测及信息反馈等。  相似文献   

11.
朱建东  张世忠 《隧道建设》2011,(Z1):243-248
探讨3条长隧道建设规划内容比较,为日后公路长隧道设施规划引为参考:台9苏花公路山区路段改善计划优先段和平溪高架桥工程标已2011年1月开工,其中的观音7.8 km、谷风4.7 km等长隧道工程,以最高规格隧道设施标准设置,正赶办初、细设中,全线预计2017年通车。大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为世界第一长之双孔公路隧道,长18.04 km,双孔,单向,双车道,工程2002年3月开工,已2007年1月正式通车。世界第十大之关越隧道,为日本最长的公路隧道,系双孔,单向,双车道,北上线长11.055km,南下线长10.926 km,于1991年10月全线通车,设置大部分国家在隧道内所不采用的洒水设备,另率先运用电气除尘机和竖井相结合的纵流式通风模式,并禁止载运危险物品车辆通行。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为一个讲座对以往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回顾了当前采用的3种隧道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数值极限分析的地层-结构法,克服了地层-结构法缺点,可以求得设计所需的围岩稳定安全系数,解决了当前设计中的人为性问题。对隧道深浅埋分界线进行了探索,叙述了基于散体理论的隧洞深浅埋分界标准。提出了基于弹塑性理论的隧洞深浅埋分界标准,并对2种分解标准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阐述了隧道设计计算的5个基本理念: 1)隧道设计必须满足运行和施工中安全要求,提出初期支护后围岩安全系数必须保证施工安全; 2)隧道设计计算模型必须适应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围岩压力特征,符合隧道实际受力情况; 3)必须符合现代围岩压力理论与现代支护原理,充分发挥围岩自承作用; 4)隧道结构计算模型也应符合结构实际受力状态,树立初期支护作为围岩加固材料,按塑性理论计算的新理念; 5)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与计算参数,确保隧道设计计算的科学性。最后以一个地铁车站为例,采用本讲座提出的方法介绍了Ⅱ、Ⅲ、Ⅴ级围岩中隧道的设计方法与成果。  相似文献   

13.
环保型进洞方法--前置式洞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路隧道在向山区发展,设置隧道有多种优越性,但公路隧道施工的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加以重视,这样既可使行车安全舒适,也可使国民经济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所介绍的隧道进洞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显著减少洞口边坡开挖、保护洞口环境的优点,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青岛地铁1号线青岛站附近无吊出井,双护盾TBM贯通后需进行洞内拆机且运输通过既有站后由轨排井吊出。为快捷高效拆解左、右线2台TBM装备,设计TBM洞内模块化拆机总体方案,采用模块化技术进行左、右线TBM主机各部件及后配套台车等的拆解;采用拆机洞室底部铺设钢轨和平移托架技术,将右线TBM主机平移至左线拆机洞室进行拆解;拆解完毕运输通过既有站过程中采用铺设道枕、垫高运输等措施,避免主驱动与站台的干涉;采用合理吊装半径,实现轨排井部件顺利吊装。所有拆解部件运输通过既有站由轨排井吊出,避免了以往返回始发井吊出耗时较长且影响后续工序施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洋滩和樊村隧道衬砌渗漏水、路面渗水、衬砌裂缝等常见病害的整治工程实践,详细介绍病害分析、方案制定、整治加固的整个实施过程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在工程中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漳州至龙岩高速公路龙岩段的合溪甲线隧道,地形复杂,一侧为陡峻的山坡,一侧为深切的山河谷,经采用深基础明洞的结构形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对深基础明洞的结构特点及施工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 IDAS/GTS,采用地层结构法分析了双洞子公路隧道开挖支护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分析结果表明:开挖不同断面过程中,围岩内最大主应力集中在钢架脚部,钢架架设时应及时施工锁脚锚杆,必要时可采用小导管注浆等方法对拱架脚部围岩进行加固;从衬砌变形角度分析,变形量最大处为拱顶下沉及底脚位置,施工中应注意对拱顶沉降的监测,逐步开挖核心土,保证施工及结构安全,同时应及时施作基础工程,以控制洞室变形;围岩最不利位置出现在拱顶及仰拱两侧,应是重点加强部位。  相似文献   

18.
公路隧道环保型洞口工法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现阶段高速公路隧道洞口建设中,在环保型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结合宁(南京)淮(安)高速公路老山公路隧道假拟洞口工法设计和施工情况,详细介绍了假拟洞口工法的原理、施工工序、工艺和施工要点,总结了该工法在隧道洞口设计、施工中的环保意义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旦架哨隧道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大跨,软岩三车道的旦架硝隧道施工的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20.
悬浮隧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悬浮隧道是在水中穿越江河湖海的新型构筑物,具有隧道和海洋结构的双重特性。介绍了悬浮隧道的概念和特点、研究历史及在动力分析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