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在航道工程施工中,自航耙吸挖泥船疏浚工程最终完成的是否理想,很大程度取决于后期的扫浅工作,而扫浅施工历来是耙吸挖泥船施工效率最低下的阶段。文章从另一层面阐述了浅点的生成及预防措施,并给出了实施方案以及清除方法,使之能确保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如期完成。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连云港30万t级航道、湛江港东海岛港区航道等回淤较小、土质较硬的航道疏浚工程的水深数据分析,发现耙吸船、拖轮耙平器施工区域的水深变化符合正态分布规律。利用正态分布的基本原理,推导出利用均方差理论超深取代设计允许超深,可提高耙吸船、耙平器扫浅工期预测精度。同时,综合运用均方差、浅点面积率、平均超深三项指标,可以对耙吸船施工质量、耙平器施工效率进行定量评定,为耙吸船、拖轮耙平器的合理配置提供给依据。  相似文献   

3.
耙吸船常规的前期大面积开挖、后期扫浅的施工方法存在后期扫浅效率低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黏性土类。由于黏性土类不易坍塌的土质特性,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浅点和垄沟一旦没有被及时清除,就会随着浚挖深度增加,高差继续增大,工程后期耙吸船的扫浅难度更大。为了解决该问题,以最新研发的耙吸监测系统提供的精确挖泥功能为依托,开展了有关研究,成功实现了黏性土类航道的免扫浅施工,提高了耙吸船的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4.
耙吸船由于其船型特点,受到风、流及涌浪的影响,布线、耙头下放深度都将时刻发生变化,直接导致开挖质量以及扫浅生产效率降低.结合日照港石臼港南区深水航道一期工程,对设备进行改进,对不同浅点采取不同的扫浅形式,对其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一套大型耙吸船扫浅施工工艺.结果表明,通过改进耙齿、立板、制作耙平器等设备,有效解决了耙吸船...  相似文献   

5.
以某疏浚工程为例,并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所具备的体积大、吃水深且不适用于浅窄行当清淤施工的技术难题,进行了耙吸挖泥船在本次浅窄航道挖泥疏浚方面应用的分析。根据对待清淤航道水深条件、潮汐特征、船舶性能等的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通过富余水深及上线的控制,既突破了浅窄航道应用耙吸挖泥船清淤施工的技术瓶颈,又达到了拓展清淤区段长度和施工工作面以及确保清淤船机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史美祥  张戟 《水运工程》2000,(12):83-86
针对耙吸挖泥船扫浅效率低、浅点不易挖除的问题,采用水下平整器配合耙吸挖泥船在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的D1.2、D1.3标段进行了扫浅可行性试验和研究。对现场试验情况、经济效益分析和存在问题及建议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大型耙吸船在淤泥底质航道扫浅施工时,存在超挖方量多、上线精度低的现象,从而导致扫浅效率低。携带联合刮板式耙平器的整平船因其船型较小,可以有很高的上线精度,加之"削高补洼"的施工特点正好可以利用起耙吸船超挖产生的深槽,从而达到理想、高效的整平效果,最高可达1600m3/d。本文就巴西巴拉那瓜和安东尼娜港五年维护疏浚工程整平船联合耙吸船扫浅施工的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软式扫床在疏浚工程中扫浅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建 《水运工程》2003,(8):13-14,19
针对疏浚工程中扫浅施工的难点,分析各种类型浅点的特点,提出对分散型浅点用软式扫床方法进行扫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疏浚工程而言,减少施工中的超深超宽、少挖废方是降低工程成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为此,施工中怎样减少超深超宽也是各疏浚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水下平整耙在疏浚工程中尤其是在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航道疏浚工程中的应用,就是减少施工超深和实施有效扫浅的一个尝试.  相似文献   

10.
张群 《水运工程》2014,(7):163-165
浅区疏浚一直是内河航道维护疏浚的难题。当内河航道水深不能满足自航耙吸船空载施工吃水要求时,耙吸船将无法进行上线下耙疏浚施工。为了解决该问题,将最新研制的艏冲装置系统安装于耙吸船船艏,并利用艏冲装舱施工方法成功解决了浅区疏浚的难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耙吸挖泥船边坡开挖、扫浅等特殊工程施工质量差、效率低等问题,基于疏浚轨迹显示系统,建立船舶、航道和数字地形模型;通过工程应用,分析3D可视化功能下的特殊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结果表明,疏浚航行、作业可视化辅助系统,即疏浚轨迹显示系统,对于保证疏浚工程的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姚勇 《中国水运》2014,(2):230-231
长江口12.5m深水航道维护疏浚工程质量要求执行《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工程质量检验标准》。本标段工程的航道疏浚主要是用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进行疏浚挖泥施工。对施工顺序、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对单船作业效率进行了分析。所有施工船舶设备将配备定位精度优于3m的DGPS,对扫浅施工、清除台风骤淤施工、标段交接处的施工进行了探讨。本标段的泥土处理方式分为外抛抛泥区和通过吹泥站吹泥上滩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沿海港口航道疏浚施工后期遇到硬点及岩石层,扫浅难度加大,扫浅施工就成了整个疏浚工程中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的步骤,水下扫浅施工工艺众多,新技术层出不穷,但适用条件各有特点。本文通过一个工程案例,对航道疏浚扫浅阶段发现的硬点及岩石层,采用凿岩锤处理,对凿岩及扫浅工艺进行了探讨,以期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照田 《港工技术》2010,47(5):30-32
以湛江港30万t级航道疏浚工程为例,详细分析航道疏浚工程中施工垄沟形成过程,特别是大型耙吸船疏浚垄沟的形成过程,并探讨施工垄沟的形成原因以及可能对竣工验收产生的巨大风险。最后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及预防措施,以改进疏浚工程的质量通病。  相似文献   

15.
针对耙吸挖泥船自身体积大、吃水深、不适宜浅窄水域施工的问题,进行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施工技术研究。通过分析潮汐、水深条件、耙吸船特性、施工工艺等要素,得出结论:确保选定的船舶上线位置不仅要满足上线时刻的船舶航行挖泥水深需要,还要保证在施工航速下各个时段的船舶富余水深要求。该施工技术以船底富余水深为关键控制量,尽量延伸上线位置,保证可施工区段长度,逐渐拓展工作面,突破了耙吸船浅窄航道水域施工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6.
在分析评价长江口不同疏浚吹填工艺的特点及适用性的基础上,结合疏浚土资源供需关系和圈围工程现状条件,提出"十三五"期长江口深水航道疏浚土造地利用的初步技术方案。结果表明:1)长江口航道常用的"挖运抛+挖吹"和"挖运吹"工艺仅适用于较短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新研制的"耙吸装驳"工艺能适用于长运距的疏浚吹填工程,"十三五"投入应用后可显著拓展深水航道疏浚土的利用空间。2)"十三五"期间,横沙东滩七、八期圈围工程可利用深水航道北槽段疏浚土,采用"挖运抛+挖吹"和"耙吸装驳"的"挖+运+吹"工艺实施疏浚吹填;南汇东滩圈围工程N1库区可部分使用深水航道疏浚土,采用"耙吸装驳"工艺实施吹填;其他零星建设用地圈围工程可使用深水航道南港圆圆沙段疏浚土,采用"挖运吹"工艺吹泥上滩。  相似文献   

17.
疏浚工程扫浅施工是挖泥船施工效率最低阶段,在整个施工阶段,所占成本比例较大,是疏浚工程成本、质量管控的关键点。本文根据施工经验总结出抓斗船在营运航道扫浅施工效率提升措施,以期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吕玉棋 《航海》2020,(1):31-34
港口航道疏浚工程进行的是水下作业,不但隐蔽性较强,且技术复杂、未知情况多,包括了水力学、土力学、航道工程学、材料力学等众多学科,施工过程非常依赖高技术含量的设备与现代先进技术,属于知识技术密集性行业,是复合型人才施展才艺的前沿阵地。本文把外界对耙吸疏浚船施工认知的一些误区,以及耙吸船驾驶员对疏浚工程施工的误区,加以澄清,对耙吸疏浚船特殊的操作方法作较完整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以某港口航道交叉段为例,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交叉段疏浚施工面临的主要难题,进而对疏浚施工参数设计及施工工艺流程展开分析,并对绞吸船、链斗船、耙吸船等的施工控制要点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航道疏浚工程作业环境较为隐蔽,作业条件预估难度大,施工扰动因素多,必须从疏浚施工方案优化设计、疏浚船舶组合设计、施工过程控制等方面着手,提升疏浚开挖施工工效及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在航道疏浚施工、特别是在跨度较大的深水航道疏浚施工中存在的严重超挖废方问题,依托大型自航耙吸式挖泥船"长鲸6"在湄洲湾30万吨级主航道疏浚施工中采取RTK无验潮、多波速测量和分层定深开挖等技术,对潮位数据、动态分层定深和测量成果等进行分析,对潮位观测站数据与施工船舶RTK无验潮实时数据进行对比纠正,探讨自航耙吸式挖泥船挖深精确控制施工技术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