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胱抑素C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心功能分级及早期肾脏损害的关系。方法 83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均符合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心功能Ⅱ~Ⅳ级;25例心功能I级,心力衰竭病史≥6个月;89例性别、年龄、居住地等与心衰患者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组。采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并测定血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UMA)、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心功能I级者血清Cys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级别增高,血清CysC水平明显升高。不同病因心衰组相互比较,血清CysC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ysC与LVEF呈显著负相关,与LVEDD呈显著正相关。UMA水平与血清Cys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心衰患者血清CysC的改变较Scr的改变出现迅速。结论血清CysC水平对预测CHF患者早期肾脏损害及评估心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病、冠心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高血压病、冠心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与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测定143例高血压病、108例冠心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RP、空腹血糖(FBG)、血脂及体积指数(BMI)并做相关分析。结果高血压和冠心病组CRP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血压1级与3级间CRP差异有显著性(P<0.05);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CRP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与年龄、TG、FBG呈显著正相关,与HDL-C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①CRP是炎症标志物,高血压与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显著升高,提示患者体内存在炎症反应;②CRP水平反映了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的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清胱抑素C(Cys-C)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180例脑梗死患者与112例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ys-C水平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①脑梗死组患者血清Cys-C水平(0.95±0.23 mg/L)较对照组(0.76±0.14 mg/L)明显增高(P<0.01);②血清Cys-C水平与患者性别有关,且与年龄(r=0.180,P=0.016)、同型半胱氨酸(r=0.257,P=0.001)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r=-0.219,P=0.003)呈负相关;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63,P<0.001)、吸烟(OR=8.178,P<0.001)、高血压(OR=7.649,P<0.001)、糖尿病(OR=4.798,P=0.011)及血清Cys-C(OR=1.675,P=0.007)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经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Cys-C仍与脑梗死密切相关(r=0.215,P<0.01)。结论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与原发性高血压及其危险因素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45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高血压组依据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又分为调脂组和未调脂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补体C3、C4和HCY、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等水平,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补体与HCY及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的补体C3、C4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亦显著升高(P<0.05)。高血压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补体C3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均呈正相关(P<0.05);补体C3、C4与同型半胱氨酸无关(P=0.073,P=0.699)。与未调脂组比较,调脂组补体C4、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显著降低(P<0.05)。调脂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补体C3、C4与低密度脂蛋白等血脂指标无关(P>0.05);补体C3、C4与同型半胱氨酸无关(P=0.074,P=0.894)。结论补体C3、C4与原发性高血压密切相关;补体系统激活是高血压重要危险因素;调脂治疗明显减轻高血压患者的免疫损伤;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是原发性高血压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肥胖高血压患者糖、脂质代谢紊乱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肥胖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胰岛素指数及血清、脂肪组织中脂蛋白脂酶(LPL)含量和活性变化,探讨糖、脂质代谢紊乱与肥胖高血压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关系。方法选取122例肥胖高血压患者及等量正常组病例进行对照研究,测定体质量指数(BMI)、腰臀围比(WHR)、血压、血脂、血糖、血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部分病例测定血清及脂肪组织的LPL含量和活性。结果肥胖高血压组患者的血清甘油三脂(TG)、空腹血糖(FBS)、血胰岛素(IN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LPL含量、HDL水平、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脂肪组织中LPL的含量无显著差别(P>0.05)。相关分析发现,血淸LPL含量与BMI(r=-0.64)、WHR(r=-0.59)、TG(r=-0.78)呈显著性负相关(P<0.01),与ISI(r=0.53)、HDL(r=0.46)呈正相关;脂肪组织中LPL含量及活性与上述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肥胖高血压患者多合并有糖、脂质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血清LPL在其代谢紊乱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非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bg)以及胱抑素C(Cys C)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糖尿病患者358例,根据造影结果将入选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测定HbA1c、Fbg、Cys C及其他生化指标浓度,计算Gensini积分,并根据Gensini积分将冠心病组分为A、B、C 3个亚组;同时,根据冠心病不同的临床类型将冠心病组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分别比较不同组间HbA1c、Fbg、Cys C水平之间的差异,并对HbA1c、Fbg和Cys C与Gensini积分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C亚组的HbA1c、Fbg、Cys C水平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且随着Gensini积分的不断增高,这3项指标水平也随之升高(P均<0.05)。ACS组HbA1c、Fbg及Cys C均显著高于SAP组及非冠心病组(P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HbA1c、Fbg和Cys C均与Gensini积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校正其他影响因素后,HbA1c与Fbg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HbA1c、Fbg与Gensini积分相关(P<0.05)。结论非糖尿病患者HbA1c和Fbg与冠脉狭窄程度密切相关,而Cys C并非冠脉狭窄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的相关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 (Hcy)与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关系。研究与Hcy相关的某些因素。 方法 高血压病患者 30人 ,对照组 30人 ,冠心病患者 2 3人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Hcy的测定 ,同时测定血叶酸 (FA)、维生素B12 (VitB12 )及血脂的浓度。结果 ①三组间在性别、年龄、吸烟情况上分布均衡 ,无显著性差异。②高血压病患者血Hcy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冠心病患者血Hcy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③年龄与Hcy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性 (P =0 .0 0 1)。④高血压病患者FA及VitB12 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⑤Hcy与FA、VitB12 及血脂均无相关性。结论 Hcy与高血压病有关 ,它的升高可能参与某些人高血压的发生及造成血管病变。Hcy是冠心病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胱抑素C(Cys-c)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561例T2DM患者,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NAU组,23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211例)和大量蛋白尿组MAAU组,118例),采用酶法测定血清TBIL水平并比较,分析TBIL与Cys-c、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UACR、血糖、血脂、血压等指标的关系。同时将所有研究对象以TBIL上四分位为切点分为A组与B组,比较两组间DN的患者比例及Cys-c等肾功能指标的变化趋势。Binary logistic回归法分析T2DM患者发生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MAAU组和MAU组血清TBIL水平明显低于NAU组(9.26±3.28 vs.10.69±3.66 vs.11.97±3.78μmol/L,均P<0.01),MAAU组血清TBIL水平明显低于MAU组(9.26±3.28 vs.10.69±3.66μmol/L,P<0.01)。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血清TBIL与BMI、HDL-C、apoA、DBIL、IBIL和eGFR呈正相关,与Cys-c、Scr﹑UACR、WBC和RDW呈负相关(P<0.05或P<0.01)。校正性别、年龄和BMI后,T2DM患者TBIL与Cys-c仍呈明显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ys-c、BMI和WBC是影响T2DM患者血清TBIL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B组Scr、Cys-c、UACR、DN患者比例和MAAU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A组(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ys-c、年龄和WBC是预测T2DM患者DN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TBIL是预测T2DM患者DN发病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或P<0.01)。结论早期DN患者血清TBIL水平较单纯T2DM患者明显下降,随着UACR增加,血清TBIL水平逐渐下降,且与血清Cys-c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的血清免疫学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0.09~2013.11月行肾活检的PNS年龄≥60岁患者(老年组)的免疫学指标及病理资料,并与同期年龄<60岁的PNS患者(对照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1两组患者血中IgG平均浓度均较正常值低,老年组及对照组降低患者分别占59.3%、7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中IgA水平及IgA升高患者的比例及血中IgG/IgM比值均为老年组高于对照组,而IgM水平老年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中C3、C4平均浓度在正常范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老年组血中IgG与尿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分别是-0.107,-0.238,P<0.05),与血白蛋白呈正相关(r=0.252,P<0.05),两组结果一致;4老年患者以膜性肾病最常见,而对照组则以IgA肾病常见。结论 1绝大多数老年PNS患者伴随有血中IgG的降低,老年患者血中IgA水平及IgG/IgM比值升高,补体变化不大;2老年PNS患者血中IgG的变化与尿蛋白、血浆白蛋白、胆固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非透析患者在不同疾病发展阶段血内脂素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血内脂素与肾功能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非透析患者病例104例,健康对照(NC)18例。病例组根据24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分为糖尿病无肾病组(DM)、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正常组(DN)、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不全组(CRF)。测量所有受试者生理指标,检测生化指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空腹血清内脂素水平,校正简化的美国肾脏病膳食改善实验(MDRD)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分析各指标的关系。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组、DN组及CRF组患者空腹血清内脂素水平均低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M组、DN组及CRF组,内脂素水平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内脂素与尿素氮、胱抑素、收缩压、血糖呈负相关(r=-0.295,-0.303,-0.280,-0.252,P<0.05),与白蛋白、血红蛋白呈正相关(r=0.243,0.288,P<0.05)。胱抑素是血内脂素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内脂素可能参与2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并且与肾功能有关,可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TyG指数与残余胆固醇间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268例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以TyG指数中位数值为界限将研究对象分为低TyG指数组和高TyG指数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与代谢危险因素指标间的差异,运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明确代谢相关危险因素与TyG指数的相关性,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残余胆固醇水平对TyG指数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男性占比、吸烟史、饮酒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病史、2型糖尿病病史、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残余胆固醇、血尿酸、TyG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残余胆固醇、血尿酸水平与TyG指数呈正相关(P均<0.05);HDL-C水平与TyG指数呈负相关(P=0.016)。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和干细胞因子(SCF)的表达情况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均小于35岁行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的PCOS患者102例,正常对照组9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和卵泡液中AMH和SCF的蛋白水平,分离并培养颗粒细胞;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COS患者颗粒细胞中AMH和SCF mRNA的相对含量,并对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PCOS患者血清、卵泡液及颗粒细胞中AMH的相对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而SCF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②PCOS患者血清、卵泡液及颗粒细胞中AMH与SCF的表达均呈极为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卵泡液及颗粒细胞中AMH与SCF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源性哇巴因 (EO)与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标免疫吸附抗原包被竞争法检测 4 6例肾小球疾病患者及健康对照者血清EO浓度。结果 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血清EO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EO水平与肾小球疾病的病因、水肿、血尿及大量蛋白尿无关 ,与肾性高血压呈正相关 ,与肾功能减退呈负相关。结论 血清EO与肾小球疾病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本健康对象伴随年龄增高的肾功能下降的影响因素及其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检查、年龄大于40岁的基本健康对象218例(男96例,女122例),依年龄分为成年组(年龄<65岁)和老年组(年龄≥65岁),根据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人群分为肾功能正常组[eGFR≥90mL/(min·1.73m2)]和肾功能下降组[60mL/(min·1.73m2)≤eGFR<90mL/(min·1.73m2)],检测血肌酐、尿酸、尿素氮、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N端脑钠肽前体等。超声检测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老年组eGFR较成年组低,eGFR与年龄呈负相关(r=-0.578,P<0.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尿酸是年龄相关的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OR=1.008)。多重逐步回归分析显示eGF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负相关,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无关;经校正年龄因素后未发现eGFR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独立关联。结论随年龄增高eGFR下降,尿酸水平升高是年龄相关的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相关的eGFR下降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的特异性抗哇巴因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20例肾功正常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内源性哇巴因(Endoge-nousouabain,EO)水平进行测定。发现肾功正常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EO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有高血压的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EO水平显著高于无高血压组。结果表明EO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及肾性高血压的产生和维持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 ESRD)患者工作记忆功能改变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7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拟行透析治疗的ESRD青中年患者30例及同期健康对照者23例,采用不同负荷n-back工作记忆任务评估所有被试者工作记忆功能,收集一般资料及患者动脉血压、尿毒症毒素等临床资料,分析可能与工作记忆改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ESRD患者不同负荷下工作记忆任务的反应时均明显高于正常被试(P<0.01),患者组1-back任务的正确率低于正常被试(P<0.01),随着工作记忆负荷的增大,患者组和正常组反应时均呈上升趋势,正确率呈下降趋势。n-back工作记忆负荷与分组的交互作用不显著(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及甲状旁腺素水平与不同负荷工作记忆负荷正确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ESRD患者存在不同负荷下工作记忆功能受损,尿毒症毒素的蓄积可能是ESRD患者工作记忆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诱捕受体3(DcR3)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可能机制,为宫颈癌的诊治提供新的理论线索。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健康女性外周血清及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1周配对组外周血清中DcR3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宫颈癌(从上述血清宫颈癌组随机抽取组织)、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DcR3的表达。结果 ELISA检测显示,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其他两个对照组(P<0.05),其表达水平在健康女性组、CIN组、宫颈癌组间呈逐渐升高趋势;宫颈癌组术后1周血清DcR3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显示,宫颈癌组DcR3表达阳性率为72.5%,CIN、正常宫颈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5%、6.7%(P<0.05);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均随着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分化程度加重而升高(P<0.05);宫颈癌组DcR3血清水平及组织表达阳性率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DcR3过度表达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血清学检测DcR3水平可以作为宫颈癌筛查、诊断及治疗方案选择的一种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中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水平及其与心绞痛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 48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中 OX-LDL水平及血脂、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不同类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中 OX- LDL、MDA水平及 SOD活性变化无显著差异。血清甘油三脂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及血浆中 MDA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 OX- L DL呈正相关。而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 (HDL)水平和 SOD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 ,且与 OX- LDL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OX- LDL升高可能与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即24h平均脉压(24hPP)、动态脉压指数(PPI)、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中老年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据动态血压参数计算出24hPP、PPI、AASI;进一步分析24hPP、PPI、AASI及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①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的24h收缩压(SBP)、24hPP、PPI、AASI及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HDL-C低于IMT正常组(P<0.05);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加,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上述指标在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24hPP、PPI、AASI及血清hsCRP、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动态脉压相关指数是评价中老年EH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良好指标,其中PPI和AASI的价值更大。血清hsCRP可能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AS)进程的重要细胞因子。血清hsCRP水平与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关系密切,两者共同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使用人血白蛋白在肝硬化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1年11月间因腹水就诊于我院的101例肝硬化合并肾病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接受口服利尿剂及静脉注射白蛋白治疗。汇总患者基线资料,评价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及肌酐水平变化。治疗前后白蛋白升高水平大于中位值(1.8 g/L)的定义为治疗有反应组,反之定义为无反应组,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腹水相关腹胀症状得到临床缓解,治疗过程中无1例发生急性肾损伤。32例患者在出院后6个月内因腹水反复住院。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升高[(26.5±5.9) g/L vs.(29.9±4.9) g/L,P<0.001],治疗前后血清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1.9±118.4)μmol/L vs.(108.5±87.9)μmol/L,P=0.816]。53例患者归为有反应组,有反应组与无反应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肝硬化病因、24 h蛋白尿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有反应组血清肌酐水平[(84.1±51.2)μmol/L vs.(142.7±158.4)μmol/L,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