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智猪博弈"模型,其内容是:两猪同圈,一大一小。猪取食先按动一侧的电钮,然后跑到另一侧吃食。按动一次电钮的成本为2单位,每次放出食物为10单位。大猪先到取食9单位,小猪后到取食1单位;小猪先到取食4单位,大猪后到取食6单位。两只猪面临不同的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为了解黄土地区暗挖通道近距离上跨既有地铁隧道衬砌的受力特征,以西安地铁3号线太白南路站Ⅲ-C至Ⅱ-B间过街通道上跨既有隧道为依托工程,通过现场实测,对既有地铁隧道初支与二衬间接触压力和二衬混凝土应力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1)既有地铁隧道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间的接触压力先跨线整体比后跨线小,就单洞而言,迎施工面一侧比远离施工面一侧压力大;(2)左、右线各测点接触压力在上跨施工过程中均表现为增大,且后跨线增大幅度大于先跨线;(3)受上跨通道高程多变影响,先跨线二衬产生向左扭转的趋势,左侧受压、右侧先受拉后受压;(4)后跨线二衬应力基本对称,测点应力整体比先跨线大;(5)本研究成果可为黄土地区类似上跨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一大跨度单洞四车道隧道为工程依托,应用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对围岩松动区的发展进行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数据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洞周各处围岩首次出现松动均在离其最近的隧洞开挖之后;分部开挖时,不相邻的左右分部彼此先后开挖对另一方松动区的影响很小,相邻的上下分部后开挖部对先开挖部松动区的影响远大于先开挖部对后开挖部的影响;最终松动区的大小趋势为拱顶拱底拱肩拱腰拱脚;隧道围岩偏压使得围岩厚度大的一侧松动区要大于另一侧。  相似文献   

4.
成始宏 《铁道建筑》2000,(11):25-26
介绍“长-大”线电气化提速区段将复心曲线改造成单心曲线的工程设计。在改造过程中,涉及两次换边,若按正常方法施工势必造成既有上下行两条线路同时封锁,彻底中断行车,对运输干扰非常大。为把施工对运输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又能保证顺利施工,在不中断行车的情况下,采用了利用三心曲线将改建线与既有线相连接的临时过渡的施工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5.
成都地铁5号线为满足车辆调度需求,在九兴大道站小里程端采用左线盾构隧道与右线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的双线并行布设方案,双洞净距2.9m。本文以该超小净距隧道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开挖时地表沉降规律及夹层土体应力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无论何种开挖次序,先行隧道的开挖均会导致后行洞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向先行洞偏移并有所增大;由于左线小断面盾构隧道施工扰动理论上较小,因此先施工右线大断面浅埋暗挖隧道后再进行左线盾构隧道的施工顺序更为合理;先浅埋暗挖后盾构隧道施工造成的地表沉降值在两洞中间区域略小于先盾构后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双线隧道通过后地表沉降槽呈现出"U"形状态,盾构隧道的通过造成地表沉降影响范围增加了约1/4;双线开挖过程中中间土体在浅埋暗挖隧道一侧受施工的影响更为明显,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连盐铁路灌河特大桥主桥为(120+228+120)m三跨连续钢桁梁柔性拱桥。针对钢梁空间结构复杂、中跨无法设置临时墩、钢梁合龙与柔性拱合龙难度大等技术难题,制定了由两岸向跨中先梁后拱的安装方案:首先在两岸边墩位置安装龙门吊作为提升站安装前3个节间,在半悬臂状态下拼装钢梁至主墩;然后在全悬臂状态下向中跨拼装钢梁,同时在两主墩上方安装吊索塔架辅助悬臂拼装,平弦梁于跨中合龙;最后用1台全回转架梁吊机从主墩一侧安装柔性拱,在另一侧附近拱脚位置合龙。  相似文献   

7.
新白沙沱长江特大桥主桥3#墩承台有1/3位于江中突出的岩石岛礁上,爆破后承台的上下游和江中一侧都是较陡的倾斜岩面,江水洪枯水位落差达15 m,且仅距上游老白沙沱铁路桥130 m,施工条件困难。针对主墩基础施工平台和围堰,重点研究了先围堰后平台双壁钢围堰整体浮运和先浮运提升形成平台后施工围堰两个方案。从施工方法、安全性、工期、经济性等方面进行比选,结果表明,选用先平台后围堰方案更适合实际情况,既可保证安全与质量,又可缩短工期,减少成本。  相似文献   

8.
该桥为(112+84) m斜拉桥,梁体结构为边箱式槽形梁,独塔高73.925 m,塔柱和梁体间由32根斜拉索相连。施工采取“先制后转”的方法,即先沿京广高铁一侧浇筑84 m 的边跨和112 m的主跨,同时在原桥位处支架现浇辅助跨。待转体梁和塔柱建好后,再利用京广高铁“天窗”点将桥体以逆时针方向转体21°就位,与两端桥梁对接合龙。  相似文献   

9.
北京铁路局石家庄供电段,坚持实施"科技兴段"战略,以创新求发展,以科技保安全,以科普提素质,为铁路运营和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健全的组织保障。截止到2008年9月30日,全段实现安全生产5541天,同时,该段先后荣获北京铁路局先进单位、先进党委、科技进步先进单位,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0.
铁路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展工作以来,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为了使建设项目在设计、施工和运营期产生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项目决策部门、设计和建设单位必须落实“坚持以人为本,对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适用法律法规,从项目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运营各阶段始终贯穿环境保护理念。  相似文献   

11.
结合实际经验,总结设计单位工程总承包的优越性,阐述设计单位工程总承包应重点解决好管理人才和管理工作的两大问题及工程总承包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1物资消耗定额执行现状和存在问题 1. 1传统观念影响着物资消耗定额职能作用的发挥   一些单位管理措施乏力,粗放经营,粗放管理,重视生产任务指标,不重视经济效益,先算后干的不多,先干后算的不少,管钱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钱,人、财、物分离,责、权、利不明,抓管理降低成本的积极性还没有调动起来。在他们身上还有着计划经济的影子,认为站段的成本计划是上级下达的,盈亏不由自己,强调客观原因,争成本和少盈利或亏损指标,等靠要思想严重。 1.2物资消耗定额缺乏规范管理   由于各单位生产作业性质,领导重视程度的不同,管…  相似文献   

13.
1概述2002年沪宁线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立项开发,经过3年的建设,建成了集货运、机车、车辆、工务、电务、机务各专业多种类行车安全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把现场各个监测点产生的监测数据实时采集并汇聚到安全监管中心,通过分析处理后以各种表格和图表形式供相关人员按访问权限进行调用和查阅,这为我局开展跨专业的综合管理提供了先  相似文献   

14.
刘小利 《铁道机车车辆》2006,26(5):54-54,70
DF4型内燃机车采用单侧、单闸瓦带闸瓦间隙调节器的独立制动系统。机车轮箍踏面为JM3磨耗型踏面,由外至内由1:10和1:20两段斜面及不同半径的7段圆弧组成。当闸瓦里外偏磨(一般为外侧厚、内侧薄)时,首先,闸瓦与车轮踏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机车制动力降低,制动距离加长,且偏磨后的闸瓦一侧到限后整块闸瓦即需报废,导致材料的浪费和运营成本的增加;再者,闸瓦间隙自动调节器是针对闸瓦与轮箍实际接触点进行的,闸瓦间隙的调节依轮箍外侧轮径进行,当缓解后闸瓦在重力作用下恢复中心位置时,闸瓦间隙将会消失或者为负值,长距离运行极易造成轮箍迟缓,威胁行车安全。因此,分析闸瓦偏磨原因并制定解决措施成为我段攻关的一个质量目标。  相似文献   

15.
2006年9月12日,贵阳车辆段属客车KD25K998410在调车过程中,发现有异响,作甩车处理后,段相关人员对该车进行检查,发现轮对一侧的轮缘爬上钢轨,踏面离开轨面;另一侧轮缘偏离钢轨。分解检查发现该车下旁承磨耗板为球墨铸铁材质磨耗板,联系厂将旁承更换成聚乙烯材质后恢复正常运行。本文对造成爬轨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防止类似问题发生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铁路》2007,(2):72-72
铁路货运检查系统是武汉铁路局以“科技保安全”为指导思想,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开发的铁路运输生产安全装置。该系统按照货检作业程序,在铁路线路两侧使用四台高速工业CCD摄像机(每侧两台,位置一侧一顶)实时采集到发货物列车货物装载加固状态信息,逐车显示货物列车两侧和顶部完整图像,以人机结合方式判别货物装载加固状态及车体缺陷,发现超限和装载加固不良车辆及时报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湿陷性黄土桩基现场浸水试验一般情况下是先浸水然后等到黄土的湿陷性彻底发挥以后再加载使桩土体系沉降,最后趋于稳定的状态,在桩基正常使用过程中由于雨雪等原因桩基也会遇到先加载后浸水的情况。为了探究两种浸水工况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设计了室内桩土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与桩土体系先加载后浸水相比,先浸水后加载时桩基中性点位置提高,中性点位置随着浸水量的增大沿桩身向下移动,桩侧负摩阻力极大值增大46%,负摩阻力极值点沿桩身下降170 mm,桩基正摩阻力极大值提高46%,正摩阻力极值点沿桩身上升70 mm;两种浸水工况下的桩身轴力沿埋深的变化趋势都是先增大后减小的抛物线形;桩周土体在未浸水和先浸水后加载两种工况下的桩基极限承载力一样大。  相似文献   

18.
浅埋大跨度隧道的合理施工工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采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单元法研究浅埋大跨度隧道的合理施工工法。以实际施工中拟定的双侧壁导坑加拱部跳挖法为基础,采用开挖分步相同、开挖顺序不同的三种施工工法。工法一和工法二均先开挖左侧壁导坑,再开挖右侧壁导坑,工法一先开挖两边,再开挖中间,工法二先开挖中间,再开挖两边;工法三的左、右两侧导坑同时开挖,拱部土体先开挖中间、再开挖两边。对三种施工工法产生的地面沉降、洞周塑性区及洞周变形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比分析,认为工法三最为不利,工法一是最优的。但考虑现有施工条件工法二为实际施工过程中拟采用的工法,该工法引起的地面沉降最大值可控制在30mm以内,满足沉降控制及对周围环境保护的要求。研究认为:若地面有建筑物需要保护,应先开挖邻近建筑物一侧的导坑,拱部也应先开挖邻近建筑物一侧的土体。  相似文献   

19.
列车制动计算中单位力单位的统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哈米  黄问盈 《铁道机车车辆》2003,23(2):25-27,40
我国铁路已由“列车牵引计算规程”法定采用单位重力的作用力N/kN为单位牵引力(或单位阻力或单位制动力)的单位。但近年来在我国一些论著中出现了采用单位质量的作用力kN/t(或N/kg)的制动计算模式,并用于地铁列车,从而形成不必要的不统一。为了给读者及用户提供方便,在对照分析两种单位力单位制式的系列制动模式计算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在我国应统一到单位重力的作用力N/kN上来,只要相关物理量的定义、符号及单位一致,任何形式的计算公式均可使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深大基坑施工近临既有建筑结构的扰动效应,以某综合枢纽深大基坑工程为例,采用数值仿真和实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桩锚支护体系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环境扰动问题,分析了基坑桩锚结构、近临机场酒店结构及场区地层的受力特性和变形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地层最大剪应力区与塑性区分布一致,较大剪应力区较易引发土体的剪切破坏,在变形中存在不可逆的塑性变形。(2)机场酒店靠近基坑一侧的沉降程度大于其远离基坑一侧的沉降程度,且随着基坑开挖的进程,这种差距进一步加大;酒店结构倾斜率符合规范的安全要求。(3)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靠近机场酒店的基坑围护结构发生上浮并发生向坑内的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