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K562/A02细胞株NF-κB活性与P-gp表达的关系。方法在K562/A02白血病耐药细胞株培养中加入NF-κB抑制剂PDTC,观察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下,细胞株NF-κB活性的变化与P-gp表达的关系。结果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PDTC作用下,K562/A02细胞株NF-κB活性与P-gp表达呈正相关的关系,随干预浓度、时间的不断变化,二者均逐渐下降。结论NF-κB调控的白血病细胞抗凋亡机制中有MDR1的参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裸鼠直肠癌的放射增敏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细胞悬液接种法建立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株的裸鼠移植瘤模型,荷瘤后将裸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药物组(40mg/kgβ-榄香烯),单纯放疗组(4Gy),放疗+药物联合治疗组(40mg/kgβ-榄香烯+4Gy放射)4组,每组45只。观察肿瘤生长情况以及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并利用Tunel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细胞Fas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β-榄香烯联合放射组肿瘤重量显著下降,显示出明显的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P<0.05)。从病理形态上看,β-榄香烯联合放射组肿瘤组织出现大片坏死,坏死细胞的比例进一步增加。此外,在相同照射剂量下,与空白对照组和单纯放射组相比,β-榄香烯联合放射组裸鼠肿瘤体积明显变小,肿瘤细胞凋亡率和Fas基因阳性表达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β-榄香烯对人直肠癌Colo320细胞株的裸鼠移植瘤有放射增敏作用,此作用可能与Fas基因介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3.
4.
甲基莲心碱抑制K562/A02细胞GST-π的表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甲基莲心碱(Neferine,Nef)对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π)的影响。方法应用MTT法测定甲基莲心碱处理的K562/A02细胞对阿霉素(ADM)敏感性的影响。RT-PCR法分析Nef处理后,GST-πmRNA转录的变化。通过Western Blot观察Nef对GST-π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甲基莲心碱对K562/A02的耐药性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用Nef处理后,对阿霉素药物敏感性的相对逆转效率第1天、第3天和第5天分别为9.6%、41.4%和10.7%;GST-πmRNA转录水平在用药后第3天下调最大,为(50.7±2.3)%。GST-π蛋白的表达于用药后第1天、第3天和第5天分别下降25.57%、48.42%和10.68%。结论甲基莲心碱具有较强的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的作用,其逆转机制可能包括下调K562/A02细胞GST-π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人白血病荷瘤小鼠多药耐药模型。方法将人白血病细胞K562接种于裸鼠背部皮下,持续低剂量瘤内注射阿霉素,逐步诱导建立耐阿霉素的白血病荷瘤裸鼠模型。绘制裸鼠移植瘤生长曲线;MTT法检测阿霉素诱导后移植瘤细胞对各化疗药物的敏感性;荧光定量PCR检测MDR1、MRP1、LRP1基因表达水平;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P-gp、MRP1、LRP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移植瘤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内阿霉素浓度。结果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成瘤率为100%;化疗组瘤细胞对ADR、VP16、DNR和VCR的IC5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耐药指数分别为40.78、20.59、21.24、18.81;阿霉素诱导组MDR、MRP1、LRP1基因mRNA表达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31.55、3.35、3.16倍;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均显示诱导组P-gp、MRP1、LRP1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诱导耐药组瘤细胞S期比例[(8.0±1.32)%]较对照组[(56.92±1.41)%]明显降低,细胞内阿霉素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成功建立白血病多药耐药动物荷瘤模型,为克服肿瘤继发多药耐药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热疗对耐羟基喜树碱膀胱癌细胞株BIU-87/HCPT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机制。方法不同温度条件下热疗、化疗、热疗联合化疗处理耐药膀胱癌细胞株BIU-87/HCPT后,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和survivin表达的变化。结果热疗对BIU-87/HCPT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呈温度依赖性且在43℃时最强。热疗可显著增加羟基喜树碱对BIU-87/HCPT细胞的抑制率,作用呈温度依赖性,热疗明显增加化疗的作用。热疗联合化疗明显减少P-gp、MRP1、GST-π和survivin的表达并呈温度依赖性。结论热疗可促进膀胱癌细胞株BIU-87/HCPT凋亡,增强化疗药物作用,部分逆转膀胱癌细胞的耐药性,减少P-gp、MRP1、GST-π和surviv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反义核酸增强华蟾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VEGF反义核酸(ASON)增强华蟾素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K562细胞株诱导凋亡效应.方法 合成VEGF ASON转染入K562细胞,4种浓度的华蟾素(1、3、5、7mg/L)作用于K562细胞株24、48、72h,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原位细胞凋亡(TUNEL)、流式细胞仪法(FCM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不同剂量华蟾素组对K562细胞株均有抑制作用,并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经VEGF ASON转染的K562细胞株对华蟾素的诱导凋亡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华蟾素在体外一定浓度范围内可诱导K562细胞株凋亡,VEGF ASON可增强华蟾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aspase-3在阿霉素(ADR)诱导的K562和K562/AO2细胞株凋亡过程中对Bcl-2蛋白表达的调控,探讨两者相互作用在白血病多药耐药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原位细胞凋亡检测法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测定凋亡率及Bcl-2蛋白的表达;酶显色活性分析法测定Caspase-3的活性。结果①K562细胞株的凋亡率对ADR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K562/AO2细胞株则无此依赖关系。②未加Caspase-3抑制剂的K562细胞株Bcl-2阳性表达率和Caspase-3活性对ADR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加入抑制剂的则无此关系,但作用48 h后Bcl-2阳性表达率下降,Caspase-3活性上升。无论加入Caspase-3抑制剂与否,K562/AO2细胞株的Caspase-3活性和Bcl-2阳性表达率均无变化。结论Caspase-3的变化能引起Bcl-2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二者与凋亡关系密切,并在多药耐药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促凋亡蛋白Caspase-3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阿霉素(ADR)耐药的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AO2在ADR和雄黄作用下细胞活力、凋亡及加入Caspase-3抑制剂前后Caspase-3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促凋亡蛋白Caspase-3与白血病细胞耐药的关系。方法①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测定药物作用下细胞株的细胞活力(A值);②DNA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凋亡细胞的DNA断裂情况;③酶显色活性分析法(CAA)测定Caspase-3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①MTT法:K562/AO2细胞的A值与雄黄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②雄黄作用组有凋亡发生。③未加抑制剂组Caspase-3活性明显升高(P<0.05),对雄黄呈时间、剂量依赖关系,加入抑制剂后此关系消失,对ADR无此关系。结论Caspase-3酶活性水平的变化能显著影响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能力,在肿瘤耐药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榄香烯联合三苯氧胺对乳腺癌MCF-7细胞株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榄香烯和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尤其是两者联合应用有无协同增效作用。方法将MCF-7细胞培养于RPMI1640培养基中,置入37℃,100%湿度,5%(体积分数)的CO2培养箱内。接种细胞并加入实验药物,用CCK-8法检测三苯氧胺联合榄香烯对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用酶标仪在450nm测量每孔吸光度值,计算每组细胞抑制率。结果无毒剂量的榄香烯与治疗剂量的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吸光度均值较单用三苯氧胺明显下降,并且相应的细胞抑制效应较单用组明显上升。结论无毒剂量的榄香烯能够使三苯氧胺对乳腺癌细胞的抑制效应显著增强,提示榄香烯与三苯氧胺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白血病细胞系分化前后Zbtb7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 50 nmol/L佛波酯(PMA)刺激6孔板培养的U937、K562白血病细胞系,在诱导刺激的0、1、3、5 d,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内Zbtb7基因mRNA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相对于正常培养的细胞,U937、K562细胞在PMA刺激后Zbtb7 mRNA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且增高量存在时间依赖性.结论 白血病细胞分化过程中伴随有Zbtb7基因表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低氧促进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内β-catenin积聚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低氧对星形胶质细胞内β-catenin积聚的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昆明小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分别置于常氧和低氧条件下培养12h和24h后,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内Wnt通路相关蛋白Wnt3、Wnt3a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Akt(PI3K/Akt)通路中磷酸化Akt(p-Akt)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常氧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内存在Wnt3的表达,低氧对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内Wnt3的表达无影响(P>0.05);常氧和低氧培养的海马星形胶质细胞内均不存在Wnt3a表达;低氧增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p-Akt和p-GSK-3β蛋白水平(P<0.05).结论 低氧通过增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p-Akt蛋白和p-GSK-3β蛋白水平促进β-catenin积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榄香烯乳联合化疗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作用,探讨其抑瘤作用机制。方法 32只C57BL小鼠右腋下接种Lewis肺癌细胞成瘤,随机分为4组:肺癌模型组、化疗组(足叶乙甙3mg/kg+顺铂3mg/kg,6mg/kg)、榄香烯乳组(100mg/kg)、榄香烯乳+化疗组(106mg/kg),每组8只。连续给药7d后,观察脾脏及胸腺指数变化,测定抑瘤率及抑制转移率,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以及透明质酸酶(HAase)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蛋白表达测定。结果与单纯化疗组比较,榄香烯乳联合化疗组抑瘤率及抑制转移率明显升高,肺癌小鼠脾脏指数及胸腺指数显著增加,瘤组织细胞形态结构得到改善,TIMP-1蛋白阳性表达率降低明显。结论榄香烯乳联合化疗对小鼠Lewis肺癌的抑瘤作用明显,其作用机制与增强细胞外基质及免疫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4.
β-榄香烯对肾癌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 β 榄香烯对肾癌细胞GRC 1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及机理。 方法 将GRC 1细胞分为空白组 (加培养液 2mL)、空白乳组 (加空白乳培养液 2mL)和加药组 (加 5 0mg·L -1榄香烯乳培养液 2mL) ,培养 2 4h后 ,3组细胞悬液在剂量率 4 0 0cGy·min-1时 ,分别接受来自 6MeV直线加速器不同剂量的x线照射。计数被照细胞克隆群数 ,绘制细胞放射 存活曲线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的周期变化与凋亡。对 3组爬片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成像系统灰度分析bcl 2与PCNA基因表达。结果 流式细胞术显示 ,5 0mg·L -1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的G2 M阻滞作用随时间增加而增强 ,2 4h时作用达高峰 ;随时间和照射剂量的增加细胞凋亡水平增高。细胞爬片的成像系统灰度分析显示加药组与空白组相比 ,bcl 2基因表达降低 2 0 % ,而两组PCNA无表达。结论 β 榄香烯乳对肾癌细胞GRC 1有放射增敏作用 ,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 2基因表达 ,诱导GRC 1细胞凋亡和对细胞G2 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建立人肺腺癌细胞多药耐药细胞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并探讨其细胞内DNA polβ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mrp1、GST-πl、rp和topo Ⅱ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以紫杉醇为诱导药,采用间歇逐步增加剂量法建立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TXL20;MTT法检测A549/TXL20对紫杉醇、顺铂、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和丝裂霉素的耐药指数(RF);细胞克隆形成法测定A549/TXL20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细胞内紫杉醇的浓度;RT-PCR法测定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TXL20中DNA polβ、mdr1、GST-π、mrp1l、rp和topo Ⅱ的基因表达。结果①A549/TXL20形态不规则,较亲本细胞略小,核/浆比增加,倍增时间没有明显变化;②A549/TXL20对紫杉醇的RF为19.3,对顺铂的RF为67.4,对长春新碱、5-氟尿嘧啶、丝裂霉素和顺铂等抗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③A549/TXL20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降低,其紫杉醇的含量较亲本细胞下降;④A549/TXL20细胞中DNA polβ、mdr1、GST-π、mrp1l、rp的基因表达量分别较A549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了相对稳定的人肺腺癌多药耐药细胞系A549/TXL20,其耐药机制可能与mdr1、GST-π、mrp1l、rp和DNA polβ基因的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细胞株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的aptamer-siRNA溶液转染K562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aptamer-siRNA对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aptamer-siRNA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aptamer-siRNA对K562细胞bcl-2、Bax和caspase-3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aptamer-siRNA后K562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K562细胞的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细胞中bcl-2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x和caspase-3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浓度(50~250μmol/L)对bcl-2、Bax和caspase-3 mRNA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aptamer-siRNA核酸复合物能够通过促使bcl-2基因减少和Bax、caspase-3基因增长,进而促进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泌体(exosomes,EXOs)在乳腺癌细胞间耐药信息的传递作用。方法选用乳腺癌敏感细胞株(MCF-7)及其阿霉素耐药株(MCF-7/ADR)为模型,用超速离心法提取MCF-7/ADR外泌体(ADR/EXO);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鉴定细胞外泌体形态;运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ADR/EXO与MCF-7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运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CF-7与MCF-7/ADR在Transwell小室共培养60h后细胞内阿霉素药物浓度变化;运用CCK-8法检测ADR/EXO与MCF-7细胞共培养后对阿霉素的IC50的影响;运用RT-PCR检测MCF-7与ADR/EXO共培养后MDR1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与ADR/EXO共培养12h和72h后P-gp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外泌体呈现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杯口状结构,直径为40~100nm;用PKH67标记ADR/EXO显示,ADR/EXO是可以被MCF-7细胞摄取;与ADR/EXO共培养后敏感细胞株MCF-7对阿霉素的IC50耐药性升高2.6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与MCF-7/ADR在Transwell小室中共培养60h后的MCF-7细胞,胞内可见阿霉素聚集减少,核区分布减少,荧光强度减弱;MCF-7+ADR/EXO组MDR1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是MCF-7组的8.69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F-7组相比,共培养12h的MCF-7+ADR/EXO组P-gp相对表达量升高4.6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MCF-7组相比,共培养72h的MCF-7+ADR/EXO组P-gp相对表达量升高3.3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外泌体可能具有传递耐药信息的作用,耐药细胞外泌体能够使敏感细胞获得一定的耐药性,耐药细胞外泌体向敏感细胞传递P-gp,不仅可以通过蛋白形式进行传递,而且可以通过mRNA的形式进行传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解毒化瘀药血清对白血病HL60/ADR细胞多药耐药基因(Mdrl)、核周因子κB(NF-κB)信号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检测解毒化瘀药血清处理后HL60/ADR细胞Mdrl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P65、NFκB/P50、IκBα的表达.结果 解毒化瘀药血清能够降低HL60/ADR耐药细胞NFκB/P65、NFκB/P50、1κBα的表达,降低Mdrl耐药基因的表达.结论解毒化瘀药对HL60/ADR细胞的耐药逆转作用可能是通过阻断NF-κB信号通路,影响Mdrl耐药基因的表达,进一步逆转耐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人冠脉平滑肌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的影响。方法①采用20μg/L的IL-1β、10μg/L的IL-6各自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0、2、4、8、24、36 h后收集细胞;②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IL-1β(0、5、20、40μg/L)、IL-6(0、5、10、50μg/L)刺激人冠脉平滑肌细胞,共同培养6 h后收集细胞。③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细胞内MMP-3基因的表达量。结果①在同剂量IL-1β、IL-6刺激下,MMP-3的表达量在2 h时就开始发生上调,8 h达高峰,而后开始下降;②在不同剂量IL-1β、IL-6刺激下,MMP-3的表达量在实验剂量范围内随着剂量的加大呈上升趋势(IL-1β:r=0.907,P=0.000;IL-6:r=0.919,P=0.000)。各因子不同剂量组MMP-3的表达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IL-1β:F=24.047,P=0.000;IL-6:F=14.081,P=0.001)。IL-1β20μg/L和40μg/L组间MMP-3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154),IL-6 5μg/L和10μg/L组间MMP-3表达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292)。结论炎症因子IL-1β、IL-6能促进冠脉平滑肌细胞中斑块稳定相关标记物MMP-3的表达,这可能是炎症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高复制水平HBV血清感染人绒毛膜滋养细胞株JEG-3后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x抗原(HBxAg)及其下游蛋白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探讨HBxAg在HBV宫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对人早孕绒毛膜滋养细胞株JEG-3进行传代培养,将高复制水平乙型肝炎病毒血清(HBV-DNA定量为107~108拷贝/mL)与传代培养的JEG-3细胞共同孵育48~72h;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细胞内HBx-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HBxAg的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内HBxAg表达以及细胞内磷脂酰肌醇激酶3(PI3K)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pAKT的表达。结果 HBV感染JEG-3细胞后,在细胞中检测到HBx-mRNA,并检测到HBxAg的表达,同时发现细胞内PI3K及pAKT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xAg/PI3K/pAKT抗细胞凋亡途径是高复制水平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