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的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30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围术期治疗,分析术前准备与诊断、体外循环与麻醉技术、外科操作以及术后监护等对手术治疗的影响.130例中男98例,女32例.平均月龄为(15.82±6.93)(2~36)月,平均体重为(8.82±0.91)(3~12)kg.本组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39例,法乐氏四联症26例,房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17例,室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未闭10例,法乐氏三联症、房室管畸形各6例,单心房、单心室及右室双出口各5例,室间隔缺损伴二尖瓣脱垂、肺静脉异位连接及三心房各3例,三尖瓣闭锁及左房黏液瘤各1例.124例患儿在全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根治性手术,6例行姑息性手术.结果 治愈126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3.1%.结论 根据婴幼儿的生理特点在围术期采取适当的治疗方法,可以提高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在围术期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冠状动脉心腔瘘是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近年来,由于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的应用,诊断病例数有所增加。我院自1980年2月至1998年3月共收治10例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0例中男4例,女6例,年龄4.5~56岁,平均15.5岁。主要症状:活动后心慌、气短4例,胸闷2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全组病人于心前区均可闻及2~3/级连续性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前,误诊3例,分别误诊为主动脉窦瘤破裂、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后均经超声证实为冠状动脉心腔瘘。全组病人均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瘘源…  相似文献   

3.
为了在产前能够诊断胎儿心血管发育异常,评估其超声诊断价值,我们联合应用M型及二维超声心动图对孕16周以上的孕妇310例进行产前检查,其检出先天性心脏病胎儿11例,经引产尸解及生后随访证实。并发现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中检出率(5.5%)明显高于无高危因素的孕妇(0.7%),两组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本文认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产前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胎儿心脏,诊断胎儿心血管发育异常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超声检查出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染色体及微缺失异常情况,探讨胎儿CHD的发病原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超声科行常规检查(孕1828周)的孕妇26 042例[年龄2028周)的孕妇26 042例[年龄2045(31.51±4.05)岁,孕(23.65±4.32)周]发现胎儿心脏结构异常者,行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染色体检查,终止妊娠者行病理检查。结果近2年本院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CHD 416例,引产后尸解证实的82例,均行染色体检查,发现18例染色体异常,其中18-三体8例,21-三体4例,13-三体2例,45X1例,三倍体1例,46XXY 1例,46XYY 1例。64例染色体正常者,其中31例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检测,3例存在22q11.2微缺失综合征。结论胎儿CHD与染色体及微缺失有关,若超声检查发现胎儿CHD时,应进行染色体常规核型分析及FISH法微缺失检测,以降低出生缺陷,避免染色体异常综合征患儿的出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可以累及几乎全身所有组织器官,心脏是最常受累的器官,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原因。本研究通过总结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心脏损害的临床及超声表现,为早期发现、正确诊断以便及时治疗提供准确可行的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2004年至2014年诊断的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表现,探寻其共性及特异性表现。结果 5例患者中有4例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另1例为寄生虫感染后的继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房扩大5例,其中4例为双房扩大,2例同时伴有心室扩大;5例患者均出现心内膜增厚伴血栓形成,4例为双心腔心尖部血栓,1例血栓仅出现于左室心尖部。超声心动图同时观察到瓣膜、心包的变化,均可能是本病特征性超声表现。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所致心脏损害是该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超声心动图可以准确发现这些特征性改变,为临床早期发现以便及时、正确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6.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房间隔完整的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房间隔完整的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心动图特征。方法 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检测 3例房间隔完整的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者。结果 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准确率为 10 0 %。 3例患者房间隔均完整 ,无心内分流及其他畸形。 3例患者心内冠状静脉窦型 2例 ,心内右房型 1例 ;异常连接 2例为双支左肺或右肺静脉 ,1例为单支右上肺静脉。 3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右心系统扩大。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无其他原因所致的右心负荷过重者 ,应高度怀疑部分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存在的可能 ,常规检查肺静脉位置及开口 ,必要时辅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有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对4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的情况下,观察吸入10mg/LNO后肺动脉压力及心输出量等的改变,结果表明,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吸入低浓度NO气后,平均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均较基础状态明显降低(P<0.05),心输出量则较前增高。提示吸入10mg/LNO可明显降低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的肺动脉压力,增加心输出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06例正常胎儿(妊娠16~40周)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发现如下特征:①右房、右室略大于左房,左室;②主动脉内径与肺动脉相似;③房、室和大血管的內径均随着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大;④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峰值流速三尖瓣快于二尖瓣,但肺动脉瓣慢于主动脉瓣;⑤正常卵圆孔的大小为3~5nm。为了尽早发现并处理胎儿心脏畸形,作者建议凡是具有高危因素的胎儿应常规作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本文还对方法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胎儿下腔静脉直径和血流频谱的超声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  75例孕妇 (孕周 2 2~ 4 1周 )行常规超声检查 ,对胎儿下腔静脉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正常胎儿下腔静脉多普勒血流频谱图为三相型 :大“v”、小“e”波和反向“a”波 ;不同孕周胎儿下腔静脉的血流参数中 ,RI、PI、A/S、S/D无统计学差异 ,而TAM、Tmax、Tmin在妊娠早期 (<2 8周 )显著低于妊娠中晚期 (P <0 .0 5 ) ;下腔静脉直径随孕周增长而增大 (P <0 .0 1)。结论 多普勒超声探测胎儿下腔静脉血流频谱是完全可行的 ;测量下腔静脉直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时要考虑孕周数  相似文献   

10.
应用计算机辅助诊断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狭窄4种,共350例.本诊断方法,以此4种心脏病概率评分矩阵为依据,矩阵的归纳以贝叶斯定理(BAYE'S THEOREM)为基础。研究资料来源于临床术后病例。通过设计和程序的实践,证明此诊断符合率高于术前,其正确率达100%.为诊断心脏病,提供重要手段,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从悬索结构与具有合理拱轴线的拱结构受力相似的角度出发,将悬索结构在荷栽作用下的线形沿水平面镜像后作为拱结构的压力线.以5次多项式拟合该压力线.从而确定出受力合理的拱轴线。  相似文献   

12.
以义乌丹溪大桥为背景,全面介绍了国内首座斜靠式系杆拱桥主、斜拱圈安装施工技术。针对该桥主跨斜靠式系杆拱的新型特殊结构及处于水中的施工地形条件,本文对斜靠式系杆拱桥主斜拱圈的安装施工工艺、拱圈支架及龙门吊的设计、测量控制、焊接标准的采用等均作了一一的叙述。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公路拱桥设计及许多高等学校教材中,一般均没有考虑拱轴线与恒载压力线偏离所产生的弹性压缩内力,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及数值算例,对于大跨径空腹式悬链线无铰拱的恒载内力计算提出了笔者的意见,即有必要考虑这部分弹性压缩内力,以便更准确地反映拱圈的实际受力状态。同时指出了文献[1]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4.
以某系杆拱桥为依托工程,针对吊索索力的诸多影响因素,提出用千斤顶张拉油压表读数测量法与索自振频率振动测量法相结合的方法对系杆拱桥吊索索力进行监控测量,即首先用千斤顶张拉油压表读数测量法对吊索索力进行监控测量,然后用测量的索力对索自振频率振动测量法中的索力系数进行标定,最后再用标定后的索力系数及索自振频率振动测量法对系杆拱桥吊索索力进行监控测量,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同时拥有千斤顶张拉油压表读数测量法与索自振频率振动测量法的优点,而且测量精度较高,完全可以满足索力监控测量中较高精度的要求与实际工程的需要,可广泛应用于系杆拱桥吊索索力的监控测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规范采用换算截面面积和惯性矩的方法计算石拱桥加固中组合截面承载力无法反应其各部分应力状态的现象,依托实际工程,进行有限元分析.结果显示:加固后原拱圈各截面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压应力有不同幅度的减小,而新增加固层截面处于较为不利的受拉应力状态,并分析了此加固技术的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长江内贸船舶压港、滞港现象,运用灰色系统预测GM(1,1)模型对长江内贸船舶进出港艘次进行预测,进而求得未来几年内贸驾引力量需求数量。结果表明,未来几年长江内贸驾引力量需求数量巨大,驾引力量短缺严重。  相似文献   

17.
钢筋混凝土双曲拱桥首创于1964年,由于当初设计时荷载标准较低,再加上多年超载运营,桥梁产生了许多病害,导致承载能力下降,对交通运输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以一实际公路双曲拱桥为工程背景,从设计和计算角度研究了其病害产生的原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横向联系对桥梁整体刚度、强度及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影响,并提出增设新横系梁的方法提高桥梁整体刚度.通过加固前后理论分析结果的对比,说明本文提出的加固方法对于双曲拱桥的加固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得到下承式拱桥合理拱轴线的解析解与计算方法,建立了恒载作用模式和合理拱轴线微分方程,得到合理拱轴线的解析解;在解析解的基础上,定义了主拱恒载占比系数,得到了基于矢跨比和主拱恒载占比系数的合理拱轴线快速求解计算方法;采用拱桥设计规范、工程案例与相关研究成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下承式拱桥的恒载作用模式可等效为连续均布恒载+主拱恒载的形式,合理拱轴线为悬链线,相应的拱轴系数由矢跨比和主拱恒载占比系数共同决定;拟合出的不同矢跨比下的拱轴系数与主拱恒载占比系数的函数关系式为线性相关关系,决定系数大于0.99,说明拟合公式准确;工程中下承式拱桥矢跨比范围为1/3~1/8,相应的拱轴系数范围为1.000~1.792,常见的矢跨比范围为1/4~1/5,相应的拱轴系数范围为1.000~1.465,与工程案例中拱轴系数统计结果的吻合度较高,说明计算结果可靠;工程中常见主拱恒载占比系数范围为0.1~0.5,对应的拱轴系数范围为1.102~1.364,与拱桥设计规范中的取值范围接近,证明了规范取值的合理性;当主拱恒载占比系数小于0.5且矢跨比小于1/7,或主拱恒载占比系数小于0.1时,拱轴系数接近于1.000,即合理拱轴线可采用二次抛物线;利用查表法或简化公式法,可以快速求得合理拱轴线方程;与已有研究成果相比较,主拱截面弯矩、偏心距和偏心距平方和的偏差均在5%以内,证明了本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介绍双曲拱桥典型的病害,分析了常用的加固方法的优缺点,采用改变截面形式对辽宁省某双曲拱桥进行加固,即拱肋之间新增新浇钢筋混凝土拱板,使其与拱肋、拱波形成箱型截面,通过提高截面面积、改善截面刚度的方式提高双曲拱桥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