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对高血压肾损伤大鼠血压及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2只高血压肾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对照组(即SHR组)、阳性对照组、肾康注射液大剂量组、肾康注射液小剂量组;WKY大鼠作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给予福辛普利钠1.6mg/kg,肾康注射液大小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肾康注射液,相当于生药剂量为4.8、2.4g/kg,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腹腔分别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30d。末次给药后检测高血压肾损伤大鼠的血压、心脏病变以及NO、Ang-Ⅱ、C反应蛋白、TGF-β1等指标。结果给药前后各组间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给药后肾康注射液组的血压值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肾康注射液组的NO活性明显增高,肾脏皮质中的Ang-Ⅱ明显降低,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中的Ang-Ⅱ、血清转化因子TGF-β1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能降低高血压肾损伤大鼠血压、提高肾组织的NO活性、降低Ang-Ⅱ及C反应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疗效及对肠黏膜屏障保护的疗效机制.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黄素预防组、大黄素治疗组、思密达组.大黄素预防组提前灌胃给药3d,除正常组外的各组采用X射线照射建立急性放射性肠炎模型,照射后6h连续灌胃给药4d,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及图像分析仪测定其相关形态学指标,并测定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肝、脾及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及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各给药组大鼠肠组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及全层壁厚度,肠组织DAO活性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肝、脾、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肠组织TNF-α及NO含量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大黄素预防组与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黄素可明显升高肠组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及全层壁厚度,提高肠组织中DAO活性,降低细菌移位率,降低肠组织TNF-α表达,减少NO生成,预防给药和治疗给药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谷胱甘肽-硫-转移酶π(GST-π)和拓扑异构酶Ⅱα(TOPOⅡα)在初发急性白血病(AL)患者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了PGP、MRP1、GST-π、TOPOⅡα在30例AL患者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GP、MRP1、GST-π、TOPOⅡα在初发AL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3.33%、36.6%、60%和43.33%;PGP、MRP1阳性组的完全缓解(CR)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P<0.01);TOPOⅡα阳性组的CR率为92.31%,高于阴性组的58.82%(P<0.05);GST-π阳性组的CR率与阴性组的CR率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一PGP、MRP1的表达升高及TOPOⅡα的表达降低与AL的治疗反应差、预后不良有明显的相关性;联合多个多药耐药蛋白能够更准确地预测AL的耐药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依达拉奉对小鼠视网膜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对小鼠视网膜急性光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成年BALB/c雄性小鼠(左右眼共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24)、光损伤模型组(n=12)、损伤前给药组(n=6)、损伤前生理盐水组(n=6)、损伤后给药组(n=6)及损伤后生理盐水组(n=6);采用(12 000±450)lux白光照射BALB/c小鼠6 h建立急性视网膜光损伤模型,给药组采用玻璃体腔注射2μL(11.5×10-6mol/L)依达拉奉,使用视网膜电图检测光损伤后视网膜功能学变化,TUNEL染色观察暗修复24 h后视网膜细胞凋亡的数目,综合评价依达拉奉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结果视网膜电图中损伤前给药组各波波幅相对于光损伤模型组、损伤前生理盐水组和损伤后给药组下降幅度明显减低(P<0.05);TUNEL染色中损伤前给药组外核层细胞凋亡的数目相对于光损伤模型组、损伤前生理盐水组和损伤后给药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2μL(11.5×10-6mol/L)依达拉奉玻璃体腔注射可抑制光诱导的视网膜外核层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自由基清除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力霉素对大鼠干眼症的疗效及眼角膜组织中IL-6、TNF-α的表达变化。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48只,摘除主泪腺后建立中重度干眼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进行药物干预,每组16只大鼠,16只眼,分别为:强力霉素组(doxy组),1g/L强力霉素溶液滴眼,4次/d;羧甲基纤维素组(CMC组),10g/L羧甲基纤维素滴眼,4次/d;NaCl组为生理盐水滴眼,4次/d。给药后1、2、5周分别在裂隙灯下观察各组大鼠角膜形态并进行SchirmerⅠ实验、BUT时间(break-up time)测定、荧光素染色评分,5周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角膜组织中的IL-6和TNF-α的表达。结果与NaCl组比较,治疗5周时doxy组大鼠角结膜表面湿润度明显增加,SchirmerⅠ试验滤纸湿长(9.56±0.94)mm/5min,BUT时间(9.53±1.06)s,荧光素染色评分(3.37±2.94)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IL-6和TNF-α在3组大鼠角膜中均见表达,doxy组角膜组织中1 000个细胞的IL-6和TNF-α阳性细胞数分别为:78.67±25.29、55.18±28.93,较同一时间CMC组及NaCl组IL-6和TNF-α阳性表达的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力霉素滴眼液可明显减轻大鼠干眼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眼表的炎性因子IL-6和TNF-α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对乳腺癌干细胞拓扑异构酶Ⅱα(topoisomerase,TopoⅡα)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MCF-7/ADR)为模型,用免疫磁珠法筛选乳腺癌干细胞;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乳腺癌干细胞生长状态;用CCK-8法检测补骨脂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阿霉素和阿霉素与补骨脂素联合用药组对乳腺癌干细胞的IC50,计算逆转倍数;运用RT-PCR检测拓扑异构酶Ⅱα基因mRNA表达水平;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在光学显微镜下,乳腺癌干细胞呈球形生长;补骨脂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IC10为(6.77±0.23)μg/mL,IC20为(10.36±0.21)μg/mL;阿霉素对乳腺癌干细胞的IC50为(90.03±3.56)μg/mL,阿霉素与补骨脂素联合用药对乳腺癌干细胞的IC50为(21.47±0.82)μg/mL,逆转倍数为4.19倍;补骨脂素处理后,拓扑异构酶Ⅱα基因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6μg/mL组升高1.9倍(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μg/mL组升高2.7倍(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骨脂素处理后,拓扑异构酶Ⅱα蛋白表达均升高,与对照组相比,6μg/mL组升高1.8倍(P=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μg/mL组升高2.4倍(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补骨脂素能够上调乳腺癌干细胞拓扑异构酶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增加药物的作用靶点,逆转乳腺癌干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肠道菌群失调大鼠的内脏敏感性变化及紧密连接蛋白(ZO-1)、Toll样4受体(TLR4)的表达,探讨肠道菌群失调对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菌群失调组(18只)。菌群失调组采用盐酸林可霉素(300mg/mL)灌胃,1mL/(次·只),1次/d,连续给药7d;正常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随机抽取菌群失调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各6只,检测模型是否成功。模型建立成功后,将其余12只菌群失调组大鼠随机分组:阴性对照组、益生菌干预组,每组6只。益生菌干预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灌胃,1粒/3mL生理盐水,1mL/(次·只),1次/d,连续给药7d;阴性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第8天进行粪便菌群培养、检测内脏敏感性、检测结肠组织中ZO-1及TLR4的mRNA和蛋白表达、检测血清中炎性因子IL-10、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菌群失调组大鼠结肠ZO-1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而结肠TLR4的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且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表达显著升高,而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菌群失调组相比,益生菌干预组结肠ZO-1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升高,而结肠TLR4的mRNA含量及蛋白表达显著降低,且血清中促炎因子TNFα表达显著降低而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通过抑制结肠中ZO-1的表达及升高TLR4的表达,进而导致慢性低度炎症的发生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导致内脏高敏感的作用机制之一,同时益生菌制剂可能通过恢复肠道菌群变化进而改善内脏高敏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苦参碱(MT)调节白细胞介素-6(IL-6)/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炎症性肠病大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CK组)、Model组,低、中、高剂量MT组(MT-L组,50 mg/kg; MT-M组,100 mg/kg; MT-H组,200 mg/kg),美沙拉嗪组(MSLM组,0.42 g/kg)、MT-H+rIL-6(IL-6激活剂)组(200 mg/kg+0.05 mg/kg),每组18只。除CK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50 g/L三硝基苯磺酸(20 mg/kg)缓冲液与500 mL/L乙醇按照1∶1比例混匀后灌肠以构建炎症性肠病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分别进行给药处理,每天1次,持续7周。分别在给药1、3、5、7周时对大鼠进行体质量的测量;比较各组大鼠结肠长度的变化;HE染色检测大鼠结肠组织病理损伤;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7(IL-17)、IL-10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外周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麝香对颅骨骨缺损模型大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GF-2)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300只SD大鼠(雌、雄各150只)通过牙科钻建立颅骨骨缺损模型,模型动物采用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50只),两组再按照给药时间各分为7、14、28d3个小组,每组50只。给药组每天灌服天然麝香(4.2mg/100g),模型组每天灌服等量的生理盐水,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颅骨骨缺损处FGF-2mRNA和EGF mRNA的表达。结果给药组在第7天和第14天EGF mRNA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第28天EGF mRNA表达水平降到最低,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组在第7天FGF-2mRNA表达最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天和第28天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麝香在不同时间段对大鼠颅骨骨缺损区的愈合有不同的影响,其机制可能与上调FGF-2mRNA表达和下调EGF mRNA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前列腺素F2α和E2(PGF2α、PGE2)对正常兔眼压的作用及与环磷酸腺苷(cAMP)的房水动力学介导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盲法对照研究,30只兔60只眼随机分成三组,每组分别点用PGF2α10μg或PGE2 10μg或等量生理盐水。每组选10眼,用药后不同时间测量眼压。另外10眼滴药后2h抽取房水检测cAMP含量变化。结果 PGF2α治疗组用药后0..5h、PGE2组用药后1h眼压开始下降,持续至用药后5h,其中2h时眼压下降幅度最大,平均分别为0..50kPa和0..45kPa。用药2h后PGE2组房水中cAMP含量由用药前(17..50±3..80)pmol/ml增高至(37..21±4.34)pmol/ml,而PGF2α组房水cAMP含量变化不明显。结论 小剂量PGF2α及PGE2可以降低正常兔眼内压。PGE2降眼压机理与房水中第二信使cAMP的动力学介导作用相关,而PGF2α可能另有一套不同的第二信使系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柴胡皂苷d(saikosaponin-d,SSd)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间断小剂量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灌胃诱发大鼠肝癌模型,将90只清洁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10只)、肝癌模型组(20只)、SSd大、中、小剂量组(2.0、1.5、1.0 mg/kg,各20只),SSd治疗组在建立肝癌模型的同时,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SSd,实验16周后停止给药,实验第18周处死所有大鼠,比较各组大鼠体重的改变,检测血清肝功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transferase,GGT)、α-L-岩藻糖苷酶(alpha-L-fucosidase,AFU),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SSd各剂量组与肝癌模型组比较,血清各项肝功指标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特别是SSd大剂量组(P<0.01);同时SSd治疗组与肝癌模型组相比,肝脏病理组织学镜下观察,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型性低。结论SSd对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丹参方中使药冰片对君药丹参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方中使药冰片对君药丹参在新西兰大白兔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方法丹参组、丹参-冰片配伍组水煎液灌胃给药,液-液萃取法提取血浆中的丹参素,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内标,采用离子阱质谱多级反应模式(MRM)测定兔血浆和脑脊液中丹参素的质量浓度,DAS数据处理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丹参-冰片配伍给药可使丹参中丹参素的药动学参数t1/2αt、1/2β、kα、AUC(0-∞)较单独给药时明显增大,丹参素的脑血比提高。结论复方丹参方中,使药冰片可提高君药丹参中丹参素的生物利用度,减慢代谢,促进血脑屏障对丹参素的通透性。该研究可为“君-使”对药体内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白藜芦醇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 RES)对实验性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sham operation, SO)组、SAP模型组、RES治疗组和SAP组经胰胆管逆行注射40g/L牛磺胆酸钠1mL/kg制备模型,RES组于制模后5min将10g/LRES溶液(20mg/kg)通过阴茎背静脉给药,术后分别在3、6、12h取材.免疫组化SAB法观察回肠固有层及其血管ICAM-1和VCAM-1的表达,放射免疫方法检测血清中TNF-α的含量,同时观察肠道组织SOD和MDA的含量.结果 ICAM-1和VCAM-1在SO组呈弱表达,而在SAP组中高表达,RES组表达明显减弱(P<0.05).SAP组回肠组织的MDA水平升高明显(P<0.05);血清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RES能明显抑制肠组织中MDA和血清中TNF-α水平而增强SOD活性(P<0.05).结论 RES在SAP的发生中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抑制TNF-α的产生,抑制ICAM-1和VCAM-1的表达,从而发挥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机械性脑白质损伤后皮层神经细胞病理变化中的作用及其分布特征。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 3 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1 2只 )和模型组 (2 4只 ) ,用模型组动物制作大脑皮层下横切模型。于致伤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 ,用TUNEL原位末端标记和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观察损伤区及相应皮层神经细胞变化的性质和规律。结果 致伤后横切处出血 ,损伤组织内神经元出现坏死改变 ,胶质细胞增多。大脑皮层Ⅱ Ⅴ层神经细胞多出现萎缩改变。伤后 1 2d时 ,相应皮层内即出现散在早期凋亡神经元 ,随后逐渐增多 ,7d后又趋减少 ,伤后 1 9d皮层内仍可检出凋亡神经元。在损伤区凋亡神经元少见 ,可见部分胶质细胞凋亡。结论 脑白质损害时 ,损伤相应部位皮层神经元主要表现为凋亡。在损伤区 ,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主要表现为坏死。皮层内凋亡神经元主要分布于第Ⅱ Ⅴ层 ,其时间分布呈一单峰状曲线 ,凋亡峰出现在伤后第 7d前后 ,至少持续 1 9d。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α预防实验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干扰素α(IFNα)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 36只随机分成A组 (对照组 ) 12只 ,正常饮水 ,皮下注射花生油 ;B组 (模型组 ) 12只 ,复合因素制成肝纤维化模型 ;C组 (IFNα预防组 ) 12只 ,造模方法同B组 ,干扰素α 1× 10 5U肌注 ,1次·d-1。 6周后处死观察肝内纤维组织、肝星状细胞 (HSC)、α 平滑肌动蛋白 (α SMA)及肝功能变化。结果 与B组相比 ,C组肝内Ⅰ、Ⅲ型胶原、血清Ⅲ型前胶原 (PCⅢ )、透明质酸 (HA)及层黏蛋白 (LN)明显降低 (P <0 .0 1) ,活化的HSC数目减少 ,凋亡数目增多 ,肝功损伤减轻。结论 IFNα通过减轻肝组织炎症和抑制HSC活化、诱导其凋亡预防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α-硫辛酸对染铅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31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对照组8只和铅染毒组(230 mg/L的醋酸铅灌胃)23只,40 d后各组取3只大鼠测血铅和骨铅,将已染铅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铅对照组、3个α-硫辛酸治疗组[30、60、100 mg/(kg·d)]每组5只.α-硫辛酸治疗80 d后处死动物,测定血铅、骨铅,骨钙素放免分析法测含量,碱性磷酸酶免疫组化法检测表达.结果 ①各α-硫辛酸治疗组大鼠血铅、骨铅水平均低于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α-硫辛酸100 mg治疗组大鼠骨钙素含量、碱性磷酸酶表达与铅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硫辛酸能够减轻铅对骨代谢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各种实验因素对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在建立大鼠吗啡依赖模型中 ,各种实验因素对吗啡依赖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 1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依赖组 ,比较在不同剂量、不同时间及恒量法、递增法给药时 ,正常组和依赖组的戒断症状评分。结果 在DG1、DG2 、DG3 不同剂量组中 ,DG2 、DG3 剂量组的正常组与依赖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依赖组内 ,DG2 、DG3 剂量组与DG1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 3、5、7d不同给药时间组中 ,7d组的正常组与依赖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依赖组内 ,7d组和 3、5d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恒量组和递增组中 ,正常组和依赖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在依赖组中 ,剂量恒定组与递增组之间相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不同给药剂量、不同给药时间、恒量给药和递增给药对吗啡依赖的形成均有明显的影响。因此 ,在进行吗啡依赖机制的研究中要重视这些影响因素 ,选择最佳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赖氨大黄酸(RHL)对快速老化小鼠(SAMP 10)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核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调控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选取7月龄SAMP 10小鼠1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及不同剂量的RHL组,另选抗快速老化小鼠(SAMR 1)6只作为青年对照,给药时间6周。采用HE染色观察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肾组织TNF-α、IL-6、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RHL治疗对SAMP10小鼠体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与SAMR 1组比较,SAMP 10小鼠肾组织有节段性肾小球萎缩、硬化和炎细胞浸润,而RHL(25mg/kg和50mg/kg)治疗能阻断这一病理进程。另外,RHL治疗能抑制SAMP 10小鼠肾组织TNF-α、IL-6、NF-κB和磷酸化的NF-κB蛋白过度表达(P<0.05)。结论 RHL可抑制SAMP 10小鼠肾组织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其发挥肾保护作用,从而起到抗衰老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鼠视神经钳夹伤致视网膜细胞凋亡过程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in,ROS)的含量和依达拉奉(edaravone,MCI-186)对视网膜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19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治疗组,每组各48只。对照组、治疗组用视神经钳夹法制作大鼠视神经夹挫伤模型;治疗组造模后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每隔12h腹腔注射给药。给药时间为30min,共14d。于实验的3、6、10、14d处死大鼠。2′,7′-二氯双氢荧光素双乙酸酯(DCFH-DA)为标记探针,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内2′,7′-二氯双氢荧光素(DCF)的荧光强度;以AnnexinV/PI双染色法通过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各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细胞凋亡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特征;透射电镜观察各组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造模后3~14d,视网膜细胞中活性氧的表达量和细胞总凋亡率在3、6、10、14d时每个时间点对照组较治疗组和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与正常组间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透射电镜检查显示:治疗组大鼠RGCs细胞核、染色质、细胞器损伤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结论依达拉奉通过清除ROS,阻止了RGCs凋亡,具有一定的视网膜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芦荟凝胶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创面愈合及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模型,制备芦荟凝胶。实验动物分两组:自然愈合组(对照组);芦荟凝胶组(实验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及图像分析,测定伤后2、6、10、18、24 d的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EGF、bFGF的表达。结果①创面愈合率:芦荟凝胶组在10、18、24 d各时相点的创面愈合率较自然愈合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尤以24 d时相点差异最明显(P<0.01)。②E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E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0、18 d时E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bFGF的表达:芦荟凝胶组总体的bFGF表达量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芦荟凝胶组伤后182、4 d时bFGF表达高于自然愈合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芦荟凝胶外涂对大鼠Ⅱ度放射性皮炎创面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EGF、b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