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社会网络的视角,提出了一种旅客个体偏好与关系偏好相结合的建模方法.首先,从旅客的历史出行记录中,构建基于共同出行关系的旅客社会网络;然后,构建旅客个体偏好模型和旅客关系偏好模型;最后,基于旅客偏好模型给旅客推荐座位.在民航领域的一个真实的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偏好模型能够有机地将旅客个体偏好与关系偏好结合起来,较好地描述旅客对航班座位的偏好.  相似文献   

2.
基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旅客出行调查数据,研究航空旅客机场接驳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将潜在变量分为接驳方式服务水平(包括时间、费用等)和旅客个体属性(包括旅客类型、出发地等),通过相关性检验等方法确定关键解释变量。以嵌套Logit(NL)模型为理论基础,指出机场不同类型旅客接驳方式选择的差异性,并以商务旅客为例,利用模型预测各接驳方式比例。模型结果显示:出行时间和出行费用是影响机场接驳方式选择的最重要因素;车内时间和车外时间在两类潜在变量中体现出不同的显著性;携带行李数量(便捷性)和舒适性等也影响接驳方式的选择。最后,利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数据对模型实用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建设,其已与民航构成了我国高速客运的主体,使交通运 输方式的供给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京沪线高铁与民航旅客进行SP 和RP调 查,分析京沪线客流的构成和旅客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特征,并基于非集计理论,构建京沪 线旅客出行选择的Binary Logit 模型,量化各因素对旅客选择的影响程度,该模型准确率 为88%.本文根据调查结果和模型标定参数,对旅客的性别、年龄、月收入、票价、同行人 数、程前时间和出发时间对旅客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结论对了解京沪线 旅客实际出行需求状况,合理设计高铁与民航综合客运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分析多元化售票渠道下旅客购票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交互特征,解析了多渠道情境下旅客购票过程的 3个阶段,辨识了旅客购票的 3类典型模式;运用协同进化分析思想,建立了购票模式与渠道关联选择的协同进化 Logit模型;基于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信息系统数据,进行了模型的实证应用,分析了特征变量对旅客购票选择行为的影响,揭示了渠道与模式间关联选择行为特征.研究表明:性别,年龄,提前购票时间,出行时间,出行里程,发车频率等因素对旅客购票行为有显著影响;旅客购票模式和渠道选择间存在相关性,某一决策选择受另一决策结果的影响;考虑两者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提高分析预测精度,2类决策模型的精度分别提高了5.98%和5.72%.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多元化售票渠道下旅客购票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交互特征,解析了多渠道情境下旅客购票过程的 3个阶段,辨识了旅客购票的 3类典型模式;运用协同进化分析思想,建立了购票模式与渠道关联选择的协同进化 Logit模型;基于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信息系统数据,进行了模型的实证应用,分析了特征变量对旅客购票选择行为的影响,揭示了渠道与模式间关联选择行为特征.研究表明:性别,年龄,提前购票时间,出行时间,出行里程,发车频率等因素对旅客购票行为有显著影响;旅客购票模式和渠道选择间存在相关性,某一决策选择受另一决策结果的影响;考虑两者的交互作用有助于提高分析预测精度,2类决策模型的精度分别提高了5.98%和5.72%.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高速铁路旅客乘车行为选择机理,以非集计离散选择模型理论为依据,分析旅客乘车选择的影响因素,结合2013 年京沪高速铁路旅客出行RP调查数据,以G类高速列车和D类高速列车作为旅客乘车方式选择肢,设置影响旅客乘车选择的特性变量,即旅客主体特性、出行特性、列车服务特性及相应的取值方法,建立旅客乘车方案选择MNL模型.运用SPSS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公费出行、月收入较高及出差的旅客偏好选择G类高速列车;自费出行、月收入较低及旅游探亲的旅客偏好选择D类高速列车.上述结论与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命中率等参数的计算亦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客运专线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客流分配方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为了制定合理的列车开行方案,从旅客的出行需求及满意度出发,分析了影响客流分配的主要因素;根据开行方案中列车的运行区段及列车停站情况,构造了列车的运行网络;结合旅客的出行心理,给出了将旅客出行成本折算成旅客满意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确定裔流分配的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模型体现了旅客对列车选择的主动性.通过研究影响客流分配的相关因素,给出了路网客流的合理分配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沪宁城市群为例,对城市间旅客运输需求总量、空间分布和运输方式的市场分担率进行研究和预测。文章着重分析影响城市间旅客需求的因素、旅客时间价值和出行广义费用的确定、空间分布模型参数标定和检验及各运输方式市场分担率预测等问题,并且认为高速度、高密度、大容量的铁路旅客运输是城市问(特别是大城市间)旅客运输市场中最有力的竞争者。  相似文献   

9.
旅客运输体系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比较分析了中外旅客运输体系的演变过程、一般规律及中外旅客运输体系模式的差别,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影响旅客运输体系演变的基本因素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性和不同时期旅客运输需求及其变化,国情是形成不同国旅客运输体系差别的根本因素。因此在选择旅客运输体系模式时,既要把握世界旅客运输体系演变的一般规律,更要认清本国的国情,从而才能形成合理的旅客运输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扩建工程西航站楼的建设分两期实施,均涉及到航空旅客在航站楼内部的交通出行问题,是否建设旅客捷运系统是一个规划控制因素以及服务水平的关键.建设航站楼旅客捷运系统的前提条件是旅客出行流量以及服务水平要求,航站楼内的旅客由于出行路径的不同,快速输送系统的布局与旅客流在航站楼内部的分布密切相关.针对虹桥国际机场航站楼内部旅客流进行预测分析,相关研究结论和成果在内部旅客快速输送系统规划方案中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1.
对高速铁路旅客市场进行细分是应用收益管理理论的重要环节.基于京沪高铁的客票数据,选取年龄、性别、出行日期、出行距离、购票方式和提前购票时间6类外显变量作为分类指标,采用潜在类别模型进行高速铁路旅客市场的细分.首先将外显变量概率参数化后代入模型进行建模并利用Mplus软件进行模型求解,模型拟合的AIC和BIC等指标表明,当潜在类别为3类时模型具有较好的效果.然后根据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对所有数据进行潜在聚类分析,分类正确率达到93%左右,表明分类结果合理,3种类别的旅客在提前购票时间、出行距离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潜在类别模型的引入可以为我国高速铁路收益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优化机场间航线网络,实现机场群中各机场功能定位,通过研究机场补贴策略与航空公司航线调整关系,旨在实现机场补贴策略与所需航线网络间的最佳匹配。从机场功能协同发展视角分析旅客、航空公司及机场间的博弈关系并构建双层博弈模型。在上层博弈模型中,引入经验加权吸引力模型(EWA)分析航空公司定价策略与旅客“渗流”关系,以便确定航空公司最佳定价策略。在下层博弈模型中,使用上层模型结果并引入非对称的随机反应(QRE)均衡模型,分析机场补贴与航空公司航线调整的关系,确定机场最佳补贴策略。结果表明:影响机场群内旅客出行行为选择关键因素是出行成本,该成本使航空公司票价折扣效果存在高敏感区、惰性区和无效区,通过完善机场群内地面交通,控制旅客出行成本,可有效引导机场群间旅客流动;航空公司定价与旅客出行选择博弈的收益存在多个峰值点,需根据旅客出行成本和初始票价确定票价折扣,最佳折扣区间集中在0.4~0.9;采用补贴优化航线网络,机场间不同补贴策略效能存在垄断区间、低效区间和最佳协同区间;融合旅客出行选择和机场间协同补贴的双重因素可有效提升航空公司盈利能力,推动航空公司提升机场群中航线的互补性,有效实现机场间...  相似文献   

13.
以非集计离散选择模型理论为依据,建立基于Logit的城际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根据武汉周边4个城市(孝感、随州、襄阳和十堰)经武汉到上海的旅客出行方式意向选择(Stated Preference,SP)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旅客选择"空巴联运"(即航空与巴士接驳)方式的重要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估计3种交通方式("空巴联运"、动车—高铁、大巴—高铁)的客流分担率.基于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城市内出行时间(程前程后出行时间)和总出行货币费用对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反映旅客在高速铁路网络化运营环境中的出行选择行为,以旅客中转换乘为重点环节展开高速铁路网络化客流分配方法研究.首先,围绕旅客在高铁网络中的中转换乘环节刻画旅客在网络中的出行过程,提出符合旅客网络出行特征的运输网络构建方法.其次,分析构建的运输网络中不同节点、不同弧段对旅客出行的意义,确定不同弧段的出行费用及能力约束,并构建整数网络化客流分配模型.最后,选取宝兰高铁、京广高铁等多条高铁构成的存在环状结构的网络实例研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求解可得到客流完整的路径,打破以直达为导向的客流分配模式,实现网络中客流的均衡分配,更能全面反映客流在枢纽的换乘选择结果.  相似文献   

15.
针对联程联运的衍生产品"行李直挂"服务的最优定价问题,在对比分析携带行李的旅客采用直挂与非直挂模式下出行链差异性的基础上,考虑出行路径的客观条件和包括旅客不舒适性感受、换乘心理负担在内的心理因素,从在乘与换乘两个阶段量化直挂与非直挂模式下旅客的出行广义费用,并综合考虑运输商的利润与行李直挂所带来的价值链增值,提出服务价格的双层规划优化模型.上层以价值链最大为目标,下层为城市群多方式交通系统的平衡分配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构建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铁路与航空的旅客运价分别为0.45元/(人·km)与0.75元/(人·km),两种方式下的行李直挂运价分别取0.003 8元/(kg·km)与0.006 2元/(kg·km)时可以达到价值链的最大化.研究结果为推进城市群旅客联程运输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商务出行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其出行方式选择研究是商务出行的重要内容.通过在上海各交通车站调查长三角区域中短距离商务出行,分析旅客商务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将高速铁路与动车合并为一类城际列车方式进行分析,运用非集计的巢式Logit模型建立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分析影响商务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将2种方式分开分析及对比,验证了此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准确统计全社会公路旅客出行量,针对传统公路客运量统计口径小、覆盖范围不全、无法全面反映公路旅客实际出行情况的问题,基于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位置识别、旅客出行链整理、旅客出行方式判别、城区范围划分及数据多层扩样,构建了全社会公路旅客出行量测算方法.为了验证所建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以京津冀地区的手机信令数据为例,对...  相似文献   

18.
为高效准确地识别旅客联程出行方式,基于旅客联程出行行为特征,引入不同运输方式场站地理位置、场站数据取样最佳半径、旅客行驶速度等关键参数,对旅客手机信令数据进行筛选、校核和计算,提出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旅客联程出行方式识别方法,同时测算了不同运输方式场站数据取样最佳半径。以2018年国庆假期广东省内旅客出行为例进行分析,剔除了约98%的无关信令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内公铁联运出行比例最高,广州、深圳两大枢纽城市的客流集疏运效应突出,广佛城际出行联系较为密切,佛山机场的潜力较大。研究表明,识别方法大幅降低了信令数据分析量和运算成本,方法原理和技术路线清晰,分析结果准确、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9.
区外旅客的"路径-方式"综合分担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区外旅客的出行特点和各运输方式的适应性,对传统区外交通方式的划分和路径分配模型进行了分析.从区外旅客出行的效应出发,提出了区外旅客分担率的“路径-方式”综合处理方法,建立了区外旅客的“路径-方式”综合分担模型.分析和标定了模型的相关参数及各运输方式的时间、费用评价值.该模型的适用条件是:OD对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时耗差与市内各点至城市进出口的时耗差相差不太大(约1—3倍)且小汽车已普及并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最后,用沪杭地区的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航线价值计算通常以统计客流量为主,忽略了旅客偏好对航线潜在价值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旅客出行意图的航线潜在价值计算模型.该模型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法对旅客舱位偏好进行量化,然后引入出行意图的概念将旅客出行行为进行细分,并利用Gibbs Sampling方法实现出行意图的求解,最终达到航线潜在价值计算的目的.在中国民航旅客订票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本文方法获得的2010年航线价值序列与2011年航线价值序列的相似度要明显高于统计客流量的方法,且对排名前5的高价值航线的挖掘准确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