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1月5日,大运重卡40辆出口车驶出厂区大门发往加纳。这是大运首批U型车厢自卸车出口,标志着大运重卡在自主创新、项目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方面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本次出口加纳的自卸车,车厢选用高强钢板材料,由专用的工装模具压制  相似文献   

2.
2005年,星马集团旗下安徽华菱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华菱)以重卡销量超过4 000台的业绩,再次成为中国汽车业闪亮的明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国务委员周永康、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等领导先后到星马集团视察,对星马集团在自主创新上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三次技术改革,一个不足百人的建筑机械维修厂,一跃成为国内最大的工程类专用汽车制造企业,产值达到40多亿,星马系列产品国内市场份额高达40%,散装水泥车连续 10年国内同行业产销量第一,混凝土搅拌车连续6年全国同行业产销量第一;三年之内,实现重卡底盘自主开发,拥有了自主品牌,在中国汽车行业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华菱的成功加快了我国卡车企业自主创新的步伐,实现了高端专用车底盘的国产化,引发了对我国重型汽车产业,乃至整个重型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若干重大政策问题的思考。星马何以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业绩?她的发展给了专用汽车行业哪些启示?本刊将连续对星马进行深入报道。  相似文献   

3.
自主创新是一个艰苦卓绝、艰难探索的过程,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创新也是如此。汽车产业是国家重要支柱产业,提高汽车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通过自主创新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创立自己的知名品牌,对建立创新型国家,提高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极为重  相似文献   

4.
依靠自主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远发展的源动力,这已成为目前许多国内企业的共识。然而,在一些企业看来,自主创新就应该是自己创新,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创新。也有人认为,否认前人或别人已经创造出来的科技成果,一切都依靠自己重新设计研制,这才叫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5.
进入2011年,陕汽重卡销售订单呈现持续火爆局面,截至4月26日,国内民品订单总数突破5万辆,单日订单最高突破1500辆,增长率居于行业领先地位,为2011年产销15万辆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陕汽重卡自身所具备的竞争优势外,其完善的售后服务功不可没。作为重卡领域率先实施服务型制造商业模式的企业,陕汽重卡一直坚持促服务上水平,向服务要效益,不  相似文献   

6.
肖雄建 《商用汽车》2012,(11):90-97
2012年北京国际车展上,虽然炫目的进口重卡吸引了大量的眼球,但真正影响国内用车市场的还当属国产重卡。不论在保有量、产品价格、维修便捷性,还是油品适应性等方面,国产重卡都有着难以逾越的本土优势;更重要的是,近年来,国产重卡在不断引进技术、自主创新的大潮中,产品数量与质量都有了不小的提升,在相对低廉的价格区间内,基本达到了堪比进口重卡的性能指标。为了一探国产重卡近年来到底达到了怎样的"内功修为",本文将介绍车展上展出的国产重卡。  相似文献   

7.
记者最近在与同产重卡底盘生产企业的接触中感觉到,国产重卡底盘正面临进口同类产品的市场挤压。据了解,重卡的重要客户国内物流企业的大订单,最近也频频被进口底盘抢走。被抢走的原因是:相对于价格而言,国内物流企业越来越看中重卡底盘的资产回报率和最佳盈利点,还要比较重卡的完好率和运输时间的准确率,比较的结果是进口重卡占了上风。  相似文献   

8.
孙雪 《商用汽车》2006,(6):90-91
2006年5月18日,东风商用车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同时推出其最新重卡产品--东风天龙系列,全面进入高端重卡市场.天龙系列重卡是东风商用车公司通过国际合作,在融汇了大量先进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创新的全新产品,整车各个系统的性能全面提升,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舒适性等方面的综合指标都位于同类产品前列.  相似文献   

9.
经历了2008年下半年的持续下滑,面对200 9年变幻莫测的经济形势,国内重卡企业2009年的商务会议意义非同寻常.从2008年儿月~2009年1月,各主流重卡企业陆续召开了自己的商务会议.虽然每个企业的应对策略各有不同,但是"寻找信心"是这些商务会议的共同主题.短短三个月,国内重卡企业通过召开商务会议.展开了一段意义重大的寻找信心之旅.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制造》2006,(4):36-36
陕汽近期一举推出“德御”系列重卡产品,成为媒体及用户追逐的焦点。据悉,陕汽德御系列重卡以“中国公路之王”著称,对该系列车型的驾驶室、动力及底盘等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优化,实现了重卡行业的新突破,在国内、国际物流运输领域开启了新纪元。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国内重卡实现快速增长,竞争格局也发生了一些变化。2008年,国内重卡市场将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重卡企业的竞争也将面临新的变数。在此,对影响重卡市场的因素和竞争格局变化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孙雪 《城市车辆》2006,(4):17-17
2006年5月18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东风商用车公司,在全国多个城市同时推出其最新重卡产品——东风天龙系列卡车,全面进入高端重卡市场。天龙系列重卡是东风商用车通过国际合作,在融汇了大量先进开发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自主创新的全新产品,该系列产品各个系统全面采用优化配置,其安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舒适性等方面的综合指标都位于同类产品前列,吸引了业内广泛的目光。  相似文献   

13.
从第一辆华菱重卡底盘下线到汉马动力发动机总成面世,华菱重卡的自主创新之路上有无数个战略高地需要攻克,征服这些高地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之路越走越坚实。长期以来,华菱重卡的市场重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华东、东南、华中等地,而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北市场将成为华菱重卡的又一战略高地。  相似文献   

14.
《重型汽车》2012,(3):4-4
中国重汽自主创新欧V重卡大批量出口巴西首批400辆交车仪式于5月22日在济南举行,并于当日发往巴西。这是国内首次批量生产欧V重型卡车,也是国内首次批量出口欧IV以上排放水平的重型卡车。同时也是巴西首次大批量进口的欧V卡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重卡产品经过多年的自主创新和持续的质量改进,产品质量和可靠性都有了相当大的提升,而价格又非常低廉,因此一直在国内市场占绝对优势.为何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俄罗斯市场如此碰壁呢?  相似文献   

16.
国Ⅲ的迷茫     
继各大重卡企业在年初宣告取得“开门红”之后,今年上半年国内重卡市场演绎了比2007年同期更火暴的增长态势力,各企业产销两旺,捷报频传。  相似文献   

17.
在欧美重卡市场,221kW(300PS)以上发动机的排量基本上集中在11~15L,其中12L被国际上称为“黄金排量”,是15t以上重卡的最优配置。在国内,12L以上排量、功率超过294kW(400PS)的重卡发动机市场,大部分被国外品牌垄断。陕汽德龙至尊版大功率牵引王使中国重卡与欧美一流核心技术接轨,进入了“12L大排量水平”,揭开了“中国重卡动力升级”的序幕。陕汽德龙至尊版牵引王,是陕汽联合潍柴动力共同开发、自主创新的大排量、大功率重型牵引车,打破了我国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填补了我国12L排量自主品牌重卡的空白。德…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上海宝马展上,华菱推出了第2代重卡"星凯马"系列.作为一家新兴的重卡企业,华菱的技术力量与一汽、二汽、重汽相差较远,但就是这家中等规模的重卡企业却推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卡产品.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众多专用汽车生产企业的注目下,东风天龙问世了。毫无疑问,东风天龙系列产品给专用汽车生产企业带来了新的选择空间。回顾近一两年来的国内重卡市场,中高端产品不断涌现:中国重汽的HOWO8、陕汽德龙的F2000、福田欧曼的ETX,以及后起之秀华菱重卡,上海汇众的“陆舰队”,都是中高端重卡方阵的成员。东风天龙的加入,让中高端重卡市场的品种更加丰富,竞争也愈发激烈。  相似文献   

20.
王作函 《商用汽车》2013,(13):88-89
7大系列低转速发动机是潍柴动力重点向客车整车企业和用户推荐的发动机。低转速发动机噪声较小、更舒适、动力性好,同时燃油经济性突出,为整车的低油耗、高动力性和安全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多年来,潍柴动力稳坐重卡发动机市场的头把交椅,但"老大难当"。一方面,国内一些发动机企业加快了重卡市场的拓展步伐,紧跟其后;另一方面,一些合资发动机企业陆续进入高端重卡领域;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