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公共自行车系统作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和建设低碳、环保的出行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借还车需求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均衡性,在使用公共自行车时,经常遇到“借车难”或者“还车难”的问题,使得出行者不得不放弃使用公共自行车出行。为了有效地提升出行者借还公共自行车的成功率,研究了1种基于细节层次模型的自行车调度方法。基于公共自行车站点之间的相似度,采用谱聚类算法对站点进行层次划分,形成基于空间范围(即公共自行车站点所占据的地理空间区域)的站点簇;在每个划分层级上统计不同簇之间的自行车借/还需求,结合遗传算法对调度车辆的运输路径进行求解;将不同层级上的调度方案叠加,形成1种调度粒度由粗到细的自行车调度方案。通过对比实验证明:基于细节层次模型的公共自行车调度方法较传统方法减少了42.70%的调度路径,进而减少了相应的调度时间。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2月2日,佛山南海区交通部门发布了《公交站场配建规划及公共自行车站点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显示,到2020年,南海区将规划公共自行车站点2 000个。以公共自行车为例,2020年公共自行车总规模最高将达8万辆,明年南海共投放  相似文献   

3.
公共自行车系统是落实公交优先,解决最后一公里交通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通过发展公共自行车,可改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合理限制使用小汽车等组合交通措施,实现吸引小汽车出行向公共交通转移。该文结合北京丰台科技园区公共自行车规划研究的工作实践,探讨根据园区的特点,明确服务主体,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功能进行定位,从而确定系统规模,以对规划进行总量控制。根据公共自行车规划特点,分类分块设置服务站点,制定出不同的设置方案,并提炼近期实施方案。通过对各服务站点配车进行平衡,使衔接地铁、公交的服务站点规模,与服务公建和居住站点的规模相当。为保证规划的可实施性,对站点的具体设施、路权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把握公共自行车使用的时空分布特征是优化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行的前提.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站点数据,定义了站点活跃度等指标,利用Dunn指数和Davies-Bouldin指数确定有效的站点活跃度聚类算法,引入全局Moran′s统计量和局部Moran′s统计量对站点使用情况进行空间统计分析,深入挖掘站点使用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在对苏州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案例研究中,根据活跃度变化将站点聚为四类,发现一个站点的活跃度与周边13个(晚高峰)至20个(早高峰)以上的站点存在正的空间相关关系,可推测早晚高峰用户的平均骑行距离分别为2.2 km和1.7 km.研究结果还证实,虽然大部分站点的高峰期车桩比在空间上呈随机分布,但高车桩比站点分别聚集在几个不同的地区,低车桩比站点则集中出现在较大范围内,系统地揭示了站点间协调配合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西安市基于地铁接驳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征调查,分析影响公共自行车租借行为的因素。基于建设者与出行者的双层目标,从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的布设、自行车道建设、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出行者对"地铁+公共自行车"交通模式的选择意愿。  相似文献   

6.
正公共自行车的概念源于公共自行车系统,存放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服务站点。站点通常设在地铁站出口、社区大门口、大商场、旅游景点等人流集中区域,市民通过办理借车卡来进行公共自行车的租赁服务,各个站点之间互通互联,为市民提供既方便租借也方便归还的公共服务。公共自行车不同于一般的自行车,它采用更为轻质的材质,定制一体化的颜色,在为市民提供出行方便的同时,也成为了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城市交通的组成部分,公共自行车具有以下优势:1.不存在大气和噪音污染,可为居民和旅游者提供便捷的绿色出行  相似文献   

7.
国内外的慢行交通发展案例可为我国慢行交通发展提供参考.国外以哥本哈根、荷兰、日本、巴黎、纽约为典型,分别从自行车系统、结合站点的自行车停车设施、公共自行车以及步行街道设计导则方面为侧重点进行分析;国内以杭州、北京、上海、广州和香港为典型城市,从公共自行车带动、设计导则与系统规划指引、新型公共自行车模式、绿道模式、站点发达的步行系统为侧重点进行介绍.得出需要立足自身特色、进行慢行交通政策评估、重视慢行交通对公共交通补充功能以及与城市设计导则相结合的四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评估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水平,查找分析问题,科学提出发展建议,需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从两个层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宏观层面采用层次分析法,基于系统整体,主要从区域建设水平、运营服务水平方面构建评估指标;微观层面主要针对单个租赁站点运营特征构建评估指标。最后,对西安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进行评估,并提出优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厦门人和公共自行车的联系有多紧密?数据告诉你。近日,中山大学城市化研究院发布了其和厦门市交通研究中心《基于大数据的厦门岛自行车网络体系优化》项目的部分研究成果:根据3月份50万份骑行样本来看,厦门最爱骑公共自行车的是上班族,上下班早晚高峰期借车总量超过40%。厦门市公共自行车系统1期工程已全部投用,2期工程正在建设中。记者从厦门市公共自行车管理有限公司了解到,1期公共自行车道总长达到136 km,共计建成355个站点。  相似文献   

10.
公共自行车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借车难、还车难等问题,站间自行车调度不合理、不及时是主要原因。根据自行车调度的实际情况,考虑公共自行车系统特殊的调度车容量约束和下一站点补给约束,建立公共自行车站间调度的数学模型。通过改进常规旅行商问题求解的蚁群算法,以满足自行车调度的约束条件。在Matlab中编程实现改进的蚁群算法,并以武汉市关山光谷片区的24个自行车站点为例,用改进的蚁群算法求解调度回路,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求解得到最优调度回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