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用柴油使用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车用柴油使用中常见的问题 (1)燃烧不完全和冒黑烟.因柴油中含有太多的重质芳烃、胶质和沥青质等,致使汽化燃烧速度太慢,未来得及完全燃烧而排出,造成重质芳烃含量较多,密度大的柴油燃烧不完全而冒黑烟.其原因主要是柴油滞燃期过短(发动机过热、压缩过度等)、混合气浓度局部过大(喷油及油雾分散不均匀,气流混合不充分)、或负荷太重、喷油过多、燃烧室形状不良、喷油泵或喷油器故障等.  相似文献   

2.
稀薄燃烧技术是建立在混合气分层燃烧的基础上,分层燃烧是指在着火时刻火花塞周围分布适合于着火的浓混合气,而燃烧室其他位置为稀混合气。在气缸内如何形成适合的混合气浓度梯度分布是稀薄燃烧的关键技术。介绍稀薄燃烧方式、GDI分层稀薄燃烧、GDI滚流分层稀薄燃烧和空燃比反馈控制式稀薄燃烧技术。  相似文献   

3.
车用汽油机采用稀薄燃烧技术,能大幅度地提高燃油的经济性并改善发动机排放性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内燃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稀薄燃烧技术建立在混合气分层燃烧的基础上,在气缸内如何形成适合的混合气浓度梯度分布是稀薄燃烧的关键技术。介绍汽油机稀薄燃烧方式、PFI稀薄燃烧技术、GDI稀薄燃烧技术和汽油机稀薄燃烧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1汽油车污染的形成   汽油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是CO、HC、NOx.CO的形成是油多气少状态下燃烧所产生的.空气和汽油的比值称作“空燃比“,空燃比越小,即汽油消耗越多,混合气越浓,尾气中的CO就越多.HC化合物是汽油蒸发或在不完全燃烧状态下产生的,当空燃比过小或过大、发动机温度过低、气门间隙过小以及怠速时,尾气中的HC化合物含量都会明显增加;油箱和化油器中的汽油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也会造成HC化合物的污染.   ……  相似文献   

5.
缸内直喷分层燃烧 配备按需控制的燃油供给系统,通过活塞泵提供所需压力,喷油嘴将燃料在最恰当的时间直接注入燃烧室.通过对燃烧室内部形状的设计,使火花塞周围会有较浓的混合气,而其他区域则是较稀的混合气,保证在顺利点火的情况下尽可能实现稀薄燃烧(即分层燃烧).  相似文献   

6.
柴油机由于直接把柴油喷人燃烧室,主要在较稀的空燃比下燃烧,避免了器壁淬灭和间隙淬灭现象,柴油燃烧很充分,HC、CO产生非常少.由于柴油机燃烧的最高压力和最高温度相对较低,所以NOx的排放量低.柴油机排出的HC、CO比汽油机少的多,NOx是汽油机的50%或更低.柴油机由于燃烧过程中可燃混合气在局部上的不均匀,可燃混合气过浓,燃烧极不充分,形成碳烟.柴油机碳烟的浓度比汽油机大得多.……  相似文献   

7.
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车用汽油机普遍采用电控技术,发动机性能普遍得到较大改善的今天,稀薄燃烧技术为汽油机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在直接喷射稀燃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均质混合气压燃燃烧,这应该是汽油机稀薄燃烧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发动机的技术状况与气缸磨损有很大关系。磨损间隙过大,至使气缸的封闭变坏,气缸压力降低,影响混合气的雾化,燃烧条件变的不利,热损失增加。同时机油上窜到燃烧条件变的不利,热损失增加。同时机油上窜到燃烧室形成积炭,易引起表面点火和爆燃,脏污火花塞不易点火,使发动机有效功率下降,耗油率增加;混合气下窜到曲轴箱,引起要油变稀、变质,润滑条件变坏,使气缸、轴承、轴颈、齿轮等零件的磨损加剧,配合间隙增大,并易产生异常敲击声,严重的可造成机械事故。  相似文献   

9.
以某小型高速柴油机为例,建立不同网络尺寸的燃烧室数值模型,应用化学反应动力学燃烧模型,对比研究不同网格尺寸对燃烧模拟的影响,并利用中等网格尺寸的燃烧室模型研究标准k-ε、ζ-f、RSM-SSG 3种湍流模型对燃烧计算的影响。研究发现:网格尺寸和湍流模型对燃烧中的宏观参数影响不明显。3种网格尺寸模型计算得到的CO和C_2H_4的空间分布在微观上存在明显差别,网格越精细,不完全燃烧产物在油束前锋的火焰中心处越集中;3种湍流模型计算得到的CO和C_2H_4的空间分布形态相似,但浓度的时空分布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10.
1排放黑烟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该现象是由于燃油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冒黑烟时,常伴有发动机功率下降,排气温度过高,水温过高,从而导致发动机的机件磨损,降低发动机寿命。该现象的成因(导致燃烧不完全的成因很多)和排除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