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直通运营下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通运营下,异质列车间追踪间隔与同质列车不同,通过能力受影响.在分析 列车追踪间隔计算原理基础上,提出直通运营下直通区段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研究表明, 在给定的参数下,市郊铁路列车与城市轨道交通列车间追踪间隔为110 s,城市轨道交通 列车间追踪间隔为85 s.直通区段直通列车发车频率越高,通过能力影响越大,且直通列 车在直通区段运营速度越大,通过能力降低越显著.在实际可实现的追踪间隔为120 s 下, 若满足客流需求所需的最小平均发车间隔小于125 s,则不能开行直通列车;若满足客流 需求所需的最小平均发车间隔大于212 s 时,可按1:1开行直通列车.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起终点及预留延伸方案问题是线路选线的一项重要工作,线路的起终点将直接影响项目的建设规模、工程投资及近远期分界点。线路起终点应尽可能预留远期发展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内河航道通过能力数学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共线运营能够充分利用轨道通过能力,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以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为背景,重点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共线运营条件下的列车通过能力,借此可对共线运营的列车运营组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共线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的通过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奎红  宋瑞 《交通标准化》2009,(23):164-167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列车共线运营能够充分利用轨道通过能力,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以上海轨道交通3、4号线为背景,重点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共线运营条件下的列车通过能力,借此可对共线运营的列车运营组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既有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较为粗糙的问题,通过合理假设及分类讨论,采用易得参数给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方案下线路通过能力的计算公式.并以福州某地铁线路为背景进行了案例分析,发现由越行站分割所得区段内的慢车站数量而非越行站间距是线路通过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给岀了越行站设置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考虑投入和收益的基础上, 从经济角度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的优化方法,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与工程建设费用、配置车辆购置费、运营维护费用、出行时间节约价值和客票收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按照直线和环线两种线路结构形态, 以相对净效益最大为目标, 分别建立了相应的轨道交通线路最优长度确定模型, 并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在通常的客流强度下,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最优长度在14.5~37.0 km之间, 并且与客流强度成反比, 这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 (JB104—2008) 中经验性控制目标非常接近, 该模型可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便捷性、舒适性5个维度构建系统性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集对分析理论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能力进行评价。案例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服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综合评价方法,兼顾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特点,能够较好地反映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能力系统的优劣状况。  相似文献   

9.
既有繁忙干线时段性通过能力规划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既有繁忙干线客货混运的运输组织模式和运营特征, 利用已有通过能力计算方法, 确定研究原则, 对时段性和计算区段概念进行界定, 通过列车间隔时间和不同种类列车越行等分析, 采用修正的负指数分布模型, 提出既有繁忙干线时段性通过能力的规划模型和计算方法, 并以沪宁线列车运行图某段上行区间为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 4个时段的通过能力理论值分别为53、26、49、43列, 符合每个时段繁忙干线运营实际, 模型与算法可行。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停站时间不仅影响列车运行效率,还直接关系到上下车乘客的安全,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制定列车运行图的重要参数。基于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建立了停站时间与乘客上下车数和列车拥挤度的回归模型,通过SPSS软件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并基于实际测得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修正,最终得到了轨道交通停站时间的修正模型,为列车运行图编制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1.
基础设施扩容为主的道路交通和轨道交通建设,成为目前各大城市普遍采取的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手段,由于轨道交通建设存在资金和建设时间持续问题,如何对有限的道路交通资源重新划分成为治堵工作的关键.本文以综合交通模型为基础,形成以地面公交路权优先为突破口的交通系统容量优化方法,提出交通系统人次容量定义,构建度量舒适性和可控性的评判标准,建立层次化的公交专用道布设方法,动态调整地面公交和小汽车的路网资源比,保障地面公交路权,达到小汽车和公交出行时耗的相对均衡,实现交通的个体最优向系统最优的转化,形成一条落实公交优先的新路径.最后以广州市为例,将容量分析技术应用到实际路网,提出以公交专用道方案为主的道路资源定量分配方案,落实公交优先,指导广州市交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吴洋  冯琳 《城市交通》2017,(6):80-84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有别于普通车站,其影响因素众多,应重点考虑换乘客流对车站设计方案的影响。在运能不匹配的情况下,对同台换乘、节点换乘、通道换乘等多种换乘方式的客流承载力进行验算,得到不同换乘方式承担大换乘客流的风险能力。当运能不匹配的轨道交通线路间换乘时,首先应选择合理的换乘节点,尽量采用多点换乘,避免大换乘客流集中产生风险,其次应适当增加换乘车站规模。当换乘站位于大断面区段存在较大客流风险时,应慎重选择同台换乘方式,可考虑通道换乘;当换乘站位于客流小断面区段存在较小的客流风险时,可优先选择换乘便捷的同台换乘或者节点换乘。总之,运能不匹配的换乘站应依据不同的客流特征选择合理的换乘方式,在满足换乘能力的前提下,优先选择换乘便捷、服务水平高的换乘方式。  相似文献   

13.
陈诗琳 《交通标准化》2013,(20):104-106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一项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社会影响大的大型工程项目,它存在很多风险因素。只有对这些风险因素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控制,才能确保工程造价不会失控。介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造价组成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造价风险,最后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三个方面对工程造价进行了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乌鲁木齐市城市交通现状,对目前存在的道路网络结构不协调、布局不合理以及机动车保有量较多等问题进行分析。指出通过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地铁)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是改善城市交通环境的主要措施。该措施不仅有利于乌鲁木齐市宜居城市的建设,同时,还是乌鲁木齐市实现交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天津开发区新交通导向轨工程中,承轨槽的施工是整个工程的一道关键工序,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导向轨的定位精度、环氧树脂的粘接强度及整个工程的施工效果。主要介绍了承轨槽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及其验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快慢车是城市轨道交通市域线常用的组织形式,研究不同快慢车运营模式对车站通过能力的影响,能够为运营企业开行快慢车提供参考.本文考虑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约束,研究无越行均衡、无越行非均衡、有越行条件等3种快慢车运营模式的开行技术条件,得到快慢车运营组织对车站通过能力的影响及快车对慢车的扣除系数.案例结果表明:相同发车频率条件下,无越行均衡发车、无越行非均衡发车、有越行条件下的快车最大跨站数量逐渐增加;相同快车跨站数量条件下,无越行均衡发车、无越行非均衡发车、有越行条件下列车最大发车频率逐渐提高,快车对慢车的扣除系数逐渐减小,说明以上3种模式对车站通过能力的影响依次减小.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轨道交通大小交路开行方案下,中间折返站能力为线路运输能力的关键因素.本文分别针对中间站站前折返与站后折返,根据列车折返作业流程,分析列车在中间站的最小间隔时间,建立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模型;并考虑列车接发车作业与折返调车作业之间的冲突,分析有作业干扰情形下的车站能力.案例表明:小交路列车开行比例越高,车站的发车能力越小,但不发生作业干扰时,大小交路开行方案对车站能力的影响较小;而在有产生作业干扰情形时,站后折返能力损失可能达30%以上,要高于站前折返.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有必要合理安排通过列车在中间折返站的到站时间,以减少作业干扰、避免线路能力损失.  相似文献   

18.
以充分发挥项目运能为前提对计程票价相关参数进行推导,从地面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线路竞争的关系层面上加以分析,并依据出行者的出行特点及实际计费需求,确定轨道交通计程票价定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公平性与轨道交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交通公平性的内涵,分析我国城市交通公平性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判断标准。通过对轨道交通优点的分析,得出轨道交通项目符合城市交通公平性的判断标准:有利于大多数人的出行,满足弱势群体的出行要求;社会效益显著,通行能力大,运输速度快,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占地面积少;安全,准时。最后提出提高城市交通公平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