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高质量地完成高速公路下伏浅层小煤窑采空区的勘察,通过现场踏勘测量、高密度电法结合浅层地震的综合物探法进行采空区勘察试验,初判下伏采空区的深度、范围及工程特性;后在相应位置钻探对综合物探法推测结果进行查证。勘察结果表明,综合物探法与钻探结合可更详细查明采空范围或采空塌落的影响范围的分布情况,为设计提供准确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膨胀土地基下伏采空区上修筑高速公路必须解决膨胀土与采空区两大地质难题.采用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法综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进行采空区勘察,查明膨胀土下伏采空区的深度、范围及工程特性,并开展膨胀土的土性试验;在对采空区稳定性的评价分析的基础上,用FLAC3D建模计算出采空区的最大沉降与水平移动变形;有针对性地提出强夯+加筋法等综合处治方法对膨胀土下伏采空区进行处治.实践结果表明该处理方法的效果较好,达到了处治目的.  相似文献   

3.
贵阳绕城高速公路煤矿采空区治理技术研究是在勘察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地质条件、不同采矿类型的采空区进行综合分析,对路线通过采空区区段进行稳定性、危害性分析与评价,为路线比选提供依据,进而提出采空区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工程物探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程物探是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重要方法。针对具体的勘察目的,选择合理的物探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高速公路勘察中复杂的技术难题。介绍了工程物探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岩溶、高边坡滑坡体、隧道、地下管线等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工程物探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勘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谢永坚  刘志辉  曾田胜 《公路》2006,(Z2):292-294
工程物探是工程地质勘探中的重要方法.针对具体的勘察目的,选择合理的物探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高速公路勘察中复杂的技术难题.介绍了工程物探在高速公路软土地基、岩溶、高边坡滑坡体、隧道、地下管线等工程勘察中的应用效果.工程物探技术在高速公路工程勘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宜昌至巴东高速公路穿越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不良地质种类繁多,地质灾害广泛分布,勘察难点层出不穷。针对测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实际并结合公路工程特点,采取了TM遥感图象解译、工程地质调查测绘、物探、钻探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勘察。在勘察施工过程中,提出了综合勘察+专题研究的勘察形式,查明了宜巴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质量监控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治理工程的监控技术对于确保工程质量至关重要。在其采空区注浆充填法治理工程中应用多种方法对注浆过程和注浆效果进行了监控,包括综合物探法,钻探,压水试验和变形观测,测试结果表明:以综合物探,变形观测为主,结合少量钻孔进行监控的模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的勘察与注浆加固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空区是公路设计中典型的不良地质之一,弄清勘察作用,查明采空区分布,理解注浆加固机理,掌握注浆法施工工艺,选择合理的注浆检测技术,对采空区的加固效果至关重要。以某高速公路穿越下伏采空区为依托,阐述了采空区的勘察方案与加固措施。实践证明,该工程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张恒  陈寿根  向龙 《路基工程》2011,(6):115-118
榆神高速公路沿线存在大量的天然风积沙,利用风积沙填充采空区便成为一种经济环保的采空区处理方法。通过相关资料调查、井下测量、物探方法和钻探方法的综合应用,准确地掌握了采空区的大小、范围及埋深;从地表局部塌陷和上覆岩体整体下沉两方面进行检算,得出了一套采空区稳定性的综合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试验,开发了风积沙高速公路下伏采空区注浆投沙技术,平均投沙率为50.2%左右,大量降低了采空区整治成本;利用施工质量控制+高密度电阻率法+瞬变电磁法+钻孔取芯+压浆试验+全站仪+多点位移计,提炼出一套适合于采空区充填质量检测体  相似文献   

10.
尧林  彭小平 《中外公路》2012,32(4):231-233
综合地质勘察方法主要包括遥感判释、工程地质调绘、综合物探,以及深、浅孔钻探等。结合工程实例,该文对综合地质勘察方法的工作流程以及实际效果进行了分析总结,准确查明了隧道地质情况及存在的众多不良地质问题,科学、合理地划分了围岩类别,为复杂地质条件下高速公路隧道勘察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1.
赵晓鹏  蒋辉  赵永贵 《隧道建设》2019,39(Z2):352-357
针对珠海横琴海底盾构隧道孤石探测这一工程勘察难点,选用具有高分辨特点的地震散射新技术,通过小排列密集采集方式,进行2 m×1 m 的网格观测,获得轴向间距1 m、横向2 m、垂向0. 5 m 的三维速度结构和地质界面分布。以波速大于2 400 m/ s 为识别基岩与孤石的指标,得到其高程分布;对三维波速结构进行水平、纵向和横向切片,展现基岩与孤石的分布图像。勘探发现 26 处孤石,其中9 处直径超过3 m。通过证实,物探与钻探的吻合率达到90%,平均深度误差在1 m 以内。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地震散射技术具有采集灵活、分辨率高的特点,特别适合孤石勘探。  相似文献   

12.
湘西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对高速公路施工及运营安全构成极大的潜在威胁。在对其进行岩溶勘察的过程中,传统的钻探方法存在周期长、成本高、场地受限等缺陷。主要探讨综合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在湘西张家界~花垣高速公路勘察过程中的应用效果。实践证明,工程物探方法可以弥补钻探以点代面的不足,并在湘西地区岩溶勘察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探讨湘西岩溶发育规律及后期的道路岩溶探测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丽水市某公路土质滑坡为例,通过对目前常用的地质调查、钻探、动探、物探、地下水动态监测和深层位移监测等野外判别方法的总结,阐述了不同判别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滑动面的判别是滑坡勘察、监测和防治设计等工作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地质钻探、物探等地质勘查手段,查明了崇遵高速公路金交椅滑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了滑动带的位置,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分析,并对两排抗滑桩受力的分配原则进行了说明,提出了滑坡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湿陷性黄土暗穴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是地球物理探测湿陷性黄土暗穴的系列试验成果,大量模拟计算和野外试验表明,电磁波和弹性波的两大类地球物理探测技术,是探测黄土暗穴的主流技术。而高密度电法和瞬变电磁法,则是成本低、效率高、准确率大的有效普查方法;多道瞬态面波技术、浅层地震勘探的组合技术,是实现黄土暗穴精细探测切实可行的实用技术;探地雷达在特定条件下才具备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分辨率地震反射波法对十大高速公路窑沟采空区进行勘查,在地震勘查测线总计解释煤层采空段7处。勘查结果表明,在采空区调查中采用高分辨率地震散射波法地震勘查的技术是可行且有效的。在地震勘查数据采集中,选择了S―Land全数字化地震数据采集系统和机械冲击震源的实际应用效果表明,在黄土塬沟壑地区采用非爆炸震源进行地震勘查是可行的,这为该区采用地震勘查进行采空区调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晏军 《隧道建设》2020,40(Z1):327-336
超前地质预报的物探方法有多种,由于岩溶发育空间分布的复杂性和岩溶含水介质充填物的多样性,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都具有局限性,如何针对岩溶的地球物理特征,选择适用的地质预报物探方法,以提高预报成果的准确度非常必要。通过对TSP法、地质雷达法、瞬变电磁法等超前地质预报主要物探方法工作原理、有效探测距离和地球物理特征等进行分析,论述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理论依据和方法选择。以九景衢铁路何家隧道为例,详细论述施工过程中采用的几种主要超前地质预报方法以及组合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验证和总结几种主要物探方法预报成果的适用性和准确度。实践成果表明: 1)单一的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都具有局限性,难以应对岩溶隧道的复杂地质条件和施工高风险,需采取“三结合”措施,选取不同的超前预报方法作为组合方法,相互验证。2)TSP法未能对是岩溶还是断层破碎带进行区分,必须结合其他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才能区分; TSP法+地质雷达法长短结合探测方法,是一般简单岩溶隧道通用的组合。3)瞬变电磁法在岩溶隧道探测中效果明显,判译解释准确度高,适合大型岩溶强发育地段; 超前水平钻+瞬变电磁法+地质雷达法+水文监测地质预报组合,是复杂岩溶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可采用的有效组合。叠加超前水平钻与瞬变电磁剖面图进行分析,能详细分析出岩溶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周坤  王华 《隧道建设》2018,38(5):747-752
某城市地铁隧道穿越既有桥台桩基,因桩基离地铁隧道轮廓线较近(约为1.0 m),盾构施工时对桩基影响较大。为降低地铁隧道盾构施工风险,保证隧道顺利施工,需在施工前调查清楚桩基间距,为确定隧道盾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由于地铁隧道地表交通、施工空间条件限制,只能采用地球物理方法进行探测。经过比选,采用3种跨孔CT法进行探测可满足要求。最后,根据探测结果在场区内进行钻孔验证,结果表明物探探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9.
拉萨某高海拔深埋隧道工程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采用综合物探勘察方法查明隧道区地质条件。隧道区坡面表层基岩风化破碎强烈,下伏基岩主要为板岩及花岗岩;以宏观地质调绘为基础,充分发挥综合物探的解译成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钻探、试验予以验证,并通过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效益。  相似文献   

20.
双塘崖墓群为古人在砂岩岩壁开挖的石洞,其空间分布及规律性差,铁路以路基方式通过。崖墓极易造成路基不均匀沉降,而无砟轨道对沉降控制要求极高。采用何种勘察方法,查清崖墓的分布、评价其对工程的影响极为重要。结合现场调绘,以工程物探为指导,采用地质钻探、钎探等多种手段,查明了其空间分布,再通过技术处理,确保了工程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