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讨厌氧菌感染与胆囊组织癌变的相关关系 ,采用微生物自动检测鉴定系统 ,对 2 9例胆囊癌患者的胆囊胆汁及 9例胆囊癌中心组织进行厌氧菌培养及自动检测分析。结果 2 9例胆囊癌胆汁中厌氧菌检出率为 6 5 .5 % ( 1 9/2 9) ,胆囊癌组织检出率为 5 5 .6 % ( 5 /9) ,且均为兼性厌氧。两者厌氧菌株均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主。认为胆囊粘膜癌变可能与厌氧菌尤其是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有关 ,厌氧菌与需氧菌协同作用 ,长期刺激胆囊粘膜是导致其癌变的主要因素。而利用微生物生长曲线中对数生长期进行培养是提高厌氧菌阳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研究资料表明,国人胆结石的构成,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在结石核心与蛔虫感染关系亦有不同。本地区尚缺这方面资料,随机选择我院胆石标本100份,取胆石核心溶解涂片染色显微镜观察,发现20%结石核心有蛔虫卵(包括1例幼虫);其中胆囊结石占20.31%(13/64),胆总管结石占19.44%(7/36)。  相似文献   

3.
对59例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胆汁同时进行需氧菌、厌氧菌和L型细菌的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57例培养阳性,共检出细菌111株,其中需氧菌26株、厌氧菌37株、L型细菌48株;且以两种以上细菌的混合感染为主。总检出率94.9%。表明胆囊结石患者同时做需氧菌、厌氧菌和L型细菌的培养能显著提高病原菌的检出率。药敏试验表明它们各自的抗菌谱不同,3种细菌同时培养对临床准确、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经手术取出56例胆结石的核心细菌培养实验研究,其中胆囊结石44例,42例培养无菌生长,2例核心培养为大肠杆菌;原发胆总管结石7例,6例培养为大肠杆菌,一例为大肠杆菌及变形杆菌;胆囊加胆总管结石5例(仅送胆囊结石)无菌生长。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胆管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高,本组为100%。预防胆系带菌状态及早治疗胆道感染是预防胆管结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体分布及救治措施。方法对53例肾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原体分布:细菌42例次(46.2%),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21例次(23%),真菌14例次(15.4%),结核杆菌6例次(6.6%),支原体5例次(5.5%),卡式肺囊虫3例次(3.3%)。44例肺部感染患者救治成功(83%),死亡9例(17%)。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可靠的病原学诊断、及时而有效的综合治疗可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66年6月~1986年6月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的104例小儿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其中何杰金氏病(HD)33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71例。首发浅表淋巴结78例(75%),结外淋巴瘤26例(25%)。颈浅淋巴结为首发部位占76%(59/78)。上腔静脉综合征者10.6(11/104),合并白血病8.6%(9/104),白血病患者以纵隔为首发部位者占55%(6/9)。Ⅰ期9例,Ⅱ期29例,Ⅲ期37例,Ⅳ期29例。放疗组占15%(16例),化疗组占26%(27例),综合治疗组59%(61例)。近期疗效:CR(肿瘤完全消失)30%,PR(部分有效)58%,S(稳定)4%,PD(进展)8%。总有效率88%(91/104)。3年存活率26.3%(24/91),5年存活率18%(15/83),存活8年以上11例,10年以上6例,其中无瘤健在5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TNFα基因 863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宫颈癌以及HPV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模板介导的染料终止物掺入荧光偏振检测(TDI-FP)的方法对59例宫颈癌以及22例对照进行TNFα基因 863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结果 宫颈癌组的TNFα基因 863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39.0%)较对照组(14.6%)明显升高(P<0.01,OR=2.673,95% CI:1.300~5.497);AA基因型在宫颈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15.3%和0,差异显著(P<0.05);CA基因型在两组中分别为47.5%和29.2%,差异显著(P<0.05);A等位基因频率在HPV阳性者与HPV阴性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OR=1.950,95% CI:0.840~4.527),但是在HPV阳性者中具有增高趋势(37.5%),高于HPV阴性者(19.2%).结论 TNFα基因 863位点A等位基因以及CA、AA基因型与宫颈癌的危险性升高有关,与HPV感染危险性无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应用大剂量5-Fu腹腔灌注治疗晚期腹腔内恶性肿瘤59例的方法及效果。完全缓解(CR)2例,占3.5%;部分缓解(PR)28例,占47.4%;稳定(SD)17例,占28.8%;进展(PD)12例,占20.3%。总有效率(CR+PR)30例,占50.9%。平均生存期11个月。指出腹腔灌注化疗是治疗晚期腹腔内恶性肿瘤的一种简便、安全、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体会。方法自1995年5月至2008年8月我院行外科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92例,其中男62例,女30例,年龄3~73(29.66±12.38)岁;其中原发性IE82例,继发性IE 10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情况:先天性心脏病31例,瓣膜病变59例,左房黏液瘤1例。92例患者经外科手术清除感染病灶及赘生物,并纠治瓣膜病变和心脏畸形。其中择期手术80例(87%),急诊12例(13%)。术前术后应用大剂量敏感抗生素。结果原发性IE组择期手术70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4.3%);急诊手术12例术后早期死亡3例(25%);继发性IE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30%),术后随访时间24月,随访83例,随访率100%。均无心内膜炎复发,心功能恢复Ⅰ级68例,Ⅱ级15例。结论早期诊断、适当的手术时机采取积极的外科治疗和敏感抗生素选用是治疗IE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陕西秦巴山区母婴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流行株的包膜糖蛋白gN基因型分布及其与HCMV宫内感染结局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34例孕期妇女血清中HCMV-IgM及HCMV-IgG,判断秦巴山区孕期妇女HCMV感染情况;采用PCR方法检测孕妇血清和新生儿尿液中的HCMV gN基因,利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SacⅠ、SalⅠ和ScaⅠ分别对 HCMV gN基因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结果 ①434例孕妇血清中HCMV-IgM阳性35例,阳性率8.06%;HCMV gN DNA阳性25例,阳性率为5.76%.新生儿尿液中HCMV gN DNA阳性17例,阳性率为3.92%.在35例HCMV-IgM阳性孕妇中,其配对新生儿尿液HCMV gN DNA阳性11例,HCMV宫内传播率为31.43%.②42例HCMV gN DNA阳性标本(25例孕妇及17例新生儿)gN3型2例、gN4型40例,8例症状性 HCMV感染婴儿与8例无症状性感染婴儿及其母亲均具有相同的基因型gN4型;1例病理性黄疸患儿与其母亲基因型为gN3.③新生儿感染症状及预后与基因型之间无相关性. 结论陕西秦巴山区母婴 HCMV流行株以gN4型为主.gN3、gN4基因型可引起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我院1978~1987年住院胆石病827例临床与实验系列研究结果,该病占同期胆道疾病的59.84%.胆囊结石占84.52%,胆总管结石占8.71%,胆道残余结石占3.14%。化学组份分析,胆固醇类结石占80.71%,胆石核心蛔虫卵检出率为20%。胆汁细菌培养总阳性率为45.83%,胆囊结石为29%,胆管结石为88%.胆结石中胆汁酸测定结果,胆固醇石及黑色结石不含游离胆汁酸,而胆色素石游离胆汁酸含量较高.本研究进一步证明本地区以胆固醇类结石为主,对其治疗中的新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MATERIALSANDMETHODS1Groupingandfeeding58femaleguineapigs(weights250~500g)wererandomlydividedintothreegroups.Thecontrolgroupwa...  相似文献   

13.
报道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胆汁中结合胆汁酸,样品处理手续简便,因为色谱系统使用了保护柱。回收率范围是87.01%~110.75%,检出限为0.09~0.21μg,用本方法分析胆石症患者及对照组胆汁结合胆汁酸。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四氯化碳灌胃方法制成豚鼠肝硬变模型。通过观察豚鼠胆囊结石形成.扫描电镜观察胆石细微结构,并结合豚鼠肝脏及胆囊超微结构变化及胆囊胆汁结合胆汁酸簿层色谱扫描定量测定,以探讨肝硬变状态下胆石发生机理。结果显示各组动物胆石发生率:对照组5%,慢性肝损害组37.5%,肝硬变组83.3%。胆囊胆汁中结合胆汁酸:慢性肝损害组及肝硬变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肝硬变组下降最为明显。结果表明:肝硬变状态下结合胆汁酸含量下降,胆石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采用高胆固醇及低蛋白两种致石食物诱发豚鼠形成胆结石,8周后成石率均为100%;在致石食物中加入维生素C,成石率分别降至16.7%和52.9%并通过对动物胆石的细微结构观察和成份分析,肝脏、胆囊的亚微及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胆汁结合胆汁酸量及其组成的观测,探讨饮食成份改变诱发豚鼠胆结石及维生素C防止胆石形成的机制。  相似文献   

16.
在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定性分类胆石的基础上,用薄层扫描色谱法进行胆石中游离和结合胆汁酸的定量分析研究。60例胆石经FT-IR 分为7种类型:胆固醇结石,胆固醇混合石、胆色素混合石、色素新型石、类色素型石、黑石磷酸盐型和黑石蛋白型。本文将从不同类型胆石游离和结合胆汁酸含量的差异,探讨胆汁酸在胆石成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胆石成因及防治系列研究表明,本地区胆石化学成份与国内其它地区有显著差异,胆石构成以胆固醇结石为主占80.71%,胆石发病部位以胆囊结石为主占75%。胆石中正常胆汁及致石胆汁中胆汁酸分析,游离和结合胆汁酸在不同类型结石及不同结石类型胆汁中含量具有明显差异,提示不同胆石类型成因不尽相同,而且证明了黑色胆石是不同于胆色素结石的另一类结石。用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的聚乙烯醇—石蜡连续切片技术为胆石成因的研究又提供了一直接观察胆石不同截面成份的简便方法。在黑石成因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黑色胆石的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五型分类法。在胆石成因及防治的研究中发现,改变饮食成份可以诱发豚鼠胆石形成,而维生素C 具有防止胆石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