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3.
4.
5.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行驶时,操纵方向盘的力是随车速的提高而减少的,要使驾驶员操纵方向盘有良好的感觉,必须将操纵方向盘的力控制在最佳范围内,为了改善了汽车的操稳性,设置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选择最佳方向盘操纵力范围,不仅考虑到车速变化的影响,而且考虑到汽车运行状况及发动机的工作状态。本文就此介绍电控动力转向系的基本构造,原理及功能。 相似文献
7.
汽车转向系统的电子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电子技术在汽车转向系统中的应用,在分别介绍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的自动转向系统的基础上,比较了这两个系统的作用,结构和控制特点。最后本文还指出了电子控制的汽车转向系统有广泛的使用前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8.
电子控制动力转向系统可根据车速或发动机的转速自动调节转向动力的放大倍率,实现高速行驶时转动转向盘的力自动增大,低速行驶时则转动转向盘的力自动减小,提高整车的操纵稳定性和行车安全性。本文在介绍丰田(TOYOTA)汽车电子控制转向系统组成、原理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其正确的使用和检修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动力转向在汽上的日益普及,对其性能的要求已不再是单纯地为了减轻操作强度,而是能根据车速与行驶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相应的、合适的转向力。理想的动力系统应在车桥停车状态时能提供足够的助力,使原地转向容易,即随着车速的增加助力逐渐减少,当高速行驶时则无助力但仍保有普通的“路感”。为此要求只能采用可变助力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例如 相似文献
10.
日本三菱公司的电子控制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日本三菱公司米尼卡轿车采用的电子控制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的检修方法,并给出三菱公司米尼卡轿车电子控制电动式动力转向系统故障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的阐述了整车匹配电子助力转向系统后,在满足相应的法规性要求的基础上,需进行的相关验证,确保车辆的操控性能及客户使用的安全性,减少客户使用过程中的抱怨. 相似文献
12.
车辆动力转向系统非线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辆液压动力转向系统通过伺服阀控制压力油的方向和流量,把转向盘输入的转角信号转变为车轮的偏转角度输出。在车轮偏转过程中,影响车轮偏转的力主要是地面摩擦力和轮胎的弹性变形力,因而动力转向系统所受干扰力的基本特性是非线性的,文中结合液压系统理论和Simulink控制系统仿真软件,计算并仿真了在非线性干扰力作用下的液压式动力转向系统的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13.
14.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力学模型,并对系统电动机在比例控制和比例加微分控制下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特性进行分析,对系统的频率特性和时间响应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比例系数和微分系数对系统特性的影响,研究参数变化下系统特性的变化规律,为优化控制规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
17.
概述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的设计方法。在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组成部分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imulink与carsim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助力特性较好地协调了转向轻便性和路感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采用直线步进电机(LSM)控制的汽车电动转向系统(EPS)是当前国际上的新技术之一。本文通过直线步进电机的原理、核心芯片的选用、控制系统的构建,概要研讨新型转向系统的设计要点,重点阐述直线步进电机的EPS系统架构、技术方案的确定,控制系统结构图及程序流程图,对应软硬件等对实施系统控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可变转向比技术在汽车转向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人们对汽车驾驶的舒适陛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传统的转向系统无法满足低速时的灵活性与高速时的稳定性要求,可变转向比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矛盾。文章介绍了当前应用和开发的可变转向比转向系统,指出该系统使汽车具有一定的智能化,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可变转向比技术是未来转向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20.
首先利用AMEsim软件建立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然后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中设计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ECU模型。通过AMEsim与Simulink接口,将两个模块进行联合,实现两者的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控制策略、联合仿真算法是正确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