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生物基可降解材料之一,系统地分析及验证了汽车部件使用改性聚乳酸材料的可行性。改性聚乳酸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汽车用传统工程塑料(如ABS、PP等)相当,具有应用于汽车内饰部件的可行性。根据汽车一般内饰件对塑料材料的要求,对改性聚乳酸材料展开了一系列性能验证,结合内饰板试模验证结果,认为改性聚乳酸材料能够满足一般汽车内饰件的使用要求,具有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分析并论证生物基可降解的聚乳酸材料替代石油基工程塑料在汽车内饰部件应用的可行性。通过1年的自然环境湿热老化试验,验证了聚乳酸材料的耐水解和耐候性,证实聚乳酸可以满足汽车内饰部件的长周期使用要求。通过对量产车型的顶灯壳体进行试模和性能测试,证实聚乳酸材料可以满足汽车内饰部件的设计开发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了强化压实过程,提出了多频合成振动压实的方法。利用双频合成振动压实机,进行了多种被压实材料的压实适应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材料和相同的压实遍数,与单一频率的振动压实方法相比,双频合成振动压实的压实效果较好;对粉土、黄土和级配土,双频合成振动压实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板材在汽车内饰应用的可行性。首先,在自然湿热环境下,对3种不同配比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板材进行了为期42天的湿热老化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定期追踪样条力学性能和形貌的变化,评估材料的耐水解和耐湿热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40%麻纤维/60%聚乳酸复合材料板材的界面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耐水解和耐湿热老化性能。其次,通过模压成型制作立柱护板样件,样件的耐久性和内饰通用性能通过了测试,满足设计开发要求。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板材具有在乘用车内饰件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5.
基于等刚度理论设计了以聚乳酸为材料的某款电动车蓄电池托盘。通过拓扑优化,在使托盘质量减轻8.5%的同时,托盘的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分别减小了26.5%和19.7%。考虑到非金属材料的蠕变特性,以时间硬化理论为基础建立材料蠕变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到零件在长期受载情况下的蠕变应变值。结果表明,聚乳酸材料零件满足产品在尺寸稳定性上的设计要求,验证了聚乳酸材料在汽车产品应用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薄片钢 合成薄片钢来自ITV公司创新的混合材料理念,该混合材料由3层组成,分别为中间的纺织物层和上下两层金属层,层与层之间用粘合剂粘合。合成薄片钢具有很强的扰性,并能吸收振动和能量。使用该材料可加强安全性。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该材料能吸收大量的碰撞能量,有效减少了碰撞对乘员的伤害。同时,由于其轻质特性,使用该材料的汽车燃油经济性好。  相似文献   

7.
INEWS     
MAZDA马自达开发生物织物内饰前不久,马自达汽车公司与帝人公司和帝人纤维公司合作,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完全由植物制造的生物织物,应用于汽车内饰。这种生物内饰件用100%聚乳酸制造,聚乳酸为组合大量乳酸分子制造的塑料,乳酸是用碳水化合物如植物糖类经发酵而制取的。这种新开发的生物织物不含任何石油成分的材料,用于汽车座垫套具有所需求的质量和耐用性。这种新的织物能抗磨损和抗光线伤害,并添加了阻燃剂。还具有其它最高性能织物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8.
聚醚砜材料的性能及其在汽车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的轻量化要求汽车零件更多地使用非金属材料,聚醚砜材料是综合了高热变形温度、高冲击强度的特种工程塑料,在国内具备先进的合成工艺并已批量生产,在汽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聚醚砜材料的性能及合成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汽车领域的使用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9.
多孔混凝土材料组成与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堪祥 《公路》2004,(8):250-254
提出了路面多孔混凝土透水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表明该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及透水能力。通过试验及机理分析得出其具有较小的温度及干燥收缩性、良好的抗冻性等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数据驱动的材料基因组方法是未来材料研发的趋势,尤其对于具有复杂材料组成、显著结构随机性和材料分布不均匀性的沥青混合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推动沥青混合料基因组方法的应用,综述了影响沥青混合料性能的材料基因组体系及与使用性能的关联。首先,总结了目前材料基因组方法在材料工程领域的应用;然后,介绍了沥青混合料基本材料特征基因,主要包括沥青组分、沥青微观结构、集料矿物组成和集料形貌特征,并分析主要特征基因与材料性能之间的联系;进而,介绍了沥青混合料细观结构特征基因,包括空隙分布、集料分布和集料接触关系,总结了细观尺度上的研究方法及特征基因与沥青混合料性能的联系;最后,展望表征沥青混合料性能的代表性材料基因组体系、基因组数据库、共享平台及数据挖掘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进行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性能评价时,传统方法往往需要全面考虑强度(抗压强度)、稳定性(抗冻性、干缩性、温缩性和抗冲刷性)和疲劳性能。文章利用半刚性基层材料抗压强度与其他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聚类分析方法,获得了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性能优化指标———综合压缩模量。结果表明,灰色关联聚类方法是指标分类或同类因素归并的有效方法,可在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性能优化时使用;采用综合压缩模量作为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性能优化指标,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可在沥青路面材料设计和结构设计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双频合成振动压实试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为了适应被压实材料的多样性和强化压实过程,提出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谐振动复合而成的多频合成振动压实方法,以双频合成振动压实为例,分析了双频合成振动的特点,给出了高频取45~65 Hz,低频应与路基压实的要求相适应的取值原则。设计制造了试验样机,对样机工作速度、功率和压实度等进行了测试,完成了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样机工作性能稳定,与单频振动相比较,在双频振动的各工况下,都有较好的压实质量,证明双频振动压实比单频振动压实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切削液防锈调整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了多种羧酸与乙醇胺合成反应物的防锈性能并进行复配。研制出的B型防锈添加剂具有很好的防锈性,适应性,并具无腐蚀的特点,应用于使用过程中防锈性降低的切削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新型注浆材料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常用浆材存在的问题 ,着重研究了以聚乙烯醇为主剂 ,硼酸钠为交联剂的新型注浆材料 ,通过对新型注浆材料进行粘度测试和结石体强度测试 ,证明了新型注浆材料具有很好的可灌性和强度 ,在实际工程中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取得了一定成果 ,对新型注浆材料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C70S6连杆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推进连杆裂解材料国产化的发展,通过电镜观察了C70S6连杆材料,探讨了其断口的形貌特征及其化学组成;通过力学试验,研究了该材料的机械性能。结果表明,该材料不仅能够满足连杆的使用要求,在一定条件下还具有断裂低塑性及良好的断裂啮合定位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准确评价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均匀性,提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该方法以质量分数比例系数和离差系数为拌和均匀性指标。为验证其可行性,以拌和时间为单因子变量进行拌和均匀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PVA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拌和均匀性评价方法合理、可靠,具有可行性,也可用于评估其他纤维水泥基材料的拌和均匀性。  相似文献   

17.
特种车辆发动机排气管隔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热面隔热和冷面隔热的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有限元分析表明,热面隔热比冷面隔热具有更好的效果。应用自蔓延技术,模仿排气管形状制备了金属陶瓷内衬涂层的简单试件,并进行了热震性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自蔓延高温合成金属陶瓷涂层的方法在特种车辆发动机排气管的内表面进行热面隔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水泥混凝土的抗渗性是指混凝土抵抗外界H2O、Cl-、SO4-2等一切具有腐蚀性离子渗透的能力,是多孔性材料的基本性质之一。由于其既反映了混凝土内部孔隙的大小、数量与连通性情况,又表征了密实性,因此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耐久性评价指标。国内外很多学者都以抗渗性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起点,其中氯离子抗渗性在近二十年来得到了最广泛的重视,本文首先对氯离子渗透对混凝土路面破坏机理分析,然后通过对不同外加材料、不同掺量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优选出外加材料的掺量范围,然后进行抗渗性试验研究,提出外加材料的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19.
TLA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新军  郝培文  查旭东 《公路》2007,(4):170-176
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分别对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和基质沥青混合料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TLA改性沥青中灰分的掺入,TLA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与基质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油石比之间存在一个转换系数,并使得TLA改性沥青混合料最终合成级配比原合成级配变得略细,而且主要影响2.36 mm以下筛孔的通过率。TLA改性沥青混合料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和抗渗性,可应用于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中。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设计及规范要求、实际合成级配及材料配比、沥青最佳油石比的分析研究,确定ATB-30配合比。针对实验路段的路面路基病害,阐述了应用ATB-30沥青碎石处治路基的施工方法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