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潜用自导/线导鱼雷直航射击功能的战术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潜用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的战术特性,并从战斗使用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潜用自导鱼雷和线导鱼雷直航射击功能的战术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潜射线导鱼雷的防御是水面舰艇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首先指出现有防御策略研究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归纳出线导鱼雷的制导规律;其次分别针对线导导引状态和自导追踪状态的鱼雷防御进行了系统分析,得到了水面舰艇应将鱼雷置于舰尾180°舷角高速脱离的规避机动策略;最后分析了规避策略的可行性和最优性,并指出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潜射线导鱼雷的防御是水面舰艇面临的一个最大难题。首先,归纳了潜射线导鱼雷的一般导引规律,量化分析了线导鱼雷攻击弹道中所蕴含的潜艇位置信息。其次,分别针对线导导引状态和自导追踪状态的鱼雷防御方法进行了分析,得出水面舰艇应将鱼雷置于舰艉大舷角高速脱离的纯机动规避策略与规避意图。最后,概括了规避方法的可行性,并指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与曲折机动、对潜反击、软硬杀伤等手段相配合。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水面舰艇的生存概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线导鱼雷的几种导引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一种实用的线导鱼雷导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述了世界线导鱼雷发展概况,浅析了鱼雷线导技术的重大改进,提供了解决断线的新方法以及世界线导鱼雷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7.
线导鱼雷射击控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线导鱼雷导引方法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满足线导鱼雷不同的导引目的,适应不同的导引条件,定义了各种导引方法,如现在方位导引法、未来方位导引法、修正方位导引法、前置点导引法、人工导引法等;分析了各种导引方法的原理或模型,重点阐述了现在方位导引法、修正方位导引法、前置点导引法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各种导引方法的工程化难点,为线导鱼雷导引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文献[1]中论述的线导鱼雷新导引方法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并作了更加全面的仿真,得出了这一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线导+尾流自导鱼雷的特点,研究了如何有效实施线导而使鱼雷满足尾流自导的特定要求,提出了一种根据方位变化率的不同而自动进行调整的导引算法,并对其进行了仿真检验。  相似文献   

12.
根据现在方位法的导引特性,以来袭鱼雷为基准,通过仿真估算潜艇的方位,建立了使用单枚或多枚火箭助飞噪声干扰器对抗潜射线导鱼雷的模型,仿真计算了在使用多枚噪声干扰器对抗线导鱼雷的过程中,不同鱼雷报警舷角时各枚干扰器的发射舷角,为火箭助飞噪声干扰器的作战使用提供理论依据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舰船科学技术》2013,(6):80-82
以进入尾流角最有利于鱼雷尾流自导装置对目标尾流的检测为优化目标,在对潜艇机动方向对鱼雷进入尾流时目标舷角和鱼雷进入尾流角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潜艇使用线导+尾流自导鱼雷攻击导引过程中的潜艇最优机动航向计算方法,并对其进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5.
16.
17.
在介绍鱼雷光纤线导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的基础上,针对鱼雷光纤线导系统存在动态放线损耗和水压变化损耗的特点,从影响光纤传输性能的角度人手,分析了光纤损耗和光纤色散的影响,综合考虑了张力、扭转、弯曲以及水压等外在因素对光纤损耗的作用,为鱼雷光纤线导系统传输波长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潜艇鱼雷攻击中占位机动方案的计算机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9.
论文针对鱼雷变速引起的噪声变化进行分析,得到鱼雷速度与噪声之间的关系;目标潜艇通过探测鱼雷噪声对鱼雷进行定位,鱼雷噪声在一定速度下,得到相对目标潜艇的最远探测距离,论文对鱼雷速度与最远探测距离和潜艇反应时间进行了分析,并得到仿真结果.论文的分析方法对鱼雷变速过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潜艇发射鱼雷的可攻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全面解决鱼雷可攻性的新思路。当得到目标速度、目标航向、初始舷角以及潜艇和目标的初始距离时,就潜艇能否发射鱼雷对目标进行攻击,以及潜艇能否在追踪后对目标进行鱼雷攻击,给出了完整的可攻性判断准则。另外还得到了最佳追踪和攻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