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商用车双转向桥包含两个独立的转向梯形机构,它们之间的运动是通过中间杆系来传递的.在设计双转向桥转向系统时,为了避免转向桥轮胎异常磨损,需要两个转向桥的车轮转角协调变化.提出了一种对现有双转向桥中间杆系优化设计的方法,可协调车辆第一、第二转向桥的转角关系,避免了横向滑移导致的双前桥车轮转向时造成的轮胎异常磨损.  相似文献   

2.
双前桥转向机构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前桥转向机构包含两个独立的转向梯形机构和双前桥间的转向联动机构—双摇臂系统。文中分析了双前桥转向机构应实现的功能、运动规律和与其它系统可能造成的运动干涉,提出了同时保证双前桥汽车车轮转向时做纯滚动和杆系干涉造成的车轮异常磨损最小的多目标优化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确保汽车转向时各车轮的转向达到纯滚动而无滑动,使各车轮的转角有统一的瞬时转向中心,以SX3400型自卸汽车为例,对其转向梯形及杆系进行设计与计算。结果表明,SX3400型自卸汽车转向系设计合理,既减少了轮胎的磨损,又减轻了转向阻力,提高了汽车的机动性。  相似文献   

4.
转向梯形机构的几何参数决定汽车转向时内、外转向轮转角的几何关系,在汽车转向时,各车轮的转向必须保证纯滚动而无滑动,使各车轮的转角必须保证有统一的瞬时转向中心。本文主要概述了重型车双前轴转向梯形及杆系的设计与计算。  相似文献   

5.
董恩国  张蕾  关志伟 《汽车技术》2012,(8):32-36,53
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某重型汽车双前桥六杆转向机构进行了稳健性能分析。以前、后桥转向梯形机构转角以及中间摇臂转角误差最小为优化目标,以转向梯形机构、中间摇臂的13个结构参数为设计变量,以各机构的转角误差、尺寸限制等为约束条件建立双前桥转向机构数学模型;应用蒙特卡罗方法分析了采用确定性优化方法所得结果的稳健性能。  相似文献   

6.
(1)转向角:车辆在转弯时,前轮所能转过的最大转角为转向角。如图4所示。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各车轮必需傈持平行一致向前.否则会造成轮胎磨损。车辆转弯时.四个车轮需围绕着同一圆心转弯才能将轮胎横向磨擦减至最小。此圆心与车轮的距离为转弯半径。由于内外侧车轮转弯半径不同.外侧车轮的转向角需小于内侧车轮。  相似文献   

7.
1.4转向角、车轴偏角概念及功能、案例(1)转向角:车辆在转弯时,前轮所能转过的最大转角为转向角,如图4所示。当车辆直线行驶时各车轮必需保持平行一致向前,否则会造成轮胎磨损。车辆转弯时,四个车轮需围绕着同一圆心转弯才能将轮胎横  相似文献   

8.
由于多轴车辆货物装载量较大,双前桥车型成为货物运输行业的首选,但此类车型在使用中常常出现前轮"吃胎"的问题,困绕着许多用户. 为避免汽车转向时轮胎过快磨损,要求转向系统能保证车轮滚动.  相似文献   

9.
应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运动学模型。采用参数化分析方法,以基于双前桥转向理论建立的各转向车轮转角范围内所有转角的实际值与理想值之间的误差累积最小为目标函数,对转向杆系进行了仿真优化分析。仿真优化所得结构参数表明,该方法可以真实地反映转向机构的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10.
全地形越野车前双横臂独立悬架与转向系统的设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一全地形越野车使用中前轮磨损严重、转向横拉杆易断裂、悬架与转向系统球头磨损严重等问题,建立了该车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断开式转向系统的运动学分析模型,以前轮定位参数的变化、轮胎的横向滑移和两个前轮的转角关系与由阿克曼定理确定的转角关系之差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其悬架系统和转向系统进行了优化计算,根据优化结果试制的新车,解决了原车悬架与转向系统存在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一种考虑轮胎侧偏影响的车轮内外角关系研究的方法,并通过试验分析了车轮内外轮的转角关系变化,同时使用该方法对车轮转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小转角的时候,百分比阿克曼校正率在合理范围内,随着转角增大该值逐步增大,轮胎内外轮侧偏角的差值也逐渐增大,使得轮胎磨损趋势增加.  相似文献   

12.
该论文以一种矿用8×4双转向桥汽车为对象,重点研究了第一、第二转向桥左轮转角匹配关系,得到第一、第二转向桥左轮转角理想特性曲线和实际特性曲线,并论述了矿用汽车双桥转向设计中,匹配杆系设计以及一些实际设计经验。实践证明,此研究方法和经验在矿用汽车中完全适用。因论述重点不同,对转向器的选择和液压转向系统设计在此不加论述。  相似文献   

13.
前轮定位角对汽车转向回正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薛立军 《汽车工程》2003,25(2):198-200
利用数学方法,通过将前悬挂系统简化为相关杆系,论述了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和后倾角以及转向轮转角改变时对汽车转向回正作用的影响,并求出了使汽车具有转向回正作用时,上述有关角度之间的数学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肖文 《汽车维修》2002,(6):43-44
侧滑是指由于前束与车轮外倾角配合不当,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一种相互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垂直于汽车行驶方向,使轮胎处于边滚边滑的状态,它使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变差,增加油耗和加速轮胎的磨损.为保证汽车转向车轮无横向滑移地直线滚动,要求车轮外倾角和车轮前束有适当配合,当车轮前束值与车轮外倾角匹配不当时,车轮就可能在直线行驶过程中不作纯滚动,而产生侧向滑移现象.当这种滑移现象过于严重时,将破坏车轮的附着条件,丧失定向行驶能力,引发交通事故并导致轮胎的异常磨损.  相似文献   

15.
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盘力回馈控制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石  商高高  苏清祖 《汽车工程》2006,28(10):914-917,947
根据轮胎和传统转向系的力学特性提出了利用车轮转角和车速计算得到转向盘回馈力的思路,并以此建立了线控转向系统转向盘回馈力控制模型,仿真和试验表明该模型能够满足路感要求。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虚拟的力觉生成和反馈方法.让线控转向系统中转向轮的侧向力.通过虚拟现实系统中的实时力觉生成和反馈系统获得。另外,根据轮胎和传统转向系的力学特性,分析了转向盘转角和转向盘力矩的关系。利用车轮转角和车速计算,推导出转向盘回正力矩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多轴车辆转向时后轮不随动转向容易造成后轮偏磨,针对某款8×2多轴车辆,开发出一种电控液压转向技术,前后车轮的转角关系通过阿克曼转角关系得到。为提高转向系统的稳定性,控制器采用PID闭环控制。经过台架试验及实车试验,多轴车辆转向效果良好,后轮无磨损。证明这种电控液压转向技术用在多轴车辆上是完全可行的,解决了8×2多轴车辆的第三轴轮胎在转向时的偏磨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减小在车轮跳动时后轮转向机构与悬架之间的运动干涉、后轮摆振以及车轮磨损,提出了通过建立后轮转向机构的动力学虚拟模型。直接以减小转向拉杆和悬架的运动不协调偏差量为目标函数的优化设计方法,计算后轮在不同转角下的运动偏差量,得到合理的后轮转向机构布置方案,为后轮转向机构的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一种考虑轮胎侧偏影响的车轮内外角关系研究的方法,并通过试验分析了车轮内外轮的转角关系变化,同时使用该方法对车轮转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小转角的时候,百分比阿克曼校正率在合理范围内,随着转角增大该值逐步增大,轮胎内外轮侧偏角的差值也逐渐增大,使得轮胎磨损趋势增加。  相似文献   

20.
五轴转向重型汽车转向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利用ADAMS建立了五轴转向重型汽车的整车虚拟样机模型,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转向轮转角越大,轮胎磨损越严重.为提高重型汽车的灵活性,延长轮胎的使用寿命,对该模型进行了优化.通过仿真分析可知,优化后的转向性能明显提高.同时分析比较了五轴转向重型汽车与前两轴转向重型汽车的转向性能,结果表明,五轴转向重型汽车转弯半径小,轮胎磨损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