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无锡市通江大道立交是无锡市快速路网中的江海快速路与射线干道——通江大道的交通转换枢纽,场址位于无锡中心城区的北部,北接沪宁高速与锡澄高速,南至无锡市中心城区,该节点作为典型的城市重要的对外交通的出入口,立交的选型以及交通组织的处理对于类似工程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原古亭山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对柳州市城市交通的影响,结合该立交与柳州市城市规划路网的位置关系及功能地位,提出变更方案。经过对变更前后立交方案经济、技术、环保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及规划路网的影响,为承担城市出入口功能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提出“不收费”高速公路的概念,以高速公路的收费要求、收费形式为着眼点,以“不收费”高速公路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高速公路收费情况及发展趋势,阐述了“不收费”高速公路的特点,其次进一步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高速、收费与“不收费”高速公路的常用立交形式,在此基础上,对“不收费”高速公路常用立交形式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我国高速公路系统化进程中“不收费”高速公路立交选型提供设计思路与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速路网的日渐完善,城市环线及快速通道支线建设项目日渐增多,当新增互通立交与已建互通立交之间的距离难以满足规范所要求的净距时,利用既有互通组合形成复合式互通成为立交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以丙村复合式互通立交设计为例,通过方案比选,递进式地梳理了复合式互通立交设计的要点及难点,总结并提出了各向交通转换优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互通结构,以降低造价的设计原则,并提出利用主流匝道与高速公路构建立交总体架构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中山市北环路节点进行了新建立交的方案研究。该立交为拟建中开高速公路与3条城市高等级道路相交的立交,立交方案设计需考虑收费系统与非收费系统道路的交通转换,也要考虑新增立交对既有立交的影响。根据项目周边限制条件和交通分析,提出了立交方案设计的3种思路和4个代表性的立交方案。对4个立交方案从立交功能、规模、用地、拆迁、适应性及造型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最后提出功能较齐全、规模适中、造型优美、与现状结合较好的建议方案,可为类似的高速公路在城区附近设置互通立交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互通式立交作为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速公路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的建设中,高速公路成网是必然趋势,为充分发挥高速公路网的优势,新建高速公路与已建高速公路之间的衔接问题是设计的重中之重,必须结合立交区的路网规划、交通量分析、地形地质条件及立交间距等客观因素,合理确定互通立交的位置(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之间接线点的选择尤为重要)、规模、型式,以实现在满足交通流顺利转换的同时,又兼顾方案合理可行、造价省、安全性高的目的。本文结合云南省大理至兰坪高速公路(大理-漾濞-云龙段)平坡枢纽立交的设计,论述T型枢纽立交的选型与设计。  相似文献   

7.
该文介绍了杭州德胜快速路沪杭立交工程的总体方案设计。杭州市沪杭立交是杭州市骨架路网中的德胜快速路与沪杭高速公路的交通转换枢纽,场址位于杭州中心城区的东北部。德胜快速路是杭州城市快速环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节点作为典型的城市重要的对外交通的出入口,立交的选型以及交通组织的处理对于类似工程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各级路网间的交通转换需求逐步增大,城市互通立交的设计控制因素越来越多,在既有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对既有项目中典型立交设计方案进行提炼、总结,本文以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第二高速公路典型互通为例,对互通立交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总结,为后续项目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王瑞云 《时代汽车》2023,(5):187-189
互通式立交借助自身多层立体的结构形式疏导着路网内的交通运输,通过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互通式立交有助于推进交通运输的安全性、功能性与经济性,并对路网建设的长期规划起到促进作用,带动建设沿线的经济、生态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优化设计就成为了工作的关键。本文主要从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安全性的影响因素和评价要点出发,探讨了互通式立交设计的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在已建高速公路上增设服务型互通立交时3种常见立交方案的优缺点;考虑到长深(长春—深圳)高速公路葵岗互通立交的限制因素较多,经多方对比论证,确定采用B形单喇叭立交(A匝道下穿主线)方案;为降低下穿主线匝道(A匝道)施工对主线交通的影响,提出3种桥梁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采用单孔桥梁方案。  相似文献   

11.
互通立交桥是城市快速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行能力直接影响到快速路主线的服务水平以及快速路疏散、分流城市交通的能力。现阶段,由于资金、技术、设备以及交通环境的限制,不能获得立交桥区大量的实测数据,使得应用观测数据研究立交桥区通行能力具有一定的困难。应用仿真软件——VISSIM,以天津快速路卫昆互通立交为研究对象,在仿真模型标定和验证工作的基础上,通过仿真实验设计,得到了立交桥区各部分及整体的通行能力值,为互通立交桥的交通规划、设计、交通组织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框架不断扩张,上饶市把广丰片区纳入中心城区,并规划建设城市快速路网系统,开始面临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规划设计问题.根据稼轩南大道与新G320节点的交通需求预测、建设条件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立交设计方案,从立交功能、形态、安全和造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比选,最终确定立交方案,以期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陆明杰 《路基工程》2015,(3):200-203
结合泰州市高港区银杏路拓宽改造工程,介绍了U型槽式结构在高速公路下穿通道中应用的结构设计、防水抗渗抗浮设计以及临时开挖支护设计等关键技术问题。实践证明,U型槽式结构在高速公路下穿通道中应用的优点有成本低、效果好等特点,目前己竣工通车,使用状况良好。可供城市高速公路下穿通道拓宽改造工程设计、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4.
快速化改造后的南中环是未来大同市东西向流量最大的交通走廊,其将新老城区及铁路航空交通枢纽有效串联.对南中环快速化改造总体设计进行了详细描述,结合现状道路断面及交通需求分析,进行了断面优化设计.通过对现状横向路网的梳理以及重要节点立交的设置,对快速路系统匝道设置提出了具体方案.针对道路现状过河桥梁及立交的问题,借用现状地势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减少了对现状道路设施的改造.最后针对新老城区快速化沟通建设总结了相关经验.  相似文献   

15.
对福州市区域路网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在福州市现有高速公路网收费制式的基础上,提出福州市高速公路与三环共线段多种可能的收费制式方案。对各种收费制式的交通量以及财务进行定量计算,结合定量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确定最佳方案并评价推荐方案,归纳推荐方案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城市快速路互通立交设计过程,提出了主要技术标准,概括了城市互通立交工程的设计要点及一些主要参数指标,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仿真的高速公路混合收费站通行能力确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剑  刘力力  胡宾  翁剑成  荣建 《公路》2012,(7):183-188
高速公路收费站通行能力直接决定了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在总体上制约着公路的交通运行状况。随着电子收费系统(ETC)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大量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并存的混合收费站随之出现,合理地确定混合收费站通行能力是收费系统设计的重要问题。分析了高速公路混合收费站中人工收费和ETC收费的交通流特性,结合现场实际调查数据标定参数并建立了VISSIM仿真模型,获得了收费站人工收费车道和ETC收费车道数在不同比例的情况下收费站的综合通行能力,并给出了收费站通行能力最优时,ETC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最佳比例。此外,研究还进行了收费站综合服务能力仿真研究,给出了在输入交通量一定的情况下,ETC交通量分别占10%、30%、50%的情况下收费站的服务能力。研究为混合收费站的合理通行能力确定,以及ETC车道开设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设计速度是城市快速路最重要的技术标准,决定着其他技术标准和投资规模。从城市快速路设计速度的影响因素、案例分析和设计规范三个方面,总结出快速路设计速度选取的4项原则,同一条快速路尽量选取统一的技术标准,不同设计速度路段相互衔接时,相邻路段前后的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应相互协调与配合,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应逐渐变化,变化处设置明显标志,且分段设计速度分界点且选择在互通玄交或出入口匝道位置,基于该原则选取赣南大道快速路的设计速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速公路部分区域路网的日趋完善,作为交通节点的已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由于交通量的增加,或者原有交叉各路的升级换代,或因新增道路而需要进行改扩建。介绍了立交改扩建工程的特点,并以单喇叭(T型)互通立交改建为(十字型)枢纽立交的工程实例为基础,通过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限制因素逐一提出解决方法,最后综合诸多因素进行...  相似文献   

20.
赣南大道快速路是赣州市中心城区快速路网系统中最重要的“一横”,通过功能定位分析,确定快速路的设计标准和总体方案;结合沿线的规划条件、建设条件、景观要求,分段确定快速路的敷设形式;重点研究了互通立交、涉铁节点、穿越高速节点等关键节点方案,交通组织评价表明该方案具备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