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宁波市即将在姚江新区、世纪大道快速路等重点项目启动综合管廊建设,但其投资运营模式的研究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综合管廊建设运营管理需求。分析国内外综合管廊建设经验,明确了在项目不同阶段政府与管线单位所承担的成本分配。同时,结合宁波市政管道建设运营现状,从保障综合管廊投资建设可行性和运营管理可持续性出发,提出"三步走"投融资策略、管线单位有偿使用、保持费用分摊标准一定弹性空间等建议,为建立适应宁波的综合管廊投资运营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对于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防止管线破裂,杜绝反复开挖路面,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在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总结我国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PPP模式投资建设综合管廊并建立公司化运作、物业化管理的运营管理模式的建议。同时根据新、老城区的特点,在规划、设计和施工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重点分析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管线收容、埋深、横断面、交叉节点、抗震等方面的设计问题,并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与其他城市地下空间一体化设计进行分析,从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推进,管廊迎来了井喷式的发展,但因管廊建设总体投资大(工程造价约为1.2亿人民币每公里),资金回报周期长,为了缓解财政压力,PPP模式被广泛应用。现阶段,PPP模式下综合管廊目的利益相关方对于管廊运营管理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且研究的深度不足。参建各方的精力大多集中于工程的立项、建设期,而投入于管廊运营管理及运营风险识别应对方面的精力往往较少。现就管廊的运营风险,结合失败案例,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识别,为管廊运营风险评价提供有效支撑,以便更科学地制定出合理的风险应对机制,提高此类项目成功实施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简述我国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从1958年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下的第1条管廊开始,经历了概念阶段、争议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规模化和创新阶段,进入了有序推进阶段。总结综合管廊的建设经验: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标准体系逐步建立、试点城市全面开花、PPP模式大放异彩、绿色建造有益探索、防水措施因地制宜、创新技术降本增效、预制装配初具规模、智慧技术重点应用、统一平台基本定型。指出综合管廊建设存在的问题:法规、标准等制度建设缺失、规划无序及建设混乱、运营管理制度缺失等,制约着管廊的建设发展。提出建议:1)要继续推动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特别是在新区建设、旧城改造、道路新(改、扩)建,以及在重要地段和管线密集区建设综合管廊; 2)对已建的综合管廊要进行全面的运营条件评估,符合要求的要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顺利运营; 3)各级城市要修编城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需要建设的要有序推进管廊建设; 4)大力关注管廊的运营管理,从法律法规、资质资格、专业人才等方面推动管廊的健康运行; 5)加强统筹协调,推进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石家庄市地下综合管廊总控中心正式建成,标志着该市国家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程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同时,该市45.77 km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已基本接近尾声,将逐步投入运营。石家庄市地下综合管廊总控中心位于友谊南大街与汇明路交叉口,是全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管理和展示的综合中心,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局部二层),利用管廊内已经布有的监控和安全防范等多项系统,实现对管廊的24 h智能监控,同时兼具石家庄市管廊试点建设展览厅、科普厅的展示参观功能。  相似文献   

6.
徐纬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4):202-204,3,2
地下管廊具有很多优点,但工程建设初期投入很高.当在已建道路上建设共同管廊时,更需要考虑原有管线的搬迁费用.该文以花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为例,对如何在规划设计阶段,考虑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节约建设成本,增加地下管线综合管廊综合经济效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家绿色、优质及创新理念的推进和发展,综合管廊的建设中预制拼装技术的占比逐年增高,它克服了现浇地下综合管廊在施工、运营方面的诸多不足。地下综合管廊及其构筑物作为地下工程,防水措施可靠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核心,而作为具有更多拼缝和接头的预制拼装管廊,其防水问题更为突出。本文通过对采用不同拼装方式的矩形、圆形、梨形等预制拼装综合管廊的防水技术进行分析和讨论,探究了模块化管廊多种拼接缝和变形缝的防水措施,重点讨论了管廊组合结构形式、防水工艺、防水材料及其防水性能,总结提出合理有效的防水成套技术,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预制拼装管廊的防水性能,有望在模块化预制拼装管廊、地铁管片拼装等类似工程应用中推广。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地下综合管廊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优势,通过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的思路与具体方法研究,得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就是在分析建设综合管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综合管廊规划的目标、规模、系统布局、横断面、三维控制线、重要节点控制以及配套附属设施等。  相似文献   

9.
从我国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发展历程入手,结合一些典型工程,重点论述城市综合管廊在建设模式、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对目前我国综合管廊建设的重大技术(绿色建造理念、集约规划设计理念和方法、整体模板滑移技术、预制装配成套技术、基于BIM的智慧管理技术等)进展进行详细阐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对我国综合管廊建设进行全面梳理。  相似文献   

10.
在老旧城区采用传统明挖工法建设综合管廊多因交通影响、管线迁改等问题而举步维艰,采用暗挖工法建设综合管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将暗挖技术与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合理的结合,以推动老旧城区综合管廊建设的发展,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对暗挖综合管廊的历史和发展进行概述。将暗挖综合管廊的发展历程分为需求驱动阶段和主动探索阶段,分析暗挖综合管廊发展的特点,认为暗挖综合管廊发展的关键是解决如何在长距离暗挖综合管廊工程中实现综合管廊必需的功能要求。结合暗挖工法与综合管廊的技术特点,指出管廊功能整合,暗挖施工井的综合利用,长距离暗挖区间的防火、通风与逃生设置,垂直顶升技术等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自2012年以来,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在乌鲁木齐市得到了大力推进,规划近550 km 的综合管廊,目前已建成管廊长度达数十公里.因工程特点、地质情况、边界条件的不同,新的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会遇到新的问题.基于乌鲁木齐市某综合管廊工程实例,对设计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主要提出诸如两舱管廊投料口的新做法、标准段支座处的纵筋锚固问题、下穿新建车行地道时的管廊受力问题、临近高架桥引道挡墙引起的管廊附加荷载等问题,通过分析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陈宗燕 《路基工程》2021,(4):163-168
以福州滨海新城管廊路基工程为依托,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模拟软土地质条件下管廊路基施工阶段及工后运营期沉降特性。结果表明:基坑开挖阶段,基底最大隆起量为基坑开挖深度的0.14 %,开挖对地表影响范围为4~5倍的开挖深度,基坑侧壁水平位移最大值为开挖深度的0.14 %,大致在基坑开挖深度2/3处;基坑回填结束,管廊沉降逐渐增大并表现为均匀沉降;路基回填结束,管廊产生了0.25 %的倾斜率。路基沉降受管廊影响,出现不对称沉降,左右两侧最大差异沉降率分别为1.33 %,1.00 %。管廊位置处沉降出现突变,两侧沉降值最大相差22 mm;工后20年时,管廊沉降值及横向位移值变化不大,倾斜率变为0.42 %,路基沉降变为竣工时4倍,左右两侧最大差异沉降率分别为0.38 %,1.00 %,管廊存在处路基顶面出现S型沉降曲线,且该现象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横洞进正洞交叉口设计优化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金贵 《隧道建设》2017,37(Z1):168-173
长大隧道施工中通常采用设置辅助坑道增加作业面提高项目施工进度,然而辅助坑道进入正洞的挑顶施工通常是长大隧道施工的难点,三岔口的设置对隧道施工的影响较大。本文结合成兰铁路平安隧道横洞进正洞时设计的3种不同全断面挑顶施工方案,并通过应用总结了不同挑顶施工方案的特点,确保隧道在安全、质量的前提下达到快速进洞的施工条件。增加支洞施工方案和横洞断面不同比扩大垂直进正洞挑顶设计明显优于横洞断面同比例扩大垂直进正洞挑顶设计。  相似文献   

14.
顶管施工方法现在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工程中。针对某工程中三条地下综合管廊下穿公路的实际工程案例,采用三维数值方法模拟了其平行顶管施工过程,系统地分析了不同的管廊顶进顺序条件下上部公路及下部埋设污水管道变形量的变化规律,讨论得到了后续公路拓宽工程完成后已建成地下管廊及污水管线沉降量,并较为全面地研究了不同土体加固范围和深度对地下管廊顶管施工及道路拓宽工程中结构物变形量的降低程度。结果表明不同顶管顺序会影响已建成公路的变形量,最优顺序应率先进行两侧顶管施工;在公路拟拓宽区域进行土体加固可以降低顶管施工中地下结构物的沉降量,但在加固深度较浅时无法在公路拓宽工程中保证地下结构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在管道施工中,为了跨越或穿越河流、桥涵、构筑物和地下障碍物,常常将管道整体加工完毕再吊装。由于管道所处环境特殊,使用后抢修困难,故对管道加工质量要求严格,即管道的整体加工需要一个完善的加工工艺来保障其质量。该文针对市政施工中过河倒虹管施工的案例,就管道整体焊接加工的质量控制及吊装作了闸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马俊  胡导云  杨平 《隧道建设》2019,39(12):1965
为解决常州地铁1号线翠竹站-常州火车站区间隧道联络通道因预留钢管片错环造成联络通道平面斜交的问题,采用Z字 型联络通道结构方案及平面斜交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方案,对冻结全过程进行温度与变形实测,分析其冻结温度场发展规律以及因 冻胀引起的地表位移变化规律。 得出以下结论: 1)因加强冻结孔的加强作用,其变化规律与常规直交联络通道有所区别; 2)下行 线左侧外侧测温孔外部测点降温速率比内部测点快,而内侧测温孔内部测点降温速率比外部测点快,下行线右侧恰好相反; 3)下 行线左、右侧测温孔开挖时温度回升的测点分别为外部测点与内部测点; 4)联络通道地表隆起最大值分布线亦倾斜,其最大倾角 约为36.2°,与联络通道倾角相近。  相似文献   

17.
竖井支护在岩石地层中通常使用锚杆喷射混凝土,在土层中使用“围护结构+内支撑”方式。依托烟台岚山管廊竖井工程,分析“锚喷网+拱架+注浆”的围护结构下双拼型钢横撑、无横撑、圆管横撑三种工况的复合地层矩形竖井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等参数;提出地表沉降、侧壁收敛、安全性、施工难易程度、竖井洞口有效面积和经济性六指标的竖井支护结构性能综合评价方法,并优选出“锚喷网+拱架+注浆+圆管横撑”支护结构。竖井支护结构的轴向应力、Mises应力,圆管横撑的压杆稳定性和挠度,均满足规范要求,结构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王书磊  管攀峰  丁国胜 《隧道建设》2020,40(Z1):258-265
冻结法联络通道工程是自身风险工程,为弥补联络通道冻结法工程施工之前(前期阶段)风险管控方面的缺失,以风险管控为主线,从工程技术角度对联络通道冻结工程的风险源识别与风险等级评价进行分析,提出减小或规避联络通道冻结工程风险的技术措施,包括: 1)合理选择联络通道的位置,尽量避开重大环境风险和工程地质风险; 2)适当增加联络通道处钢管片的数量,增强隧道结构整体强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对联络通道前后一定范围的隧道管片背后进行二次注浆,适当加固地层; 4)优化联络通道及泵站的结构尺寸,以利于冻结施工; 5)合理进行冻结法加固专项设计,避免出现冻结薄弱面。  相似文献   

19.
城市建设目标进入新的绿色生态目标时代,更注重生态效益与城市环境效益。城市综合管廊上方的景观绿化设计作为城市主要带状空间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中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从分析城市管廊带地面的现状问题和组成要素出发,提出建设生态性、景观性、地域性和功能性的四项原则。具体设计方法包括五点:首先要有与周边环境融合的总体设计;竖向设计要考虑功能与结构承载力;种植设计从本土品种选择、植物配置设计到新型立体绿化;新的种植基质、海绵城市等新技术等措施应用;进出风口等管廊附属设施自身的优化设计。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设计的探析,给未来城市管廊带地面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托平遥古城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中综合管廊建设工程,针对波纹钢综合管廊结构,利用有限元软件构建不同截面形式的三维土层-结构数值模型,探究不同截面形式对波纹钢管廊结构受力特点及变形规律的影响。揭示了不同断面形式的波纹钢管廊结构最不利受力位置,最后分析了超载作用对波纹钢管廊结构受力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矩形断面波纹钢综合管廊结构受力性能良好。圆形断面和马鞍形断面结构腰部位置横向变形和内力最大,而矩形断面结构四个角处节点的变形和受力最大。不同断面形式的管廊结构底部均向内收缩变形,且管廊结构竖向变形量比横向变形量大,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关注波纹钢管廊结构变形量,尤其是结构竖向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