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文旨在通过丽水瓯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示范段建设工程,对新引进的河道护岸构件-生态型鱼槽砖做相关研究,重点介绍其概念、主要功能、优点及施工注意事项等。其研究成果表明,生态型鱼槽砖能够为鱼类等水生生物提供一个安全的避难场所,有助于河道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利于瓯江南山区段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的恢复,同时也为鱼槽砖在类似流域生态岸线修复工程提供了借鉴经验,亦给周边山区县市提供示范作用,为实现瓯江全流域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贡献一份力。  相似文献   

2.
<正>三亚市2017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计划已初步形成。2017年将结合"双修"建设、棚改项目、道路改造等市政建设并行施工,再建地下管廊22.4 km,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格局品质。根据规划,2017年三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将涉及中心城区、崖州湾及海棠湾片区,实现片区成网、区  相似文献   

3.
云南普炭公路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作为现代化的交通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路建设过程中大规模的土地扰动,破坏地形地貌,自然植被消失,将会引起水土流失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问题。本文以普炭(普者黑至炭房)公路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地质地貌及周边植物特性,阐述了普炭公路水土流失原因和水土保持及生态修复原则,针对普炭公路现状设计运用挡土墙工程、工程手段与植物措施相结合、植被复耕等水保与生态修复措施,为公路建设区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及其周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高速公路的建设不可避免地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破坏,人为修复的绿地系统通过其特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来对高速公路周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目前人们将注意力主要放在绿地的景观美学价值上,而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如何最大限度发挥其生态价值,因此科学评价其生态功能和生态价值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对高速公路绿地的生态评价主要集中在概念体系的评述,而缺少具体实践,因此,以毕城互通为例,应用生态学原理方法对其绿地系统进行评价,评价后的结论对绿化系统的现状改良必将产生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路建设在青藏高原地区这种典型生态脆弱区的开展,要求建设者十分注意路域生态修复和保护。该文基于公路沿线生态环境特点,对穿越青藏高原门源仙米自然保护区的国道569曼德拉至大通高速公路NK-SG4标段路基工程开展了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实践。具体措施为:根据不同施工创面,采用排水沟和急流槽等水保措施及客土绿化和客土喷播等生态修复技术,使用冷地早熟禾、披碱草及星星草等植物搭配。施工后1年的效果表明:截水沟和急流槽等排水效果良好,坡面保持完整且无水土流失,创面植被覆盖率达到70%以上,综合路基工程的生态修复与保护技术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李建忠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2):125-126,153,M0014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防洪河道生态护岸工程的建设对修复和改善河岸的自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相关的设计工作时,应当因地制宜充分遵循生态安全的原则,满足生态环境平衡的设计需求。因此探讨城市的防洪河道生态护岸形式设计,并对此进行相关分析,希望能为更好地发挥生态护岸的价值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使城市的防洪河道生态护岸景观更为和谐、自然,使之能真正与环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针对滨海城市人工沙滩的理论及技术的层面展开研究,包括天然砂质岸滩的平衡平面理论、人工沙滩的选址原则,以及规划与平面布置设计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不同岸线形态下人工沙滩的布置方法以及平衡形态验证方法,为城市环境景观规划阶段进行人工沙滩规划、布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柔性护坡是利用植被等涵水固土的原理稳定岩土边坡,同时美化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技术,是涉及岩土工程、修复生态学、植物学、土壤肥料学和土工材料等多学科于一体的综合工程技术。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工程技术日益提升。然而,工程建设往往会破坏生态环境,其建设开挖和填筑都会导致原生植被和动物栖息地破坏,水土流失,以及局部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恢复和重建工程护坡及工程周边的自然生态植被尤为重要。该文通过对近十多年来的柔性护坡新技术进行总结与探讨,论述了柔性护坡的功能、技术特点与施工方法。技术的推广既能起到良好的边坡防护作用,降低造价,又能改善工程环境、体现自然生态环境美,使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京昆高速公路秦岭段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秦岭生态系统充分研究认识的基础上,对京昆高速公路秦岭段沿线做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发现目前主要存在路侧及边坡裸露、弃渣场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动物通道和栖息地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针对各种问题的生态修复设计方案,以植物防护辅以工程防护,恢复公路越秦岭段沿线的生态环境,并为公路生态修复工程提供一定的经验与技术.  相似文献   

10.
林敏  刘鑫  叶爱民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0):215-217, 221
紫琅湖是新建城市人工湖泊。健康水域生态系统的构建是实现区域水系生态环境提升的关键。现以修复紫琅湖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为重点,通过生态环境塑造、水生生物构建等工程措施,引导紫琅湖水生态系统逐步实现由人为设计到自然演替的良性循环,形成具有一定自我修复能力的水生态系统。其成果对于后期紫琅湖水生态环境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排水管道承担着城市污水、雨水运输排放等任务,是城市平稳安全运行的基础。排水管道的老化情况具有不可见性,在地面上无法了解地下管道的状况,这会给管道业主带来经济损失,同时也会带来公众压力,因此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的应用意义重大。结合南方某地区已建污水管修复工程的实例对非开挖修复技术进行研究,并探析其在市政管网修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鉴于传统河道整治通常功能单一、仅以城市防洪排涝为目的,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该文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如何治理城市河道?如何提高河道整治工程的综合效益?并对河道治理过程中的河道平面、断面与护岸设计提出了一些想法,以期为当前蓬勃开展的城市河道综合整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河流硬质护坡、护底进行生态修复已成为目前我国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热点、难点之一.以南京市友谊河为例,探讨硬质河底生态修复方式,讨论增氧设备、人工浮床、沉水植物的设计要点,为同类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隧道智能配电系统是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可靠的配电系统是保证隧道安全营运的基础。在调研市场上可以实现应用的智能化硬件产品的基础上,以施耐德电气的智能配电系统在G98环岛高速三亚崖州湾隧道工程中的应用为例,通过分析隧道传统配电系统存在的问题,结合隧道日常管理与运营维护的实际特点,对智能配电系统的总体架构进行阐述,探讨在工程上如何构建智能配电系统,实现运维管理的智能化,最优化,保障隧道平安、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湛江海湾大桥是跨越广东省湛江市麻斜海湾的一座主跨480m的特大混合梁斜拉桥。项目从筹建到通车到最终顺利通过广东省档案局组织的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成为首次获“广东省重大建设项目金册奖”项目之一。介绍了该项目档案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和经验,供同行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杨丙龙 《路基工程》2011,(3):202-204
在对张承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生态环境现状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项目区的生态环境等级。阐明了土壤类型,适宜生长的植物;对水土流失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标准;评定出项目所在地的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均处于三级水平,已达危险边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治理措施,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尽快恢复较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作为杭州湾新区重要的景观桥梁,滨海大道桥采用(62+100+62)m三跨连续钢桁梁桥,采用两片主桁结构,桁架高度按二次抛物线变化,桥道系采用纵横梁体系。该桥结构轻盈简洁、通透柔美,与新区的滨海湿地景观相协调,可为同类型桥梁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与公众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如何对乡村河道进行有效修复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现以闵行区浦锦街道为例,在对其水生态现状调研基础上,解析河道污染特征与污染物来源.并基于绿色生态修复的原则提出了在空间上通过生态缓冲区、河道及植物种植的方式构建河道生态系统的修复思路.进一步根据水体污染特性,制定了底质改良、紫外催化、沉水曝气、底部生物载体、生态浮岛、漂浮草垫、点源净化的内源污染防治技术措施.对比治理前后河道踏勘与水质检测结果显示:治理后河道水生态恢复较好、溶解氧浓度大幅提升、总磷得到了有效控制.后期可根据水体溶解氧浓度对曝气调控以促进对氨氮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台州湾大桥及接线工程部分路段路基工程为背景,从原材料、浇筑、养护和质量控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滨海软土地区路基泡沫混凝土填筑施工技术,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泡沫混凝土路基沉降。结果表明:泡沫混凝土路基工后沉降比传统填筑路基减少11.3 %,该技术效果良好,适用于滨海软土区路基工程。  相似文献   

20.
海南环新英湾地区是海南省儋洋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核心承载区,依托于国家港口型物流枢纽——洋浦港,并毗邻城镇,具有典型港产城一体化发展特点。基于区域特点,全面分析了环新英湾地区交通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形势,分类、分层科学测算交通需求。以衔接、融合、协同、支撑为原则,以对外交通系统、内部道路系统和货运体系为主要内容,综合考虑城市、人口及产业需要,统筹制定了与区域协调发展相适应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