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研究驾驶员的异常驾驶行为与人格类型的关系,以及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可能性,采用驾驶行为问卷(DBQ)形式,将次任务从注意力流失中细化出来,与注意力流失、错误和违规构成异常驾驶行为四因子.人格类型的调查问卷采用菲尔人格测试.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试调查问卷的信效度分析以及正式调查的数据分析,得到试调查问卷是可靠的,异常驾驶行为四因子两两之间具有相关性,"穿高跟鞋驾驶"的女性驾驶员易出现异常驾驶行为;大多数被调查者属于人格3与人格4,人格3中有近1/3的驾驶员易发生次任务,人格4中近1/4的驾驶员易发生次任务;通过回归分析可知异常驾驶行为与人格类型会在不同程度上诱导交通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一、定向反射能力一种刺激物或信号的出现、消失、增强、减弱以及性质上的变化引起人体对此方向的反射行为称为定向反射.从心理学可知,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中和刺激物多次重复出现的时候,定向反射便逐渐消退.人的机体如果事先有意识想注意某一刺激物,当该刺激物一旦出现时,定向反射则会很强烈地出现,这就给定向反射带来两种趋势,一种是消退,一种是加强.驾驶员应经常锻炼自己,调整和增强定向反射的能力.例如,在城市驾驶中,经常会受到霓虹灯、广告灯等类似信号灯的刺激干扰,会使驾驶员见到红绿灯的定向反射消退,但驾驶员若在意识中事先加强对红绿灯特殊形状的记忆,那么,红绿灯即便是埋没在颜色的汪洋中,一旦闪亮,驾驶员定向反射马上就会做出反应,减少各种无关的刺激物的干扰,从而保证行车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为了有效判别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状态,本文利用模拟驾驶器开展驾驶实验,采集了20名驾驶员在疲劳状态和正常状态的实验数据;为了提取能表征驾驶员疲劳和正常驾驶状态时的行为特征,本文对获取的速度、方向盘转角和车辆横向位置的样本熵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取了该三类参数的样本熵作为疲劳驾驶的有效特征组;构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驾驶员疲劳驾驶判别算法,并采用测试集样本对构建的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的准确率较好、运行时间较短、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为降低先进驾驶员辅助系统的误警率,提出了利用不同任务下"人-车-路"参数的差异性识别驾驶意图的方法。在模拟驾驶仪系统中开展实验,记录了12名受试者的驾驶样本1 150组,对比车道保持意图、换道意图和超车意图样本的差异,确定了6个参数的驾驶意图识别指标体系。运用HMM和SVM级联算法建立驾驶员驾驶意图识别模型。结果表明:基于该算法的识别准确率达95.84%,明显高于HMM或SVM单一算法,且单次平均识别时间为0.017s,满足驾驶员对突发性事件反应时间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接2022年第7期)一、驾驶员疲劳监测相关术语GB/T39263-2020《道路车辆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术语及定义》对驾驶员疲劳监测(DFM)和驾驶员注意力监测(DAM)都给出了定义。《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中对驾驶员注意力监测系统及相关的表述和定义如下:1.注意力分散驾驶员在驾驶车辆时因疲劳驾驶、受外界环境干扰或从事与驾驶无关的动作,导致其无法专注执行驾驶任务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驾驶员的记忆影响视觉搜索及路径规划等驾驶行为,进而影响道路通行效率与交通安全.为了描述重复驾驶条件下驾驶员记忆变化的特征,设计模拟驾驶实验,研究同一场景下重复驾驶对驾驶员记忆的累积刺激.通过场景记忆量表衡量驾驶员的记忆程度,分析了驾驶员记忆增长与重复驾驶次数的动态变化关系,分别采用单分子式、修正Weibull方程及Richards方程建立累积刺激作用下驾驶员记忆增长模型,并以误差平方和、均方根误差和调整 R2为评价指标对模型精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模型均能对驾驶员记忆增长特性进行描述,其中 Richards模型精度最高,其平均调整R2为0.9884.Richards模型揭示了记忆的同化与异化作用的本质,更适合建立重复驾驶条件下驾驶员对场景的记忆增长模型.   相似文献   

7.
近来,当车辆行驶在城市道路时,研究者倾向于调查自然声音、古典音乐和硬摇滚音乐对驾驶性能和驾驶人生理的影响.利用自然声音作为刺激因素,对驾驶行为进行研究.参与者(N=36)在驾驶模拟器中并且伴有自然声音、古典音乐、硬摇滚音乐的环境中进行驾驶,而另一组中没有声音(控制条件).此外,通过研究驾驶性能和参与者的心率,确定时长为18 min的每个驾驶情况下的生理指标.混合MANOVA分析的结果表明,听觉刺激对相干性、延迟响应和心率具有显着影响.这项研究显示硬摇滚音乐在实验期间增加的心率(心率=86.7 BPM),并且听硬摇滚音乐对驾驶性能和生理学有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听自然声音对车辆跟踪的精度(相干性=0.76)和对前车速度变化的响应延迟(延迟响应=3.9 s)有正面影响.在注意力和集中力方面,这些发现表明,听自然声音可增加驾驶员的驾驶能力.此外,听觉刺激和性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驾驶性能和生理学有显着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研究交通状况下驾驶员的视觉注意特性.根据实际交通状况下驾驶员的视觉注意行为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交通环境驾驶仿真装置.通过实验,研究交通环境照度、驾驶速度和视觉注意转移方向对驾驶员反应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驾驶速度对视觉注意反应时间没有明显影响;年轻驾驶员的反应时间比年长驾驶员短,且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明显;对于年长驾驶员,黄昏时的视觉反应时间比白昼时长;视觉注意从近处转移到远处的反应时间比从远处转移到近处要长;但通过提示,预先告知在视觉深度转移方向时,反应时间可以缩短.  相似文献   

9.
针对生态驾驶行为推广应用中存在的特征描述、评估甄别和矫正优化三大核心问题,借助模拟和自然驾驶实验平台,在明确生态驾驶行为对车辆绿色、安全和顺畅运行综合影响的基础上,重点研究形成了生态驾驶行为特征的图谱表达方法,建立了基于3层BP网络结构的生态驾驶行为精确评估甄别模型,确立了基于驾驶员特性的差别化生态驾驶行为反馈优化方法.研究提升了生态驾驶行为的应用实施效果,并为解决大数据背景下面向安全、生态和顺畅三位一体的驾驶行为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交通事故频发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并对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提升驾驶员的驾驶能力能有效减少驾驶事故发生.聚焦典型违法驾驶行为,基于simulator实验平台开发的沉浸体验式教育系统(DSIES),通过系统教育纠正驾驶行为进而减少事故.通过典型违法驾驶行为致因分析,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提出“知-教-行”动态教育系统.为验证系统有效性,选取具有代表性的4项违法驾驶行为作为实验对象,42名被试者被随机均分为2组进行传统教育及新型教育.采用描述性统计、显著性方差分析及灰度关联分析方法验证不同教育方式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教育系统能有效提升驾驶员驾驶能力;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教育效果均有所降低.另一方面,该教育系统从短时教育及长时教育效果方面均优于传统教育,通过动态教育系统能有效提高驾驶员危险预测能力、降低交通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驾驶人抑制控制能力与风险驾驶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线索化Go/NoGo实验范式测量驾驶人抑制控制能力,结合抑制控制与风险决策行为特征构建模拟驾驶场景,基于驾驶模拟器系统对51名被试开展了模拟驾驶实验,记录驾驶人风险决策表现情况,并采集驾驶人操作和车辆运行数据,就抑制控制能力对风险驾驶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2.
杨麒瑞 《驾驶园》2006,(3):52-53
一、警惕出现挑衅驾驶行为 驾驶员在行车途中往往容易遭遇被他人挑衅或者挑衅他人的行为.安全专家近日提醒,挑衅行为属于一种认知干扰,都会分散驾驶员的注意力,甚至酿成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3.
近来,当车辆行驶在城市道路时,研究者倾向于调查自然声音、古典音乐和硬摇滚音乐对驾驶性能和驾驶人生理的影响。利用自然声音作为刺激因素,对驾驶行为进行研究。参与者(N=36)在驾驶模拟器中并且伴有自然声音、古典音乐、硬摇滚音乐的环境中进行驾驶,而另一组中没有声音(控制条件)。此外,通过研究驾驶性能和参与者的心率,确定时长为18 min的每个驾驶情况下的生理指标。混合MANOVA分析的结果表明,听觉刺激对相干性、延迟响应和心率具有显着影响。这项研究显示硬摇滚音乐在实验期间增加的心率(心率=86.7BPM),并且听硬摇滚音乐对驾驶性能和生理学有负面影响。更重要的是,听自然声音对车辆跟踪的精度(相干性=0.76)和对前车速度变化的响应延迟(延迟响应=3.9s)有正面影响。在注意力和集中力方面,这些发现表明,听自然声音可增加驾驶员的驾驶能力。此外,听觉刺激和性别之间的相互作用对驾驶性能和生理学有显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驾驶员实际上是在一个受自身掌控的动态选择空间中行车.驾驶员对该空间构成要素认知不恰当,就不能正确甄别行车信息,就会产生驾驶差错.选择驾驶员的行为与心理(意识)作为变量,可将驾驶差错分为疏忽性、执行性、多余性、次序性与时间性差错5种类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出驾驶员差错的具体分布数据,明确了规避驾驶差错的重点与方向.认为驾驶差错本质原因是驾驶员对道路交通安全的认知、态度与理念存在缺陷,行车中没有建立确保动态选择空间安全的理念,导致驾驶违规与过失.根据这个结论,提出规避驾驶差错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记满12分驾驶员的不当驾驶行为成因,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选取包头市扣满12分的驾驶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利用驾驶行为、驾驶态度、驾驶技术和人格量表,获取了570份有效样本.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将驾驶行为、驾驶态度和驾驶技术量表中的题目分别重组形成综合性指标.为研究不同性别司机不当驾驶行为的成因,将被调查驾驶员按照性别分类后进行聚类分析,分别得到3种不同类型的驾驶员群体及其对应的驾驶特性和人格属性得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较低且驾龄较短的男驾驶员驾驶技术较差;年龄较小、结婚率较低且驾龄较短的男驾驶员群体独立性得分较低,判断能力较差;年龄较小、驾龄较长的男驾驶员驾驶行为和驾驶态度存在问题.对于女性驾驶员来说,年龄较小、驾龄较长的女驾驶员独立性得分较低,判断能力也较差;年龄较大、驾龄较长的女驾驶员在驾驶行为、驾驶态度和驾驶技术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同时自律性较差;年龄较小、教育程度较低且驾龄较短的女驾驶员驾驶技术较差.研究成果可以为多发不当驾驶行为驾驶员的培训教育和行为矫正提供参考,有助于对驾驶员进行针对性培训.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不同布设方式的高速公路路侧广告牌对驾驶员的注意力影响,基于Uc/win-ROAD道路仿真软件构建高速公路模拟驾驶场景,利用FORUM8模拟驾驶仪与SMI眼动仪对不同驾驶经验的测试者进行了高速公路模拟驾驶试验.采集模拟驾驶者的眼动指标与各项其他驾驶数据,结合测试者在测试中的发现障碍物的时间和距离及规避障碍成功率等...  相似文献   

17.
化文波 《驾驶园》2005,(6):24-25
事故统计表明:驾驶员的可靠性对交通安全有决定性影响,大约的90%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的信息处理故障或缺乏警觉等行为引起的.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驾驶员要密切注视周围环境的变化,当发现外界刺激信息时,一般都要在0.5~1秒内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相应措施,调节驾驶操作,使车辆正常行驶.  相似文献   

18.
营运车辆事故多是由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引起的,而交通安全教育对营运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改善起主要作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未考虑不同驾驶员的行为特征,因而效果不佳。基于风险驾驶行为分析的教育方法首先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进行监控,然后分析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特征,最后基于特征进行安全教育。该方法具有针对性,并在国外取得较好效果。本研究对基于风险驾驶行为分析的教育方法进行了实验,分析了营运驾驶员的风险驾驶行为类型特征和典型事故致因,并对教育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发现该教育方法能明显减少危险交通事件率。  相似文献   

19.
通道宽度对驾驶员动态视觉和操作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使用眼动仪及车速记录仪记录了5种试验条件下3名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眼动行为和车速数据,分析了不同通道宽度条件下的车速变化特征、驾驶员眼动特征和操作行为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通道宽度变窄,驾驶员的注视点变近,对障碍物的注意变得集中,且习惯于以左侧障碍物为参照来调整车辆运行状态;通道宽度变窄使驾驶员信息感知阶段时间所占的比例减小,而操作校正阶段时间所占比例增大,且通过条件越差,对驾驶员的刺激越强烈。  相似文献   

20.
基于驾驶行为共性建模的速度-密度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能对车流的速度-密度关系进行准确描述及对现实交通中的速度陡降现象进行解释,首先提取出驾驶行为共性:(1)驾驶员利用与渴望车速对应的心理车头间距来判断前方的交通流状况;(2)驾驶行为中加速或减速行为是驾驶员根据前车传递的交通信息和自己对此信息的时间和空间理解来进行的,并且以回波速度向后传递。此后,在对这些驾驶共性进行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以车头间距和驾驶员反应时间等为参数的回波速度和速度-密度关系模型,通过分析模型中驾驶员反应时间这个参数在加速和减速时的不同选择对速度陡降现象进行解释。最后,使用MATLAB7.0软件数值模拟计算回波速度和速度-密度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回波速度最大值与相关文献给出的值吻合,速度-密度关系曲线与观测的数据吻合,驾驶员反应时间变化是产生速度陡降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