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成品油管道针孔缺陷或微泄漏等常规检测难以识别的技术难题,应用基于声学检测原理的GOTTSBERG Leak Detection (GLD)声学内检测器对成品油管道进行微泄漏内检测研究,在被检测管道上设置了人工模拟泄漏孔等特征点,该技术能够有效识别人工模拟微泄漏以及穿越段、弯头、超声流量计等管道特征信息,为成品油管道的输送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长输管道微泄漏检测的方法,对声波检漏智能球检测性能进行了现场检测验证。智能球通过在管道内部运行,连续记录管道内的声学信号、压力信号等,通过分析检测数据中信号异常点,找出管道的泄漏点,实现对管道的微泄漏检测。通过对模拟长输管道以及成品油、原油管道进行试检测,成功检测出成品油管道上的泄漏量为0.19 L/min的漏点。通过试检测,确认了微泄漏智能球对长输管道的微泄漏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对某273 mm口径成品油管道内检测项目所用的清管器、检测器通过能力进行验证,设计了试验管道及验证工艺。试验管道通过能力与实际管道一致。验证工艺通过压缩空气推动水,最终推动清管器或检测器在试验管道中行进。现场验证试验证实项目采用的清管器及内检测器通过能力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确认管道内检测发现的内部金属损失是否为内腐蚀缺陷并分析内腐蚀成因,基于管道完整性管理的大数据分析理念,将内检测数据、内腐蚀发生位置数据、开挖直接检测数据、腐蚀形貌3D建模分析数据、内腐蚀产物理化分析成果、超声导波监测数据等进行整合并分析了内腐蚀发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内腐蚀是由于管道内壁与H_2S、CO_2和管道内部的水发生电化学腐蚀而形成的。依据腐蚀成因,开展了生产清管作业内腐蚀控制,并通过对比多轮超声导波监测数据,确认管道清管对内腐蚀控制的有效性。介绍了开展管道内腐蚀研究的重要性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负压波法等管道泄漏实时监测技术已在输油管道上广泛应用。这些管道泄漏监测系统的检测灵敏度约为管道流量的1%,难以检测管道微小泄漏特别是持续存在的针孔泄漏。为解决输油管道的微小泄漏检测问题,引进管内泄漏探测器,在呼包鄂成品油管道开展了现场应用和放油测试。现场测试结果验证了基于管内探测器的微小泄漏检测技术在输油管道应用的可行性,并为管内泄漏探测器的改进和现场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管道中心线地理坐标信息的测量需求,基于惯性导航原理,研制了以管道内检测器为载体的管道中心线测绘内检测设备,并将其与漏磁内检测器结合进行工程应用。选取了5处已知点对测绘结果进行了验证,测绘结果和实际验证结果表明:研制的惯性导航内检测器能够准确测绘管道中心线轨迹坐标,在校验点间距约为2 km时,5个距校验点约1 km的已知点的平均测绘误差约为1.8 m;通过将惯性导航检测器与漏磁检测器的组合使用,可有效获取管道缺陷的地理坐标信息,提高了管道内检测缺陷检测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在不停输的状态下对原油管道进行腐蚀检测,开发了漏磁管道内检测技术,并成功在多条管线上进行了应用。文中介绍了该检测技术在甬沪宁原油管道上试验过程及结果,并在检测结果中选取了4个腐蚀点进行了开挖检测,验证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通过该次检测,管线全段共发现了缺陷点308处,其中3个缺陷点腐蚀比较严重,需要立即进行维修,该次检测结果为管道的后期维护提供了依据。最后通过对该次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确定了影响检测结果精度的因素,为后期检测技术的升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某输油站内原油管道过路埋地段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内腐蚀穿孔泄漏.文中针对该条原油管道内腐蚀泄漏情况,通过使用超声相控阵内腐蚀检测技术对该条管线进行内腐蚀缺陷扫查,并结合管段相对高程和管内原油介质成分分析结果,对该条原油管道内腐蚀穿孔现象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该条管道属于典型的静置管道,管内原油含水量大,氯含量较高,油...  相似文献   

9.
文中主要介绍了多种管道内检测技术。对于可清管管道,智能清管器是管道内检测的最佳工具,包括几何变形检测系统、漏磁检测系统、常规超声检测系统、电磁超声检测系统、涡流检测系统、多功能检测系统、特定功能检测系统等;对于不可清管的管道,灵敏球技术将会提供很好的补充。文中通过对各种技术及方法的比较,突出了各系统的特点,并介绍了管道内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以西部原油管道三塘湖注入支线投产工程为例,运用实验方法,分析注入油品对干线运行产生的影响。认为在2~50℃的范围内,向兰成油中掺入小于等于40%的三塘湖原油,不会对西部原油管道的安全运行产生影响。通过进一步研究制定并实施管道投产及注入方案,确保注入支线及干线管道安全平稳运行。三塘湖注入支线投产为同类管道注入支线投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长输管道宽频超声内检测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宽频超声检测技术开展了旋转探头和阵列探头管道超声内检测器 (BUS-Pig)研究,实现了数据处理,管道腐蚀缺陷超声检测B、C扫描图像化和缺陷的三维图像化.实验结果表明:达到了管道腐蚀测厚精度±0.5 mm、腐蚀分辨率10 mm×10 mm的要求,并可检测评价管道截面尺寸.另外,对管道轴向裂纹的超声检测技术也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滑坡地质灾害失效概率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兰成渝成品油管道受地质影响的形式和原因以及灾害发生的严重后果,突出了对地质灾害危险地段进行检测和安全评价的重要性.通过对管道滑坡地质灾害失效影响因素(如坡度、土壤稳定性和滑坡的卫星监控等)的分析,建立了管道滑坡地质灾害失效概率预测模型,最后将该失效概率模型运用于兰成渝管道1#滑坡体稳定性分析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验证模型的正确性,进而建立一种长输管道滑坡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成品油需求量和炼油厂加工量的增加,现有成品油管道有时不能满足输送量的要求。为了降低投资,国内外一般优先考虑采用管道增输的方法来解决输送能力不足的问题。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常用的几种成品油管道增输技术,包括优化泵站特性、铺设副管及复线、添加管道减阻剂、管道内防腐涂层技术等。文中对各种增输技术的增输原理、优缺点、适应场合、带来的经济效益等进行了分析对比,总结了一套确定成品油管道最优增输方案的理论方法,并通过公式推导出输量增加倍数在不同范围时应采取的增输措施,为成品油管道增输措施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根据管道运行中产生的杂质情况,对杂质的形成、种类及成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青济邯成品油管道杂质对输油泵、过滤器、管线、阀门、交接计量以及油品质量等多个方面的危害。针对管道杂质的危害,提出了管道清管、改进过滤器结构、调整输油设备维护周期以及实施内防腐等对策,大幅度提高了成品油管道运行输量和成品油管道的运行效益。  相似文献   

15.
对输油管道的清管和内检测直接关系到管道的安全可靠性,兰成渝成品油管线清管及内检测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管线的现状,及时、准确地掌握管道的缺陷情况。文中主要介绍清管和内检测的风险性分析以及清管器和检测器的选择,设备的运行条件、检测器的跟踪、作业流程等。对该管道进行腐蚀检测,以便减少管道腐蚀穿孔,根除管线隐患,确保管线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16.
文中阐述了管道地理坐标在内检测缺陷定位中的应用方法。首先建立基于APDM的内检测数据库,通过特征点的匹配,利用线性拉伸算法实现管道地理坐标与内检测里程的对齐与校准,精确计算内检测缺陷点的三维坐标,实现管道地理坐标与内检测里程统一,并通过内检测维护系统进行可视化展示。校准成果有助于缺陷点的开挖修复,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营。以实际应用案例为例,详细说明管道地理坐标在内检测缺陷精确定位中的作用及应用方法,通过开挖验证说明缺陷定位精度控制在0.5 m以内。  相似文献   

17.
成品油管道在顺序输送过程中会产生混油,预测混油量成为成品油管道运行必不可少的环节。文中以奥斯汀混油公式为基础进行混油计算方法研究,针对影响混油的因素,通过整理和分析西南成品油管道近2年的混油数据,总结各站间奥斯汀混油公式计算值与实际混油量之间差值的变化规律,提出了更符合管道特性的混油计算方法。现场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混油计算方法不仅提高了计算精度,而且便于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8.
长输成品油管道顺序输送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混油,目前常用的处理混油的方法都无法避免经济损失。以减少成品油管道在每个计算周期内混油量最终减少成品油管道系统总体混油量为目的,通过分析混油产生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结合实际顺序输送管道的运行经验,主要研究了从成品油输油计划编制和管道运行管理两方面对混油量的控制方法,提出了一些用于控制长输成品油管道混油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为检测管道顺序输送成品油的混油界面,基于不同液体的介电常数不同的原理,设计了一种应用于顺序输送实验环道的混油界面检测装置。该装置通过检测以管内流体为电介质的电容传感器电容值的变化来检测混油界面的变化。提出了电容值与混合溶液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实验验证。实验表明,利用"电容-体积分数"关系式来估计混合溶液中单一液体的体积分数是可行的。电容式混油界面检测装置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可为成品油管道的混油检测与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苏丹3/7区块原油外输管道B1标段智能通球施工实践过程,研究了原油长输管道投产前大口径长距离管道清管压缩空气供应问题,研究了使用压缩空气推动对速度有严格要求的管道智能检测器进行管道内几何检测的球速控制问题,介绍了依靠管道储气包和空压机组联合供气的气源解决方案和通过控制进气量、调节截断阀室开度、管道内加水组成PIG列车和智能球跟踪等多种措施,综合控制稳定球速,找到了大口径长距离管道使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进行管道智能检测的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