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是一个同时具有离散和连续动态,并包含大量随机不确定因素的动态系统,具有动态、并发及同步等特征.在目前交通状况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其动态及随机不确定特性愈加明显.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进行建模分析,是深入了解交通状况、进行交通诱导及控制的关键.本文在基本Petri网的基础上,将广义随机Petri网(GSPN)与交通流概念相结合,建立了符合交通流概念的动态流随机Petri网(FSPN)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城市道路交通流的动态及随机特性,并能对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的某些随机现象作出很好的解析描述.文中针对四相位十字交叉口给出了动态流随机Petri网建模实例;活性分析表明,该模型能有效避免系统并发性带来的死锁现象.最后仿真运行分析和性能分析进一步证明了动态流随机Petri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更加准确而有效地描述复杂、时变的城市道路网络和交通状况,并且为道路网络功能的合理级配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局面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本文提出了城市道路网络失效相关分析的方法。该方法是在采用改进的多路径交通分配得到的路网流量数据基础上,使用失效准则判定道路单元,再使用Monte Carlo方法和线性回归方法计算道路单元的失效概率和相关系数,最后结合概率网络估算技术判断道路网络失效的相关性。本文还具体结合一个测试网络给出了该方法的使用流程,并论证其可行性。而且分析了失效相关性的影响因素和道路网络功能级配与失效相关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识别是现代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通智能控制、诱导和协同系统的基础.基于支持向量机建立车流量、平均速度和占有率的三维反映空间,以堵塞流、拥挤流、平稳流和顺畅流为标签对道路交通状态进行分类;并在MATLAB平台下利用LiBSVM工具包进行实验分析,对SVM各种核函数的分类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实现了支持向量机技术的交通状态模式识别.结果表明:选择的指标能很好地反映交通状态的特征,SVM核函数可以以较高的分类精度区分开交通流的状态识别,数据的归一化对分类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各种仪器设备采集了大量的城市道路交通实时信息数据,但目前所能利用的信息仍较为稀少。研究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信息数据资源极具意义,也十分必要。本文基于对北京市快速干道实时采集的RTMS数据的分析,以交通流理论为基础,结合统计分析方法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图的道路交通状况量化评价指标模型。具体将模型应用于北京市二、三、四环的交通状况分析,取得了具有一定实际应用意义的量化评价指标。最后,应用多成份Gauss混合模型对交通流参数的分布实施拟合,并采用EM算法进行参数估计,就指标的合理性和可信性做出了进一步的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的可靠性、实时性是城市交通管理与控制的基础. 为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流的预测能力,提出了可变元胞传输模型(VCTM模型). 在分析元胞传输模型(CTM模型)在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方面应用不足的基础上,根据流量守恒定律,将元胞的交通流密度和元胞的长度两个参数引入CTM模型,建立了VCTM模型. VCTM模型根据路段连接、汇聚、分流等三种形式的不同特点,分别建立了元胞连接、汇聚、分流的交通流传输公式. 虽然VCTM模型引入了元胞的交通流密度和元胞的长度两个参数,增加了模型求解的运算量,但克服了元胞长度必须相等的局限性,确保VCTM模型可以应用于城市路网中的不同道路. 仿真结果表明,VCTM模型能够满足城市道路交通流预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北京市三环内实际交通网络,分别构建城市道路交通网络和由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叠加形成的城市复合交通网络模型。基于复杂网络理论,采用Matlab计算节点度、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介数和节点紧密度等指标,分析了其分布规律,然后对这两个网络模型的统计特征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一定的随机网络模型和无标度网络模型的小聚类系数特征,叠加后的城市交通网络直径和平均最短路径减小,平均度、聚类系数和节点紧密度都有不同程度增加,使整个路网的可达性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网络承载力变大。  相似文献   

7.
了解路段旅行时间随交通状况变化特性对利用探测车等新式交通检测技术估计交通状态非常重要.基于交通微观仿真模型,分析了路段旅行时间随交通状况的变化特性,验证了平均路段旅行时间是否能够采集通畅、拥挤到堵塞这三个状态,以及是否能细分这三个交通状态.结果表明:(1)平均路段旅行时间能够判断上述三个状态;(2)在拥挤阶段,随着交通状态恶化,平均路段旅行时间逐步增加,因此能够细分拥挤状态为多个子状态,但由于在通畅阶段,即便流量增加,平均路段旅行时间基本不变,因此无法细分通畅状态,细分通畅状态需要流量信息;(3)路段旅行时间在拥挤状态时处于双峰分布,难以用少量的探测车提供的数据可靠地估计平均路段旅行时间.  相似文献   

8.
城市道路建设序列属于多阶段多指标决策问题. 为提高城市道路建设的有效性,以DEA和TOPSIS法为基础,构建城市道路建设序列的多阶段多指标决策组合模型. 首先利用DEA方法计算每个决策单元的相对有效性;然后对相对有效性进行TOPSIS计算,实现对DEA结果的全排序,从而得到城市道路建设序列决策方案. 这样既组合了DEA对多输入、多输出指标评价的绝对优势和TOPSIS系统性、综合性的优点,又避免了DEA不能进行全排序的缺点,使两种主要的评价方法得到了互补,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最后应用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模型能有效地解决城市道路建设序列的多阶段多指标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行道的主要功能是满足步行交通的需要并且不影响路面车流的行驶。在人行道被占用且仍有可供行人通过的宽度时,行人通行的空间变小,行人的行走受到限制,速度降低,舒适度减小。当人行道完全被占用时,行人利用最外侧的车行道来绕过被占用的人行道路段,直接与车辆发生冲突,车辆的行驶对行人的安全构成威胁,使人产生恐惧感,行人的出行安全没有保证。人行道被完全占用时,行人占用车行道通行,使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同时使车辆的行驶速度降低,行车延误增大。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网络中,各等级道路之间衔接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相关道路乃至整个道路网络期望功能的实现。本文以不同等级道路功能分析为基础,提出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道路网规划,以交通功能为主要目标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专项规划,以服务功能为主要目标的道路网络衔接规划的总体思路。结合以概率统计为基础的蒙特卡罗算法,分别计算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的系统可靠度,以作为不同阶段道路网络衔接的主要评价指标,并探讨道路网络衔接中的越级交叉问题。最后以郑州市某区域道路网络为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目前国内城市道路指路标志设计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城市在指路标志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相对完整的城市指路标志设计体系。从交通心理学出发,对指路标志的设计参数,如指路标志设置的前置距离、文字大小与版面尺寸等进行计算,可为指路标志系统相关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交叉口是城市道路交通中各种交通参与方式的交汇点,也是交通行为的冲突点和交通事故的多发点。合理的行人过街交叉口设计是保障行人过街安全、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的前提。在对交叉口行人过街常见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道路交叉口行人过街交通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旅游城市交通指路标志系统规划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城市中由于指路标志设置不够合理,造成了驾驶员特别是外来驾驶员行车难问题。以杭州市滨江区指路标志系统规划设计工程为例,指出了旅游城市指路标志系统设置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如视认性、美观性、安全性等方面不够理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和规划设计方案,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高克跃 《城市交通》2014,(1):61-65,73
中国城市道路规划和设计更加侧重于解决机动交通问题,较少考虑人在街道上的活动需求,以及街道空间的设计问题。首先追溯"街"和"路"的概念起源、比较国内外"街"和"路"的概念差异。指出"街"强调公共活动空间属性,"路"强调交通通过性,二者在空间界面、使用功能、使用对象以及交通特点方面均有不同。探讨中国与英美国家、日本城市道路分类的异同,指出英美国家及日本对"街"和"路"在概念上有明显区分。详细阐述街道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同时应满足人对街道的使用需求,使其具有安全性、包容性和可替代性,并做到绿色环保以及与立体空间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5.
张威  刘琦 《交通科技与经济》2010,12(3):16-18,21
介绍交叉口交通改善设计的主要内容,对改善设计的方法、原则及步骤进行阐述,并结合长沙市某交叉口交通工程实例。叙述交叉口改造的方法,指出在道路交叉口处采取一定的交通工程改造措施,有效地增加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工程实际,对城市道路下综合管沟设计的前期条件、程序、各种管线的特点和排布原则等设计构思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并提出综合管沟设计要点,与广大同仁交流设计经验,共同提高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7.
经过长期发展实践,西方国家开始回归“以人为本”的街道设计,纽约市编制和发布了《纽约街道设计手册》(以下简称《手册》)。首先介绍《手册》的作用、目的,以及规划-设计-管理三阶段设计流程。重点对《手册》中的设计工具箱进行探讨,其体现了纽约市在街道设计方面的历史经验与前沿探索,涵盖街道设计六大原则、五大设计要素、设计要点以及设计检索清单等内容。最后,总结《手册》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城市在街道空间构建、街道生活形成等方面的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道路交通标志牌设置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我国现有道路交通标志使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基于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思路、设置方法以及理论方面的相关分析而提出的一些建议和相关的改善措施,可为我国道路交通标志牌的合理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п���·���ڱ�־λ�������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达到有效引导交通流的目的,首先从驾驶心理学的角度将驾驶员对交通标志的识别和对所驾车辆的操作过程分为7个点6个阶段进行研究,在对已有交通标志设置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交通标志位置设置的依据,然后对驾驶员由城市快速路外侧2车道向外侧1车道的车道转变过程进行了微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概率论方法,得到了车辆由外侧2车道向外侧1车道汇合时操作行动距离 的理论模型,进而得到了城市快速路出口标志位置设置前置距离D的理论模型,最后通过实例计算得到了城市快速路不同设计车速下出口标志设置的前置距离.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公路交通事业的发展,交通标志的设置日趋规范,但在二级公路的标志设置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近年来的公路调查发现,标志种类的选用、设置位置、版面布置、汉字高度等,不标准、不规范现象随处可见。因此有必要通过对国标的理解,针对二级公路常用的交通标志种类、版面字高和标志设置位置等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