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的多变量自校正控制器,完成了对控制系统的闭环及极点配置和动态解耦,且能使系统对阶跃给定值实现稳态无差跟踪。本算法适用于最小相位系统、非最小相位系统以及各道时延不等的系统。数字仿睦证实了本算法的良好性能。  相似文献   

2.
将Kolmogoroff相位重构算法应用于非均匀光纤光栅,提出基于该算法的非均匀光纤光栅相位特性的系统分析方法.即将非均匀光纤光栅视为一个信息系统,由其强度响应谱数字重构相位响应谱及冲激脉冲响应,并由相位谱进一步求出其时延、色散,实现对其相位特征的系统分析.以线性啁啾光纤光栅及变迹啁啾光纤光栅为例进行算法验证.用该方法分析所得相位特征和文献相吻合,说明非均匀光纤光栅可以被视为一个线性的最小相位系统;相位重构算法对于非均匀光纤光栅也是可行的、稳定的.利用此方法,可以通过在频域对强度谱采样,实时获取光纤光栅的相位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关于非最小相位系统的参考模型自适应控制系统(MRACS)的一种设计方法。所提出的MRACS由串联、并联补偿环节来补偿不稳定的零点和构成极点配置控制器,可以保证自适应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最小不连续相位解缠算法.根据相位质量图将缠绕相位分为高、低质量区域,高质量区域采用质量引导算法进行相位求解,有效保持了高质量区域的相位解缠精度,低质量区域进行最小不连续优化.对真实InSAR干涉图的处理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在提高相位解缠精度的同时极大优化了相位解缠速度.  相似文献   

5.
CES型盲均衡及其基于高阶统计量的一种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设计盲均衡器的评估标准-信道评估标准CES,并就其实现方式作了简要讨论,在分析现有算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基于高阶统计量,对非最小相位线性信道,提出了一种CES型盲均衡算法HCBEA,该方法避免了CES盲均衡中常见的大运算量的缺陷。由多电平PAM及QAM信号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均衡特性。  相似文献   

6.
总结国内相位和相序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混合交通的特点,从分析交叉口交通量的分布规律入手,根据交通量的分布规律提出进行交叉口自适应相位优化方法和相序组织方法;在既定相位下,根据计算延误最小,求得一个使交叉口系统效率最优的相序组织方案。并给出案例,与传统方法分析对比,比较结果证明此自适应信号相位确定方法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混合成像系统设计中确定结构参数的难点问题;通过系统的评价函烽,利用阻尼最小二乘法,在由混合光学系统的结构参数构成的高度非线性空间中寻找出最优解;给出了混合光学系统自动设计时,确定衍射光学元件相位系数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协调相位中绿灯不同协调位置对绿波带控制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考虑绿灯协调位置的双向绿波协调控制算法。该算法考虑交叉口相位组成、相位顺序等因素,通过调整协调相位绿灯协调位置的方式,推导出协调相位绿灯起止时刻计算公式,以车均延误及停车次数最小为目标,完成干线绿波带的方案设计。通过算例对比分析绿灯协调位置,分别为0%、25%、50%、75%、100%时的延误和停车次数,以此来分析不同协调位置所对应绿波带方案的控制效果。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绿灯协调位置的改变,各绿波带控制方案的控制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在本算例中,协调位置在100%时车均延误及停车次数最小。该研究对优化绿波带控制效果、提高干线服务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机动车和行人流量波动较大的路段,定时控制会导致相位浪费,对现有人行横道感应信号控制方案进行优化,提出新的按钮式感应控制方案。该方案首先检测路段车流,根据车流情况选择采用行人优先方案还是机动车优先方案进行行人相位配时,两种方案都保证机动车最小相位,同时也考虑行人的可忍耐时间。  相似文献   

10.
综合考虑各种交通流对右转专用相位设置影响的研究较少,针对该情况提出基于Vissim和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右转专用相位设置方法,为右转专用相位设置提供一种新思路。首先对右转机动车进行交通冲突分析,通过假设各种交通流量进行交叉口信号配时,并采用Vissim进行仿真,获取许可型相位下右转机动车平均延误数据7776组;再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获取数据进行训练,建立许可型相位下右转机动车平均延误模型,模型能够计算右转机动车平均延误;最后以右转机动车平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右转专用相位设置流程。  相似文献   

11.
在现有城市交叉口单点定时及感应信号控制方式中,相位交通流线不能动态组合,在交叉口各流向车辆到达波动较大的情况下,部分流向将产生绿灯损失.为了减少车流到达波动较大交叉口的通行时间损失,提出一种新的相位流线动态组合控制策略.通过引入交通流线相容性概念,将交通流线向量化并进行向量计算寻找相容交通流线.采用流线的逻辑运算确定可行相位组合,以相位绿灯损失最小为原则,得到周期最优控制相位流线组合.该方法能适应交叉口进口流线车辆到达随机波动较大的状态下,实时生成控制相位的流线组合,减少交叉口延误,提高通行效率.  相似文献   

12.
多相位信号控制交叉口行人相位设置方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运用相位组合技术,对行人相位与机动车相位的各种可能的组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二次过街条件下行人相位的设计方法。与传统行人相位设计方法的对比分析表明这种行人相位设计方法缩短了行人过街最短绿灯时间,降低了过街人均延误。  相似文献   

13.
在不考虑右转机动车通行相位的前提下,按照同一相位内不同方向交通流不冲突原则,得到了叠加放行4种基本相位相序方案,并分析了不同相位相序方案流量比适用条件及其它相关影响因素。根据叠加放行相邻相位交通流特点,给出了叠加放行各个相位关键车道组流量比、周期相位损失时间、信号周期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位有效绿灯时间算法模型。采用最小信号周期、关键车道组总流量比等参数指标,对单口放行、对称放行、叠加放行3种信号控制方式效益进行了评价。最后结合实例,运用理论计算及VISSIM软件交通仿真两种方法,进一步验证了叠加放行信号控制方式在缩短信号周期、减少交叉口交通延误等方面发挥出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交叉口进口车道流量比符合一定条件时,采用叠加放行信号控制方式,周期相位数增加但周期损失时间不变,而且通过灵活选取相位相序方案组合形式,可以充分利用道路时空资源,有效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交通路口可变相位信号控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集合理论的一些相关知识,研究了孤立交通路口的信号控制,提出了孤立交通路口可变相位信号控制的方法。与传统交通路口模糊信号控制的方法相比,可变相位信号控制的相位顺序、相位时间以及相位组合更加灵活,更适应交通路口实时变化的交通状况,同时可变相位信号控削能够适应不同形状交通路口的信号控制。用TslS仿真软件仿真结果表明可变相位信号控制的效果要优于传统模糊控制,是进行路口信号控制的一种实用和有效的算法。  相似文献   

15.
二次过街信号设计对于行人通过大型信号交叉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行人信号相位与原机动车信号相位进行叠加组合的相位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在不同的机动车信号相位条件下和二次过街设置方式下的行人信号相位设计方案。为对可选信号相位设计方案进行比较,本文构建了各周期内各驻足区行人平均最长等待时间模型,并建立了评价行人二次过街信号相位设计方案的仿真分析模型。最后针对一个实际交叉口,应用提出的信号相位设计方法和仿真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针对常规的协调控制无法自动调节绿信比适应变化的交通流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动态绿灯约束的感应协调控制方法。该方法首先以协调相位为界按照放行相序将相位划分为早断相位、协调相位,以及晚亮相位,然后基于协调设计带宽分别建立上述三种类型相位的绿灯放行约束计算模型,最后,使用模型动态生成相位的绿灯放行上下限时长,执行按实时交通需求自动调节绿信时长的感应控制。将所提方法应用到实际交叉口,各周期的相位绿信比能够动态调整,且东向西方向的协调带宽提高12.97%,西向东方向的协调带宽提高11.00%,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不仅能根据交通流需求自动调节相位绿信比,还能有效提高实际的协调带宽。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交通信号协调控制算法并确定其适用条件,考虑车队离散、车辆转出、下游交叉口排队长度3个因素,在分析罗伯逊离散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交叉口协调相位车流到达图式的预测方法,并根据车流到达时刻与协调相位绿灯启亮、结束时刻的关系,建立了协调相位车流延误的计算模型;以交通控制子区内各交叉口协调相位车流总延误最小为优化目标,以相位差为优化变量,设计了信号协调方案优化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改进数解法相比,该算法降低了协调相位车流延误7.4%;随着交叉口间距、转出车辆数、下游排队长度的增加,信号协调控制效益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公交优先的信号交叉口配时优化方法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传统的交叉口信号配时方法将所有车辆同等对待,对于公交车辆比例较大的相位是不公平的。提出了以人总延误最小为信号周期时长的优化目标,以相位乘客流量比和相位饱和度确定绿信比的方法。应用分析表明,按照这一方法进行配时,虽然车均延误比用传统方法进行配时略大,但公交车辆和人均延误却降低了约30%,在保障交叉口交通顺畅的前提下体现了公交优先,减少了公交车辆在信号交叉口的延误。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简单新颖的水轮发电机组鲁棒控制器设计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一个高阶、非最小相位的水轮发电机组中.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被控对象的所有稳定控制器均可用两个独立的自由参数q1和q2来描述.以我国某水电站的真实数据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计算机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在系统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保证水轮机调节系统获得鲁棒稳定性和良好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在给定行程速比系数k和摇杆摆角ψ时,保证最小传动角为较大的Ⅰ型曲柄摇杆机构的非迭代设计方法,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所确定机构的最小传动角γmin与优化结果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