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业疲劳,它是指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或由于厌倦而不愿意继续工作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相当复杂的,并非一种明确的单一的状态,因此,要想给工业疲劳下一个确切的定义,目前还有许多困难。长期以来,在劳动生理学上通常把工业疲劳分为二种:即肌肉疲劳(亦即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工业发达国家,VDT(visual display terminal)正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管理及服务行业。据报道1987年美国约有1500万台VDT投入使用,到1990年增加到7000万台,在美国和加拿大约有1000~1400万作业人员。由此而产生的职业危害(视觉疲劳,肌肉骨骼损伤及职业性紧张等)也越来越多,本文就VDT作业的视觉疲劳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铅在工业上用途颇广,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新品种、新工艺的不断出现,生产、但用和接触铅的作业在不断地增加,职业性铅中毒是常见的职业病之一,在我局铁路系统,铅作业工人数占接触有毒、有害工种人数的第二位、仅次于矽尘作业。因此,为了保护铅作业工人的健康促进铁路运输生产,我们曾对管内铅作业人数较为集中的五个单位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初步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一、调查对象: 铅作业工人集中的印刷厂,机务段和车辆段等五个单位,对车间空气铅浓度的测定及198名铅作业工人进行体验。  相似文献   

4.
采用超声波检测仪和基于超声波速自定义的损伤变量对杂散电流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疲劳损伤过程进行实时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定义的损伤变量对杂散电流与疲劳荷载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损伤发展状态较敏感,能够有效跟踪损伤不同发展阶段.损伤变量跟踪显示:杂散电流环境下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疲劳损伤过程,与一般大气环境下弯曲疲劳损伤过程类似,具有明显3阶段特性,即初始快速增加、稳定增加和临近破坏的急速增加;随杂散电流强度增大,钢筋混凝土疲劳损伤发展加快.疲劳断裂试件表明:杂散电流环境下混凝土梁弯曲疲劳损伤劣化进程加速,主要是由于杂散电流与氯离子一样会引发混凝土中钢筋发生电化学腐蚀,且与疲劳荷载构成损伤劣化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某学院计算机房及终端室工作人员的健康检查及环境监测,试图探讨职业危害因素。通过调查发现工作人员头晕、头痛、胸闷、眼睛疲劳、记亿力下降等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晶体改变亦明显高于对照组。环境监测可见空气中负离子浓度下降,正负离子浓度比例失调、噪声強度大及照明度较弱。今后除改善环境外,应重视改善荧屏显示技术。随着四化建设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日益普及,作业人员也逐渐增多,长期在空调装置的计算机房作业的人员,在冬季呼吸道疾患发病率最多,平时普遍反映有头昏、头痛、胸闷、乏力和精神不振等症状。在显示器终端作业的人员,还可以引起眼睛疼痛、流泪、疲劳和怕光等不适症状。国內外称为“空调病”、“冶房病”或“近代工业病”。这是当前电子计算机房及其作业人员极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劳动保护的重要课题,现将我院电子计算机房劳动条件及其工作人员的健康调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79年9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废渣监测科研协作会议,现将会议上介绍的国外的一些废渣工作动态,简报于下: 一、废渣的定义及特点在国际上废渣称为废弃物,是指工业生产过程或环境污染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毒物(或废弃物或固体物质)其特点为: 1.排放量大。美国74年工业废弃物约为25亿多吨(包括矿渣、农业、工业及城市生活废弃物)日本为三亿二千万吨随着工业的发展,废渣量会越来越  相似文献   

7.
人机系统人机系统是指“人”与他所对待的“物”构成的系统,在人机系统中,“人”定义为所研究系统中参与系统过程的人,“机”则定义为与人处于同一系统中与人交换着信息能量的物,机是个泛指的概念,可以是机器,工具或其他用品,广义而言,影响人作业的物理环境也属于机的范围,有时为突出环境的作用也称之为人—机—环境系统,实际上无论什么人机系统,环境的因素总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四化建设的发展,机械化、自动化作业将日益增多。机械化生产可提高劳动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对于有害作业的特种劳动环境实行自动化作业,在劳动卫生上有积极意义。对于各种行业的能量消耗,国內外学者做过大量调查研究。然而,对于同一作业手工及机械作业能量消耗的对  相似文献   

9.
吉林铁路局电务修配厂,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一系列指示,在各级党组织的关怀和有关部门的协助下,积极改善电镀作业劳动条件和治理工业“三废”,基本实现电镀作业无害化,保证了工人健康,保护了环境。为了搞好厂、段电镀车间防尘、防毒和“三废”治理,总结推广这方面的经验,我们对该厂电镀室从工艺、通风排毒和“三废”治理三方面逐一进行了卫生学测定和评价,现报告如下: 一、电镀工艺改革概况和卫生学评价  相似文献   

10.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焊接工艺的广泛应用,焊接工艺所带来的职业性危害也相应增加;如电光性眼炎、氟化物及氮氧化物所引起的呼吸道损害、锰中毒以及长期及入电焊尘所引起的尘肺等。现将我科对我局管内电焊工人检查发现的20名电焊工尘肺综合报导如下。一、劳动卫生的一般情况: 焊接工艺在我局的铁路生产中应用范围主要是机车、车辆、机械及其配件的维修。目前使用的焊接种类主要是手把电焊、近年来有些单位对固定补接的焊件逐步采用了埋弧自动焊;按其作业环境条件可分为露天、室内及容器内作业三种,其中室内  相似文献   

11.
环境岩土工程学研究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1981年在斯得哥尔摩召开的第10届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并定义了“环境岩土工程”这一学科术语,环境岩土工程学的学科定义、研究内容、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体系正在形成中,但至今仍存在着不同意见争论。研究方法:本文在大量阅读环境岩土工程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总结、归纳、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环境岩土工程学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在环境岩土工程学的学科定义、研究内容、学科特点和理论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粗浅的见解。研究结论:环境岩土工程学的研究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岩土环境,保证各类工程的安全和持久运行;研究内容涉及到与岩土工程活动有关的所有环境问题;具有系统性、广泛性、复杂性、多学科性、长远性、社会性、法规性和低效益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金键  杜文 《中国铁道科学》2003,24(3):137-139
驾驶疲劳表现特征是多维度、多侧面。本文重点研究驾驶疲劳的致因因素及其交互作用;驾驶疲劳的形成过程、规律及机理;驾驶疲劳失衡性测试与评价,驾驶疲劳馈选模式,驾驶疲劳效应分析;驾驶疲劳综合评价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多角度、深层次地研究驾驶行为,进而分析导致驾驶疲劳的各种直接、间接因素,建立了诸因素单独作用及相互作用的数学模型。2 研究驾驶疲劳形成过程,采用传递函数将其量化、简约化、模式化,依据自控理论将驾驶疲劳模型化为惯性环节及比例微分环节的合成。所建模型表明驾驶疲劳具有二阶系统的一般特性。3 对多种疲劳…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机车乘务工作的劳动特点,认为机车乘务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对作业者要求很高的工种,机车乘务员易于疲劳是职业特点决定的。文章从乘务工作特性、乘务员出乘时刻、作业时间、作业环境等方面分析了产生疲劳的成因。最后提出了作者的一些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利用全自动监测车对长大编组列车干线运行工况和翻车机作业工况进行监测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翻车机作业中的拉伸力导致的疲劳损伤是干线运行中拉伸力导致的疲劳损伤的3倍左右,而干线运行中的压缩力造成的疲劳损伤是翻车机拨车作业工况中压缩力造成的疲劳损伤的3倍左右。  相似文献   

15.
安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但主要取决于人体的行为功能 ,它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 ,其高低直接影响作业功效。机车乘务员的作业功效与其自身的整体素质及生理功能息息相关 ,所以要确保安全 ,须从 2个方面入手 :(1)不断提高机车乘务员的安全技术操作水平 ,掌握安全检测技术和控制措施 ,能及时发现问题 ,快速解决问题 ,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2 )从行为功效角度出发 ,创造有利因素 ,克服不利因素 ,掌握其机体活动规律 ,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据有关资料报道 ,机车乘务员的作业功效与疲劳有关。由于发车前经过库内整备作业、站内挂车 ,机体处于…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目前普通铁路既有线上32 m跨度全预应力混凝土简支T梁为工程背景,通过12片1/6预应力混凝土模型梁非腐蚀环境和腐蚀环境下疲劳试验,对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破坏形态进行研究,对其破坏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非腐蚀环境下,恒、活载跨中弯矩在0.45Mu时为配筋合适的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破坏时的临界荷载点(Mu为跨中静载极限弯矩,临界点以疲劳寿命为200万次进行定义),超过该临界点后,需要适时加固;腐蚀环境下,梁底普通钢筋锈蚀后(预应力筋不锈蚀),疲劳损伤程度随锈蚀率增大而增大,锈蚀率越大疲劳寿命越短;锈蚀率7%为腐蚀疲劳破坏的临界点(临界点以疲劳寿命为200万次进行定义),超过腐蚀临界点以后,需要对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加固。两种不同环境下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破坏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梁中非预应力筋虽然对静载承载力贡献不大,但是对疲劳抗裂作用明显,设计中应保证非预应力钢筋配置充足,包括充足的细密的箍筋、侧面纵向补充钢筋和梁底纵向抗裂钢筋、锚下螺旋钢筋等非预应力筋,以便分散裂缝宽度,提高疲劳破坏时的延性。  相似文献   

17.
为提出考虑环境侵蚀作用下拱桥吊杆的疲劳剩余寿命预测方法,以四川省宜宾市一中承式拱桥为工程背景,基于车辆荷载和吊杆索力监测数据及更换的锈蚀吊杆的数据,建立考虑环境侵蚀的吊杆疲劳寿命预测功能函数。该功能函数反映车辆荷载数据与应变监测数据的线性关系,通过将材料的疲劳强度系数乘以一种单调递减的函数来模拟外界环境侵蚀引起的吊杆材料的疲劳强度衰减。研究结果表明:3根典型吊杆的平均疲劳寿命为515年,远远大于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8.
基于南京地铁某双线四孔交叠隧道节点,建立了四孔交叠隧道-土体系统动力计算模型,分析列车循环荷载下隧道结构动力响应,基于Miner线性累积损伤理论与FE-SAFE疲劳寿命计算软件,研究交叠隧道结构疲劳寿命,探讨列车运行速度、交叠隧道净距对交叠隧道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四孔交叠隧道具有动力放大效应,疲劳寿命薄弱点为四孔交叠隧道中心处;距离四孔交叠隧道交叠区2倍隧道直径以外的区域动力放大效应明显衰退,对结构疲劳寿命影响已不大,定义为非交叠区;定义疲劳寿命折减系数η为交叠区最短疲劳寿命与非交叠区疲劳寿命的比值,列车行驶速度越低或交叠隧道净距越大,则η越大.  相似文献   

19.
预防由人员疲劳引发的铁路运输生产事故,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铁路运输岗位疲劳,分析疲劳诱发、疲劳检测和疲劳风险因素的研究现状,将疲劳检测方法分类,比较各方法的优缺点。指出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应更多地关注机车乘务员以外的其他岗位;疲劳恢复是具有很大实用价值的研究方向;基于生理测量和机器学习的检测方法在铁路运输岗位疲劳检测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适合铁路运输岗位的疲劳干预方法和控制岗位疲劳发生、发展的管理办法是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20.
何为“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欧洲发达国家开展的“无纸和低废技术”工业环境污染预防活动。随着工业污染防治实践的深化,一种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浮出水面,并为各国所普遍接受。以后,清洁生产又进一步发展成为适应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工业发展战略。 199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把清洁生产的概念重新定义为: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并以期增加生态效率、降低人类和环境风险。对生产过程而言,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在全部排放物和废物离开生产过程以前减少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