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用30#沥青、70#沥青和SBS沥青进行3大指标试验和粘度试验,结果表明30#沥青的高温稳定性好;基于同轴剪切试验和车辙试验,对AC-20和AC-162种级配,六种不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30#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好,使用30#沥青可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剪及抗车辙能力.  相似文献   

2.
结合某高速公路排水基层试验路,对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混合料设计进行了试验研究.采用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肯塔堡飞散试验确定沥青碎石最初沥青用量范围,并进行水稳定性、APA车辙和高温性能试验检验,最终确定沥青稳定碎石排水基层的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3.
刘颖 《公路与汽运》2011,(5):144-148
对高弹沥青和SBS沥青进行了性能对比,通过SMA混合料水损害试验、高低温试验、疲劳试验等,对比分析了高弹沥青SMA和SBS改性沥青SMA的性能,说明了高弹沥青SMA用于钢桥面铺装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高弹沥青相对SBS沥青具有较大的针入度和延度;高弹沥青PG分级比普通SBS沥青高低温均高出一个等级;高弹沥青SMA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冷补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过程中的纸迹试验进行分析,尝试性地提出了一种使其定量化的试验思路:研究纸迹试验前后白纸质量的增加量与最佳沥青用量的相关性.结合试验结果和前人总结出的可以计算冷补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的经验公式,提出了可以计算纤维冷补沥青混合料沥青含量的经验公式,该公式能够较为合理地估计纤维冷补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  相似文献   

5.
岩沥青中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用其改性后有助于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粘附性和稳定性,同时岩沥青是一种天然沥青,岩沥青改性技术的研发有利于提高我国沥青资源利用效率。本文主要针对岩沥青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通过元素分析试验、四组分分析试验研究岩沥青的元素及组分组成,通过红外光谱试验、分子量测定试验研究岩沥青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内容可为岩沥青改性技术的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DE-99 Ⅰ型硅藻土改性沥青性能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DE-99Ⅰ型硅藻土改性剂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包括沥青的技术性能试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残留稳定度试验等,结果表明:在沥青中掺入DE-99Ⅰ型硅藻土改性剂,可使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将其应用于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公路》2021,66(8):81-86
为建立环氧沥青抗水损害能力评价方法,基于表面能原理构建了ER0指标表征环氧沥青与集料之间的黏附性能,并开展环氧沥青砂浆宽频域动态剪切模量试验,对环氧沥青砂浆的内聚性能进行补充评价,并采用沥青酸值试验、浸水前后拉拔试验进行了验证。ER0指标和环氧沥青砂浆试验显示,Shell基质沥青的环氧沥青相较于Esso基质沥青的环氧沥青具有更好的黏附性能和砂浆内聚性能。验证试验结果与ER0指标和环氧沥青砂浆试验具有一致性,证明了ER0指标和环氧沥青砂浆综合评价环氧沥青抗水损害能力的可行性,可将其作为环氧沥青抗水损害能力的评价方法。同时也发现环氧树脂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基质沥青的酸值,与基质沥青之间存在配伍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对DE-99Ⅰ型硅藻土改性剂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包括沥青的技术性能试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残留稳定度试验等,结果表明:在沥青中掺入DE-99Ⅰ型硅藻土改性剂,可使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将其应用于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考虑触变性的沥青疲劳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研究沥青的疲劳机理,解决现有沥青疲劳机理中没有考虑触变性的影响这一关键问题,对4种沥青进行了稳态剪切试验、疲劳试验和愈合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沥青的触变模型,分析了触变性对沥青疲劳过程的影响,并将触变性的影响从沥青的疲劳过程中分离出来。试验结果表明:指数触变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稳态剪切试验下沥青粘度与剪切时间的关系;沥青抗剪切能力随着间歇时间的增加逐渐恢复;沥青的动态模量一相位角关系曲线可以较好地反映触变性对沥青疲劳过程的影响;触变性影响分离前后,沥青的疲劳曲线存在明显差别,因此仅依据损伤机理研究沥青的疲劳是不合理的,应综合考虑损伤和触变性在沥青疲劳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沥青溶解度试验,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的抽提试验,都要使用溶剂。交通部部颁标准《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52—83)中对溶解度试验的溶剂规定为:“第1.6.2条非经注明,溶剂为苯。三氯乙烯、三氯乙烷也可作为测定沥青溶解  相似文献   

11.
硅藻土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性能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DE - 99Ⅱ型硅藻土改性剂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 ,包括沥青的技术性能试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残留稳定度试验和冻融劈裂试验等 ,结果表明 :在沥青中掺入DE - 99Ⅱ型硅藻土改性剂 ,可使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 ,将其应用于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指导海南地区就地热再生沥青路面施工,针对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府城至琼海段的铣刨PE改性旧沥青混合料和普通旧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再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再生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高温稳定性试验、低温抗裂性试验、水稳定性试验和抗疲劳性能试验等一系列的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新料掺配比例范围内,再生沥青...  相似文献   

13.
孙辉  张林  崔行周 《中外公路》2015,(1):275-279
以某品牌70#基质沥青为基础沥青,以布敦岩沥青作为改性剂,在试验室制备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并且按照JTG 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等级与70#基质沥青基本相同,在以布敦岩沥青改性沥青作为胶结料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时要注意其改性沥青的离析问题及其所用路面层位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通过对不同标号基质沥青进行一系列的试验,获取了沥青的常规试验指标、PG性能指标及其他流变学指标,并且进行了3种沥青混合料的级配设计与性能试验;试验完成后,就沥青与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指标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分析认为:沥青的零剪切粘度ZSV与60℃动力粘度、混合料高温性能灰色关联度较高;沥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与BBR试验蠕变速率m、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性能及水稳定性能关联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了4种有代表性的基质沥青和分别掺加25%、33%和40%湖沥青的12个沥青胶浆样品,通过试验分析研究了常规沥青评价对湖沥青改性沥青的适用性;对SK70沥青分别添加灰分和矿粉得到的两种沥青胶浆进行沥青常规试验,探讨粉胶比对其常规指标的影响.在综合分析各种沥青胶浆的试验结果上,提出了沥青常规评价指标不再适用于评价湖沥青改性沥青.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沥青及混合料的路用性能,采用硬质沥青作为改性剂,并与PE改性沥青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美国SHRP计划提出的动态剪切流变试验,探究了在高温条件下硬质沥青对沥青流变性能的影响规律。进一步通过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小梁弯曲和冻融劈裂试验评价了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硬质沥青改性沥青能承受更高的交通等级。随着硬质沥青的增加,沥青相位角减小,车辙因子增大,沥青高温稳定性能增强。硬质沥青能有效改善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抗车辙性能、低温抗裂性能和抗水损害性能。  相似文献   

17.
沥青针入度是沥青的主要质量指标之一,表征沥青软硬程度和稠度、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反映在一定条件下沥青相对黏度的指标。沥青在公路路面工程得到广泛应用,沥青材料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工程质量尤为重要,故有必要分析影响沥青针入度试验结果的因素,使试验结果更加准确、科学。  相似文献   

18.
李江  封晨辉 《公路》2005,(1):169-173
通过大量试验。研究了乳化沥青混合料成型强度的试验方法。采用4种乳化沥青混合料成型强度试验方法。并与基质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相比较。通过比较和分析。得到最佳的乳化沥青混合料成型强度评价方法:成型再修正马歇尔试验。  相似文献   

19.
SHRP沥青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有沥青和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规范、沥青的性能试验、沥青混合料的加速性能试验、沥青水敏感性、沥青样品准备和条件及沥青炼制指南及沥青成分分析技术。文章介绍了基于Superpave沥青混合料水准2和水准3的混合料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20.
对布敦岩沥青、A-70沥青、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布敦岩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车辙试验、旋转加载轮辙仪试验结果表明,岩沥青可以明显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与A-70沥青混合料相比,其动稳定度提高64%;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明,岩沥青的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和水稳定性明显高于A-70沥青混合料,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大致相当;采用Semi-Circular Bending(SCB)方法的疲劳试验结果显示,岩沥青可以大大提高混合料的疲劳寿命,其疲劳性能甚至好于SBS改性沥青混合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