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概述 随着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对工程建筑材料的需求量的日趋加大,作为良好路基填料和无机结合料的粉煤灰,在近十年内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广泛应用于各种等级公路的路基、路面中,基本解决了火力发电厂粉煤灰排放难,费用逐年增加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概述随着公路事业的飞速发展,对工程建筑材料的需求量的日趋加大,作为良好路基填料和无机结合料的粉煤灰,在近十年内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广泛应用于各种等级公路的路基、路面中,基本解决了火力发电厂粉煤灰排放难,费用逐年增加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该文首先通过采样实验分析渤海地区盐渍土类型及性质,其次通过无机结合料稳定盐渍土试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并阐述石灰+粉煤灰稳定盐渍土的技术原理,最后证明石灰+粉煤灰(水泥)稳定渤海地区盐渍土做道路基层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煤矸石、水泥稳定煤矸石、二灰稳定煤矸石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和试验路的铺筑,得出在缺乏硬质石料而煤矸石储量丰富的地区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煤矸石作农村公路的路面基层材料是可行的、经济的,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结合实际,首先阐述无机结合料的包括的内容以及具体使用范围,然后在从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施工角度分析施工要点,最后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质量控制技术进行论述,希望分析研究后可以给同类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无机结合料稳定煤矸石在农村公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水泥粉煤灰稳定煤矸石、水泥稳定煤矸石、二灰稳定煤矸石的物理-力学性能研究和试验路的铺筑,得出在缺乏硬质石料而煤矸石储量丰富的地区用无机结合料稳定煤矸石作农村公路的路面基层材料是可行的、经济的,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碎石土材料作为路面结构层的探讨与应用,根据碎石土的颗粒组成、强度等技术指标进行试验室内无机结合料配合比试验,分析试验数据确定试验室无机结合料配合比,提出碎石土材料用作低等级公路路面底基层时,施工管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水泥稳定碎石中胶凝材料剂量检测方法,该混合料采用水泥和超大掺量粉煤灰作为胶凝材料,同时掺加聚羧酸外加剂。为了与传统的EDTA滴定法做对比,本研究团队尝试采用“水洗法”检测水泥和粉煤灰剂量,结果显示,两种检测方法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这是一种安全、经济、环保、便捷的检测方法,检测全过程不使用任何化学试剂,本检测方法丰富了无机结合料胶凝材料剂量的检测手段。本项研究探索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软土地基路基填筑中无机结合料地表处治层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无机结合料地表处治层的作用分析认为,对填土高度不高于极限高度的路堤可优先采用在原地面掺无机结合料的处治方式来处理软土地基。实践证明,该方法在实际工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究了粉煤灰作为一种活性掺和料 ,在混凝土应用中的性能。  相似文献   

11.
公路逐桩坐标是设计单位在设计阶段要做的工作,逐桩对应边桩坐标的计算是施工单位为方便施工及编制竣工图要做的工作。传统的坐标计算方法比较繁琐,本文根据实际经验,总结提出了简便实用的逐桩及对应边桩坐标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电力机车自动过分相涌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力机车通过分区段时,应用地面自动过分相技术,实现供电电源的自动切换,电力机车变压器要进行断电和上电操作,由于电力机车变压器是带负载开断,断电后的变压器存在残压.残压与待投入相的系统电压的频率、相位、幅值都可能不同,加上变压器剩磁的作用,在上电瞬间可能会产生很大的涌流.本文分析了电力机车变压器在投入时系统的暂态响应.通过仿真,针对不同的系统电压相位,确定电力机车变压器投入的最佳时刻,经实验验证,选择合适的系统电压相位角投入机车变压器,能达到减小涌流,减小对系统造成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风对交通设施的作用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现象,随着桥梁结构向着超高、异型和密布等方向发展,导致风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越来越不可忽视。讨论桥梁结构风工程中的风对结构的作用,边界层风洞试验模拟风场特性和基于高频动态天平测力技术的风洞试验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对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针对我国现行规范中变速车道参考值所存在的问题,对比国外规范进行研究。基于江苏省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式立交运行车速的实地测量,对变速车道长度深入分析,在保证行驶安全的前提下,提出最经济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时空理论,结合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对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预测. 首先,根据国内外汽车发展经验,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拟合中国汽车拥有量的发展规律,并初步估计中国未来20年汽车拥有量;然后,根据关联理论筛选出与民用汽车拥有量关系密切的若干个社会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降维,提取出几个主要的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建立民用汽车拥有量预测模型,并再次估计中国未来20年汽车拥有量;结合上述两个模型的优点,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 2003~2007年数据证实该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 最后利用该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对中国未来20年的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6.
路基工程质量除受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外,施工过程中气象因素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故通过工地现场压实度试验,详细分析降雨对路基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科学建议,对施工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根本原因是沥青与集料粘附性不足,通过分析水稳定性试验数据,考察矿粉中泥土污染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塑性指数的集尘灰对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有明显影响,而使用低塑性指数的集尘灰则有利于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时空理论,结合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对中国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预测. 首先,根据国内外汽车发展经验,利用灰色Verhulst模型拟合中国汽车拥有量的发展规律,并初步估计中国未来20年汽车拥有量;然后,根据关联理论筛选出与民用汽车拥有量关系密切的若干个社会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降维,提取出几个主要的彼此不相关的综合指标,运用计量经济学理论建立民用汽车拥有量预测模型,并再次估计中国未来20年汽车拥有量;结合上述两个模型的优点,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 2003~2007年数据证实该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具有更强的可靠性和预测精度. 最后利用该非线性组合预测模型对中国未来20年的民用汽车拥有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tendency in China, a civil vehicle population prediction model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space-time theory. First, with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on vehicle development, the gray Verhulst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vehicl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predict the vehicle population in the next 20 years. Second, several social and economical indexes related to the civil vehicle population are selected by compari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alue, and then,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method is used to reduce dimension of the selected indexes and obtain some principal indexes. Based on the econometrics theory, a forecasting model is formulated to predict the vehicle population in the next 20 years. Integrating these two forecasting models, a non-liner combination forecasting model i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BP neural network.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linear combination forecasting model are tested by the vehicle data from 2003 to 2007. Finally, the civil vehicle population of China in the next 20 years is predicted based on the linear combination forecasting model.  相似文献   

20.
在对比新旧流程的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出发,用价值链分析理论初步构建指标体系.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问卷调查的数据,用SPSS中的因子分析对指标进行筛选,最终构建了以物流企业、铁路局、顾客、社会影响为准则,38个二级指标的效益评价体系,从而为全面评价和测度中铁快运应用物联网后的物流效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