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一飞 《集装箱化》2021,32(12):1-2,19
2021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暂时调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海运条例》和《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利用其全资或控股拥有的非五星旗国际航行船舶,开展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与上海港洋山港区之间,以上海港洋山港区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该批复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众所周知,发达的国际中转业务是世界一流航运枢纽的重要标志.实际上,上海市人民政府早在1996年建议在洋山岛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深水港区之时,就将其定位于大力发展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但受我国相关国际航运法规和制度的限制以及周边港口竞争的影响,自2005年12月10日洋山港区一期工程投产以来,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业务一直未能较好地开展起来,与规划目标存在较大差距.上海市各届政府一直在为大幅提升上海港洋山港区国际中转箱量占比寻求良策.  相似文献   

2.
<正>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的核心与重点,洋山港区的生产与运作,承担了大部分上海港国际航运中心最前线的职责工作,任重而道远。然而令人遗憾的是,2012年洋山港区国际中转箱量只有110.26万TEU,仅占总吞吐量的7.79%,2013年洋山港区国际中转箱量为158.92万TEU,占吞吐量的11.1%,与此相对的,新加坡港国际中转箱量比重达到80%以上,中国香港港和釜山港也均在50%左右,因此洋山港区与国际中转枢纽港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其发展集装箱国际中转的空间还很大。  相似文献   

3.
章诗园 《水运管理》2013,(8):32-33,37
以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国际水水中转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中转业务量、中转系统等分析洋山港区集装箱国际水水中转业务发展的现状,从港口服务收费结构、亚太大港的竞争力和港口自由度等方面分析影响提升洋山港区集装箱国际水水中转能力的因素,并指出:实施启运港退税政策虽然有利于吸引国际货物经洋山港区中转,但是从经济效益方面看,收效甚微甚至是入不敷出;上海港的位置距国际主要航线较远,没有类似于新加坡港航线枢纽的优势,开展中转拼箱业务对吸引境外港口中转箱量的作用有限;洋山港区可通过调整指泊政策、减免集装箱税、对船公司新开辟航线给予奖励等措施提升中转箱量。  相似文献   

4.
朱烨 《中国港口》2017,(2):53-55
上海港作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港口及延伸产业的业务体系,但口岸冷链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其中洋山保税港区冷链业务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洋山保税港区自2005年12月底封关运作以来,作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的重要载体,历经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以及自贸试验区近十年的发展与积淀,现代航运服务功能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5.
发展上海内河集装箱运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磊 《集装箱化》2004,(1):17-18
1上海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的必要性上海是我国经济、贸易、金融、科技、商业、信息中心 ,也是我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积极建设国际航运中心 ,集装箱运输已成为上海港重要的优势业务。近年来上海集中力量建设外高桥集装箱港区和大小洋山集装箱深水港区 ,加快提升集装箱码头  相似文献   

6.
2009年4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其中一项具体措施是实施启运港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在洋山保税港区发展中转业务.自2012年8月起,我国在青岛、武汉至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之间试行启运港出口退税政策.此后,随着相关文件不断完善,启运港出口退税政策的试点范围逐步扩大,目前已形成以青岛、武汉等13个启运港至上海洋山保税港区和外高桥港区之间的启运港出口退税政策试点以及以珠三角地区9座城市的37个港口为启运港、以广州南沙保税港区和深圳前海保税港区为离境港的启运港出口退税政策试点.  相似文献   

7.
刘研 《水运管理》2011,33(5):24-25,43
为支持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动上海港洋山港区发展,从洋山港区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吞吐量中国际中转比例较低和集疏运系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提高洋山港区供应链发展水平的建议:建立港口企业自营供应链;与航运企业建立紧密的资产纽带联系;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增强洋山港区保税区功能;改善集疏运体系;加强与长江沿岸港口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金健 《集装箱化》2015,26(7):5-8
<正>自2005年上海港洋山深水港区开港以来,其规模效应逐渐显现,目前其集装箱吞吐量已经与外高桥港区旗鼓相当。国家建设洋山深水港区的正确决策助力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不过,洋山深水港区位于杭州湾口外的嵊泗崎岖列岛,对于原上海港苏南地区的货源,无疑增加了陆运成本,加之2015年上海实行黄标车限行等环保措施,使得至洋山深水港区的陆运成本进一步提升。2014年,太仓港与上海港成功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码头操作平台、物流  相似文献   

9.
《航海》2007,(1):6-7
[追踪报道]2006年12月10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二期工程竣工启用,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准箱,列世界首位。2005年12月10日,东海大桥、洋山深水港区一期码头竣工并开港,上海真正拥有了能够全天候接纳新一代集装箱船舶的深水泊位。据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介绍,截至2  相似文献   

10.
王晓萍 《水运管理》2008,30(12):19-22
在阐述上海洋山保税港区与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特色及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航运中心确立的相关关键因素,指出两个保税港区的设立有助于完善港口的各项功能、吸引国际中转货量、促进港口腹地经济发展和提高口岸通关效率等,从而有利于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并提升其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刘健 《中国港口》1997,(6):30-31
<正>要将上海建设成为真正的国际航运中心,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如何去寻找新的增长点呢?1997年9月1日,当上海市副市长夏克强郑重宣布上海口岸海上集装箱国际转运业务正式运营时,就已经给了大家一个明确的答复.根据“上海海关关于海上国际转运集装箱及其货物监管实施细则”的规定,所谓“国际转运集装箱”系指由境外启运,经上海港换装国际航行船舶后,继续运往第三国或地区指运口岸的集装箱及其货物.可见,开展国际中转箱运输业务是确立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香港和新加坡为例,1996年国际中转箱量都占总量的60%以上.1996年4月,上海口岸已对集装箱国际中转业务进行了试运行.到1997年8月共完成国际中转箱吞吐量14088TEU(其中1996年4月~12月为7010TEU,1997年1月~8月为7078TEU).可见其发展速度和潜力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2.
《集装箱化》2006,(12):10-10
2006年12月10日上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迎来开港一周年庆典,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TEU暨洋山港二期工程竣工启用庆典仪式在洋山深水港二期码头举行。  相似文献   

13.
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中转业务的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份,第24届世界港口大会在上海召开之 际,笔者曾经在《集装箱化》上发表《迈开上海港集装 箱国际中转的步伐》一文,内中谈到作为上海港集装 箱国际中转的硬件条件,洋山深水港区一期工程将 于2005年年底投入使用。一期工程可停靠8000TEU 的集装箱 船,增加220万 TEU 的集装箱吞吐量能力,其后续工程可布置30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洋山港区进一步发展,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对洋山港区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具体分析,认为其在道路交通安排、客户沟通工作、集装箱国际中转量比例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迪 《中国水运》2006,(1):26-28
2005年12月10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开港暨洋山保税港区启用仪式”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宣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开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与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共同为洋山保税港区揭牌。  相似文献   

16.
动态     
《中国海事》2012,(10):67-67
"中国洋山港"成船籍注册地9月10日,首艘以"中国洋山港"为船籍港的船舶——"冠海朝阳"轮完成了所有登记手续,标志着洋山保税港区船舶登记工作取得新突破。在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交通运输部和上海市政府签署加快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深化合作备忘录等诸多有利条件的基础上,交通运输部海事局批复将"中国洋山港"作为一个新的船籍港,由上海海事局对注册在洋山保税港区的企业所  相似文献   

17.
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的竞争与合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晓萍 《水运管理》2008,30(4):9-12
为推动宁波-舟山港的一体化运作和上海港洋山港区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从宁波-舟山港与上海港的硬件与软环境两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这正是两港开展合作竞争的重要基础,进而提出在两港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和港口功能定位等方面合作的同时,应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软环境建设中进行合作,增强两港的综合竞争力,共同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肖钟熙 《水运管理》2006,28(12):6-9
从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目的出发,从集装箱海上干支中转市场正在萎缩、上海港不具有发展集装箱国际中转的区位条件以及干干中转市场规模有限等3个方面论证虽然在国际航运中心会有大量的国际中转,但并不等于必须有大量集装箱国际中转的港口才是国际航运中心。  相似文献   

19.
数字     
《中国远洋航务》2014,(6):13-13
破300万箱2014年4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02.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6.9%,创下单月完成额新高。11个近日发改委推出的首批80个引民资重大项目中,港口码头工程项目共有11个,基本为一批重大专业化深水码头项目,包括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四期工程、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6号-10号集装箱码头工程、大连港大窑湾港区四期工程、深圳港盐田港区集装箱码头扩建工程等。  相似文献   

20.
在集装箱航运市场中,由于超大型集装箱船优良的经济性能及全球集装箱航运结构的重组,并且在全球国际集装箱运输呈增长的趋势背景下,大批超大型集装箱船投入运营,对上海港的运营和发展形成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也给上海港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上海港要应对国际航运市场的这种变化,就必须采取相应的策略。随着长三角经济圈的发展和洋山深水港一期、二期工程的完工,进一步巩固了上海港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上海港应抓住新的发展机遇,为上海早日建成国际航运中心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