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轨道交通区间隧道施工中,单圆盾构经常会碰到"放不下"、"碰不得"的工程技术难题,急需研发新的施工工法和技术。结合宁波轨道交通4号线工程案例,通过对不同隧道断面方案的比选,从隧道限界、管片结构、环境影响、车站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隧道断面——类矩形隧道断面,并在试验段工程中得到了应用和验证。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国内轨道交通、水利水电、地下空间等工程建设的发展,防水排水在技术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值此金秋十月,由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与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武汉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及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八届学术交流会"在"楚文化"和"中国民主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11月30日,大断面土压平衡矩形盾构——"阳明号"在宁波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工程高塘桥站南端头井始发,这是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类矩形盾构。为有效节约地下空间,降低施工对周围环境影响,宁波轨道交通联合上海隧道股份率先开展类矩形盾构研发工作。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在设计该区间隧道工程  相似文献   

4.
鉴于施工环境、施工技术、施工方式等会影响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强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养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的特点、难点进行分析,更好地了解目前道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养护对策,通过不断优化和创新的养护技术,提高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效率,实现道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目的。  相似文献   

5.
陈钢 《运输经理世界》2022,(11):136-138
为保障公路隧道能够长期正常投入运营,研究公路隧道养护工作中的技术成分、设备应用以及管理,对公路隧道的养护技术与养护管理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得到公路隧道养护技术的应用与工作中的关键问题息息相关,技术的选择也会对养护管理的质量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结论,以期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超大直径(15 m)泥水平衡盾构机近距离下穿运营轨道交通区间隧道在国内尚无先例,施工难度大、风险系数高。为保证盾构机穿越过程中轨道交通区间隧道沉降量满足要求,保障运营安全,通过对多种穿越方案综合比选确定采取"列车限速运行,盾构机连续穿越"的策略,采取信息化施工,并实时动态调整推进及注浆参数,确保将盾构机的穿越施工对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影响降到最低。工程实践结果,实现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最大变形量控制在12.5 mm,从而确保了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7.
理事长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地下工程与隧道》编委会主任沈秀芳副理事长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申伟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副总裁、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伟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淮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波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科技处处长朱惠君秘书长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顾问、《地下工程与隧道》杂志主编张海副秘书长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胡章喜常务理事(排列不分先后)路桥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亚武铁道第…  相似文献   

8.
理事长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名誉院长《地下工程与隧道》编委会主任沈秀芳副理事长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申伟强上海申通地铁集团公司副总裁、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顾伟华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淮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文波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科技处处长朱惠君秘书长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顾问、《地下工程与隧道》杂志主编张海副秘书长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胡章喜常务理事(排列不分先后)路桥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亚武铁道第…  相似文献   

9.
针对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维护养护工作缺乏指导依据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宏观的盾构隧道状态网格化评估方法。首先,选取盾构隧道服役性能指标(TSI)作为隧道状态评估方法,并将评估结果与规范及传统的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法比较,验证其有效性;其次,基于影响隧道状态的因素,如周围地层环境、结构上覆荷载等具有空间关联性的假设,采用空间变异理论对盾构隧道进行空间网格化评估;最后,以上海轨道交通系统为工程实例,描述网格化评估方法的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10.
受复杂地质、水文及地面荷载的影响,隧道周边围岩应力状态复杂多变,相邻隧道在开挖时相互受到影响。结合深圳轨道交通2号线湾厦站—东角头站区间段左、右线隧道暗挖工程,在施工中采用左右线隧道同方向工作面错开施工、单个隧道工作面采用"双层小导管管棚+小导管超前预注浆加固"的上下台阶法施工技术,降低了近距离双线隧道施工的相互影响,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稳定。这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为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对高速公路桥梁隧道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实例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衬砌预防性养护技术和重合加固预防性养护技术相对比,衬砌双向预防养护法较为灵活,对于K隧道的预防性养护效果更佳,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以期为相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随着河南省公路隧道通车里程与运营时间的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隧道进入病害高发期。为了对河南省公路隧道的病害处治提供依据,提高公路隧道的养护管理水平,文章采用资料调研与实地检查、抽样统计等方法,通过对河南省多条不同等级公路及养护级别隧道工作现状的调查,对运营公路隧道的主要病害情况进行了分析,对隧道的运营现状进行了技术评价,进而指出了隧道养护理念、养护制度、病害处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及建议。最后,对公路隧道运营管理提出了"全寿命周期管养"、"定制隧道"、"预养护"、"智能养护"等方面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地下工程与隧道》2007,(1):F0004-F0004
上海申通轨道交通研究咨询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轨道交通网络综合技术专业研究咨询机构,具备国家甲级工程咨询资格,由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和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投资组建。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40年改革开放的进程及地下空间、水利水电、轨道交通等工程项目的不断建设和发展,防水排水技术领域从理念、材料到施工工艺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值此深秋时节,借举国欢庆建国七十周年的东风,由防水排水科技论坛组委会与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防水排水科技论坛第十九届学术交流会"在南宁——这座北部湾经济区中心、西南地区连接出海通道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5.
行业信息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荣获"2012年度国际隧道奖"由国际隧道与地下空间协会评选的"2012年度国际隧道奖"颁奖典礼于2012年11月29日在加拿大多伦多喜来登中心大酒店举行。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申报的上海长江隧道工程荣获"2012年度国际隧道奖"(超过10亿美元级)。这是我国工程项目首次获得此项大奖,也是迄今为止我国隧道工程获得的最高国际奖项,表明我国工程项目的建设设计水平得到国际隧道界的充分认可。国际隧道奖评审委员会给予的推荐意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轨道交通隧道下穿河道施工的安全性,需要不断升级与革新施工控制技术。基于此,介绍盾构法、明挖法、暗挖法等施工工艺在隧道下穿河流施工中的优缺点,并以某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穿越既有河道施工为例,重点分析暗挖隧道在下穿河流施工中的帷幕注浆、管棚施做、河床铺砌、监控量测等主要施工技术,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行业信息     
<正>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荣获2015年度"FIDIC优秀工程奖"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一期)工程(下称"10号线")荣获2015年度"FIDIC优秀工程奖"。它是中国境内首次采用全自动驾驶、成功实施盾构区间穿越运行中的机场跑道,而且成功实施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的工程。10号线在国内轨道交通领域首次采用了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实现了列车自动出入、行驶、开关门、故障自动恢复等功能。2014年运营正点  相似文献   

18.
行业信息     
《隧道工程防水技术规范》(送审稿)审查会在上海召开2013年3月6日,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防水专业委员会在上海组织召开了由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和清华大学共同主编的《隧道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送审稿)审查会(见下图)。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的密集化程度越来越大,运营轨道交通区间隧道与城市其他工程的交叉不可避免。在软土地区,区间上方大面积土体卸载会导致隧道结构上抬,土体开挖前需对盾构区间隧道采取保护措施,同时需优化施工工序,将土体卸载对区间隧道的附加影响降至最低。以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浦东段某区间隧道上方河道开挖为工程背景,分析研究了轨道交通区间隧道的保护措施,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保护措施的有效性,确保轨道交通区间隧道附加位移在允许范围内。  相似文献   

20.
在隧道建造条件的极端化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引起的产业变革的双重影响下,隧道智能建造成为了隧道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隧道智能建造是顺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需要,用信息技术的理论和方法改造和提升传统隧道建造模式,实现隧道建设的数字化赋能和数字化转型,从而成为推动隧道建设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聚焦于钻爆法隧道智能建造的最新技术发展,对隧道智能建造必要性、整体解决方案、“采集-传输-处理-表达-分析-服务”信息流进行阐述,最后对隧道智能建造的未来进行展望。通过综述目前隧道智能建造领域数据采集、传输、处理、表达、分析和服务的最新技术和研究进展,提出了“数字-数值-数据一体化分析理论”、“人-机-环境全要素数字孪生”、“采集-设计-施工一体化建造模式”和“全工程设备自动化”四大关键难题,以期实现隧道智能建造,提高重大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和建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