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在隧道复合式衬砌中的不同工作状态进行模拟与测试,以对其防水效能及影响因素做出评价。通过单层、双层混凝土试验板对防水层及隧道衬砌的局部结构进行了模拟,并通过手动泵进行渗漏水压加载。由试验可见,在单层试验板中没有排水层或排水层不通畅时,较低的水压就能在防水膜后形成渗流通路;在双层试验板中没有排水层或排水层不通畅时,防水膜能抵抗一定程度的渗漏水压;只有在双层试验板中的排水层畅通时,防水膜才能有效地将渗漏水控制在排水层中排走。试验结果表明,衬砌间的挤压应力、防水层的弹性恢复能力、通畅的排水层对丙烯酸盐喷膜防水层在隧道复合式衬砌中的防水效能发挥首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隧道防排水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已竣工隧道,运营后,普遍存在衬砌渗漏水现象。在施工中提高防排水技术,使隧道不渗不漏,是保证行车安全和隧道能否长期使用的重要条件。本文分析了隧道衬砌渗漏水的成因,并提出防止隧道渗漏水及涌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减小作用在汕头湾海底隧道衬砌背后的水压力,确定高水压水下隧道合理的涌水量限排设计方案,采用ABAQUS软件模拟“仅采用纵向盲管”、“纵向盲管+间隔12 m的环向盲管”、“纵向盲管+间隔6 m的环向盲管”3种泄压排水方案下,不同泄压值的隧道涌水量及衬砌背后水压力。对比分析得出,随着泄压值增加,隧道涌水量线性降低,而横截面衬砌背后水压力线性增大;环向盲管分布越密集,隧道涌水量对于泄压值的变化越敏感,隧道横截面上衬砌背后水压力受泄压值变化的影响程度越高;此外,隧道横截面上监测点离纵向盲管越远,其衬砌背后水压力受泄压值变化的影响程度越低;采用泄压值为600 kPa的“纵向盲管+间隔12 m的环向盲管”进行泄压排水时,能够使最不利隧道横截面拱脚处的衬砌背后水压力达到最小,从而客观地确定了汕头湾海底隧道合理涌水量限排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长梁山隧道防排水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工程防排水是隧道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如果没有可靠的防排水措施,地下水就会侵入,乃至危害运营和影响隧道使用寿命。目前,地下工程最大的病害就是渗漏水。整治渗漏,既困难费用又高。因此,多设计时就引重重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本文通过对长梁山隧道排水设计原则、洞门段防排水、明洞防排水、地层超前注浆、初期支护、衬砌盲沟、铺设防水层、结构自防水、施工缝的防水等方面的设计与探讨,详细介绍了隧道工程防水技术及  相似文献   

5.
根据温福铁路苔井山隧道衬砌渗漏水情况比较严重的现状,分析了隧道内衬砌渗水的各种原因,提出了周边自然环境改变导致隧道埋深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应力结构变化是渗漏水的主要原因。针对渗水原因制定了营业线隧道的渗漏水治理方案,并着重介绍了施工缝处渗漏水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岩溶隧道普遍存在排水系统出现结晶的问题,造成隧道排水不畅、衬砌水压过大、渗漏加剧等问题,对隧道的运营使用和结构安全造成影响。为提高岩溶隧道排水设施的可维护性和减少结晶现象,依托岩溶地区隧道衬砌施工缝渗漏水处治工程实例进行实践和探讨。该隧道的4条施工缝在通车后出现严重的渗漏水问题,通车2年后进行引排处治,但是由于岩溶水的结晶造成排水系统堵塞失效而复漏。在第二次处治中,对原处治方案进行改进:采用防护涂料对混凝土基面和PVC管壁面进行疏水处理,以减少碳酸钙结晶的附着;预留检查孔,可结合工业内窥镜对排水管内的结晶和堵塞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处治后约半年周期的检查结果证明,经过改进处治后的衬砌施工缝中结晶的情况明显减少,且排水系统的可维护性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建兰渝铁路兰州—广元段多座隧道出现的二次衬砌渗漏水问题,通过现场专项检查、查阅资料等手段对渗漏水病害进行了分类,从工程地质环境、防排水结构设计与施工、防排水设施及衬砌完整性3个方面分析了病害原因。提出区域渍水及单点、线状裂缝渗漏水缺陷,衬砌环向施工缝渗漏水缺陷和止水带外露缺陷的整治措施,实施后治理效果明显,可供相关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南昆线(西段)隧道衬砌漏水整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新建南昆铁路西段隧道衬砌渗漏水病害整治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简要介绍,包括衬砌背后注浆、衬砌内部注浆、喷抹砂浆防水层、嵌缝堵漏、凿槽排水等方法。同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整治的体会,供今后防排水设计和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9.
昆仑山隧道渗漏水原因探讨及治理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现场连通试验,对青藏线昆仑山隧道渗漏水的水源、流径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证明,造成渗漏水的主要原因是隧道结构周围存在融化圈,解冻后使衬砌外侧积聚承压水,在寒季冻结又产生巨大冻胀力,对隧道混凝土结构及防水板接缝产生破坏,形成出水通道;而且排水系统只能季节性排水。提出二号冲沟采取截、排、降,及延长冲沟地表帷幕注浆的范围,洞内水沟采暖,洞内回填注浆的治理方案。借助地质雷达等手段进行效果检测表明,治理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海底隧道不同围岩级别所采用的防排水方式不同。Ⅰ、Ⅱ级围岩采用限量排导的防排水方案,Ⅳ、Ⅴ级较差围岩地段衬砌结构采用全封闭防排水方案。基于扩展有限元法,以厦门海底隧道为例,针对海底隧道不同防排水条件下的衬砌结构开裂情况进行研究,为今后其他高水压水下隧道设计和海底隧道的病害原因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研究表明:采用堵水限排的条件下Ⅱ级围岩的衬砌结构未发生衬砌结构开裂,结构设计合理;而采用全封闭防排水结构的V级围岩的衬砌结构在低水压条件下拱脚外侧发生纵向开裂,而在高水压条件下衬砌拱脚会同时出现纵向裂缝和压溃破坏。鉴于目前隧道结构开裂主要以环向裂缝为主,且主要集中于拱墙以上部位,所以高水压并不是厦门海底隧道衬砌开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